水风井
我们今天来解析井卦,《序卦传》?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杂卦传》井通,而困相遇也。《系辞下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井jǐng,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另义:
井田
六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井税(古代田税的一种);井地(即井田);井里制(即井田制);井邑田(即井田);井径(田间小路)
其实生活在农村的人都见过水井,以前一个村庄或者城镇都要有一口井,这是解决人们吃水的基本问题,大家基本都是围绕着井来生活;井可以用来浇灌田地,可以用来解决洗衣做饭等等人类的基本生活问题;在古代井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保障;其实现在也一样,只是我们把井变成了自来水,而自来水厂的原理和井的原理是一样的;所以有了井就有了群居的人,所以才有“德之地也、居其所而迁、井以辩义”,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
《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就是成语井井有条的出处;井然有序,也是讲有条不乱的样子,所以井是讲固定的模式,都按照这个顺序生活,自然就井井有条了;我们再开始讲井卦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这些基本常识。
水井
我们来看卦词;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卦词,“改邑不改井”,一口井如果不去破坏它,它就会始终都在哪里,就算这里人变了又变,村庄的名字改了又改,但是井还是那口井,它一样养育着生活在这里的人,这就是井道。“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时代变迁,人物更替,可是井水还是那么多,你看到的井养育着人们,可是它从来就没有少过水,为什么?因为水被打上去后,又被补充进来了,这就是往来井井,它始终都是保持有水喝,你都看不到它少了或者多了,它只是保持原来的样子,这就是井。
“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繘jú,井上汲水的绳索。
羸léi,(动词)通“累”。缠绕,困住
这里就讲井的用途,我们打好了井为的就是给人用,如果一口井不能为人所用,那么这口井就没有什么价值,只是一个死物而已;所以理解易经一定要明白,易经是动态的过程,如果不能看成动态的,那么易经就很难看懂了;所以这里就说了人用绳子捆瓶子,扔到到井里打水,如果瓶子被缠住了或者瓶子漏了,那么这个样子就凶,也就是说,井有了,可是人们不能取到水,那么这就是一口废井,还能有什么用呢?所以井道必须是为人提供服务的宗旨,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必然凶;因为人们会废弃它或者填埋它,这就是井的道理。
从此可以看出我们生活中,无论学习什么知识,如果不能为我所用,那么这些知识都是浪费时间,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为我所用的,这就是井的意义,人们打井的目的就是为了喝水,为了浇灌庄稼,如果做不到为人所用,就一切都是虚妄。
辘轳
我们来看圣人作卦的原始资料;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判词,“巽乎水而上水,井”,巽,是顺顺的,也就是说上面的水被取走了,下面的水又上来了,这样往复循环,永不干涸,这个象就是井。
“井养而不穷也”,井的功能就是养育人类,一代又一代的被井水养育着,从没有干涸过,没有穷尽。
“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这里人们不断变换,时代不断变迁,而井始终都在那里,为什么呢?因为二、五都是阳爻,都居中,也就是生意不断,永不停歇,这是一套循环系统,九二进,九五出,一进一出永远平衡,也就有了井道。
“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想要取水没有工具,这样就不能显示井的功能,也就不能体现井的价值,这样就没有井的意义了。
“?羸其瓶,是以凶也”,取水的工具坏了或者打不到水了,那么这样就会凶,因为井失去了价值,所以井最大的功德就是为民所用。
圣人把井的功能和为民所用的价值一并合在一起,这样才形成井的意义,这样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从内到外一以贯之,不能一以贯之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等同于废物;我们做人能够做到为人所用,为国家所用,都是自己存养德行之发散而成的,所谓立志,就是做对人类有用的人。
农民
我们来看大象;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大象,“木上有水,井”,木上指的是下卦巽卦,巽在后天八卦中代表东南方的木,而木在五行之中是生发的意思,也就是说,生生不息的意思;这里比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含义,这样的象就是井。
“君子以劳民劝相”,圣人看到这个象以后就联想到人了,那么君子就要带领人民一起相互遵守规则,相互敬爱,彼此帮助,这样使得人类社会变得井井有条,井然有序,这就是君子之德也。
圣人观天象和物象,最大的收获就是用在人与人的相处之道上,通过对井的观察,就来带领大家一起维护好人类秩序,一起实现个人价值,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顺着道走,那么最后有一个完美的人生那是必然的结果。
井然有序
我们来看小象和爻词;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初六,“井泥不食”,在进入井道之后,我们先要从下面往上走,在井底最下面的就是井泥,那么这个位置的都是浑浊的水,肯定不能饮用。
“旧井无禽”,这里讲了井的另一种状态,那就是枯井,你可以看下井没有了水,下面全是干土,在井的下面,就连飞禽走兽都不会去眷顾他的;这就是弃井的样子。
小象,“井泥不食,下也”,这里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井泥不食,因为在井的最底层,污浊的东西都沉积在这里,所以无法供人食用,就是在最下面的原因。
“旧井无禽,时舍也”,在有井水的时候,很多飞禽都会落下来找水喝,井一旦枯竭,没有人使用了,那么它就失去了价值,这是时间的变换,水枯竭了,也就没有了用处了。
初六是阴爻居阳位,位不当,又在井的最底层,自己没有上进的心,只是自甘堕落,那么当然就是被遗弃的,这是初六自己不求上进造成的。
生活中,我们有一部分人是自甘堕落的,吸毒、偷盗、好逸恶劳、啃老等等问题,使得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往下走,直至毁灭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这一爻圣人告诉我们的道理。
自甘堕落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鲋fù,鲫鱼、蛤蟆。
敝bì,损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左传·僖公三十年》
九二阳爻居阴位,不当位,在井的最底层,我们可以看到很浅的水,也就是井谷,那么这里就生出了很多的小鱼和蛤蟆;九二与九五敌而不应,他现在只往下看,去跟初六混在一起,所以说射鲋,意思就是跟着自甘堕落的人交朋友,那会有什么好事呢?
