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自治县四川省绵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东接江油市,南邻安州区,西靠茂县,北抵松潘、平武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成立于年10月25日,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于永昌镇,辖8个镇(永昌、安昌、曲山、擂鼓、通口、永安、桂溪、禹里)、14个乡(香泉、贯岭、坝底、小坝、片口、白什、开坪、都坝、马槽、墩上、青片、漩坪、白坭、陈家坝)、1个民族乡(桃龙藏族乡)。

北川羌族自治县是“中国大禹文化之乡”,是全球同纬度生态保存最完整和物种最具多样性的地区,新县城是“全国最漂亮的县城”、“最适宜人类居住地”、“中国时尚城市”、“全国首个数字城市”、“国家级森林公园”。北川已经形成了红(红色旅游)、白(羌族风情旅游)、黑(地震纪念)、绿(回归自然体验)、蓝(蓝天白云养生旅游)等格局。   

北川已经形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北川羌城旅游区)、4A级旅游景区4个(九皇山、药王谷、寻龙山、维斯特农业观光园),年又按照4A标准打造4个景区(禹穴沟、名岛度假村、西羌竹海、莫尼山庄)。北川还有以“春观杜鹃,夏戏水,秋看彩林,冬赏雪”的四季鲜明特色景观的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北川羌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乡

桃龙藏族乡

桃龙藏族乡是北川羌族自治县唯一的藏民族聚居乡。桃龙藏族乡于年5月28日正式批准成立,乡人民政府驻地铁龙村,东连小坝,南靠禹里、马槽二乡,西与白什乡,北同小坝外白接壤。

来藏族乡村旅游,住藏式农家乐,寻“九成号”古迹,品中药养生美食、尝藏家清炖白山羊、喝“九成号”纯粮食酿造美酒。

地处深山的桃龙乡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全乡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目前已发展黄连、厚朴、大黄、重楼、木香等,产业化发展让桃龙藏族乡走上了快速致富的道路。

北川县非遗

北川列入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保护名录共有70余项。其中3项国家级非遗文化:羌年、口弦音乐和禹的传说。省级非遗13项,包括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羌戈大战》、羌笛制作与演奏技艺、羌族沙朗、灯舞、羌族水磨漆艺、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羌族碉楼营造技艺、大禹祭祀习俗、羌族婚俗和马槽玉米酒酿造技艺等。此外还有市级非遗21项、县级非遗33项。年,北川就开发设计出各类文旅商品近余种0个样品,包括羌族草编、羌绣旗袍、羌族云云鞋、羌茶、羌族水磨漆家具、羌山老腊肉、羌山干野菜等。

羌族民间传统竞技体育体现着羌族尚武尚力的传统,推杆、抱蛋、爬杆、摔跤等至今广为流传,无不体现了力量与技巧的较量。比如推杆是两人或多人之间进行的角力比赛活动。

北川县建成非遗场所40多个,包括北川数字文化馆,羌绣、羌族水磨漆、羌族手工制茶技艺等非遗传习所,羌族歌舞、羌族推杆、羌族木雕等传承基地,非遗项目保护中心,羌族农耕文化、乡村民俗展馆,巴拿怡非遗文化街、禹王广场、美笛广场、口弦广场,村赛文化院落、文化墙,校园非遗文化角、文化专栏,建设非遗文化标志性建筑多个,包括羌族碉楼、羌族碉房、羌族吊脚楼、羌族祭祀塔、大禹雕塑、羌族群雕等。

北川县世界级“非遗”

“羌年”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北川县国家级“非遗”

“羌年”

“禹的传说”

“口弦音乐”

北川县省级“非遗”

羌族古典叙事长诗《羌戈大战》

羌笛制作与演奏技艺

羌族沙朗

灯舞

羌族水磨漆艺

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羌族碉楼营造技艺

大禹祭祀习俗

羌族婚俗

马槽玉米酒酿造技艺

羌年

羌年是中国四川省羌族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展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的尊重,并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通过庆祝新年,羌族的传统、历史积淀和文化信息得以继承和传播,族人的社会习性得以巩固,羌族人民也借以表达了对所有生灵、对祖国和对祖先的尊重与崇拜。

“羌年”(羌历年)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最为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三至五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要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

整个活动仪式由“释比”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羌年”于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6月7日,四川省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申报的羌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宣布,将“羌年”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年”的来历已不可考,相传于先秦时即已形成,其礼仪庄严肃穆,祭祀排场尤为讲究,故称为“十月初一还大愿”。“羌年"是集宗教信仰、历史传说、歌舞、饮食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节庆活动,它充分体现了羌族自然崇拜、先祖崇拜的宗教情怀,并把人们的劳动结果自觉地归因于天地的恩赐和先祖的恩德,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团长杨华武是“羌年”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禹的传说

