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者其人
袁秋芬女,年出生,八五二初中语文高级教师。爱好文学,喜欢写作。文字典雅,情感真挚。文章《雪的渴望》《寒星珍藏的故事》《影入心海》等曾在《农垦日报》上发表。《一碗醒酒汤》《走进课堂》等获全国青少年走进新时代创作大赛教师组一等奖。全国青少年世纪杯征文育才奖。《秋叶飘零》等五首诗歌收录在诗集《绿叶鸾凤》中。并在网上发表《黑土情话》《枫叶》《七十三行的父亲》等诗歌散文。论文《对作文教学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初中新生心理落差的成因分析》曾收在《中学素质教育探索一书》中。
如果你身居都市,想亲临现场去感受一场充满无穷魅力的交响乐,享受一场高雅艺术的盛宴,并不是难事,但对于地处东北边陲的八五二农场,能够有自己的军乐团,能够让全场人民耳闻目睹到震撼人心的军乐演奏,品味汇集欢歌劲舞的综合艺术大餐,那绝非易事。
当我多次欣赏了白桦艺术协会的一场场精彩的演出后,当我听到白桦艺术协会里发生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思绪如春潮般奔腾不息,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金秋的一个下午,我在郭淑华(八五二初中教师,乐团黑管手)的陪同下,采访了李华团长后,我更是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份感动的情愫,倾注于笔端,告诉每一位朋友。
团长李华,虽年近花甲,但经过艺术浸润的她给人气度不凡之感,她身着得体的墨绿色套裙,体态轻盈,端庄大方,深邃的双眸,宽阔的额头彰显着睿智,右侧的颧骨下有一块铜钱大的淡黑色,两鬓些许的白发印证了岁月的沧桑。寒暄过后,我直奔主题: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社会上很多事情都和金钱利益挂钩,李团长您领导四五十人的团队,一分钱不给他们,大家也没什么利益可图,每位团员买乐器要自己花钱,学习课程要自己花钱,买服装要自己掏腰包,每年义务为社区、孤儿院、农场演出十多次,为灾区和残疾人捐款,听说您自己几年来就垫了3万多元,这一切是为了什么那?李团长笑笑说:如果说为了梦想,也许你会感到可笑,可团里的这些文艺爱好者哪一个从小没做过舞台梦呢?只是那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现在虽然大多数年过半百,但我们可以唱出我们的快乐,舞出我们的健康,吹出我们的心声。我常和团里的人说,我们要做有素质之人,艺术会让人气质不俗,优雅靓丽。我们还可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下一代,让我们的孙子孙女高看我们一眼,再就是宣传白桦文化,让更多的人热爱我们这片黑色的土地。
接着她讲述了艰难的筹建过程:
白桦艺术协会创办于年9月。年轻有为,聪明强干的社区鲁金强主任,为了丰富农场的文化生活,弘扬北大荒精神,产生了创办有白桦特色艺术协会的想法,他经过多方面的了解,调查,筛选,终于找到了刚退休的原工会文化中心主任(农场俱乐部主任)李华,恳请她筹建白桦歌舞团。年出生在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上的李华,从小能歌善舞,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农场文工团,曾经和花春芬、于海伦,刘喜兰等(北大荒走出的 演员)同台演出几年,有着深厚扎实的文艺功底。后来文工团解散了以后,她舍不得离开爱恋的黑土地,一直在场工会负责文艺宣传工作。当鲁主任找到她说明来意时,李华拒绝犹豫了,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担任主治医生的丈夫工作繁忙,智障的儿子离不开她。但最终,李华被鲁主任为农场百姓办实事的那份真诚所打动,顶着各种压力接受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建团之初,困难重重。首先是活动经费如何解决的问题,在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桦兴歌舞团的基础上扩建,发起根据个人爱好,自己购买乐器的倡议,又将过去旧的乐器道具进行了修理,到解散的旧社团捡来演出废弃的服装进行了拆洗,制作翻新,熨烫。社会一些知名人士也捐款赞助。恒基物流公司的魏树果一次性为协会捐助元,几年来长期提供住宿,吃饭,记不清他花了多少钱。“黑土地故事”酒业的董事长苗纯倾情相助,义务承担接送授课老师的任务。建团以来,初步统计用的车次达几百次。武装部刘建祥想法设法为团里拉赞助.协助团长李华为“白桦文艺协会”注册( 的)立下了汗马功劳.
