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印象17雄奇皇帝岭,秦风汉韵总关

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http://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作者:陈胜乔编辑:文翟

在邵东县西南部与祁东县接壤的地方,有一座大山名叫皇帝岭,其主峰及余脉绵延东西数十里。

皇帝岭主峰及其余脉之下面向邵东一带地区,广义上都叫皇帝岭。民国以前,这儿属宝庆府邵阳县仁风一都(又叫仁风乡);新中国建立后曾叫高桥乡、高桥公社、皇帝岭乡等。

我是皇帝岭人,20岁出乡关前,我对家乡历史不甚了解,只听说过皇帝岭的传说。我曾以为她只有穷山恶水,及至近年研究才发现,自己原来的认识很肤浅。

家乡人都知道,皇帝岭有一个传说:“相传某朝某代,朝廷天师预测江南要出天子,头戴铁帽,身披木袍,手打蓝旗。皇帝因此派兵查访剿杀,待搜寻到宝庆府仁风都,发现一座大山气势巍峨,虎踞龙蟠,有帝王之气。正在此时,电闪雷鸣,一个孕妇头顶铁锅,身背酿酒的木甑,手拿竹竿挂着蓝色被面迎面走来。士兵们一看,这不正是要找的人吗?因此把她杀了。当时从孕妇腹中跳出三个娃娃,一个当场被杀,一个跳上三脚木马往蒸水上游跑,一个往蒸水下游跑,但最终都被追上杀死。这三个地方后来分别被叫天子屋堂、上沙坪、下沙坪。这座巍巍高山从此就被称作皇帝岭。”

对这个哀伤的故事,我小时候深信不疑,长大后慢慢知道它当不得真。但皇帝岭之名究竟是怎么来的,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为弄清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皇帝岭的名字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经出现,不过当时不叫皇帝岭,而是叫邪姜山。《水经注》卷三十八如是记载:“蒸水出衡阳重安县西,邵陵县界邪姜山。”北魏时期的衡阳重安县(原来叫钟武县),县治在今衡阳县三湖镇,此处靠近邵东,而邵陵县指邵阳市包括今邵东在内的大部分地区。由此推知,郦道元所说的“邪姜山”,必定是在邵东县南部。

道光《宝庆府志》记载皇帝岭的文字

清道光二十九年刻印的《宝庆府志》“邪姜山”作了详细说明,其第六十二卷疆里记如是记载:“邪姜山,见水经注,一名黄帝岭,又名黄竹岭。”、“仁风乡之西南隅,有山名黄帝岭,蒸水出焉,近居皆曰此邪姜山也。其山雄居上游,在县东南九十里,为衡府传脉之祖。旁有别邪山,意所谓邪姜山者在是矣。”清光绪四年刻印的《邵阳县志》卷二山水也说明:“仁风都又东南六里曰邪姜山,山居衡岳七十二峰之一,多产野姜,实名野姜,以邪姜名见水经,好古之士不复责实,一名黄帝岭,又名黄竹岭。”

熟悉清代行政区划的人都知道,仁风都包括今邵东县简家陇、皇帝岭、野鸡坪一带地区,《宝庆府志》《邵阳县志》所说的“邪姜山”、“黄帝岭”、“黄竹岭”属同一地名,是今日“皇帝岭”的古称无疑。

据以上资料可知,“皇帝岭”与“黄帝岭”、“黄竹岭”读音相近,其得名可能来于此,其本义或与皇帝无关。很多人则坚持认为,皇帝岭的得名必定源于皇帝,个别人甚至臆想宋理宗赵昀到过皇帝岭,其实没有太多依据。

皇帝岭没出过皇帝,但出过侯爷。这是有确切证据的。据《汉书》等史籍记载,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刘邦将包括今衡阳县西部、祁东县北部、邵东县东南部等在内的地区设立承阳县。到了西汉末的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将承阳县改为承阳侯国,分封第四代刘氏长沙王刘建德的儿子刘景为承阳侯。

湘潭大学历史系教授羊春秋曾考证,承阳县(承阳侯国)的县治应在今邵东县东南部老高桥乡一带(皇帝岭山脉及周边地区)。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记载:“承阳县,古县名。承,又作丞或蒸。西汉置,治今湖南省邵东县东南。以在承水(蒸水)之阳得名。属长沙国。元始五年(5年)封长沙孝王子景为承阳侯。”

商务印书馆年出版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亦有记载:“烝阳县,汉承阳县。后汉为烝阳侯国。晋为烝阳县。后省。故治在今湖南衡阳县西一百七十里。”

从古衡阳县西到今高桥、堆头一带,刚好约里,据此可知,汉代承阳县县治很可能在高桥、堆头一带。皇帝岭及周边地区的历史已逾年。

除了具有深厚历史,皇帝岭还钟灵毓秀,有众多璀璨人文。

皇帝岭主峰海拔余米,高度虽不及堡面前的大云山,但和大云山一样雄伟挺拔,尤其是形若帝王屹立,两旁站立十几座小山如大臣拱卫皇帝,大有气吞山河之势。

攀登皇帝岭主峰,沿途可见佳木葱茏,涧水潺潺。凌峰遥望,方圆数百里尽收眼底,附近皇帝岭林场境内的芭蕉山、猴子石、别邪山触手可及;远处的佘湖山、大云山、衡阳城若隐若现。俯看山下蒸水若玉带,穿畴越陌在飘动。

