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余姚

余姚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宁波市代管,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海曙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虞世南、王守仁、黄宗羲、蒋梦麟、余秋雨、沈君山等人的故乡。余姚文化属吴越文化,余姚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07年6月,余姚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07年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08年0月,入选0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08年月,入选08全国“幸福百县榜”。08年0月日,入选0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08年月,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00名。08年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00强、投资潜力00强,0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00强、中国最佳县级城市0强。

08年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09年0月8日,入选0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入选0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0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0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

中文名

余姚市

外文名

YuyaoCity

别名

姚城、姚江

行政区划代码

08

行政区类别

县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西北部

面积

.8km2

下辖地区

6个街道、4个镇、个乡

政府驻地

兰江街道北兰江路号

电话区号

邮政区码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04.6万人(06年常住人口)[6]

著名景点

通济桥、舜江楼、河姆渡遗址、四明山、天下玉苑、丹山赤水

机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

火车站

余姚站、余姚北站

车牌代码

浙B

地区生产总值

05.08亿元(08年)

戏曲

姚剧

市树

广玉兰

市花

杜鹃花

市果

杨梅

目录

历史沿革

?由来

?历史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气候

4自然资源

?水文资源

?山林资源

?土地资源

?动物资源

?矿产资源

5人口

6政治

7经济

?综合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旅游业

?对外贸易

8社会事业

?科技

?卫生

?文化

?体育

?教育

9交通

?高速公路

?普通公路

?铁路

?水路

?航空

0历史文化

特产

风景名胜

著名人物

4城市荣誉

余姚历史沿革余姚由来

城东新区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不明。

余姚历史

城南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公元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

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年)置姚州)。

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公元95年)改为余姚州。

明太祖丙午年,即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66年),改绍兴路为绍兴府。府隶山阴、会稽、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8县。

明洪武二年(公元69年)废州复县。9年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年5月日余姚解放,年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年7月6日撤县设市,设9区、8个镇、6个乡。

年月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0年,辖阳明、凤山、梨洲、兰江、低塘、朗霞6个街道,黄家埠、临山、泗门、小曹娥、牟山、马渚、丈亭、三七市、河姆渡、陆埠、大隐、梁弄、大岚、四明山4个镇和鹿亭乡,隶属宁波市代管。

余姚行政区划

编辑

余姚市标准地图

余姚市辖6个街道、4个镇、个乡: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余姚地理环境

编辑

余姚地理位置

余姚市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东经0至度,北纬9至0度,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09′、北纬0°0′。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州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州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

?00Baidu-GS(09)58号-甲测资字-京ICP证号-Data?长地万方

余姚市

余姚地形地貌

余姚中学

余姚属浙东盆地山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行政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中间微陷。南部为四明山区,山峦起伏,散布大小不等的台地和谷地,最高峰大长山青虎湾岗海拔米,中部为姚江冲积河谷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钱塘江、杭州湾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78万亩,园地9.万亩,林地78.万亩。素有“五山二水三分田”之称。

余姚气候

余姚城区(4张)

余姚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沛,雨量丰富,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其四季特征:春季:暖气流增强,气温曲折回升,时冷时热,降水明显增多,有春寒、倒春寒天气。夏季初夏:天气闷热,阴雨连绵,时有大雨、暴雨,为梅雨季节;盛夏天气炎热干燥,形成伏旱,有时受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炎热、干旱有所缓解。秋季:冷空气逐渐南下,有时秋雨连绵,暖气流偏强时,出现秋老虎天气,间有台风或热带风暴。冬季天气晴冷干燥,有时降雪,遇到春寒暴发,带来严寒。

余姚北部全境为杭州湾主流隐蔽区,潮汛属不规则半日潮,历年平均潮位.米,历史最高潮位5.米,最低潮位-0.55米,海水潮位低,含沙量高而变幅大,杭州湾为中国潮差最大的海湾,湾顶潮差9.8米,余姚海域年平均潮差:黄家埠.5米、小曹娥米。

余姚自然资源

编辑

余姚水文资源

余姚平均水资源总量为.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90立方米,平均蓄水量4.6亿立方米,其中库塘蓄水.亿立方米,其余为地下水。

境内主要溪流8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万千瓦,99年余姚市水电站75座。装机用量.5万千瓦,年发电量多万千瓦时。

