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保健药茶养生益寿类(三)
石斛冰糖茶:石斛15克,冰糖适量。
温热病后期低热不足,口干渴,及虚劳烦热,梦遗滑精。亦可用于妇女不明原因低热,心烦,口干者。
将石斛剪碎,置保温杯中,再加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
脾胃虚寒,舌苔白腻者忌用。
石斛的品种较多,通常因品种及加工方法不同分为金钗石斛、黄草石斛、小黄草石斛、耳环石斛及鲜石斛等数种。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本草纲目拾遗》说它能“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说明石斛主要功能是清胃生津,对胃肾虚热者最宜。张寿颐对品种的选用,有如下区别:“金钗斛躯干较伟,色泽鲜明,能清虚热,而养育肺胃阴液者,以此为佳。……若肺胃火灼,津液已耗,舌质深赤干燥,或焦黑嗜饮者,必须鲜斛清热生津,力量尤伟。……若老人、虚人,胃液不足,而不宜太寒者,则霍山石斛为佳。”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钗石斛含石斛碱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
青蒿梅冬茶:青蒿15克,乌梅7克,麦冬10克,鲜荷叶9克。
中暑或暑热病后,持续发热不退,口干渴欲饮,胃不思纳,汗多者。
鲜荷叶切碎,与前三味共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代茶凉饮。每日1剂。
暑湿病证大便溏泄者忌用。
体质不强,特别是素体阴气不足者,在炎夏每易产生中暑,或感受暑热之后,出现低热,口干欲渴,胃不思纳或纳谷不香,甚至心烦不寐。本方用青蒿、荷叶祛暑清热;乌梅生津止渴;麦冬益胃养阴,宁心除烦,如体虚较明显者,可加西洋参3~5克,其效更佳。本方对阴虚之人,夏月代茶常饮,可以预防中暑或暑热证。
增液茶:玄参15克,麦冬、生地黄各12克。
温热病后,津液耗损,口渴喜饮,大便干结,口干舌红,脉细稍数。亦可用于虚人、老年之津枯便秘证。
取上药捣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脾胃湿阻及脾虚便溏者均忌用。
本方原名增液汤。原书指证,用于“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干结,口渴,舌干红,脉细稍数或沉而无力”。方中玄参养阴生津,清热润燥;麦冬滋液润燥;生地养阴清热。三药合用具有增液润燥通便之功,有人称之为“增水行舟”法。因本方三药性味均为甘寒滋养之品,故于虚人、老年及产妇便秘,皆可用之。但必需注意,如患者素有脾肾阳虚,因下元痼冷而致便秘者,则不宜使用。
增液益阴茶:玉竹、麦冬、沙参、生地各12克。
温热病后,体虚不复,口燥咽干、舌红,大便干结者。亦可用于肺结核病潮红、颜红、口干者。
上药切成薄片或研为粗末,置保温杯中,以沸水毫升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饮。每日l剂。
脾胃湿热、口苦、舌苔黄腻者忌用。
温热病在发热过程中,人体的阴液最易受到损耗,所以在治疗温热病的时候,多强调在解表、攻下、清热解毒方剂中适当加用一些养阴药物,否则,就会造成真阴耗竭,体虚难复。本方以玉竹、生地补益肝肾之阴,沙参、麦冬润养肺胃之燥,选药轻灵而不凝滞,且作为茶剂频饮,缓缓补之,又无碍胃之弊,对于热病瘥后.体虚胃弱者尤为适宜,如胃纳不旺,可加白扁豆(微炒黄)10克,生麦芽15克同用。
黄精参芪茶:黄精、党参、山药、黄芪各等量。
病后脾肺两虚,体倦食少,气短懒言,大便溏薄或食不消化。
上四味各15克,用文火煎20分钟,再用武火煎沸,取汁去渣,分2~3次饮用。
脾胃湿热,舌苔厚腻者忌用。
本方以黄精、山药滋补脾肺;党参、黄芪(炙)补中益气。全方以滋养平补为主,不用芳香燥脾醒胃,是从“补阴配阳”之法。《本草从新》谓黄精“平补气血而润。”《本经逢原》谓黄精能“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坚强,皆是补阴之功”。党参与人参功用相近。《本草正义》说:“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本方组合与“参芪膏”相比,其优点在于阴阳并补,气血兼顾,不似“参芪膏”专于补益中气。故病后虚弱,常服此茶,不会出现阴阳偏胜的失调现象。
珠玉二宝茶:淮山药、生苡仁各60克,柿饼霜24克。
虚劳久咳,肺脾阴分亏损,饮食懒进,干咳无痰,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
先将山药(鲜品用克)、苡米捣碎,以清水适量,煮至烂糊,再入柿霜调入溶化,分2~3次饮用。