大禹治水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件了不起的工程,曾经造福人类,成为我国古代人民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一直到0多年后的春秋时代,鲁国昭公元年(公元前年)时,当时的一个名叫刘定公的人还说:“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意思是说,禹的功劳实在太伟大了,他给人类的遗惠影响深远。

在我国古老的铜器铭文里,也有关于禹治水的记载,说他是“平水土定九州的人”。这说明禹治洪水是一个很悠久很普遍的神话。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夏禹。年5月23日,禹的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川大禹祭祀习俗

北川大禹祭祀习俗在年被列入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大禹出生地,北川禹里民间自古就有祭禹习俗。王官全、李加碧于年被评定为“北川大禹祭祀习俗”的四川省级非遗传承人。

每一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老百姓都要自发组织起来,祭祀大禹,有的在禹穴沟,有的在禹王庙,有的在广莲寺的禹王庙,哪里近,就在哪里祭祀,总之是一种纪念。老百姓纪念他,主要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羌笛

自古以来,音乐就是羌族人生活中的日常组成部分,羌族民间音乐原始古朴,格调清新,犹如远古先民的呐喊之声,而羌族的歌舞也需要羌笛伴奏。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笛吹奏及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海元。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是边塞诗里的“常客”。“全唐诗卷,与‘羌笛’相关的有首”,资深羌族申遗专家张善云如是说道。王昌龄《从军行》有云,“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高适《塞上听吹笛》感叹,“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戊楼间”;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记录,“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范仲淹《渔家傲》抒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些流传至今的边塞诗,记录了曾经驻边将士们的苦乐,也保留下了羌笛曾被寄托的思念和深情。

沙朗

沙朗是羌语北方言词汇,意为"唱起来、跳起来",是羌族人民娱己娱神的重要手段。沙朗后引申为歌舞,并扩大词义为羌族歌舞的统称。年11月3日,也就是当年的羌历年,北川就举行了万人沙朗舞会,并一举创造了规模最大的沙朗吉尼期世界纪录,且得到官方认证。

羊崇拜

“羊是羌族同胞的图腾,在羌族的民间传说中,看似弱小的羊总是能凭借着集体的团结,一次又一次地战胜异类的攻击。”羌族人以羊为图腾,从北川新县城商业中心广场祭祀塔,可看见羌红、羊头、白石等羌文化因子。

羊崇拜是羌族先民较普遍的一种崇拜形式,至今仍然在羌族聚居地存在有许多遗存,是羌族原始宗教信仰。北川古羌族是一个以养羊为主的畜牧民族,由于羊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北川羌族逐渐形成了对羊的崇拜。

羌族羊崇拜在羌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好的体现。羌人喜欢养羊、穿羊皮褂、用羊毛织线,祭祀活动中常用羊作祭品,以求羊神保佑。羌族巫师所戴的帽子有两个角,是用羊皮制成的,巫师所持法器,也全是用羊角、羊皮、羊骨等制成。还有羌族最古老的一种舞蹈,羊皮鼓舞。传说羌族在向岷江上游迁徙途中,羌族巫师劳累过度,昏昏入睡,他们的经书掉落在地上被羊吞吃,后羊托梦给羌人说:“我死后,可将皮做成鼓,敲三下,经书就会道出来。”由此可以看出,羊被羌人赋予了高于巫师的地位,甚至成为了羌族文化的神圣传承者。

“献红”

俗称挂红,是羌族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数为庄重的礼仪形式。羌红是羌族人祈求吉祥的信物,羌人年年祈福,岁岁挂红,用红红细细的布条,悬挂在庙宇前的树枝上,称之为挂红。挂红也用来表示羌族人民欢迎贵客的真诚之心。羌族人认为“白为善、黑为恶、红为喜、蓝为天”,红色象征着喜庆,“挂红”使受挂人感到置身于团结、喜庆、祥和、欢乐的氛围之中。

羌族挂红的对象一般有:远征凯旋的英雄、战士,应邀做客的嘉宾,地方头领、上级官员和领导,族人所信奉崇敬的神像,结婚的新郎新娘。现在挂红主要出现在政府工作、旅游观光和新人成婚上,地方领导前来检查指导工作需要“挂红”,外地游客来带羌区旅游需给游客“挂红”,青年成婚也需要“挂红”。

马马灯

马马灯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白什乡鱼背村村民闹元宵的传统活动。因扮演者在腰间装饰马头马尾,并在道具中装有光源,使其在夜晚犹如马型的灯而取名马马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马灯传承人李玉平。

鱼背村青片河一分为二,以一座鲜鱼桥相连,鲜鱼桥桥头有一桥梁土地庙,当河对岸的人家要接灯时,要在桥上做相关仪式才行,和在家中做活动是一样的。需要在面前准备一张桌子,上面放上四条红,耍灯人要参拜桥梁土地:“花灯童子走忙忙,桥梁土地在路旁。你在此方有感应,坐在此方救良民。白天过桥千千万,晚上过桥万万千。自从花灯参过后,保佑此方要清平。”不仅如此,如果路遇参天古树,也有说辞:“花灯童子走忙忙,参天古树在路旁。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也有百岁人。”这些唱词都体现出此地羌族对万物的感恩之情和生活的感悟。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