余姚山林资源

林地48.6平方公里。其中用材林57.7平方公里,经济林(包括茶园、果园、油茶,油桐、板栗、棕漆等)68.7平方公里,薪炭林5.平方公里,竹林9.8平方公里。防护林、特用林0.7平方公里,竹年采量50多万根。特产杨梅,已达7万亩,99年产量吨。

余姚土地资源

余姚标志性建筑通济桥夜景

土地总面积00.5万亩,其中耕地77.0万亩,占总面积8.4%;林地7.84万亩,占总面积的5.8%;居民点、工矿、交通用地为4.97万亩,占总面积7.5%;水域5.6万亩,占总面积的7.7%;牧草用地为0.4万亩,特殊用地(国防、园林等)0.5万亩,未利用地区0.9万亩,占总面积的5.6%。余姚市土地、土壤类型多样,北部平原是盐土、潮土,中部水网平原为水稻土,南部丘陵山地为红壤、黄壤等土质。

余姚动物资源

动物资源种类繁多,野生哺乳动物:野猪、鸡狼、短耳兔、黄鼬、香狐狸等;爬行动物:山乌龟、各种蛇类等;两栖动物:石鸡(蟆)等;鸟类:杜鹃、猫头鹰、雉鸡等0余种;昆虫有蝉、蝴蝶品种0余类。淡水鱼类58种;甲壳类主要有青蟹、甲鱼等;海水渔业资源有黄泥螺、黄蛤、沙蟹、梭子蟹、鲳鱼、海鳗、鲚鱼等0余种。

余姚矿产资源

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为主要矿产,分布在大隐镇、芝林、洪山乡的前鲍陈,储蓄量56万吨,大隐镇的云溪,陆埠镇的钟山渡槽,各有8万吨。高岭土分布于大岚镇的柿林北,呈肉红、灰色。花岗石,分布在梁弄镇让贤、四明山镇的屏风山,是建筑材料。

余姚人口

编辑

08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户,户籍人口人;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00:0.8;8周岁以下人口0人,60周岁以上人口47人。08年全市出生人,在出生人口中,男性06人,女性74人,男女性别比为.6:00。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6.94‰和7.79‰,自然增长率-0.85‰,比上年下降0.6个千分点。08年末全市流动人口登记在册人数为人,其中男性人;未成年流动人口人,60周岁以上流动人口4人。

余姚为汉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多是解放后,因工作或婚嫁等原因,迁入境内。95年余姚县第一次人口普查,均为汉族。至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汉族占99.97%,蒙、回、藏、苗、壮、满、畲等八个少数民族66人。98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少数民族0个84人;至年,少数民族个。

余姚政治

主要领导

市委书记

奚明

市长

潘银浩

政府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发展改革局

经信局

教育局

科技局

公安局

监察局

民政局

司法局

财政局

人力社保局

民族宗教事务局

住建局

环保局

交通运输局

国土资源局

规划局

农林局

水利局

商务局

文广新闻出版局

卫生局

人口计生局

审计局

统计局

安监局

城管执法局

食品药品监管局

旅游局

本表资料均来自余姚市人民政府网。

余姚经济余姚综合

余姚

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05.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0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4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57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之比为4.0:58.:7.9。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美元)。

余姚农业

医院

年前河姆渡时期已能种植水稻,姚江两岸的平原、半山区历代盛产稻米、蚕桑,同时,姚江两岸低缓山地种植杨梅,元朝时,已广植吉贝,至明清民国,产业有所变化,由南至北,产业依次为水稻、杨梅、棉花、盐业占大宗,自宋代后,在姚北向海要田,至清末已先后筑起海塘五条,成为棉花主产区,到民国十八年(99)余姚县棉花种植面积达78万亩,占浙江省40%。

08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完成农业产值48.64亿元,增长.7%;林业产值4.6亿元,增长4%;牧业产值6.98亿元,增长%;渔业产值6.5亿元,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亿元,增长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公顷,增长.9%,粮食总产量5.77万吨,增长.5%。生猪存栏下降8.6%,出栏下降.5%;家禽存栏下降0.%,出栏增长55.9%。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累计00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达5家。

