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得志厚道的上将,68岁仍宝刀未老,晚年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213/4579173.html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余秋雨

“闪电走如飞,疾风扫沙场”,兵贵神速是杨得志同志的用兵特点,飞兵突破乌江、抢渡大渡河、角逐清风店、围攻新安保。

“快”让杨得志打下了胜仗,立下赫赫战功,先后任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兼陕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 第十九兵团司令员、中国人民 副司令员及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正因为打得了硬仗,打得下胜仗,年,时年68岁高龄的杨得志再次挂帅出征,领导对越自卫反击战!

▲杨得志上将

而这样威名显赫的将军,还是谦虚谨慎、待人厚道的好师长!

杨得志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里,磨炼了自己的品性,作为开国时期指挥千军万马的上将,他给新中国留下了一笔十分宝贵的财富。

当年红军的战斗条件是非常艰苦的,从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里完全可看出,红军的装备十分简陋,头戴八角帽,脚蹬烂布鞋,军装破旧,全身最贵重的东西,就是身后那一杆枪。尽管如此,却依然英勇威武,能打胜仗。但是在实际的历史中,这样的装备也不是所有的红军都能匹配得起的,大部分地区的红军部队其实和闲散的游击队伍相差不大,没有成体系的制服,甚至大部分的战士都是没有配枪的。

他们常常拿着大刀或者其他的冷兵器上阵,那么很多人都会好奇,如何才能得到一支枪呢?其实也没有这么难,却有很多人为此付出了生命。大道至简,最朴素直接的道理也就是真相——想要得到一支枪,那就亲手从敌人手中抢夺过来,杨得志同志的 杆枪就是这样获得的。

01莫言轻狂,少年英雄初显本色

想当初刚刚参军之时,杨得志同志非常开心,因为这样就可以拿起枪杆子跟地主阶级做斗争了,但是没想到到了军队之后,连身军装都没有,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穿着自己的破旧衣服,发放的军事装备只有一根梭镖。

杨得志同志倍感失望,气呼呼地把梭镖往地上一扔,说道:“我不要这个,我要一支汉阳造”,班长一听也生气了,把全班召集过来,杨得志这才发现全班的人没有一个人有枪,手里拿的全都是大刀和梭镖,班长义正言辞地说道:“你们想要汉阳造,就凭本事从敌军手里抢,敌军的手里有的是。”

杨得志同志终于体会到了革命队伍的艰难,也树立了他的 个目标,那就是抢一把汉阳造在自己手中!杨得志同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 次机会——战斗打响,杨得志同志战斗经验不足,在战争中急于求成,将身子探了出去,班长吓了一跳,急忙把他摁倒在地,大喊道:“你不要命了!保护好自己才能战胜敌人。”

杨得志听了丝毫没有慌张,还豪情万丈地说道:“班长!我今天一定要抢夺两支汉阳造,也给你一支。”

▲杨得志旧照

杨得志在战斗中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管从耳边呼啸而过的子弹,拿着梭镖就冲向了敌人,也终于拿到了他人生中的 杆步枪。这场战斗的规模并不大,很快就结束了,只是当所在部队收拾战场的时候,杨得志才发现他手中缴获的枪只是一支杂牌步枪,并不是所谓的“汉阳造”。

更令人惋惜的是,在这场战役中,班长不幸牺牲,在他弥留之际,把一支“汉阳造”交到了杨得志同志的手中,杨得志就这样得到了他的 支汉阳造步枪,此后无论走到哪里,杨得志的心中一直念念不忘他的 杆步枪,在回忆录中更是深情地写下了这一件故事,班长的牺牲让他再次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所有的后人不会忘记革命的烈士的不朽精神。

02戎马半生,战功屡建终成威名

在年的1月份,杨得志同志参加了湘南起义,初次踏上革命道路的杨得志并没有慌乱,他紧跟大部队后来又跟随朱德将军走上了井冈山。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杨得志同志非常迅速地融入到了革命队伍中,也深刻领悟到了战斗的艰苦,思想觉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组织的决策与领导之下,杨得志同志参与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并且在此后的多次战役之中,表现英勇,尤其是在5次反围剿斗争之中发挥了自己“开路先锋”的英雄本色。

▲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左2)与巴金(左3)合影

杨得志同志在军队中得到了很好的磨练,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指挥能力和军事洞察能力,在此后的战斗中更是担任着指挥官的角色——他在担任红军 师 团的团长,就领导和指挥了多次战斗,其中最为 的是“强渡大渡河”,杨得志同志在这场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也被毛主席称赞为“红军的开路先锋”。

抗日战争打响之后,杨得志同志参与了很多出名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中他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不仅参与了 线的指挥,还与苏振华等同志一同开辟了冀鲁豫的抗日根据地,而这个根据地,是 一个在平原上创立,且没有被日军的子弹摧垮的抗战革命根据地。

在解放战争中,他和罗瑞卿、耿飙率领华北军区最为 的兵团——杨罗耿兵团,参与了无数战斗,其中最为 的是张家口战役,包括此后的正太战役以及平津战役等。在这些战役之中,杨得志同志始终以身作则,将 的战斗纪律和作风传承下去。杨得志同志的作战指挥能力独树一帜,总能绝处逢生,带领部队立下赫赫战功!