“瓮敝漏”,这里形容这个现象就像盛水的瓮坏了,向下漏水一样,自甘下流。
小象,“井谷射鲋,无与也”,为什么九二要和下面的人交朋友呢?因为他得不到上面的重用,因为还轮不到他出来展示自己。
我们看这个象,九二本是三个阳爻之一,都是被人所用的,可是他在最底层,上面的人还在青春鼎盛时期,他还没有机会出来展露头角,所以他只能选择沉默,交与市井之徒,是时位所造成的结果。
历史上韩信当年忍受胯下之辱,是自己时位所造成的。秦朝末年,淮阴人韩信年轻时文质彬彬,十分斯文。屠中有一个恶少见韩信软弱可欺就纠集一帮人围攻他,让他求饶必须从恶少胯下钻过,韩信见寡不敌众就只好忍一时之气,从恶少胯下爬过。后来他成为一个大谋略家,帮助刘邦成就大业。
司马迁:“韩信、卢绾非素积德累善之世,徼一时权变,以诈力成功,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内见疑彊大,外倚蛮貊以为援,是以日疏自危,事穷智困,卒赴匈奴,岂不哀哉!”
其实韩信如果不是碰到乱世,没有刘邦的赏识,也不会有后来的战功,他本就是市井流氓,要是从开始就能知道积累德行,那么司马迁也不会给出这样的评价,所以时势造英雄,此话是真的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可以从这一爻上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都是要明白德行的重要性。
胯下之辱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渫xiè,淘,淘去泥污?
渫,除去也。从水,枼声。——《说文》
恻cè,(形声。从心,则声。本义:悲痛)
恻,痛也。——《说文》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阳爻居阳位,当位,到了九三这个时位,就像是补充进来的新水,已经沉淀去了淤泥,清澈无比,可是还是轮不到用他,因为他上面还有六四和九五;所以九三就像是打扮好的小姑娘等人来娶,可是还没有合适的人家给她嫁;这么好的水,没有人用多么可惜?所以就有心痛的感觉。
“王明,并受其福”,其实他大可不必担心,本身他于上六有应,早晚都会被用的,只要耐心等待即可,所以后必有其福,因为上位者知道他的能力,只是一时没有位置给他而已。
小象,“?井渫不食,行恻也”,因为守着好的东西而不能被用,心痛的感觉;其实只是自己耐不住寂寞而已,何必着急心痛呢?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求王明,受福也”,因为上位的知道何时用他,所以他后面自然就会有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要做好素位而行就好了。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其不知真的有才,早晚都会遇到明主的,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人人做好自己本位工作,自然而然就会出现机会,如果总是抱怨,只能堕落到九二的样子,最后沦为井泥,也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所以在这里特别奉劝年轻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多积累经验,上面的用要离开的,如果做好了一切准备,那么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上位,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可以焦躁,自己没有被重用那是时机未到,只要时机一到,自然就是自己的。
著名唐代诗人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后世评价为诗仙,可是他一直都是怀才不遇,其主要原因跟他本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最后被牵连入狱,郁郁而终,都是自己不能真正的看清自己的原因。
李白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甃zhòu,以砖瓦砌的井壁
甃,井壁也。从瓦,秋声。——《说文》
六四,“井甃,无咎”,阴爻居阴位,当位,本身阴主静,到了四的位置,那么他要在井道建立功业,那么就要维持好井的样子,所以他就成为了井壁,这样让水都能被围在里面;一口井要能提供给人民用,那么他要保证四周不能漏水,也要让人们能够取水,形成一个可以用的样子,这就是九四的功能,所以能够被用,就是必然无咎了。
小象,“井甃无咎,修井也”,一口井之所以能够成为井,必须要修的让人方便使用,如果不能使用也就不是井了,也就没有可用之处了;所以才有修井之说。这里圣人告诉我们素位而行的道理,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能够做贡献,都是一样的。
我们生活中,不要看不起任何人,每个人的分工不同,正如我们说环卫工人和掏粪工一样,他们在为社会默默的付出和奉献,才有了城市的干净环境,只是他们在最脏最累的位置上而已,而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
在16至19世纪的北京,也就是明王朝和清王朝时期、商业一片繁荣的背后,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偌大个北京城,公共所家无几,以致有“京师无厕”的说法传世。明代王思任在《文饭小品》中提到,将京城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则所。是不是有些耸人听闻了?
