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40815/4449290.html
大事记
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习近平
01.辽沈战役--曙光从这里初现
锦州,被称为东北的“咽喉”,控制着东北与华北的通路。解放战争中,攻克锦州相当于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撤向华北的退路。
年9月7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的电报,将战略决战的方向选定为东北。彼时的东北,工业基础雄厚,也是全国五大战场中唯一一个解放军数量超过国民党军数量的地区。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此役双方共计投入兵力余万。
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集中主力70万人,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辽沈大捷,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万人,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万人。
东北全境胜利解放,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年,辽沈战役期间,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解放军突击队冲向辽宁锦州城垣。
02.淮海战役--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年11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发起了全面进攻,淮海战役正式打响。
历经三个阶段、66天的鏖战,60余万人民解放军,面对装备、兵力占优的80余万国民党军,最终歼敌55万余人,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
淮海战役中,3.1万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除去战场休整时间,平均每天牺牲人数达人。
年11月至年1月,淮海战役期间,中原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架子车队把弹药运往前线。
03.平津战役--新中国定都奠基礼
辽沈战役胜利后,为了不使蒋介石将华北傅作义集团南调增援淮海战役,或加强长江防御,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发起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年11月29日至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地方部队百万余人,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余公里的战线上,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进行了战略性决战。
年11月29日,解放军华北第3兵团向张家口地区的敌人发起进攻,平津战役正式打响。
年1月21日,双方签订《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协议》,随后,北平守军陆续开到城外指定地点接受改编。
年1月31日,在北平原国民党守军撤离市区后,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和平解放。至此,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进驻北平的盛大仪式。
平津战役战绩辉煌,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创造了条件,成为新中国定都奠基礼。
年12月,平津战役期间,河北秦皇岛山海关,华北人民热烈欢迎东北野战军入关作战。
04.渡江战役--人间正道是沧桑
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从20日子夜起,第二、第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里的战线上,发起渡江战役。
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实施,人民解放军先是横渡长江,克服天堑,突破江防后更是锐不可当,势如破竹。
第一阶段:突破江防,占领南京(4月20日—23日,历时3天)
第二阶段:合围歼灭芜湖、南京、镇江逃敌,占领浙赣铁路(4月24日—5月11日,历时17天)
第三阶段:攻占上海,歼灭国民党守军主力(5月12日—6月2日,历时22天)
5月12日,三野向上海外围发起进攻。战至27日,上海解放,共歼敌15万余人。5月17日,四野攻占武汉。5月22日,二野第四兵团占领南昌。6月2日,崇明岛解放。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参加渡江战役的人民解放军
渡江战役中,解放军渡江的壮观场面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宣称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共歼敌43万余人,占领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解放了苏南、皖南、浙江的广大地区,以及江西、湖北、福建三省的部分地区。
南京人民庆祝解放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长江天堑,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为实现解放全中国的战略目标创造了重要条件,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5.胜利背后--人民就是江山
淮海战役的胜利
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渡江战役的胜利
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
老百姓为什么会这么支持人民解放军?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战役的胜利又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
年,当淮海战役的序幕拉开之时,一场规模空前的人民群众支前运动,在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西地区,北自山东渤海,南达苏北长江沿岸,纵横公里的地区开展起来。
唐和恩照片
“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山东莱阳农民唐和恩和乡亲们推着小车从家乡出发,冒风雪、忍饥寒,日夜运输粮食支援前线。
出发时,唐和恩随身带着一根一米来长的小竹竿,累了撑着它休息,过河涉水时则用它探路。他还利用中途休息间隙,把走过的城镇乡村地名,用小刀刻到竹竿上。
唐和恩的竹竿
88个主要城镇的名字密密麻麻地刻在竹竿上,记录着唐和恩与队员们跨越鲁苏皖三省、行程0余里的支前征程。
淮海战役中,像唐和恩这样组织起来的支前民工有万,而当时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为万。他们跟随大军,排除万难,用88万余辆大小车、76万余头牲畜和30多万副挑子,为前线送去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将伤病员安全送至后方。
泗水县模范运输团运粮的功劳车。该运输团一次接受了6天运粮4.5万公斤的任务,结果3天就运粮5.6万公斤,提前3天超额1万公斤完成任务。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陈毅元帅感念。
独轮、木质……人民群众正是推着这样的小推车,把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方。当时人民群众家里并无存粮,却勒紧裤带,把一碗一瓢省下来的粮食,毫无保留地送到前线。
显而易见,在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民群众用心把自己神圣的一票,义无反顾地投给了共产党、投给了解放军!
他们全心全意地支持,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人民群众把淮海战役,当作保卫自己胜利果实的战争。
安徽博物院,有一件特殊的藏品,一件小小的棉袄打满补丁、破旧不堪。
马毛姐送解放军渡江时所穿的小棉袄
72年前,它穿在一位14岁姑娘的身上。
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打响。
枪林弹雨的长江江面百万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冲破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反动派苦心经营的防线那一夜,这件“小棉袄”出现在百万雄师的身边她和哥哥,一人掌舵一人划桨送解放军渡江。
子弹像雨点一样飞过来落在船边上打烂船帆也从“小棉袄”的右臂穿过她忍住痛,稳住舵一直向着对岸的方向一整夜,她横渡长江6趟把3批解放军送上南岸她是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支前船工名叫马毛姐。
在渡江战役期间,许多渔民船工报名参加运送大军渡江的船队,14岁的马毛姐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船工一样,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破浪前行。
马毛姐旧照
出生于江边的船户之家在旧社会受尽折磨,还被送去做童养媳直到解放军来了,分田地,送粮食这才有好日子过她不顾家人劝阻、解放军的婉拒当夜跳上木船,送亲人过大江。
渡江战役胜利后她被评为“一等功臣”。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千千万万个像马毛姐一样的“小棉袄”用小船划出来的。
他们除了提供船只、担当船工之外,在协助练兵、修路补桥,以及转运物资和伤员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长江安徽段至今流传着老百姓当年的一段顺口溜:“最后一把米,送去当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军过大江。”
人民群众给解放军送鞋子
老大娘划船送解放军过江
据统计,渡江战役中,每一名解放军战士的身后至少站着十位支前群众。
豫皖苏地区参加渡江作战的民工担架队整装待发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能够克服任何困难无往而不胜背后的人民力量。
知识延伸
“两个务必”
“两个务必”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解放战争即将迎来全面胜利、党即将成为执掌全国政权的形势,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对全体党员提出的一个根本要求。
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的各项政策,明确将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在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此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同时,他还要求全党同志要警惕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
“两个务必”的提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而且直到现在都具有指导意义。
来源:综合自人民视觉、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人民网、党史学习教育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