怎样解决训练的场地呢?鲁主任将办公地点逐个查询,终于想到了原法庭搬迁后的二楼,经过多方的协商,决定把法庭旧址改为训练基地。没过几天,新的问题又出现啦,一些退休老人去场里告状:训练声音太大,吵得睡不着觉,太扰民了。李华和罗主任一边和颜悦色地向大爷大妈们解释,一边要求团员,七点半后不许练乐器,改学乐理知识,鼓励团员尽量到树林操场上进行练习,强调用优美动听的音乐感染打动训练基地的邻居,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喜欢听音乐,看排练。但是团员们练琴心切,都想多练一会,多请老师指导一下,动不动就想延长训练时间,怎么样让这些大爷大妈们尽快的爱上交响乐呢?他们找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是一个兵》《 军歌》这些耳熟能详能唤起老年人美好回忆的歌曲进行练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渐渐地邻居们感觉听不到音乐反而不踏实了。
为乐团聘请老师,团长李华更是绞尽了脑汁费劲了心思。李华首先登门拜访了初中音乐老师沈玲。能歌善舞,爽快热心的沈老师满口答应,并全力以赴投入到辅导中。乐团中有爱好跳舞的,有爱好乐器的,但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年纪偏大的团员,对五线谱一窍不通,她针对这些零基础的团员,从最基本的乐理知识教起,一句一句边教边示范。团员们从小的习惯了运用简谱,已经产生了定势,那一个个小蝌蚪看得人们眼花缭乱。为了保持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沈老师采用简谱和五线谱并用的方法,每次印谱时都是上面是五线谱,下面是简谱。沈老师的启迪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她到大连给女儿看孩子,不得不离开了团队。
经人介绍,团长认识了宋文宝老师,为了留住宋老师,全体团员热烈欢迎真情相待,由最初的车接车送,到团里相关部门为宋老师办了居民暂住证方便了辅导。每逢佳节生日,团里都要去慰问庆贺。团长常对大家说,我们要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老师虽然义务教课,但我们要尽自己的能力去表达敬意和回报。当宋老师家里有困难时李华团长拿出1万块钱借给了他,当宋老师交养老医疗保险钱不够时大家凑钱帮助他交,当宋老师小中风时团里送他去治疗,派人去探望护理。李华和所有团员,用一颗真诚质朴的心,感动了所有任课的教师。
原双鸭山剧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柏风老师,年5月来团教小号课程。在孩子出事时,李华团长和刘建祥竭尽全力的帮助。他的腿摔坏了,团医院探望。这一切深深的打动了他,他责无旁贷的担任起辅导的重任。柏风老师今年63岁,午蹈学院毕业的他,依然身材秀颀挺拔,精神矍铄,神采飞扬,依然心怀梦想富有追求。教课,指挥,弹奏样样精通,在协会里他有时是一丝不苟的指挥。有时是乐器演奏者,有时却是搬运道具的剧务,没有丝毫的架子,是那样的随和可亲。他时常还爱开点小玩笑,和蔼可亲的态度拉近了他和学员的距离。他每个星期坐五个多小时的客车来团里上两天课,每位团员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边聆听边记录。柏风老师强调运用五线谱:“刚开始学习五线谱难度是大点,但学会了五线谱,练习乐器省时省力,特别是换调的时候,一目了然。就像你们初见我这个老头,觉得很难看,仔细看反复看,看习惯了,就感到好看了!学乐器的人都是聪明,智慧之人,大家肯定行!”一番鼓励的话,犹如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柏风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大家,休息时间大家也是分秒必争的练习。手练肿了,嗓子练哑了,依旧乐此不疲。
柏风老师吃住都很随意简单,毫不讲究。为了节省团里的费用,李华团长安排他和老父亲同吃同住,他欣然答应,下饭店时也要把剩饭菜打包,常说:热一热,又是一顿,既省得做又不浪费。团长李华知道他腿受过伤,腰又不好,每当活动要为他打车时,他却坚决不破费。秋雨连绵,他的腰腿病的又犯啦,团长李华,叮嘱他周末不要来了,一定要在家里休息。可是第二天他又准时出现在乐团里,今年十月份.他被聘请到榆树担任一所民办艺术学校的副校长,他还想方设法克服重重困难,许诺一个月两次来团进行辅导。同事们都打趣儿说,八五二有什么这么吸引你啊,谁有这么大的魅力啊?让你风雨无阻.他像孩子似的响亮回答:乐团!
