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学堂影响世界茶叶历史的十个人

陆羽

陆羽(约—约),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生性诙谐,与女诗人李季兰、诗僧皎然交厚。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唐朝上元初年(公元年),陆羽隐居苕溪(今浙江湖州),撰《茶经》三卷,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种植、采制、烹饮、器具等皆有论述。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为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全唐文》存文五篇,《全唐诗》存诗二首。

陆羽的《茶经》,是古代茶人勤奋读书、刻苦学习、潜心求索、百折不挠精神的结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就是中华民族珍惜劳动成果、勤奋节俭的真实反映。

卢仝

卢仝(公元约-公元),唐代诗人,初唐四杰卢照邻之孙。出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思礼村,祖籍范阳(河北省涿州)人。早年隐少室山茶仙泉,后迁居洛阳。自号玉川子,破屋数间,图书满架,终日苦读,邻僧赠米,刻苦读书,博览经史,工诗精文,不愿仕进,被尊称为“茶仙”。性格“高古介僻,所见不凡近”,狷介类孟郊;雄豪之气近韩愈。

卢仝好饮茶作诗,在少室山茶仙谷茶仙泉隐居期间著有与茶圣陆羽所作《茶经》齐名的《茶谱》、《七碗茶诗》。其好茶成癖,其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人称“卢仝体”,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传唱千年而不衰,其中的"七碗茶诗"之吟,最为脍炙人口:"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对茶的功效和卢仝对茶饮的审美愉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人以诗名,诗则又以茶名也。

后世文人论茶道,无不提及卢仝。日本人对卢仝也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朱元璋

朱元璋改变了中国沿袭上千年的饮茶方法。除此之外,他还严肃整顿茶马贸易,甚至为了严打茶叶走私,不惜杀掉了自己的驸马。

朱元璋的“罢团兴散”,明朝之初,需休养生息,皇帝认为团茶工艺繁复,劳民伤财,便下令废团为散,“罢造龙团,惟令采芽茶以进”。自朱元璋改革后,点茶法逐渐没落,泡茶法兴起,对茶的审美也随之改变,影响至今不绝。对中国人饮茶方式的改变,使得茶文化从复杂繁琐走向简单自然:从官宦权贵走向普罗大众、从奢靡成风走向清雅脱俗、从一定程度上回归了传统茶文化的本质。

吴觉农

吴觉农(—),浙江上虞丰惠(至今还留有吴觉农故居)人,原名荣堂,是中国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因立志要献身农业(茶业),故改名觉农。“觉”乃佛家所说的“自觉悟”是也,只有“自觉”方能“觉人”,这是“觉”的真正内涵与本质。

吴觉农被誉为“当代茶圣”,其所著《茶经述评》是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他还最早论述了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高等院校的茶业专业和全国性茶叶总公司,又在福建武夷山麓首创了茶叶研究所,为发展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茶经述评》比《茶经》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如茶树原产地、茶叶的传播,以及种茶、制茶、饮用等,自唐迄今的演变与发展,从经验到理论均作了全面的系统总结。

荣西禅师

荣西禅师(~),是日本临济宗的初祖。

虽早在奈良朝时期日本已将茶引入,但并不盛行。由于荣西由宋携回茶种,种植于筑前背振山及博多圣福寺,又赠送高辨三粒种子栽植于母尾,不久分植于宇治,为宇治茶园之始,渐渐地使茶更广泛种植,荣西因此被尊为「日本的茶祖」。

宋朝时期禅法已甚流行,而茶具有遣困、消食、快意等功效,故禅林逐渐有吃茶的风气;吃茶的礼仪、行法更成为禅门中重要的一环,于是有「茶禅一味」的说法。荣西将宋朝禅院的茶风引进日本,归国后首度于鎌仓寿福寺、博多圣福寺、京都建仁寺等寺院,设立每日修行中吃茶的风习。

建历元年(公元一二一一年),荣西撰《吃茶养生记》一书,为其晚年最后的著作。建保二年(公元一二一五),荣西献上二月茶,治愈了源实朝将军的热病,自此,茶风更为盛行。

千利休

千利休,大永2年(年)一天正19年2月28日(年4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的商人、茶人。

作为清茶(草庵的茶)的完成者而闻名,也被称为茶圣。另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一起被称为茶汤的天下三宗匠,拥有以“利休七哲”为代表的众多弟子。另外,与末吉孙左卫门的亲属平野饶平卫利方有过亲密的交流。子孙作为茶道的三千家继续着。也有天下人·丰臣秀吉的亲信的一面,秀吉从旧主·织田信长继承的「御茶汤御政道」中对大名也有影响力。

千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其“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对日本茶道以及整个国民审美意识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凯瑟琳公主

英国“饮茶皇后”凯瑟琳原是葡萄牙公主,姿色出众,体态轻盈,喈饮中国红茶。

凯瑟琳常在自己的后宫饮一种琥珀色的饮品,甚至在些宫廷宴会上,当人们向她敬酒的时候,她也总是举起自己那特用的杯子,款款喝上一口这种琥珀色的饮料。最为令人费解的是,这种饮料似乎不像酒那样会让人醉,而是让人更加容光焕发。于是,饮茶风尚首先在英国王室传播开来。为满足皇后的嗜好,宫廷中开设了气派豪华的茶室。

