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杰先生的生平与事功
作者:刘猛,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许章润、翟志勇主编《历史法学》第六卷
责编:迦叶
王世杰是现代史上的法学家、教育家、外交家,他生在湖北崇阳,死在台北。早年求学英法,回国执教北大,继而以学者从政,生命中既有辉煌的日子,也有暗淡的岁月,于个人沉浮中见证了二十世纪中国的时代变迁。他一生为国家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被称为“蔡孑民先生以来学人从政之第一人”。“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家世及幼年
王世杰先生字雪艇,清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一、西历一八九一年三月十日生于湖北省崇阳县白霓桥回头岭。其父名幹字步瀛,兄弟五人中行三,“于兄弟析产后主持家政,兼事商业,因乐善好施,为乡里所敬服”。母亲甘氏,膝下七子二女,世杰在兄弟辈行五。王世杰四五岁时入私塾读书,“好学深思,不乐嬉戏,于诸生中年龄最幼,而每试辄冠其侪,特受塾师周昌甲(子西)器重,许为奇才”。十三岁时,张之洞在省城武昌创办现代式高等小学堂五所,分东、西、南、北、中五路,招收十一至十四岁的秀良子弟,“能背诵经书一两部、文理粗通者入学,四书未读毕者不收”。世杰考入南路高等小学,四年后毕业考入湖北省优级师范理化专科学校,于光绪三十三年西历年十一月入学。理化选科分东堂、西堂,前者五十三人,后者五十四人,世杰在西堂。三年所修习课程为:伦理、中国文学、教育、心理、论理、图画、物理、化学、数学、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地理、日文、英文、体操。宣统二年,西历年十一月毕业,总平均成绩为84.91分,名列西堂第四。结业后考入北洋大学采矿冶金科,第二年就读尚未满一年,武昌起义爆发,震惊中外,“王世杰闻讯后立即向天津北洋大学请假,以新购之羊皮袍典当所得,搭海船经上海赶赴武昌”,冒险来到武昌城,于辛亥旧历十月初七入危城任都督府秘书,后辗转于反抗满清的斗争中。
奠定格调的留学阶段
二次革命失败后,由稽勋局指派于年秋留学英国,进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年获得法学学士。毕业后转赴法国,进入巴黎大学研究公法,年以《联邦宪法的分权问题》的论文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多年后在国立武汉大学校长任上,王世杰对学生演讲时曾提及留学生活的点滴,他说,“做笔记是训练思想力与阅览力的最好方法。就我个人的求学经验说,我在国外的某校数年中,做了几十本笔记。离校以后,这笔记我诚然未再翻阅过。但在当时我得力于做笔记的习惯实在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