事实上,情况远比这严重得多。由于寥寥几个公共厕所还都是收费的,如果不是出于体面或是别的什么顾忌,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有人满大街找半天走进去的,“故人都当道中便溺”。
不仅普通百姓这样做,一些官员也带头这样做。不仅男人这样随便,甚至女人也将便器直接倒在街上。自然是大便夹杂着小便,人粪夹杂着牛溲马尿,北京城不仅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则所,还是一个巨大的垃圾站。
当真是“重污叠秽,处处可闻”。(清代佚名《燕京杂记》)
直到清朝末年,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北京各街道遍修厕所,不准随地便溺。而且,出现了大粪车,以摇铃为号。
臭气熏天的北京城才慢慢干净起来······
九五?井冽,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冽liè,寒冷。亦作“洌”?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九五,“井冽,寒泉食”,阳爻居阳位,当位,居中,能有所成;那么在井道里面,正是井内可以看到的井水,清澈而有凉凉的,这样正是可以食用的水。我们看到井水可以照出人影来,打上来喝一口,凉爽透心,这样的感觉真好。
小象,“寒泉之食,中正也”,井到了九五已经成了井的样子,在那里等待人来取水,这就是一口井;因为从地下到周边砌好砖,把井修复的很漂亮,这就是井成之象,九五位中且正,有功也。
其实到了九五还不能算井道,因为修井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井修好了不能用,再好的井也是废的,没有意义,所以才有上六。
水井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幕mù,(形声。从巾,莫声。本义:覆布,帐篷的顶布)
同本义?
幕,帷在上曰幕。——《说文》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井修好了,那么就不要把他盖起来,不给人用,所以“勿幕”,因为修了井就是为了周围的人来用的,大家都靠它来生活,造福一方百姓,这就是诚信,所以必然元吉。
“?元吉在上,大成也”,我们追求的人生最好理想就是让人民幸福,自己能够作出自己的贡献,不求名利,不求回报,这就是大成之道,所以自然元吉。
井道,讲的就是人人素位而行的道理,人生其实并不是什么立多大功劳,成多大名气,有多少财富,而是做有用的人,做有意义的事,最后“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传习录》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①’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②,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①结圣胎:道教金丹的别名。内丹家以母体结胎比喻凝聚精、气、神三者所炼成之丹,故名。唐·吕岩《七言》之六:"药返便为真道士,丹还本是圣胎仙。"?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八:"吾养圣胎已成,患无术以出之。"
②美大圣神:“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篇》
陆澄问先生关于“立志”。现代人说到立志,一般是比较具体的,比如要当科学家,要当警察,要当大老板,要拥有多少财富等等。这些所谓志向,从阳明心学的角度,本质可以归为“意意、意必、意固、意我”。
《论语·子罕第九》“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后人总结为“意必固我”。?
“勿意”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能凭空猜测主观臆断,一切以事实为依据,这样就能避免因为没有事实依据的主观臆断、凭空猜测。
“勿必”的意思是指对事情不能绝对肯定。
“勿固”的意思就是不能拘泥固执,要兼听则明。
“勿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自以为是。
刘长志解析:阳明先生说,真正的立志就是“只念念要存天理”,七个字足矣。
“立志”这两个字,立的是天理,天理不是主观的“我见”,而是“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处贫贱,就存贫贱时的那个天理;处富贵,就存富贵时的那个天理;处夷狄,就存夷狄时的那个天理;处患难,就存患难时的那个天理。时时处处心中都有一个准则,通过心存天理,做人坦坦荡荡,养一身浩然正气,才叫做立志。
现代人具体的目标,其好处是行动有方向,但还是需要在这个目标之前,加个首要的“立志”,才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和天理相吻合,以道驭术,事半功倍。
只要我们念念不忘把天理长存于心间,最后就像道家“结圣胎”一样。天理一直存念在心体之中,逐渐就会到达“美大圣神”的境界。
能取水用于生活才是井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