本方原名珠玉二宝粥,用于肺结核病,久咳、痰血,身体羸弱患者,有补土生金之功。对于一切大病之后,脾肺阴虚者亦可用之。柿霜为柿的果实(柿子)制成柿饼时外表所产生的白霜,其成份为甘露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性味甘凉,能清热、润燥、化痰。《本草纲目》说它能“清上焦心肺热,生津止渴,化痰宁嗽,治咽喉口舌疮痛。”如药店无成品,自制方法,即将柿饼上产生的白霜,用帚刷下,拣去杂质,放入锅内加热溶化,至成饴状,放入平皿内,晾至七成干,用刀铲下,再晾至足干,备用。
灵芝银耳冰糖茶:灵芝9克,银耳6克,冰糖适量。
慢性咳喘,反复发作,致肺肾两虚,症见咳嗽气短,时吐痰涎,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怔忡,健忘者,如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亦可用治热病后肺阴不足,出现上述症状者。
先将银耳用水泡开,拣去杂质及硬梗心,同洗净的灵芝共置砂锅中,文火炖2小时左右,至银耳汤稠,捞出灵芝,调入冰糖屑适量,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脾胃湿热,舌苔厚腻者忌用。
方中银耳、冰糖为治阴虚肺燥咳嗽及虚劳咳嗽的食疗佳品。灵芝性味甘平,功能养心安神,补肺益气,止咳平喘。现代药理表明,灵芝能增强神经系统功能,具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并可促进支气管粘膜上皮再生修复;能显著提高人体耐缺氧能力,和降压、强心、改善冠脉循环、降低血清胆甾醇等作用。还可提高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抑制过敏反应;保肝与解毒作用等。
灵芝沙参百合茶:灵芝10克,南、北沙参各6克,百合10克。
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风寒(热)、痰热已去,仍咳喘不已,时有咳痰、气急。
将灵芝先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再加沙参、百合三味同煎沸,置保温瓶中,分2~3次温饮。每日1剂。
灵芝为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又名木芝。性味甘平、无毒。动物实验,对小白鼠有镇静、镇痛作用。可提高小白鼠耐寒、耐缺氧能力,并推延其死亡时间。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的大鼠,有促进气管粘膜上皮修复的作用;对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实验小鼠有解毒、护肝作用;等。临床研究亦表明,灵芝液及其它制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较显著的疗效,对喘息型病例较单纯型为好。一般在服药后2周左右感觉胸部舒畅,咳喘减轻。多数患者服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增加,睡眠好转,体力加强,显示出“扶正培本”的效果。本方配伍沙参、百合,均有养阴清肺化痰功效。对缓解期的患者,更能显其益肺补虚的作用。
虫草沙参茶:冬虫夏草5克,北沙参10克。
久咳不愈,肺阴亏虚或肺肾两虚,症见潮热、盗汗、骨蒸、羸瘦,如肺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迁延反复发作者。亦可用治热病、大病后,肺虚咳嗽、低热。
将上二味置入砂锅中,用文火煎30分钟,连同药渣倾入保温杯中,盖闷10分钟,代茶饮。汁尽可再加开水浸泡后饮用。每日1剂。
脾肾阳虚,畏寒便溏忌用。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植物虫草菌的子座及其寄生蝙蝠科昆虫虫草蝙蝠蛾等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属珍贵药材。本品性味甘温。能补虚,益精气,止咳化痰。药理研究,本品对结核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及某些致病性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还具祛痰、止咳、平喘等作用。《纲目拾遗》记载,用本品配老雄鸭蒸食,治病后虚损。《云南中草药》记载,用本品炖肉或炖鸡食,治贫血、阳萎遗精。本方配以沙参滋阴养肺,更能发挥其滋补肺阴,止嗽化痰的功效。
苓藕百合茶:茯苓、鲜藕、山药、百合、大枣。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咳嗽迁延不愈,胃纳不旺,或偶见痰中带血者。