00年8月,入选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

余姚工业

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75亿元,增长0%,增速位列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分行业看,在个行业大类中,8个行业增加值同比上升,增加值总量排名前十的行业共实现工业增加值77.7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78.9%。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7.76亿元,居各行业之首;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9%,增速居前十位行业之首。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56.96亿元,增长.9%。其中出口交货值为48.6亿元,增长0.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0.99亿元,增长%,其中利润总额94.8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7家,占企业总数的.5%;亏损额4.6亿元,同比增长9.%。

余姚建筑业

08年资质建筑业5家,劳务分包家,其中二级及以上资质企业54家。08年全市完成建筑业产值4.7亿元,其中省内产值7.4亿元,分别增长.6%和.%。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万平方米,增长4%。全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86万人,比上年减少0.96万人。

余姚旅游业

余姚北站(4张)

08年全市商品销售总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批发业销售额95.88亿元,增长.%,零售业销售额45.74亿元,增长.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8亿元,增长8.%。限额以上社零按商品类别分,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具类和石油类商品增速较快,分别增长4.4%、0.9%和7.%;汽车类增长4.%,粮油食品类下降4%。年末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64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亿元。

余姚对外贸易

08年全市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80.96亿元,增长4.%,其中出口.亿元,增长%;进口80.6亿元,增长8.7%。三资企业和贸易流通企业分别完成出口57.56亿元和77.8亿元,分别增长4.%和.%,自营生产企业完成出口05.9亿元,增长9.5%。机电产品出口94.49亿元,增长.%,占全部出口比重为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5.5亿元,增长.5%。欧美市场仍然是出口的主要地区,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6.7%,其中对美国、俄罗斯的出口额实现了5.4%和7.9%的增幅;对非洲、亚洲、大洋洲出口额分别增长.4%、9%和8.7%。全年新增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企业66家,累计达家。自营出口实绩企业家,比上年净增59家,其中超亿元企业98家。

余姚社会事业余姚科技

余姚

08年,获得省科技发明和科技进步奖4项;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家。全市累计拥有各级研发中心5家,其中国家级家,省级47家,宁波级8家,余姚级76家;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家,省级企业研究院4家,宁波市级企业研究院4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0家,累计拥有64家;新增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59家,累计拥有7家。已认定宁波市级众创空间家,本市级在建和企业入驻的众创空间8家。新增专利授权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7件。全年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数56件,同比增长6.%。

余姚卫生

余姚

08年,全市组建涵盖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4家医共体,县域内就诊率、基层门急诊量均得到明显上升。推行分时段多元预约挂号、诊间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等智慧医疗服务,提升群众就医体验。08年末全市实有病床张,卫生技术人员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人,注册护士人。按常住人口统计,每千人床位数、卫技人员数、执业医师(含助理)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达到.9张、5.99人、.人和.5人。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七苗覆盖率分别为96.6%和9.8%,免疫预防服务质量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与管理,实现孕产妇零死亡,全年户籍人口婴儿死亡率.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4‰,均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年全市无偿献血人次,献血总量7.6万毫升,用血人次,用血总量.5万毫升,无输血安全事故发生。

余姚文化

08年组织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民读书节等系列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约80场次。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完成各类演出配送45场次,四明阁“天天演”演出65场次,受惠群众近0万人次。新创建企业文化中心8家。图书馆新增图书近.8万册,接待读者49.万余人次,图书借阅85.7万册次,“书香余姚”全民阅读数字平台点击量超万次。余姚博物馆、河姆渡博物馆、王阳明故居等文物开放点接待7万余人次。河姆渡遗址成为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非遗项目——余姚土布展示馆建成开放。

余姚体育

08年新建或改建各类球场0片,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升级)0个、省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个、省社区(村)多功能运动场个、省笼式足球场个。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球场57片,健身路径07条,市级体育社团7家,各级社体指导员6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达.5平方米,基本形成0分钟城乡体育健身圈。余姚市已有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4所、省体育传统学校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所、宁波级点传校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46所,市级点传校5所。积极向上输送优秀体育苗子5人。肖东二小女足荣获浙江省校园足球联赛(宁波赛区)冠军。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收入.9亿元。