尤其震撼的是,东南方向芭蕉山群山上建立的真乡风力发电项目,一架架巨大的风电机高耸入云,从芭蕉山依次绵延祁东黄土铺数十公里,像一个大写的“人字”分布在祁邵交界的群峰之巅。巨大塔身直插云霄,白色扇片缓缓转动,在崇山峻岭中构成一幅极美的动静山色图。

皇帝岭山上曾建有“邪姜庵”、“帝岭庵”、“岳公祠”等名胜古迹,可惜多数已毁于锋火,现今只有岳公祠基本完好,其门口石柱镌刻“姜山壮庙貌,蒸水溯源头”古对联,书法刚劲峻秀,堪称名家手笔。

皇帝岭岳公祠大门石柱上的古对联

皇帝岭是湘江一级支流蒸水的源头。从这儿发源的河水古称“仁风水”,由西向东流至佘田桥沙坪,和来此相会的堡面前大云山的另一条河水“合流成浸”,成为邵东县东南部最大的河——蒸水。

蒸水在年以前通航,从佘田桥到衡阳,能载数吨货物的木壳船畅通无阻。皇帝岭境内的高桥、金田、堆头和野鸡坪的豪田、普乐等村自古是粮仓,数千顷良田生产的稻米沿这条水道运至杨桥荫家堂,再转运衡阳销往全国,为荫家堂的主人申承述成为湘中地区传奇米商立下汗马功劳。

据县志等记载,明清时期的皇帝岭还有一条著名驿道——小东路(宝庆府通往衡州府)穿境而过。该路从仙槎桥那边过来,途径简家陇三都铺、简家陇老街,再经过高桥、堆头等地,往灵官殿方向延伸,最终伸入衡阳。

因为水陆交通发达,历史上的皇帝岭虽不能媲美宝庆府城,但称得上一等乡里之地。高桥、堆头商贾云集,祁东县人常来赶场,江西人、衡阳人常年在堆头、金田、皇帝岭林场境内“抄纸”(皇帝岭山上多黄竹,是极好的造纸材料),造纸业十分发达红火。

皇帝岭余脉芭蕉山对面蒸水河边的堆头村(原属金田村),现存一座建筑艺术堪比杨桥镇“荫家堂”的大型古宅。该屋系清代堆头刘氏太学生、儒林郎刘点阳(鼎进公)于清嘉庆十七年(公元年)建造,是邵东境内保存最完整、时代最久远的大型民居建筑。其修造时间比荫家堂早11年。如今,荫家堂经过多年的宣传、修缮,早已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胜地,而承志堂却无声无息,鲜有根本性的修缮保护,以致很多柱础、窗棂、雕塑、甚至墙壁在风雨中飘摇,其现况令人揪心。

从承志堂沿蒸水河畔往下游走,不久到达三多桥。该桥是一座桥身用青石拱成,桥上是砖木结构的风雨桥,以“山多青、水多秀、人文多起”得名。桥廊内现存明清古石碑十几通,古诗文、对联几十首。桥联“三楚有才,几辈茂陵词客到;多情系我,千条灞岸柳丝长”,将堆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蒸水两岸的风景,揭露得淋漓尽致。

历史上的堆头,是配得上这种赞颂的。因为当地出了多位杰出人物,如三国蜀国大臣刘巴、解放军少将刘人杰、亚运冠军宁梦华等。

关于刘巴,笔者曾写了一篇《古代最牛邵东人:刘巴》专门介绍他。刘巴最杰出的才华是运筹帷幄,具有远见卓识,很早就认识到天下最终归于曹操,本欲投奔效力,却阴差阳错不得已为刘备所用。他只用了自己十分才能中的一分,就为刘备解决了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刘备称帝的诏书也是他写的。对刘巴,诸葛亮心悦诚服说:”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刘巴字子初)

刘巴才能卓著,缺点也很明显,清高自负。不光关羽、张飞吃过他的闭门羹,他对刘备也不怎么待见。或许因为气量有点小,导致过早去世,限制了自己才华的发挥和名气的传播。

皇帝岭是从近代走向衰落的,与两件事密切相关:

一是年国民党政府修衡宝公路舍弃小东路,使皇帝岭从昔日的通衢变为偏远之乡,从此淡出外地人的视野。

皇帝岭山下高桥街上的马路市场

二是年撤区并乡,皇帝乡与简家陇乡合并,据说当时县里有意将乡政府设在高桥,但遭到皇帝岭人反对,理由是修乡政府要占田,划不来,主动要求将它设在简家陇。失去行政中心地位的皇帝岭,更加不受外人待见,至今让人一喟三叹。

皇帝岭要崛起,必须改善交通条件。

年湖南省公布《湖南省省道网规划(修编)(—)》,其中规划的S省道从起嘉禾县城起到双峰县境内的洪山殿止,途径祁阳县城、祁东步云桥、邵东双板桥、简家陇(皇帝岭)、野鸡坪、佘田桥、杨桥镇、流光岭、团山等地。目前,祁东县境内的道路都按省道二级公路修好通车了,双峰县境内的也差不多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好了,只有途径邵东县的道路还未动工。

政府决定修路,大家理应全力支持,不能反对,以避免重蹈当年的覆辙。

身为皇帝岭人,我希望将修的S在皇帝岭的走向与古代小东路一致,因为它不仅道路直,而且汇集沿途最多的人口,符合修建省道”总体取直、兼顾最多人、成本尽量小“的原则。

作者声明:写作此文是为推介家乡的历史人文,因本人不是专业研究者,所引史料虽然皆有出处,但未必全部正确。欢迎专家勘误指正。

来源:乡土天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5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