先将鲜藕切片,大枣去核。每次取鲜藕60克,山药30克,百合、茯苓各20克,大枣10枚,同煮至稠糊(可加入冰糖适量),分次用沸水兑稀后饮用。每日2~3次。
本方为滋补食疗剂,适用于一切脾肺虚证。方中的茯苓益脾渗湿,山药补脾益肺,百合养阴润肺止嗽,鲜藕凉血润肺,大枣补脾养血。全方清而不燥,补而不滞,对老年咳喘体弱食少者,有药食双补的功效。
杏仁奶茶:苦杏仁、白糖、牛奶。
润肺止咳,慢性支气管炎,咳嗽迁延不已,体虚瘦弱,动则气急出汗。
取带皮杏仁10枚,捣碎,同冰糖6克,置盖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取清液兑入鲜牛奶半磅,饮用。每日l~2次。空腹时服。
痰液黄稠难出者慎用。
慢性支气管炎在缓解期,每多呈肺脾两虚证,此时咳痰量虽少,但咳嗽迁延不已,体质呈虚弱状态,如此时不注意饮食调养,则一遇风寒便迅即发作。本方在以鲜奶滋养脾胃增强体质的基础上,加用杏仁祛痰止咳,冰糖润肺止咳,可收药食双补之功。临床研究,服用小量杏仁,其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慢慢分解,逐渐产生微量氢氰酸.能轻度抑制呼吸中枢,而达镇咳、平喘作用。
枸骨叶茶:枸骨嫩叶15~3O克,水煎代茶饮。
补肝肾,养气血,祛风湿;肺劳久咳或劳伤失血后,腰膝痿弱,或痹痛,亦可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和跌打损伤后的肢体无力。
枸骨嫩叶洗净后切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闷置15分钟后,代茶饮。
本品有避孕作用,未育妇女忌服。
本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叶,又名十大功劳叶。性味苦平,无毒。《本草逢源》说它“治劳伤失血痿软,能调养气血”。《本草从新》说它“生津止渴,用叶代茶甚妙,祛风”。《湖南药物志》记载:治肺痨,以枸骨嫩叶1两,烘干,开水泡,当茶饮。治腹及关节痛,枸骨叶,浸酒饮。《中国药植志》说,用本品“枝叶和以赤糖、红枣或乌枣同煎者,补肝肾、健腰膝。”以上资料,说明本品在古今药学中已列为茶类,并具有它的特殊功效。
麦枣龙草茶:小麦3O克,红枣6枚,龙眼肉5个,生甘草6克。
和营养心,安神敛汗;病后体虚,自汗虚汗,心悸少寐,精神紧张时尤易出汗。
上药以清水适量,煎至麦熟后,置保温杯中,不拘时饮汤,吃枣子和龙眼肉。每日1剂。
外感发热或脾胃湿热,纳呆苔腻者忌用。
热病或大病后,营卫之气失和,每易出现自汗、盗汗、心悸、心慌,体倦乏力,或一遇风寒,即患感冒之证。现代医学视之为免疫功能低下,不能维持机体自身各系统功能的稳定性。本方用小麦、龙眼肉,养心神、敛虚汗;大枣、甘草调和营卫。《随息居饮食谱》谓龙眼能“大补气血,力胜参芪”。《万氏家抄方》说它能“温补脾胃,助精神”。本方再配合小麦、枣、草三味,其扶正培本之功,当然不凡。
薯蓣茶:生怀山药克。
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虚劳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悸怔忡,或小便不利,或大便滑泄及一切脾肺阴气亏损之证。
将鲜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段或薄片,以清水适量,煮至山药烂糊(可适量加入冰糖),不拘时饮汤吃山药。
山药又名薯蓣,主产河南,以博爱、沁阳、武涉、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为最佳,习称“怀山药”。近年来各地多有培植。本品味甘性平,为药食两用植物。《神农本草经》说它“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本草纲目》说它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其成分含胆碱、粘液质、淀粉、糖蛋白和自由氨基酸等。对于久病体虚者是良好的滋养强壮保健食品。
杞子五味茶:枸杞子20克、五味子9克。
补益肝肾,敛津生精;病后体虚,自汗或盗汗,梦遗或小便不能自禁,睡眠不安,记忆减退等证。
上药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者忌用。
热病或大病后,肝肾不足,每多见上述证候。方用枸杞补养肝血肾精,五味子敛津收汗涩精,使肝肾之阴得到充益,阴阳平衡则上证自愈。现代药理表明,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能改善人的智力活动,提高工作效率;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枸杞子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此二药还有保肝和促进肝糖原分解等作用。本方对病后体虚,主要表现为心、肾系症状者,常饮能增强体质,助长精神。
