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功夜宿巧遇毛周朱红*后代重走长征路西北

年10月27日,重走长征路的红*后代翻越夹金山,到达当年红*一、四方面*会师的懋功县城(后改名“小金县)。

考虑到红*长征在川西北的行程多为藏区,红*后代重走长征路考察团迎来了一位藏族导游泽仁扎西随行。更巧得是,红*长征当年在藏区反复征战一年,扎西的爷爷84年前就给红*当“通司”(翻译)。扎西随团出发前,将此消息告知在小金县城“红*会师广场”边居住的堂姐次仁卓玛。

当红*后代们来到小金县“红*会师广场”,藏族大姐次仁卓玛用藏民族的隆重仪式,为每一位红*后代献上吉祥的哈达。

红*后代刘延淮代表考察团,向藏族大姐次仁卓玛一家赠送红*西路*研究会的纪念章、台历、书籍。红*后代在红*会师广场模拟一四方面*会师握手欢庆。

年6月12日下午,红一方面*一*团2师4团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25师74团的一部在夹金山下的达维相遇会师。14日晚,*委总*治部在达维举行了胜利会师庆祝大会,周恩来主持会议,毛泽东、朱德发表重要讲话。干部战士同声高唱由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晚会一直持续到深夜。不少战士在翻越夹金山时生病,在达维得到了休整和治疗,恢复了健康。

红*一、四方面*的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战争新的历史性转折。为缅怀红*的这段历史,当年会师的达维桥已授名为“达维会师桥”,并立碑铭记。

在四川省小金县达维乡老街东侧米处的沃日河上,还保留着一座小木桥。这座建于民国、长13.8米、宽2.8米的木桥,就是达维会师桥。

年6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委和红一方面*主力到达懋功,21日晚,红一方面*和红四方面*的部队在懋功城里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在“红*懋功同乐会会址”,四川省小金县*史办王学贵,讲述红*二个方面*在本地的战斗经过,会师的同乐会就在这个原天主教堂举行。教堂院内建筑半洋半中,三间中式房间分别成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住房。达维桥,懋功城,红*会师广场,重走长征路的红*后代每到一地,都纷纷讲述父辈讲过一、四方面*会师的动人情景。

红*后代刘競英讲述姥姥张琴秋迎接中央红*的故事。

姥姥张琴秋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张闻天、王稼祥、杨尚昆同学;后进入鄂豫皖、川陕根据地,成为四方面*传奇的女红*将领(曾任红四方面**治部主任),创造了指挥“五百农妇缴一团白*的枪”的战绩,并经共产国际会议被世界所知。年2月,成立了余人的妇女独立一団、二团2个团,张琴秋任一团*委及团长。

年5月,妇女团(二个团合并)进驻了四川西康交界的杂谷脑镇,奉命筹备粮食、盐巴、茶叶、牛羊等,迎接中央红*会师。

此时,距杂谷脑西北5华里的大山里有一座喇嘛庙,被四川*阀的部队和反动的武装喇嘛占据着,囤积了不少粮食和盐巴。四方面*总部将消灭喇嘛庙之敌任务交给妇女独立团,委派红33**长王维舟和张琴秋共同指挥作战。

张琴秋部署侦察敌情地形,制定了夜间挖战壕接近喇嘛庙,打哑巴仗不暴露女兵身份,引敌出庙打击,保护宗教设施的作战方案。王维舟*长对作战方案很满意。

妇女团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全歼守敌,迅速扑灭寺庙大火,抢救出大量的粮食盐巴,很好地完成了为与中央红*会师的筹粮任务。当天晚上,方面*首长就对女战士们传令嘉奖。

红*后代徐金宁清晰记得父亲徐国夫引以为豪的懋功达维迎接中央红*的故事。

当时四方面*派出接应中央红*的部队有三十*一个师,九*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和二十七师一个团。七十四团又是接应部队的前卫。父亲徐国夫是九*组织部长,受领了*长孙玉清、*委陈海松(均在西路*西征时牺牲)布置的任务,组成工作组到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代表*首长迎接中央红*。因此,父亲就成了红四方面* 见到中央红*的首批人员。

父亲说,部队出发后,一路上兴高采烈。6月8日抵近懋功城,一个冲锋就歼灭了敌两个营。待后续部队到达后,先头部队继续向懋功以南的达维镇进发,肃清守敌,征集住房,打扫卫生,张贴标语,砌锅垒灶,搬运粮食、肉菜、衣物等,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父亲还将自己仅存的一套*装和一双布鞋献了出来,作为迎接中央红*的物资。

6月13日下午两点多,侦察员报告发现了中央红*的先头部队。父亲和二十五师韩东山师长赶出村外迎接, 接到的就是中央红*二师四团杨成武*委。

这时七十四团的战士们也都拥了上来,与中央红*四团的战士们欢呼拥抱在一起,那个激动人心的场面持续了十多分钟。这时不知谁说了句:“赶紧让中央红*的同志吃饭吧!”大家才相互携拥着向住地走去。