余姚教育

08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所,在编教师人,在校学生总数5.4万人。其中,普通高中0所,在校学生.07万人;中职学校6所,在校学生0.84万人;初中7所,在校学生.8万人;小学84所,在校学生6.68万人;幼儿园08所,在园儿童.99万人;特教中心所,在校学生60人。年内全市投入建成学校(幼儿园)共7所,投资.4亿元。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00%,初升高比例达到99.6%。全市通过浙江省标准化学校评定学校09所,占全市现有义务段学校总数的98.%。全市拥有省数字化示范学校所、宁波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4所。全年余姚市共实施教育基建项目0个,投入资金.9亿元。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成绩优异,成功创建为省示范学习型城市。

初级中学

余姚市实验学校

余姚市舜江中学

余姚市梁辉中学

余姚市老方桥中学

余姚市丰北中学

余姚市城北中学

余姚市四明山中学

余姚市大岚中学

余姚市梁弄镇中学

余姚市三七市中学

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学

余姚市泗门第三中学

余姚市陆埠中学

余姚市高风中学初中部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

余姚市城南中学

余姚市梨洲中学

余姚市子陵中学

余姚市历山中学

余姚市黄家埠中学

余姚市低塘中学

余姚市马渚中学

余姚市牟山镇中学

余姚市丈亭镇中学

余姚市小曹娥镇中

余姚市临山中学

余姚市临山二中

余姚市阳明中学

余姚市大隐中学

余姚市泗门第二中学

余姚市兰江中学

余姚市舜水中学

余姚市鹿亭中学

余姚市泗门中学

余姚市肖东中学

余姚市世南中学

余姚市朗霞中学

余姚市陆埠洪山中学

余姚市第四中学

高级中学

余姚中学

余姚二中

余姚三中

余姚四中

余姚五中

余姚六中

余姚七中

余姚八中

余姚市高风中学

余姚市梦麟中学[9]

职业学校

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余姚第五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市城区职业技术学校

姚江旅游学校

余姚技工学校

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余姚卫校

余姚交通

编辑

余姚高速公路

沪杭甬高速公路是中国条高等级公路“主骨架”之一,中国沿海大通道。99年月杭甬高速公路余姚段开工,到年底完成,历时五年半。

东环线起点余姚站高速道口,经城区东部至慈溪市区,连接境内南北交通。

梁周线起点余姚站高速道口,经城区西部,过姚州大桥,至姚北周东,连接境内南北交通。

余姚普通公路

9国道全长98公里,境内全长0公里,西起牟山五车堰,东至低塘洋山村,该路段原是民国年(9)省级公路干线观曹公路的一部分,为余姚现境最早建成的公路,解放后进行全面改造,是横贯市境北部的陆上大动脉。

甬扬大道

余梁公路全长4.7公里,为境内建国后的第一条公路,也是浙江省第一条山区公路。

甬余余夫公路东起上虞五夫,西至宁波市区,全长50多公里,是城区北部主要交通大动脉。

浒溪线全长80公里,北起慈溪市区、折入东北街道五星村、经余姚市区、终点至奉化溪口镇,其60余公里均在境内,是姚南山区的重要交通线。

大梁公路境内段全长8公里,起点城区梁辉,至宁波市区,是市区通宁波的又一条主要交通线。

余姚铁路

沪杭甬铁路(余姚火车站,余姚西货运站)。境内铁路于9年通车,97年为阻止日军利用铁路速进浙东,是年冬自萧山至宁波全部拆毁,改作公路。解放后,年再次修通,于次年通车,年铁路复线基本铺设。境内铁路全线公里,一直是余姚、慈溪两市铁路客货运的重要交通线。

沪杭甬高铁(高铁余姚北站)

余姚北站(4张)

余姚高铁北站是沪杭甬客运专线的一个车站,位于余姚市的凤山街道五星村,新建北路以东,城东路以西,纬一路以北,车站为高架车站,高架下面是候车大厅,设站台6线,其中正线条,到发线4条,年发送旅客为40万人次,远期年发送旅客为万人次。

