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睡觉,86岁患癌,许渊冲被医生断

白癜风需要用什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412/6162073.html

《庄子·逍遥游》中提到:“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跟大椿这种神树比起来,人的寿命实在太短暂,长寿也不过百年而已,在天地间只是弹指一瞬。长寿是所有人的追求,在我国有这么一位著名的长寿老人,他的长寿妙招,和其他人有点不太一样。

他就是许渊冲。许渊冲其人想必大多读者都很熟悉,他是中国翻译界真正泰斗,亚洲第一位获得“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翻译家,10年前便已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是他让中国的古典诗词文学走向了世界,让欧美人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艺术之美,你读的《红与黑》、《约翰·克里斯托夫》译本多半就是出自他之手。

用他自己的话来总结一生成就:“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第一人!”是不是很狂?但人家有“狂”的底气,足以让人心服口服。前几年,许渊冲参加《开学第一课》节目时虽然头发胡子都花白了,但依然精神矍铄,他兴致勃勃地跟孩子们介绍中国诗词有多美,翻译又有多好玩,旁边的著名主持人董卿为了和他平视对话,短短三分钟就单膝跪地3次,获赞无数。

许渊冲出现在舞台上时那种民国大师风度,以及他说的一段话都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年,我已经出版了4本书,一本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本中文翻译成法文,一本法文翻译成中文,一本英文翻译成法文,这个纪录,过了六十年了......到现在全世界这个纪录没有第二个!”

可能有人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不是都讲究低调吗?这么高调夸自己的人,怎么还那么受尊重?你还别说,许渊冲就是个“高调”了一辈子的传奇大师,当年人称“许大炮”,因为他嗓门大、爱个辩论、好生气,可人家有实力啊!许渊冲还有一点让大家好奇,早13年前86岁的他被诊出患直肠癌,医生断定他最多只有7年寿命,可如今你看,老爷子依然健在呢!

老爷子今年高寿99岁,仍然喜欢搞翻译,凌晨四五点睡觉,上午起床,白天会客看书敲键盘。这事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只要了解许渊冲人生经历就会恍然大悟:难怪人家长寿。

许渊冲出生于年,受家庭环境影响,他从小就痴迷美和文学,立志要学好英语。17岁那年,许渊冲便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西南联大。他的同桌就是如今闻名世界的大物理学家杨振宁。别看两个人方向不同,杨振宁对许渊冲可是很佩服的,许渊冲头脑灵活,不拘一格,性格豪放,敢随时抢答,飞虎队来中国许渊冲就担任翻译,其他人不知道怎么给飞虎队解释“三民”,许渊冲脱口而出:“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民有,民治、民享)。”

我们知道翻译分直译和意译,前者逐字逐句翻,看重形式;后者不同,后者可以根据原文大概意思,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字词风格,整出一个看起来和原文不完全相关、但你一读,就能立刻明白原文意思的版本。比如说,清朝的时候有这么一个音译词“伯里玺天地”,读后是不是莫名其妙?其实,这个词就是现在的“总统(president)”,总而统之嘛,多简单干脆!

而上个世纪我国翻译事业还没成熟时,“直译派”和“意译派”可是彼此看不惯的,你觉得我的翻译和原文毫不相干,我觉得你的翻译太古怪死板,许渊冲就属于意译派,他认为,翻译不是给人看的吗?比如说把英文翻译成中文,一板一眼有啥意思?为啥不突出中国文字优美的特点,翻译出比原文还好、有意境的的版本呢?

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站“直译”的人多,认为“意译”属于瞎搞的不少,许渊冲是吃了一些亏的,他甚至被视为翻译界的耻辱。但许渊冲有个强大的心脏,管人家怎么说,他照样走自己的路,坚持自我,从年翻译发表了林徽因的《别丢掉》开始,许渊冲的翻译技巧越来越成熟。他深爱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回翻译李清照的《小重山》,碰到一句不好懂: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这“碧云”就是茶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有“赌书泼茶”的典故,这人人都知道,这首词里的“惊破一瓯春”一句是不是指泼茶呢?许渊冲不能确定,他对自己的工作一向是认真不允许马马虎虎的,所以马上写信,请教老师钱钟书。

钱钟书告诉他,李清照在这里用了个倒装句,“惊破”的东西是前文的“晓梦”,一大早,李清照还有些困倦,倚在床上做“余梦”,没想到婢女碾成新茶,烹一瓯奉上,于是清早残睡就被茶香给惊破了。许渊冲恍然大悟,立马修改自己原来的翻译。

又有一回,许渊冲和老师卞之琳一起翻译杜甫《登高》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看起来很普通是不是?但余光中曾经断定,这句诗是没法翻译成英文版的,因为前面那句的落木后是“萧萧”,草字头,草也算木;后面那句长江后是“滚滚”,水字旁;木跟着木,水跟着水,字形和视觉之美配合得浑然天成,英文怎么翻出来?

但许渊冲和老师把“萧萧下”翻译成“showerbyshower(纷纷洒落)”、“滚滚来”翻译成“hourafterhour(时时刻刻)”,彼此之间珠联璧合,音韵协调一致,堪称完美翻译。

从这些例子也可以看出来,许渊冲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事业。在特殊岁月,他也受到了一些冲击,但被抓去批斗、开会时,甭管别人怎么念叨,他就站在那琢磨这句诗怎么翻,那句词怎么译,想得入神,等回过神来会已经结束了。

努力总是有回报,许渊冲把《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西厢记》等许多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法著作推向世界,他翻译的中文诗词,有30多首被选入外国大学课本。英国众多学者形容他的翻译是“绝妙”,上世纪末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虽然没有获奖,但一位评委专门写信夸赞他的翻译是“中国伟大传统文学样本”。

那么许渊冲怎么回复呢?他并不在意获不获诺奖,而是骄傲地表示:“诺奖一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即使步入晚年,许渊冲依然不放弃翻译工作,他打算在岁之前翻译完莎士比亚全部的作品,如果一天不做翻译,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如今他作品早就破百本大关,放眼当下,能在汉语、英语、法语之间灵活游走的翻译家,许渊冲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大师,中国的诗词很可能还困守在国内,现在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跑来中国学习,间接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离不开许渊冲等前辈大师的功劳。

许渊冲对诗词的热爱是烙在骨子里的,以诗词养其心性、以无限热爱面对生活,将一份事业坚持到底,这些东西让许渊冲即使患癌也不绝望,而是每天照常自律看书,活到老,奋斗到老。试想有这种品性的人,能不长寿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7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