一天后,父亲在懋功又迎来了中央红*董振堂*团长率领的第五*团。五*团还为四方面*部队表演了篮球赛。父亲说,这是他一生中 次看见打篮球。

父亲也察觉到,他迎接到的是一支疲惫的部队,多数人衣衫褴褛,缺鞋少帽;是一支装备较差的队伍,没看到重机枪、迫击炮等重装备,尤其缺少弹药,即使董振堂*长随身配枪也仅是一把木套驳壳枪。

针对这种情况,父亲报告*治部立刻在九*开展了大量的思想教育,向战士们说明,中央红*长途跋涉,历尽艰险,就在会师前一天他们还在与敌人拚杀,在没有得到休整补充情况下取得会师的胜利。我们应该学习中央红*不屈不挠、英勇杀敌、勇往直前的精神与旺盛的革命斗志。

红*后代江继红(左)讲述了她父亲江波在懋功树下宿营“巧遇毛朱周”的故事。

年,父亲所在红四方面*4*31团在一场战斗结束后,团长带部队先出发。父亲留下来把伤员安置好,然后同警卫员和几个机关干部去追赶部队。来到懋功一个村子,见村里的民房被红一方面*全借用了,父亲就与大家在一棵大树下宿营。正准备用脸盆烧点开水冲炒面时,一方面*一个干部来到跟前,和父亲联系,问明情况就回去了。不一会儿,那个干部又转来对父亲说:“毛主席要见你,叫你去一下。”父亲听了又惊又喜,饭都没顾得上吃,就跟着那干部走了。

走了不多远,来到一家藏民住的小楼。藏民的习惯,一楼圈牛羊,二楼住人。父亲上到二楼,就见到了正在办公的毛主席、周副主席和朱总司令。三位首长热情地和父亲打招呼,让座位。父亲刚在铺板上坐下,毛主席便亲切地问:“小同志,你是哪里人?家里情况怎样?”

父亲回答:“我是湖北*安人,四岁时失去父母,八岁给地主放牛羊扛长工,终年得不到分文,还得让表兄给地主倒找几吊饭钱。”

毛主席说:“你家里很穷啊,穷人就要闹革命么!”接着又问:“你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现在多大了?担任什么工作?”

父亲说:“十四岁那年参加红*,现在二十岁了。在红四方面*第4*11师31团任团*委。”

毛主席、周副主席、朱总司令,听后都很高兴。

毛主席鼓励父亲说:“你很年轻就当团*委,很能干嘛!要好好工作,为解放受苦受难的人民,为解放全中国而斗争。”

这时,周副主席也十分关心地问:“团里有多少人?装备怎样?干部情况如何?”父亲回答:“团里两千多人,武器还不错,都是缴获四川*阀的,班以上的干部多是鄂豫皖的,战士四川人居多。”

父亲的话刚一落音,朱总司令就哈哈笑着说:“我们四川人也很穷的,穷人就是要革命的。”

接着毛主席说:“我们一方面*和四方面*会合了,要继续北上,打日本救中国。”朱总司令和周副主席反复讲了北上的意义,并叮咛父亲带好部队好好干。

这时,炊事员送上饭来,三位首长都招呼父亲吃饭,父亲很不好意思。吃过饭后,毛主席叫人给父亲他们找了住宿的地方。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带领大家追赶部队去了。这次幸福的会见,给父亲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红*后代徐南征回到父亲徐明德长征时工作的县城,心情激动,讲述了父亲作为四方面*电台台长时迎接中央红*的故事。

三十**委李先念率八十八师和九*一部向懋功开进,准备迎接中央红*。这时,我带电台正随三十**长程世才行动。一天,通信员送来方面*领导的指示信,信上命令我带电台立即返回茂县方面*总部。我猜测一定有重要任务。任务果然重要而令人兴奋:迎接中央红*!

我们电台随九*二十五师进驻懋功。6月18日,*中央、*委和一方面*陆续到达懋功地区。我们的同行——一方面*三局和无线电台的同志们也都亲切地会合在一起。随后,中央*委三局局长王诤和*委伍云甫,一*团、五*团电台的同志们也都先后来到我们电台看望。搞无线电通信的同志有一句俗话,叫作“看见天线就找到了家”,“架起天线就是一家人”。大家虽然从未见过面,可是在电波中已经是老相识。

一、四方面*会师后,于年8月混编为左、右路*北上。为加强通信工作,*委对两个方面*的电台和人员进行了调整。从一方面*调到四方面*30多名通信技术人员,7部电台。两个方面*电台的战友们互相学习,亲密团结,一起完成了北上抗日途中的通信联络任务。

重走长征路考察团中,顾书华是一位防治高原反应的专家,爷爷是红十四*的老红*。尽管红十四*在江苏如皋县创建后,历史很短,但他特地跑到江苏如皋背来一包土。他邀请红十四*创建者刘瑞龙的女儿刘延淮、刘延宁,一起将土融入“红*懋功同乐会会址”的土壤里。寓意:天下红*是一家!







































小儿白癜风能治好吗
白癜风是什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36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