李团长十分感慨地说,孤掌难击响,孤木难成林,白桦文艺协会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离不开团员们齐心协力拼搏创新.为了编排《盛世花开》要做直径一米五的荷花。服装店要价每个一千元,网上购买也要八百多元一个,近万元的这笔经费怎么解决呢?少花钱就要开动脑筋,自己出力去做。她们在网上购买了材料,心思缜密的董清梅负责裁剪,心灵手巧的李华负责缝制。先用钢丝窝成花瓣的形状,手扎破了,贴上创可贴,缠上胶带,继续工作。为了让每一位演员戴在腰部合体舒适,她们反复拆做,两个多月过去了,终于可以试穿了。舞台上伴着徐徐奏响的乐曲,孙冰(供嗳公司水质化验员,舞蹈团团长)等八位舞者亭亭玉立在映日荷花中,她们时而犹如凌波仙子般的摇曳生姿,时而恰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不妖,人们仿佛看到了南国的象征在北国的河畔池塘生根发芽开花果。碧绿的荷叶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地布满了池塘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和着甜蜜的生活仿佛流进了我们的心里。演员们或低眉娇羞陶醉在北国清新的风光中,或顾盼生辉将热烈自信的目光洒向苍穹.扬臂,旋转,弯腰,每一个动作都展示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抒发着对生逢盛世的幸福。
一个小时的采访,李华团长都是在详细的介绍每一位团员:细致认真的资金管理员杨国华梁艳,最年轻典雅舞姿婀娜的孙冰,擅长写朗诵词编剧本的张松林,说起孙冰,提起这些左膀右臂李华是赞不绝口……爽快干练的苗纯董事长打断了李华的侃侃叙述:你一个下午都说别人了,怎么不说说你自己的事呐?李华谦虚地说,我做了哪些事也记不起来了……苗纯打断了她的话,满怀钦佩讲述了李华的故事。
乐团工作多,李华由于长期的起早贪晚劳累过度,一次她突然晕倒。膝盖,胳膊和额头被强破,血不停地渗出来。包扎刚刚完毕,演出的时间到了,又没有人能替补。她扯下额头上的纱布,用粉底在红药水上涂抹了厚厚的一层,(至此我才明白那淡黑色的痕迹的由来)带着伤痛,依然面带微笑跳完了舞蹈。
“我们是传播美的使者,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把个人的情绪,带到舞蹈和音乐中。”郭淑华老师深情地补充:场庆演出排练时,李团长上吐下泻,一连几天的折腾,身体瘦了一圈儿,她不得不在裙子上钉上板带,系上腰带。吃几片药,硬挺着来到现场,可中午回到家,就瘫倒在沙发上,丈夫在值班,儿子吵闹着喊饿,她想站起来为儿子热饭,但一点力气也没有。看着儿子转身走开了,她心里更加的悲凉。一会儿子颠颠地跑到她面前不知从哪翻出来一块儿糖,用脏兮兮的手举着送到他的嘴边,边为她擦泪边说:”妈,吃吧。”她的眼泪像打开的闸门倾泻而出,她看到儿子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抱着儿子歉疚地说:妈妈对不住你,妈妈,以后一定要好好照顾你.只要家里没人,她就把儿子带去参加排练。终于以惊人的速度,超高的质量完成了排练。
当团员们正一个个认真地准备着节目,医院赶来观看演出时,发现孩子不见了,心急火燎的追问,大家也要去分头寻找,李华却催促道“快到咱们演出,大家谁也不要走,准备上台。”丈夫吼道:就知道演出演出,你要是找不回儿子来,我跟你没完!”泪水在她的眼眶中打转,她扭过头去说“我一个人去找!当看到孩子蜷缩在后台的一个角落里睡着了,她的泪又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她常说许下了诺言,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都要践行.为了军乐团,李华真是倾注全部的心血。从乐团的筹建到各项强制度的建立建全,从每一个学员的学习基础和特长,到每位学员的身体家庭等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说我们是一个团体,每一个学员都很重要,作为团长,我应该多关心他们,这样让大家有家的感觉,才会更加热爱我们的乐团。我们的乐团资金紧缺,条件简陋,训练也很艰苦,我只能以情动人,用真情来留住大家。
在团里大家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在群里喊一嗓子,就立刻得到回应,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关爱,充满了奉献精神.李团长一再感谢支持过的她们的人,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让他们寻找到正能量.在社区演出,突然下起了雨,但是看到社区的观众被音乐打动,不肯离去,有的顶着衣服,有的打着伞观看,我们虽然冒雨将合奏的曲子和舞蹈演完,但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了艺术带给人们的力量!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有意义的事,付出也是快乐的!
听了她们的讲述我不由得想起了冰心的诗句: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几年来,全团上下同心协力,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团队建设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垦区内已小有名气(声名远播)愿白桦林的追梦人在跳跃的音符中,舞出最绚丽的色彩,唱响辉煌灿烂的明天!
本栏编辑马才锐
公用邮箱:m
.如何快速治疗白癜风主治白癜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