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dbfzl/
种树郭橐驼传
一、重点实词
(一)通假字: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非有能蚤而蕃之也()(4处)
⑵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⑶其实雠之()
⑷根拳而土易()
(二)古今异义
⑴故乡人号之“驼”()
⑵不抑耗其实而已()
⑶其实害之()
⑷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⑸字而幼孩()
⑹得养人术()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不知始何名()
⑵病偻()
⑶名我固当()
⑷蚤实以蕃()
⑸橐驼非不能使木寿且孳也()
⑹其莳也,若子()
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⑻传其事()(《知识》H版归入“为动用法”,为……写传)
⑼其筑欲密()
⑽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⑾故乡人号之“驼”()
2.动词作名词
⑴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买果者()
⑵或移徙()
3.名词作状语
⑴旦视而暮抚()
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4.使动用法
⑴非有能硕茂之也()
⑵非有能蚤而蕃之也()
⑶见长人者好烦其令()
⑷而卒以祸()
⑸遂而鸡豚()
⑹鸣鼓而聚之()
⑺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
6.为动用法
⑴其培之也()
⑵忧之太勤()
(四)一词多义
(1)故:其土欲故()
故不我若也()
(2)实:早实以蕃()
不抑耗其实而已()
其实害之()
(3)若:其置也若弃()
若不过焉则不及()
故不我若也()
(4)然:隆然伏行()
既然已()
然吾居乡()
(5)病:病偻()
故病且怠()
(6)业:驼业种树()
理,非吾业也()
二、重点虚词
说明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⑴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虽曰爱之()
(2)者:有类橐驼者()
他植者则不然()
则与吾业者()
(3)以:以致其性焉尔()
早实以蕃()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
(4)而:鸣鼓而聚之()
字而幼孩()
旦视而暮抚()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5)且:无不活,且硕茂()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故病且怠()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
1.判断句
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⑴故不我若也()
⑵不知始何名()
⑶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⑷吾又何能为哉()
3.省略句
以()为官戒也(省宾语“之”指其事)
四、文学文化常识
柳宗元(--)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他出身于官吏家庭,21岁时中进士,官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司马。同时被贬的还有七人,史称“八司马事件”。在长期的谪贬生活中,柳宗元接近了人民,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后任柳州刺史,故后人也称之为柳柳州。文学上与韩愈一起提倡古文运动,同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并称“韩柳”。他的文学主张是“文道并重”,强调创作态度必须严肃认真。他的创作可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他的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远。《三戒》是很有影响的代表作。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山水诗的创作上。他的诗不同于其他人的山水田园诗,而是借诗表现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自身不幸的感叹。他在哲学上,提出天地、元气、阴阳不能“赏功而罚祸”,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因果报应思想,但对佛教妥协,有儒、释、道三教调和的主张,有《河东先生集》。
训练能力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佝瘘窥看移徙苛且偷生B.丰硕仰慕忧虑舒展筋骨
C.旦暮抚摸疏密弃之不顾D.鸡豚植树辍学千丝万缕
2.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A.窥伺(守候)实以蕃(蕃盛,多)效慕(羡慕)隆然(高起的样子)
B.苟(假使)使根拳(拳曲)若(像)子生(活着)枯
C.故(旧)土日以离(背离)他植者(他种的树)既(这样)然已
D.自谓(称)伏(弯腰)行欲舒(舒展)其莳(种植)
3.下列“之”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能顺木之天B.其培之也C.虽曰爱之D.其实仇之
4.下列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中“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驼所种树,无不活,且硕茂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下列句子中的“虽”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杀臣,不能绝也B.虽鸡狗不得宁焉
C.虽日爱之,其实害之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6.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A.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下列句子中的“焉”是兼词的是()
A.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且焉置土石D.若甚怜焉
8.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早织而缕(“而”通“尔”,你们)
B.虽趣舍万殊(“趣”通“趋”,“趣舍”,取舍)
C.既然已(“已”通“以”,以及)
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如同)
9.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不抑耗其实而已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D.既然已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0-13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病偻,隆然伏行隆然:脊背高起的样子
B.且硕茂,蚤实以蕃实:果实
C.根拳而土易易:更换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离:背离,远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不如因而厚遇之
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
D.他植者则不然则请立太子为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介绍人物姓名、形貌、技能,看似漫不经意写起,如同闲笔,其实生动传神,郭橐驼身带残疾而拥有绝技,形貌虽丑而见识过人,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B.本文通过对比手法写郭橐驼种树与他人种树的不同,主要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
C.文章从“养树”谈到“养人”,借做官者“好烦其令”与不善种树者构成对比规讽为政不可扰民,主张顺应自然,让百姓休养生息。
D.本文属于人物传记,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正史写法相同,都是借普通人物生活与生产实践中的事理加以托讽,全文重在议论说教。
1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
(2)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3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4-16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14.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佣隙宇而处焉佣,租
B.委群材委,派
C.莫敢自断者断,决定
D.使无所德德,感激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天,裴封叔到木匠的屋里去,看见木匠睡的床缺了一只脚,叫他自己修,木匠却不理睬,要请其他人来修。