余姚水路

余姚江起点余姚市大岚镇夏家岭村东的米岗头东坡,终点至宁波三江口,姚江干流全长06公里。

余姚航空

余姚市东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6km,并有高速公路直达,航空优势明显。

余姚历史文化

编辑

曲艺

源于说唱、走书的曲艺。早期称“灯戏”、“鹦哥戏”。清乾隆时有班社0余个。活跃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乡村。后流传于湖、嘉地区。光绪时进入上海,与苏滩、沪滩互为影响。演变成姚滩。清末民初,有班社50个,进上海演出的个。并流传至舟山、新昌、嵊县。马楠本、童忠泰等演员还先后在上海永乐园、高乐楼、如意楼演出。大桂香、小山宝在上海唱片厂灌制卖小糖唱片。以后艺术上固步自封,内容有色情糟粕,日趋衰落。95年黄承炳、胡家良等组成“余姚滩簧小组”,上演传统“采石榴”“打窗楼”及现代戏“漳河湾”。年9月省批准为地方剧种,定名为“姚剧”,成立余姚县姚剧团。剧目中传统剧目有7本,新编剧目有《半夜鸡叫》、《柏树坡》、《错进错出》、《强盗与尼姑》、《烦恼的喜事》、《沙场泪”、《传孙楼》等。

与海盐腔、昆山腔、弋阳腔,同列为南戏四大声腔之一。发源于宋代。明嘉靖时,流行于常(州)润(州)池(安徽贵池)太(安徽太平)及徐、扬等州。在安徽池太一带同弋阳腔汇合成青阳腔。余姚采用联曲体结构。用板鼓、无管弦,运用滚手,在曲调前后或中间穿插接近口语韵文,使曲词通俗化,受民间欢迎。至明末,形成杂白混唱。以后衰落以致失传。据考证,明末起,流行于绍兴一带的调腔是余姚腔流派,宁海平调尚保留其遗响。

余姚腔剧目、调繁多,据今人考证剧目有个,曲调有9种。

文献

余姚五桂楼为清邑人黄澄量私人藏书楼,在梁弄镇。清嘉庆十二年()年建,有“浙东第二藏书楼”之称,原藏书为6万余卷。大部分为省图书馆提去,仅存古籍册。余姚第二个藏书楼为“余姚梨洲文献馆”,位于城区龙泉山中天阁。95年余姚县土改时,把余姚县地主乡绅家里存书,集成建立,有书籍6册。大部分为经、史、子集、家谱、宗谱,并有名家字画00幅。余姚市馆藏地方文献,大多藏于梨洲文献馆,有99种近册。市图书馆次之,市档案馆也有部分收藏。馆藏其他文献,古籍书多藏于五桂楼,按经史子集四部分分类入藏,经史占其中/,大多数为清刻本,少数为明刻本。余姚市图书馆最大馆藏文献为册彩印本《四库全书》。

学派

明王守仁创立心学。因其出生余姚姚江之滨,又因初学者多为邑中之士,因而称为“姚江学派”,又王守仁号“阳明”,又称“阳明学派”。简称“心学”。学派主旨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就是认为事物之理取决于吾心之理。“吾心”宇宙万物的本源,心是宇宙之天渊。这是王守仁继承陆象山之学而加以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与朱熹学说的“论先后,知为先”这一说相颉顽。王守仁的“致良知”是他的哲学核心,认为“良知”是“人先天具有”,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人入井,自然知恻隐。“致良知”即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要求每人通过反求内心,消绝人欲修养方法,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王守仁的良知并非知识的标准,而是判断善恶、道德的标准。即以“致良知”为认识和实行封建道德途径达到道德修养的目的。王学以反传统面目,冲击着当时被封建统治者定于一尊的程朱理学,给僵化的思想界注入活力,对后来明清启蒙思想的形成、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王学后来分为七派,余姚子弟徐爱、钱德洪、孙应奎、闻人诠等属“浙中派”。

简称浙东学派,为区别南宋浙东学派,也称清代浙东学派。学派理论奠基人和创始人是余姚黄宗羲,其他主要人物万斯大、万斯同、全祖望、黄宗炎、黄宗含、黄百家、章学诚、邵晋涵均为浙籍人士。他们一般主治学先穷经而求证于史,并提出“六经皆史”等命题,倡导一种研究史料,而通经致用的风气。