枸杞茶:枸杞茎叶鲜品60克(干品30克)。
补虚益精,清热明目;病后体虚,头昏目花,时有低热;或因病后房事过频,头晕,骨节烦热,易泄或梦遗。
上药洗净、切碎,置保温瓶中,加饴糖或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
枸杞茎叶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茎叶,初夏季节,民间采其嫩茎叶作蔬菜食用,习称“枸杞头”。其性味苦、甘、凉。《食疗本草》说它能“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药性论》说它“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乌须发)明目,安神。和羊肉作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作饮,代茶饮人;发热诸毒烦闷,可单煮计解之,能热面毒……。”《纲目》说它“去上焦心肺客热”。以上记载;说明枸杞茎叶具有补虚、清热双重功效。
五味枣仁杞子茶:五味子、枸杞子、酸枣仁各等分。
宁心安神,健脑益智;病后体虚,心烦不寐,多梦,头昏,记忆力减退。
取上药各6克,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2剂。
外感发热或泻痢者忌用。
五味子为滋养强壮药,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能改善智力,提高工作效率,对视力、听力、皮肤感受器的分辨力均有改善作用,故近代常用治神经衰弱。酸枣仁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有临床报道,酸枣仁与五味子、太子参配伍,对于中风后2~4日内仍有运动趋势的痉挛性轻瘫,以及小脑共济失调、巴金森氏症,有良好的疗效。本方以五味、枣仁调节心神,再佐枸杞滋肾补肝,安神、益智,病后心肾不足,虚烦不寐,健忘者,以之代茶,久服可以强身益志。如患者舌尖红赤,五心烦热者,可在本方中加入莲子心2克,同泡饮。
黄芪枣姜茶:炙黄芪10克,红枣8枚,生姜2片。
益气扶正,和营固表;病后体虚,倦怠乏力,气短、易汗,每遇风寒,即患感冒或风湿痹痛等病证者。
将炙黄芪切成薄片,红枣去核,生姜去皮,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频频代茶温饮,最后可吃枣肉。每日1剂。
脾胃湿热,舌苔黄腻者忌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炙用补中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动物实验,黄芪煎剂(32%)每日或隔日口服O.5ml,连续l~2周,能增加小鼠网状肉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感冒易患者服用黄芪2个月后测试,可见鼻分泌液中SlgA和IgG的含量明显提高;正常人80例服用黄芪全草浸膏片后,IgM、IgE亦显著增加,以上说黄芪有促进体液免疫的作用。本方以黄芪为君药,配以大枣、生姜调和营卫,更有助于扶正固本。体虚之人或产后,常饮此茶,能祛病强身。
麦门冬茶:麦冬(去心)、地骨皮、小麦各30克。
骨蒸肺痿,四肢烦热,不能食,口干渴。如肺结核病、慢性肺炎、肺癌化疗期间见上述症状者。
麦冬、地骨皮3O克研成粗末,用纱布包。饮用前,先用小麦3O克煎取汁,去小麦,再将药末放入共煎沸,盖闷15分钟后,代茶频饮,或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痰湿壅甚者忌用。
本方原名麦门冬汤。方用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地骨皮清热凉血;小麦养心益肾,除热止渴。现代药理研究,地骨皮有明显降压、降血糖作用外,还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作用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他解热药相等。麦冬的动物实验表明,除具有升血糖、抗菌作用外,还能提高动物的缺氧条件下的耐缺氧能力。因此,本方对肺痿病证出现的低热及其因发热而引起的胃不思纳、口干渴、烦躁等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本方在《千金方》中名为枸杞饮,方用地骨皮15克、小麦6克、麦门冬6克水煎去渣,分次饮用。主治相同。
