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80119/6010228.html狐尾山,是狐狸尾巴变的么?厦门市政府背后的这座小山,山上有个醒目的气象台塔,设计者的原本用意大约是海浪托举出一颗珍珠(多普勒气象雷达),却被厦门人戏谑为“王八蛋”——因为山下的市人大和政协开会的大会堂与政府行政部门的办公楼群,一个造型是“王”字,一个呈“八”字型排列。王八蛋营养价值高,厦门市政府风水极好,门前车流如旋涡,聚财聚福,旺得很。在厦门生活这么多年,我常和朋友们去气象台下的观景台坐坐,喝杯茶,茶叶大多时候都是从自家带上去的,向小卖部买的茶位费其实就是开水钱。俯瞰着厦门岛,吹着海风,美景如斯,快哉长风,此时手里的茶,不可不香。至于这座山,我倒是真的很少走进去——一眼望去,不是马尾松就是台湾相思树,大多数鸟都不喜欢。都听说过“爱屋及乌”吧?反过来也一样。海上明珠塔(厦门气象塔),摄影:详见图片logo前几日忽然听说狐尾山深处的一片林子里出现了长尾巴的紫寿带,还有黄眉姬鹟等等。这些鸟我见过,可一来是它们都很漂亮,二来都只是迁徙季才会过境厦门,待不了几天,所以不妨碍我想再看它们几眼;而且,紫寿带和黄眉姬鹟怎么会跑到密布马尾松和台湾相思树的林子里呢?观鸟这么多年,各种鸟类喜欢什么样的生境还是心底有数的。搞清楚这个谜团,恐怕比看到那几只鸟更有趣。于是我第一次走进了这座自以为很熟悉的山。大吃一惊!距离我经常泡茶之地不过五分钟的山路,拐进去,眼前植被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在厦门岛的山林中无出其右。马尾松和台湾相思树依然很多,但木兰科、樟科、壳斗科以及桑科榕属这些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物同样随处可见,有些区域,甚至已经完全替代了前者,在一片“纷乱”中欣欣向荣。我年年远行千里万里,家门口这短短几百米的山路却岁岁止步不前,以至于错过这等妙境——打破意识习惯之难、之必要性,可见一斑。厦门岛的生态曾经好到华南虎会跑到万石岩附近的山洞里休息,被游人发现后报警,最后被警察们合力擒拿,留下了“老虎洞”的民国新闻;更古老的还有名刹虎溪岩寺,据说缘起就是一只华南虎在月下溪边饮水。但是等到49年新中国建立的时候,厦门岛上所有山峦几乎都已是光秃秃的,原因也很简单,自清末被劈为通商口岸之后,厦门岛人口激增,山上的树陆陆续续都被伐作薪木。这事翻翻民国时期的老照片便一目了然。如今郁郁葱葱的厦门市植物园(万石植物园)还有森林一般的东坪山、仙岳山、狐尾山、虎头山等等,都是新中国之后人工种植的植被。然而除了植物园在引种时充分考虑了多样性,以及各个山头中少数原住民农户开垦的果园和山地农田湿地外,厦门岛的山林植被基本被马尾松和台湾相思树包场,因为抗风、耐旱、树苗还便宜。所以,几十年后,厦门岛的绿色恢复了九成九甚至超越历史,但生态未见得恢复了三成三。站在厦门植物园的山头俯瞰厦门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在厦门观赏林鸟,除了初学时会选择在植物园,通常都去岛外偏远一些的山林,很少在岛内转悠。因为植物园也有植物园的难处:位于老城区的植物园交通便利,游客络绎不绝,一来对鸟类不可避免有些干扰,二来为了照顾游客感官,很多地方只能通过喷洒农药来遏制虫害,导致近些年植物园里的鸟类虽然整体变化不大(厦门植物园面积非常大,接近3个鼓浪屿大小),但核心园林区域部分鸟种可遇见度不断走低。说到这里,你该明白为何狐尾山深处这片林子让我有欣喜之感了吧!林相好,鸟就多。4月26、27日下午,我只是在傍晚时分来此匆匆两瞥,就记录了近40种鸟,厦门岛寻常见的红嘴蓝鹊、白头鹎、珠颈斑鸠、黑鸢之类的就不说了,少见的有:冠纹柳莺、极北柳莺、黄眉姬鹟、红喉姬鹟、红胸姬鹟、黑短脚鹎、栗背短脚鹎、蓝歌鸲、红喉鹨、红头长尾山雀等等。还有褐翅鸦鹃如同冒水泡的汩汩声、八声杜鹃绝不会出错嘎嘣脆的三慢五快八个音节的滴滴声、以及画眉的婉转和灰胸山鹧鸪吵架一般的大嗓门,统统充盈在耳。虽然紫寿带拖着它的长尾巴已经不知道飘去了何方,但这样的鸟况已经足以令我满意。对了,天空中还有一只游隼飞过,一如既往地帅气。不止是满意,我还得好好谢谢这片林子:因为红胸姬鹟是我第一次“见”。为什么要打引号呢?红胸姬鹟是这几年鸟类分类学家们从红喉姬鹟中新分出来的,我观鸟早期在厦大后山曾多次见过红喉姬鹟的冬羽个体。虽然红胸姬鹟胸部红色面积大很多,但冬羽时与红喉姬鹟一样,无论是喉咙还是胸口都不红!二者几乎唯一可靠的区别是红胸姬鹟下喙的颜色明显较浅。然而当年谁也不知道这个区别,我也没拍过红喉姬鹟的照片,就算见了也没法确认。分类学家们“搞事”之后,我只能老老实实等机会,期待着能把这个记录加入到我的“已观鸟种”清单上。红胸姬鹟,摄影: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