B.后来,我做京兆尹时修建衙门,在房屋建成以后,看到正梁上题的字,只有这个木匠师傅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
C.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
D.那些远近大小的各种事情,宰相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宫殿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直到完成一样。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⑵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⑶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我的积累
《种树郭橐驼传》参考答案
(一)通假
⑴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4处)
⑵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你们的)
⑶其实雠之(“雠”通“仇”,仇视)
⑷根拳而土易(“拳”通“蜷”,蜷曲)
(二)古今异义
⑴故乡人号之“驼”(故,所以;乡,乡里)
⑵不抑耗其实而已(其,它们;实,果实)
⑶其实害之(其,那;实,实际上)
⑷见长人者好烦其令(长,管理;人,百姓)
⑸字而幼孩(字,抚育;而,你,你们)
⑹得养人术(养,治理;人,百姓)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⑴不知始何名(叫)
⑵病偻(生……病)
⑶名我固当(命名)
⑷蚤实以蕃(结果实)
⑸橐驼非不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
⑹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
⑺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指甲抓)
⑻传其事(记载)(《知识》H版归入“为动用法”,为……写传)
⑼其筑欲密(用杵捣)
⑽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吃晚饭;饔,吃早饭)
⑾故乡人号之“驼”(给……起诨名)
2.动词作名词
⑴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买果者(观赏游览的园林)
⑵或移徙(移栽的树)
3.名词作状语
⑴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
⑵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
4.使动用法
⑴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高大;茂,使……茂盛)
⑵非有能蚤而蕃之也(蚤,通“早”,使早;蕃,使……多结果)
⑶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
⑷而卒以祸(使……遭祸)
⑸遂而鸡豚(使……顺利地成长)
⑹鸣鼓而聚之(鸣,使……鸣响;聚,使……聚集)
⑺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
5,意动用法
驼业种树(以……为职业)
6.为动用法
⑴其培之也(为……培土)
⑵忧之太勤(为……担忧)
(四)一词多义
(1)故:其土欲故(旧,形容词)
故不我若也(所以,连词)
(2)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动词)
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名词)
其实害之(实际上,副词)
(3)若:其置也若弃(像,动词)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连词)
故不我若也(如,连词)
(4)然:隆然伏行(……的样子,助词)
既然已(这样,副词)
然吾居乡(然而,连词)
(5)病:病偻(害了……病,动词)
故病且怠(困苦,形容词)
(6)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从事于,动词)
理,非吾业也(职业,名词)
二、重点虚词
⑴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即使,连词)
虽曰爱之(虽然,连词)
(2)者:有类橐驼者(的样子,助词)
他植者则不然(的人,助词)
则与吾业者(的职业,名词)
(3)以:以致其性焉尔(来,连词)
早实以蕃(不译,连词)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把,介词)
(4)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连词)
字而幼孩(你,代词)
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
(5)且:无不活,且硕茂(而且,连词)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还,连词)
故病且怠(既……又,表示并列关系,连词)
三.句式
1.判断句
“……也”式
理,非吾业也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⑴故不我若也(“我若”,若我,如我)
⑵不知始何名(“何名”,名何,叫什么)
⑶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以何,用什么)
⑷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为何能,有什么本领)
3.省略句
以()为官戒也(省宾语“之”指其事)
课堂训练
一、基础巩固
1.A(佝偻,苟且偷生)
2.C(别的种树人)
3.A(A为结构助词“的”,余为代词)
4.C(C与题干中“且”均为“而且”义,A.将要;B.姑且;D.尚且)
5.C(C为转折连词,虽然;其他均表假设,即使)
6.A(况且/将近/而且/尚且)
7.A词缀B介词兼代词,在那里C代词,作宾语,哪里;D语气词,用于句尾)
8.C(“已”通“矣”)
9.C(A它的果实,今为转折副词;B敲梆,今为击打木头;D已经这样,今为连词)
二、阅读理解
(一)10.B“实”为“结果”。
11.C两个“虽”都是“虽然”的意思。A副词,就/副词,趁此,B目的连词,来/介词。因为,D副词,却/副词,就。
12.D与正史写法不同,本文是传记,兼具寓言性质,但并非议论说教,而重在托讽。
13.(1)橐驼我不是能够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只不过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罢了。(3分,“孳”“天”各1分,其他1分)
(2)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摇晃树干来看它是否栽结实了。(3分,“爪”“本”各1分,其他1分)
(二)14、B(堆积)
15、C(A不是裴封叔,是作者自己。“叫他自己修,木匠却不理睬”误解文义。B“我做京兆尹时修建衙门”无中生有。D“宫”,这里指房屋,不是宫殿。联系语境可知)
16翻译:
⑴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语意通达2分,判断句1分)
⑵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木匠师傅)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语意通达2分,省略句1分,“焉”作代词1分)
⑶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语意通达2分,主谓倒装1分)
参考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兰亭集序》知识点梳理
《项脊轩志》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离骚》知识点梳理
《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梳理
《氓》知识点梳理
《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知识点梳理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知识点梳理
《兼爱》知识点梳理
《屈原列传》知识点梳理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
《五代史伶官传序》知识点梳理
《苏武传》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
部编40首古诗词情境默写
作文——逻辑严谨,思想深刻
议论文——学写申论
诗词写景鉴赏角度
议论文主体段常用方法
议论文结构——层进式
议论文结构——对照式
小说阅读——技巧类题型
小说阅读——标题类题型
小说阅读——人物类题型
小说阅读——情节类题型
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
让文章论证更有力!!
考场作文拟题的几个方法!
作文构思“建模”八式!
寓言类作文写作指导!
片言居要,写作之道!
任务驱动型作文“7种写作技巧”!
议论文写作模式——正反对比
古诗中个常见意象!
散文形象作用与特点概括题型!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语言特色集锦
掌握题材,读懂诗歌!
常见的几种议论文结构
如何快速读懂古诗
高中语文18虚词用法归纳
新高考作文突破方法
《乌有先生历险记》深度讲析
古诗阅读常见题型示例
河畔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