有时皇后雅兴所致,邀请一些公爵夫人到宫中饮茶,成为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项目。由于皇后的推崇,贵族妇女也兴起了饮茶风尚。一些富贵之家的主妇,群起效仿,在家中特辟茶室,以示高雅、阔绰、时髦,中国茶叶由此成为英国豪门贵族修身养性的灵丹妙药而风行,因此,凯瑟琳也就被称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饮茶皇后”。

年凯瑟琳公主嫁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嫁妆中包括磅红茶及各种精美的中国茶具,由于她的带动,英国皇室迅速形成了一股饮茶之风。其后这种习惯传至全英国和全世界,成为现在许多人钟爱的下午茶。

罗伯特·福琼

罗伯特·福琼由英国皇家园艺协会派遣,在-年中曾四次来华调查及引种。

协会命他引种野生或栽培的观赏植物及经济植物的种子,收集花园、农业和气象情报资料,并特别要他收集北京故宫御花园中桃的栽培品种、不同品质的茶叶、在香港的灯笼花生长环境,调查有无黄色重瓣月季、黄色山茶及蓝色芍药等,收集荷花的变种。佛手。金柑、食用百合及做宣纸的原料植物,分析植被生长茂密处自然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适合山茶。杜鹃、菊花。灯笼花等植物生长的栽培土壤理化性质。

福琼从中国引走了秋牡丹、桔梗、金钟花、构骨、石岩杜鹃、柏木、阔叶十大功劳、榆叶梅、榕树、搜疏、12-13种牡丹栽培品种、二种小菊变种和云杜鹃。二种小菊变种后来成为英国杂种满天星菊花的亲本。云锦杜鹃在英国近代杂种杜鹃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年2月他通过海运,运走株茶树小苗,1.7万粒茶树发芽种子,同时带走6名中国制茶专家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导致印度及斯里兰卡茶叶生产兴旺发达。他将其在中国的经历写了四本书:《漫游华北三年》、《在茶叶的故乡——中国的旅游》、《居住在中国人之间》、《益都和北京》。

汤姆斯·立顿

汤姆斯·立顿受封为汤姆斯爵士英国商人,立顿茶叶企业帝国的创始人。生于苏格兰,父母都是爱尔兰人。

他在格拉斯哥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后来成长为英国全国的零售连锁店。为了能以最优惠的条件向他的连锁店供货,立顿在锡兰购置了茶叶、咖啡和可可种植园,还在英格兰买了果园、果酱厂和面包房。年他把自己所有的企业联合组成立顿公司。

立顿食品店第一次涉足茶贸易是在年。当时,相对便宜的印度茶销到了英国,茶在英国中产阶层中变得越来越流行了。到了年,立顿食品在伦敦已有几十个分店,在英国的其他地方,立顿的连锁店也在不断增加。伦敦的茶叶批发商多次向汤姆斯提出由他们进货,在立顿食品店里卖茶。而汤姆斯为了获得最好的价格,同时对茶进行一番深入的调查,却坐船去了斯里兰卡。在那里,他与斯里兰卡茶庄园主达成协议,为立顿公司提供茶。同时,他也在斯里兰卡最好的茶区康提买下了几座斯里兰卡茶园。

立顿作为全球茶业的巨头,其创始人汤姆斯·立顿,对在世界范围内茶饮的普及和饮茶方式的影响巨大。年,立顿还被英国女王授予爵位,得到“世界红茶之王”的美名。

威廉·乌克斯

《茶经》、《吃茶养生记》和《茶叶全书》,并称为世界茶史三大名著。作为《茶叶全书》的编者,威廉·乌克斯花费10年苦心,在历史、技术、科学、商业、社会、艺术有全面的介绍,推动了茶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

茶,被称为“东方的恩赐”。美国人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最早运到欧洲的中国茶是武夷岩茶,斯波士顿倾茶事件的“主角”是武夷岩茶,最早测出的茶叶成分被命名为“武夷酸”,印度等地的茶种子、拼茶来源于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曾是中外文人们争颂的对象。这一切都源于武夷岩茶所创造的巅峰状态,以及对中国茶史与世界茶史的巨大贡献。

名单的去留是艰难的,以下便是“遗憾榜单”:

神农氏:传说发现茶叶,但由于缺乏史实验证,遗憾落榜。

宋徽宗:由于宋徽宗爱茶,斗茶以及点茶(日本抹茶源于此)文化在宋朝达到顶峰,并撰写了《大观茶论》。

纳尔生:印度茶园经理,揉捻机的发明者,改变了茶叶的加工方式。

OudryK:英国化学家,于年发现茶叶中含有嘌呤类化合物,即咖啡碱,开启了茶叶化学研究。

克鲁兹: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早在年就来到中国,写有《中国茶饮录》,成为欧洲第一本介绍中国茶的专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7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