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
电脑坏了,所以没有更新,今天刚取回来,发现还不好使,明天还得去修,希望别再影响更新……
藿香,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原产东南亚,因生长广东而得名。富含挥发油,有独特香气,茎四方有棱,木质化,多分枝,叶子对生,心形边有锯齿;花呈穗状,多紫红,很少开花,多扦插栽培。又有同科国产藿香,开花结子,遍布南北,称土藿香,茎分枝少,叶子带尖儿。化湿,止呕,解暑。
藿香,来源于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atchoulyorpachouli;Pogostemoncablin)的全草,原产东南亚,后传入我国,主要生长在广东,所以名之广藿香,海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广藿香是唇形科的,您是否还记得唇形科植物的特点?唇形科植物一般都含有挥发油,所以带有独特的香气,茎是四方的有棱,叶子对生。唇形科的草药写过的有:丹参、半枝莲、益母草、薄荷、紫苏、夏枯草。可以分别回复上述草药名称查看。
广藿香的茎会出现木质化,上部常有很多分枝,呈半灌木状。
广藿香的叶子多呈心形,叶子边缘有钝锯齿,有的叶子颜色发紫红,成熟变黄。
广藿香的花开在茎顶或叶腋,花开呈穗状,花的颜色多紫红。我国所产广藿香很少开花结果,所以广藿香繁殖多通过扦插栽培。
还有一种藿香,我国自产,为了区别,这种藿香称为土藿香(KoreanMint;Agastacherugosa),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遍布南北。
土藿香也是唇形科的,和广藿香长相相似,只是茎上部分枝不多,而且叶片也有区别,土藿香的叶子常常带尖儿;土藿香开花也是穗状,花色淡紫或紫红,不过土藿香都开花结果,野生很多。
药典规定的藿香为广藿香,为了规范名称,饮片藿香都改成了广藿香;土藿香未被药典收录,民间多用,土藿香处处有之,由于价格低廉,所以被拿来冒充广藿香。
藿香的本草变迁
藿香这味药,原产自东南亚,有文字记载的藿香出现在汉代。三国时期的吴国出了一位航海家,叫康泰,功劳绝不亚于郑和,但鲜为人知,康泰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航海到东南亚的旅行家。他写了本书叫做《吴时外国传》,书中这样记载:
从波辽国南去,到屈都干国,土地有人民可二千余家,皆曰朱吾县民,叛居其中。都昆在扶南南三千余里,出藿香。
都昆就是现在马来西亚的丁家奴,那里产的藿香就是广藿香,由于藿香香气浓郁,在汉晋时期,主要作为香料使用,魏晋时期的本草著作《名医别录》中曾有藿香之名,但列在了沉香条下,误以为沉香、藿香出自同一植物,可以推断,当时藿香仍以进口为主,人们对它缺乏认识。(类似作为香料传入中国,后来演变为传统中草药的还有很多,我们慢慢都会说到)
到了宋朝,人们对藿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岭南等地(广东)开始有人种植藿香,不过引进的藿香由于水土变迁,不爱开花,所以人们总结出插枝繁殖的技术。也同样是宋朝,藿香被正式收录到了本草著作中,首见于《本草图经》。
宋·本草图经
藿香,旧附五香条,不着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曝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从宋至今,一千多年,藿香入药历史与《神农本草经》记载的药物比起来,晚了至少一千多年。由于藿香不见《伤寒》《金匮》,历代医家对其阐述并不多,连明朝的《本草纲目》对藿香记载也吝啬于笔墨。真正让藿香闻名的,还是宋朝一本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本书记载了一个方子,用到了藿香这味药,使得藿香家喻户晓,这个方子就是“藿香正气散”。
明清以来,藿香的应用越来越多,供不应求下,出现了很多伪品。明朝末年的一本本草著作《本草乘雅半偈》称江浙一带也产藿香,还声称“亦可子种”,这一下就露馅了,因为广藿香很少开花结果的,都是插枝生长。据此,人们推断,土藿香从明朝末年已经开始应用。到了清朝,江浙一带的温病学家还常常用“鲜藿香”,凭借当时的物流,无法把鲜广藿香快递到江浙,所以温病学派所用之藿香应该多是土藿香。至于现在的药典,还是按照古代的药用习惯,将广藿香列为正品。
藿香的药用价值
化湿,止呕,解暑
藿香的功效总与一个“湿”字相关,而藿香之所以能化湿,取决于它气味芳香,具有辛、温的药性。关于湿是怎么回事,请您阅读薏苡仁(回复9查看)。藿香所化之湿,多是外湿,由于暑天湿气大,人们常会有头重、胸闷等表现,这种情况,用藿香解暑化湿最为适宜。
脾主运化水湿,中医认为正常人体的水分,靠脾吸收代谢而达到平衡。如果脾气亏虚,或水湿过多,体内的水分就不能代谢出去,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甚至水肿等表现,脾不但不能代谢水湿,反倒出现水湿困脾。
举个例子,您就容易明白了。不知您是否和过面,和好面需要两个条件:适当的加水,及时的搅拌。所加之水就好比体内的水湿,而搅拌就好比脾的运化。有经验的和面工,很快就能把面和成一团,而且面盆和两手干干净净。
但如果加水过多,或搅拌不得力,面就会像一滩稀泥,沾的到处都是,更重要的是两手都沾满面泥,根本无法再继续和面。这种情况就好比水湿困脾。(如果不能理解,自己和点面试试)
怎么办?有经验的面工肯定知道,两手抓些干面粉,首先将粘在手上的面泥撮下去,解放出双手来,再调整面粉用量,及时搅拌就能把一滩面泥和成面团。水湿困脾的治疗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则健脾,好比解放双手;一则化湿,好比添加面粉。
藿香化湿,就好比和面时添加面粉,帮忙解放沾满面泥的双手。暑天湿气大,这种体外的湿常与体内的湿勾结,夹击人体的脾,所以暑天人们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并且容易拉肚子,或者中暑,出现:胸闷、头晕、恶心、呕吐等表现。这些情况,藿香都管。
即便不是因为暑天,其它季节出现的恶心、呕吐等表现,因为水湿困脾导致的,藿香也管。其实不仅仅是藿香,其它气味芳香辛辣的药物也都具有化湿的作用,而且多是做菜的调料,例如:花椒、大料、辣椒、香叶、砂仁、豆蔻等。
很多山地、盆地,湿气偏重,特殊的地域环境,使得当地人形成吃辣的饮食习惯,这样有助于散发湿气。治疗中暑的另一个药“十滴水”就是由辣椒、干姜等调料做成的。不过对于严重的水湿困脾,不仅仅需要化湿,还得同时补脾,才能尽早的解放双手,恢复和面的搅拌功能。
藿香的应用方法
药食两用的藿香
藿香与薄荷同是唇形科植物,都含挥发油,具有独特的芳香,二者有时混用,很多地方采集新鲜的藿香当作烹饪调料,每天一味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