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绛县古戏台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费用 http://m.39.net/pf/a_4629689.html
绛县古戏台刘玉栋柴广胜黄海绛县历史久远,文化深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曾出现“有村必有庙,有庙必有台,有台必有戏”的盛景,现仍珍存着十多座明清时期的古戏台。董封古戏台董封古戏台位于安峪镇董封村。该村是春秋时期晋国太史董狐的封地。元代村里修建起规模宏大的泰山庙,此舞台就是泰山庙里的附属设施。董封古戏台原梁脊板记载,此舞台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清嘉庆年间(—)修葺。民国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村里把泰山庙改建为学校,村里经常在古戏台上开会、演戏、放电影,堪称村里文化活动中心。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台渐渐老化颓败。

董封古戏台

为了保护此珍贵的文物,国家先后于年、年对其进行落架大修。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葺一新的董封戏台座落在董封村内,坐南面北,东西长32米,南北宽38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台基高0.9米,台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柱粗矮,上施圆木大额枋,平梁为月梁式,前后檐下柱头斗栱五踩双昂。里转斗栱出45°斜栱,后檐大斗为梅花形,用翼形令栱。戏台两侧各保留一间清代建筑。由于此舞台问世时间早,古朴大气,经常有专家、游客慕名考察观赏。崔村古戏台横水镇崔村,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是先民聚集地,存留着不少彰显古代文化的遗迹,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清早期古戏台。该村村委主任谢宝山介绍:“此戏台系三官庙内的建筑。解放后,村干部带领村民推倒庙里的神像,把这里改造成代销店、理发铺、卫生所,为全村服务,每年均要请外地剧团来这里唱戏、放电影。还在古戏台北面建起油坊、粉坊、豆腐坊,供全村人享用。年,北京知青来村插队,村里就把这些知青安排在庙院里的东廊房居住,一直住到知青回城。土地下放后,这里慢慢冷落了。”

崔村古戏台

年,绛县文物旅游局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崔村戏台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列入《绛县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载:“崔村戏台创建于清康熙十七年(),南北8.1米,东西9.1米,占地面积约74平方米。砖砌台基,宽9.3米,深8.1米,高1.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侧出八字墙,单檐悬山顶,梁架为五檩前出廊结构,柱头无斗栱,平身科木雕花卉,覆盆式柱础,戏台内有木隔断,将戏台一分为二,木制后墙上部嵌‘回风舞雪’木匾,两侧墙壁绘有壁画,前檐有飞椽,阑额、雀替木雕花卉,东西山墙上有壁画。”笔者从古戏台的前脸转到背面,但见齐腰高的石根基上,砌筑着平平正正、密密匝匝的青砖,纤细的砖缝勾勒出优美的图案,活像某位美术大师笔下的艺术品,显示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村委主任谢宝山动情地说:“古戏台是村里的宝贝,全村人都像爱护眼睛一样好好保护它。”范村古戏台范村古戏台座落在绛县卫庄镇狐偃将军庙里。相传春秋中期,狐偃跟随其外甥重耳在外流亡19年,受尽磨难。晋文公执政,拜狐偃为正卿,在治国称霸中立下汗马功劳。范村一带赏赐给他为食邑。其后裔在该村建造庙宇纪念他,被当地百姓尊称将军庙。清时,此庙扩建为南北长约米、东西宽约60米、占地20多亩,拥有孔圣、三圣、关帝、佛祖、财神、龙王等多座神殿的庙宇群。此庙门南侧矗立着一座舞楼,俗称戏台。年冬,国民党伪县长陈子文为了负隅顽抗,派人将庙院里的正殿、后戏台、关帝庙、后大门等好建筑拆毁。绛县抗日民主政府得悉后,立即派县大队将伪军运送木料的马车全部截获。庙里的舞台、献殿幸免于难。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在其庙址设立学校,使古戏台得以有效保护。至今,历经数十年风雨而巍然屹立。

范村将军庙献殿

此古戏台面阔三间,上顶为抬梁式卷棚。东、西、南面用土墙筑就,北面为台面,台面比庙院高出1.5米左右,台前竖有两根方形石制立柱,上刻对联。前台横放着一排石制花栏,上面雕刻着花草纹。舞台檐下的横额间装有木雕花板和斗拱,纹饰以回形纹和花形纹为主,优美洗练又不失庄重大气。登上古戏台仰望,栋梁檩枋椽等构件硕大粗壮,整体结构仍然比较坚固。梁记板上有“时在大明万历拾年创建舞楼三间”字样,经推算,此古戏台为公元年所建,距今已有年。近几十年来,村干部和百姓视其古戏台为村宝,竭力保护,正在招商引资,计划将其重修,让古代瑰宝重放异彩。柳庄古戏台柳庄古戏台建在村里姜嫄圣母庙里。古碑记载,此庙始建于宋代,先后于明天启三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清乾隆五十七年()、清同治四年()重建与重修。年春,柳庄村党支部、村委会根据全体村民的意愿,集资修复了姜嫄圣母庙和古戏台,恢复了中断了几十年的农历三月十六至三月十八的姜嫄圣母古庙会,邀请外地剧团来村里古戏台上演出,使冷落了多年的古戏台重新派出用场。

柳庄古戏台

重修的古戏台座南面北,石砌台基,宽9.6米,深7.9米,高1.2米,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三架椽屋,二椽栿对后乳栿用二柱,脊檩下用通柱,前檐有飞椽,平身科雕花斗栱,侧出八字墙,阑额木雕花卉。气宇轩昂地挺立在村子中间,向世人夸耀着重生后的风采。周家庄古戏台周家庄古戏台座落在名扬全国的周家庄遗址核心区域。《绛县第三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录》载:“周家庄古戏台,面阔3间,东西11米,南北10米,占地面积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梁脊板记载,现存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戏台砖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三椽,侧出八字墙,单檐悬山顶。梁架为四檩前出廊结构,明间宽4.65米,次间宽2.25米。戏台中间置一道砖木结构隔断,分出戏台前后台,中间施侧八字落地木隔断,木隔扇上施彩绘图案,柱网分布较为独特。”

周家庄古戏台

当过多年村支书的周广华介绍:“我村非常古老,历朝历代出了过多名举人秀才。解放后,村里把此庙改建为学校;八十年代,村学校还在此庙的东殿开设校办工厂,制做粉笔和彩纸。”又指着南面挺拔伟岸的古戏台说:“这座古戏台是全神庙里的建筑,以前村里经常在戏台上演戏放电影。这些年,虽然这里没活动了,但乡亲们还是把它当作一块圣地,没有一个人申请在这里建新院、盖房屋,没有一个人毁坏古戏台上一砖一瓦。”此外,绛县境内还珍存着东官庄村龙王庙古戏台、东峪村五圣母庙古戏台、里册峪村五圣庙古戏台、垣址坪村关帝庙古戏台、任村龙王庙古戏台、大交镇南坂村关帝庙古戏台,它们就像久经不衰的花朵,把故绛大地装扮得古香古色、万紫千红。作者简介刘玉栋,山西省绛县退休干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绛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绛山》杂志主编。从事地方新闻写作30余年,发表各类新闻稿件余篇、文学作品百余篇,著有长篇小说《古绛春秋》、《晋文公》、《探花府》、《河东大盐商》等多部,两次获运城市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

三只眼传媒

欢迎提供新闻、文学作品;代发单位工作资讯;转发各类正能量文章;策划、刊登各种软性广告。

垂询(      5909370(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91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