清风店活捉罗历戎,新保安战役中歼灭敌军的 军队三十五军等,都是中国乃至国际上非常有名的战斗案例。作为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率领军队进军到中国的西北方,参与了多场战斗,历经艰险,最终也是成功的解放了宁夏,兰州等地区。

▲年1月杨得志(左二)

杨得志同志的一生都献给了军旅生活,在几十年的战斗历程中,他吃过苦,流过汗,也流过血,但他从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他的一生都为战斗而生,打了一辈子的仗,接近70岁还在昆明指挥中越边境的自卫反击战。

杨得志高超的作战能力是公认的,新中国成立之后,杨得志同志先后担任了三大军区的司令员——济南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在这期间,杨得志同志都为当地军事力量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论是国防兵的建设还是干部的培养,杨得志同志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也用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独到的心得,为我国军队建设的现代化、革命化和正规化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年他担任了军区总参谋长,亲自主持和领导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大调整。

在此后的很多重大军事活动以及外交活动中,杨得志同志都积极地贯彻和丰富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以及小平同志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些功绩大家都有目共睹。

03功名过眼,谦虚自省不忘初心

杨得志同志戎马一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指挥战斗往往运筹帷幄气定神闲,有大将风范,在和平年代,又能做到安分守己,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能够拥有这样的气度和境界着实不容易。但是令人意外的是,杨得志同志并非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年幼参军,更是没读过几本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因为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

▲年1月,杨得志(右一)

他的信念十分坚定,学习目标也非常专注,走到哪学到哪,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人民学习。不仅如此,杨得志同志为人真诚,待人宽厚,非常善于团结他人,在他的领导之下,队伍齐心协力,产生巨大的力量,这就是众志成城的人心的力量。

杨得志同志最突出的一个优点就是乐于奉献谦虚自省,从来不贪功不抢功,有了功劳也不会因此自傲,更不会感觉自己高高在上,杨得志同志是一个能够深入底层也能做到委曲求全的人。他不是一个自私的人,无论是工作记录还是回忆录,但凡提到有功劳的地方,总要在“我”的后面加一个“们”字,在他的世界里,从来没有他一个人的功劳,他取得的所有成就都仰仗于人民,来自于同僚们的辛勤付出。

他曾经多次说过,功劳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是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得好,大家团结在一起,这才干出来的事业,所有的功劳都不是一个人的,大家每人都有份,一线干部有份儿,群众也有份儿。

杨得志同志从来不谈“我”,只谈“我们”,这一个字的差距却显示出他丰富的思想世界和具有 高度的思想觉悟。杨得志同志晚年编写了自己的回忆录,但是在其中却有相当长的篇幅是在详细地描绘战斗过程中各位战友和人民群众的杰出贡献。

04十年饮冰,难凉老夫一腔热血

在那十年里,很多在战场上叱咤风云决胜千里的将军,都难以忍受非人的遭遇,多会选择做出一些比较偏激的行为,但是杨得志同志没有,他本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既不居功自傲,又能忍辱负重,是当之无愧的大丈夫。

大丈夫为人处世便是能屈能伸,无数人给他加上莫须有的罪名,无中生有,颠倒黑白,用各种肮脏的话语来批判他,但他从来不加以反驳,只是默默地听着。很多同志都看不下去,纷纷劝他一定要站出来澄清,要反抗,但是他却很平静地说道:“吃亏是福,老实人吃点亏没什么。”

▲杨得志夫妇

杨得志同志不仅自己能够做到能屈能伸,忍辱负重,还常常将自己的这种思想和心得告诉别人,叮嘱身边的同志们要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思想,坚信党和人民,清者自清。

对那些无端的指责他总是能够平静地接受,并且他还时常劝说身边的同志们,在逆境之中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平时他积极的团结同事,不仅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还要照顾到他人。

济南军区的副司令杨国夫同志被上级点名批评,杨得志同志虽然工作繁忙,白天还常常被拉去开会批斗,但他总是在深夜抽空打电话给杨国夫同志,劝他一定要放宽心态,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人,怎么能在这种小阴沟里翻船呢?

杨得志同志的深情而又体贴地对他说道:“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大家都是对你有了解,那些批判归批判,但是你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永远不会改变。”

还有一次,杨得志同志得知海军政委苏振华被批斗,心情十分糟糕,害怕苏振华同志想不开,连忙打电话劝说他千万不要想不开,自寻短见没有好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时间想不开,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

同时他也深谙一个道理:不要说违心的话,办违心的事情,在自己遭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一定要隐忍,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牵扯到了别人,这样只会变得更复杂,把事情搞得越来越麻烦,到最终真的要平反的时候也会变得难度更大。

那十年的经历,放到谁身上都会受不了,但是杨得志同志积极地劝说大家千万不要说自己对国家和党中央失望,这是一个大问题,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在这种时候 不能因小失大,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不能因为一点点的黑暗而放弃了整片的光明。

不管是什么样的运动,有开始就会有结束的那一天,在心中要始终相信党的领导,更要相信人民群众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守得云开总会见月明。

▲杨得志与毛主席在一起

杨得志同志不仅自己格外坚定,还常常关心那些“倒霉”的同志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7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