扶正培本茶:黄芪、鸡血藤各克,补骨脂、菟丝子、当归、枸杞各克,陈皮克。
益气补血,养精,培本;恶性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后,正虚体弱者。
上药共研粗末,用纱布袋分装,每包重30克。每次l包置保温杯中,用沸水泡闷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l~2包。
外感发热,暂停用。
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多呈低下状态。大量临床资料证实,中药扶正培本方剂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医院对37例恶胜肿瘤恢复期病人单纯用扶正治疗,给本方或扶正4号(生黄芪、黄精、鸡血藤、枸杞、菟丝子、肉苁蓉)治疗后,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有21例上升。医院用生地扁豆汤(生地、扁豆、党参、黄芪、龟板)治疗14例恶性肿瘤、2个月后淋巴细胞转化率从37.3%上升到56.9%(P
扶正平瘤茶: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
恶性肿瘤手术或化疗后,体虚嬴瘦,食少或胃纳不香,大便溏薄者。
前四味药各取25O克,补骨脂克,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分包,每包重50克,每次1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每日1剂。
阴虚口渴舌红者忌用。
医院以本方结合清瘤片(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肿节风、藤梨根、山豆根、草河车)治疗41例恶性肿瘤,3~6个月复查,巨噬细胞吞噬率由治疗前的平均43.6土1.86%上升到56.7土5.7%(P
益血升白茶:生黄芪、女贞子各10克,灵芝、当归、丹参、党参、萸肉各6克。
益气养血,扶正;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白细胞减少。
按上方用药量比例,加大剂量,共研成粗末。用纱布袋包,每包重50克,每取1包,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包。
外感发热暂停用。
肿瘤病人化、放疗时,造血功能常受到抑制,主要为白细胞系列,其次为血小板系列;对红细胞的作用则较少。粒细胞缺乏可导致继发性感染,血小板减少则引起出血倾向。本方用黄芪、党参益气生血;当归、丹参活血生新(血);山萸肉、女贞子养阴益精;灵芝滋补强,全方有良好的扶正培本功效。据药理研究表明,女贞子对化疗、放疗所致的细胞减少有升高作用,能明显对抗环磷酸胺所致的粒细胞下降,并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和抗癌作用。灵芝能调整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抗放射作用。
女贞杞参茶:女贞子、枸杞子、太子参各10克。鸡血藤15克。
滋补肝肾,益血培本;恶性肿瘤,化疗或放射治疗期间,预防及治疗的细胞减少。
先将鸡血藤切碎,与前三味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闷置20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脾虚泄泻忌用。
本方以女贞、枸杞滋养肝肾;太子参补肺健脾,益气生血;鸡血藤活血补血。四药合用,有滋养强壮、升白细胞之功效。据药理试验报告:女贞子有升高白细胞和促进人体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的作用;枸杞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动物实验表明枸杞对正常小鼠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白细胞(淋巴细胞)数增多;对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生成作用具有保护性影响。据江西《中草药学》记载,鸡血藤煎剂可治放射性引起的白血病。《现代实用中药》亦指出,鸡血藤为强壮性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神经麻痹症等。
寻常型白癜风能治愈吗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