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展示羌族历史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是中国民俗博物馆北川分馆,也是中国最大的羌族民俗博物馆,被誉为“中国羌族第一馆”。展出羌族民俗生产生活实际用品,也展示了羌族从青海甘肃南迁徙到北川的历史过程。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分为三大板块:

历史篇

向观众讲述了羌族宏大的历史背景,并让人们了解:羌族是一个不断为中华大家庭输送血液的伟大民族。该板块以雕塑、壁画、多媒体沙盘、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反映炎帝始祖、大禹治水、羌人南迁、羌戈大战、红军过北川等羌族历史细节。

通过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示相配合、馆内馆外互动,打造促进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民族团结奋进的示范点。如果说文物是北川羌族博物馆的基本支撑元素,那么声光电技术则将这些元素的感染力发挥到了极致。

社会篇

系统地阐述了羌族的社会生产、社会关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和宗教信仰,向观众全景展现了羌族的社会形态。

文化篇

展示羌绣、羌笛、口弦、羌族歌舞、民俗活动、民间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声控羌语学习区吊顶有诸多字词条块,每一块地砖都对应着天花板上的每一个方格,方格上写着“爸爸”、“妈妈”、“太阳”、“吉祥如意”等不同的汉语词汇。观众随便踩一下与某块字词对应的地板,马上就能听到这个字词的羌语说法。

羌族风俗

羌族日常灶具很有特点,常在火塘上支起一个铁三足,做饭时将铁锅放在上面加热,或烤制食品,考究的铁三足还要在上面镶制银饰。

羌族一般饮用的酒称为咂酒,茂县羌语称“日麦希”,意为羌人酒。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坛内,发酵7—8天后即可饮用。将酒坛开封,用一根细竹管咂吸,咂饮时以长幼为序,并不断地注入凉开水,直到味淡为止。万颗明珠一坛收,王侯将相都低头。双手饱定朝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

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漏雨雪,冬暖夏凉。房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唯一整体原址原貌保护的规模最大、破坏类型最全面、次生灾害最典型的地震灾难遗址区,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建在北川任家坪。5·12”特大地震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是全国最大、最全面纪念“5·12”地震事件的纪念馆;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0级地震撼动四川汶川,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纪念馆主体建筑名为“裂缝”,寓意“将灾难时刻闪电般定格在大地之间,留给后人永恒的记忆”。

地震纪念馆分为主馆和副馆。主馆陈列布展大纲分为序厅、旷世灾难破坏惨重、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科学重建创造奇迹、伟大精神时代丰碑、结束语六大板块。副馆为科普体验馆,以“感受地震、传播知识、关爱生命”为主题,分为“时空隧道、灾难现场、解密地震、穿越地震断裂带、震前防御、避险与救援”六个展区。

纪念馆真实记录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难、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的强大感召力和中国力量。

北川县民族节日

北川春天有药王谷和九黄山的“辛夷花节”、彭家山的“梨花节”、新县城的“风筝节”、莫尼山的“牡丹节”、盖头山的“羌茶节”。夏天有禹穴沟的“大禹祭祀”、小寨子沟的“情歌节”、石椅山的“赏花节”。秋天有“羌历年”、沙朗节、“阿哥阿妹唱羌山”。冬天则有桃龙的“望果节”、片口的“上九会”、九皇山冰雪节等节会活动。羌乡风情、大禹故里、秘境北川已经成为北川旅游的靓丽名片。

北川辛夷花生态旅游节

年3月26日,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七届北川辛夷花生态旅游节在北川药王谷景区开幕,赏花踏春又添好去处。   

本届辛夷花节将持续一个多月,其间将举办西部中医康养旅游发展论坛、药王谷“最美是你”摄影活动、非遗展演、“浪漫花海地缘定九皇山”主题羌族婚礼等系列活动。 

 

辛夷花,又名木笔花、望春花、紫玉兰,以红色和粉红为主,花开美艳、花枝妖俏、花开壮丽,花瓣笔直向上挺立,艳而不妖,是北川特色景观资源,现已成功开发出了药王谷景区和花溪景区。每年阳春三月成片的辛夷花竞相怒放,花枝蔽空、花瓣覆地,颜色由白到粉、由粉到紫,缤纷灿烂、深浅不一,姹紫嫣红、如烟似霞、如诗如画,蔚为奇观,被人们喻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高山花海奇观”。

北川小寨子沟第四届情歌节

年7月26日至8月9日,第四届情歌节在北川小寨子沟举行。北川小寨子沟第四届情歌节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展现北川最原始古朴的民俗风情,突出羌族文化特色,打造绵阳特色旅游活动,凝聚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9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