风俗

新春拜年放爆仗

元宵放灯舞龙舞

清明上坟吃青团

民间习俗麻雀饭

端阳五黄驱疫魔

中元鬼节演甲戏

中秋月饼分外圆

过年习俗一二三

方言

余姚话属于吴语的一种方言,保留浊音和入声。

余姚特产

余姚杨梅

为余姚传统名产,历史悠久。现有荸荠种、荔枝种、凤欢种、粉红种、水晶种等品种。产地在三七市、丈亭、汇头、梅溪、双河、湖山等地,建国初产多吨,年超0吨。以后陆续扩种,年面积达5.9万亩。产鲜果59.4吨。98年,宁波罐头食品厂加工杨梅出口,获国家银质奖。

姚南山区盛产茶叶,汉时开始制茶,唐宋时负有盛名。唐《陆羽茶经》记载,姚南瀑布岭出“仙茗”。另据旧志记载清乾隆间余姚年产茶担。民国4年产茶0担,徽州、绍兴茶商前来设站收购。民国年产茶担。后受战争影响,产量下降。98年茶园发展至4.74万亩。成为宁波地区第一个年产茶吨的基地县。茶的品种有珠茶、烘青(条干)花茶。余姚历史名茶有“四明十二雷”产于陆埠化安山,宋、元、明时作为贡茶。年获省上等名茶奖。“瀑布仙茗”又名“瀑布茶”,产于梁弄让贤乡道士山,为省内最早名茶之一。年在雁荡山省名茶评比会上获一类名茶奖。

余姚榨菜

60年代引进,产于泗门、临山棉区,菜棉套种,经济效益高,发展快。年发展至4余亩,成品菜吨。年5.万亩,成品菜4.47万吨,产值万元。为“浙式榨菜主要产区”。年种植7.5万亩,成品菜.87万吨,产值万元。全市有榨菜加工厂9家,其中精制小包装工厂家。产品行销中国,外销日本、东南亚及香港等地。年月8日,举办首届中国榨菜文化节。[7][]

有草帽、草席等。民国初由宁波引进。民国7年(98)余姚草帽编织户.5万户,女工7.万人,年产金丝草帽0万顶,玻璃草帽4万顶,席草帽4万顶,产值万元。金丝、玻璃草帽由美、英、法等商行收购外销,民国年出口0万顶。年余姚县有.4万户编织。外销万顶。年金丝草帽8.6万顶,产值54.78万元。年产68.48万顶,产值54.5万元。年编纸草帽9.万顶,南特草帽56.万顶,金丝草帽7顶。另有麦秆草帽等远销日本、美国、香港等地。

草席:机织花席始于民国9年。6年有民华、新成两家席厂。资本.5万元,职工44人,织席机0架。年产粗细花席5.5万条,产值6万余银圆。97年罗江草席厂建成,生产枕席、沙发席。年有职工9人,产值7万元,利润0万元。

境内盛产毛竹,竹编历史悠久,以加工农具、日用器为主,山区的竹椅、淘箩、饭篮、箩络、扫帚等,产品远近闻名。平原地区的方桥、泗门一带,香篮、幢篮、挂篮、箱箧、篾席,制品精巧,远销京、津、沪一带。竹器业衰落,部分竹器已非今日所需,一部分为塑料制品代替,且手工制作,生产落后。97年洪山乡工艺竹编厂建成,编织飞禽走兽、小鸭、小鸡等工艺品。

始于明代,集中在陆埠,代代相传,名手辈出。形成中国佛雕两大派(宁波派与福建派)之一,被宗教、艺术界奉为珍品。清代为最鼎盛时期,从东北到台湾、香港、南洋等成百上千寺庙都有陆埠艺人的精湛杰作。96年佛雕名匠黄炳荣从上海回乡,授徒传艺,佛雕工艺得到复兴,共雕塑佛像00余尊。并修缮宁波七塔寺、龙华寺佛像。年工艺美术雕刻厂建成,产品种类增多,有观音、罗汉、西方三圣、韦驮、弥勒、关公等朱金佛雕,小者6寸,大者丈。产品运销美国、新加坡、澳门、香港。99年去世的美国旧金山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王泰生。50年代去香港,先后为菲律宾普渡寺、华藏寺、香港宝莲寺、华严寺、新加坡昆卢寺精雕佛像。满誉港、澳、东南亚,70年代定居美国旧金山。为美东佛教会雕塑丈六全身十一面千足、千手、千眼观世音一尊,为美佛教界、华侨、华裔高度赞扬。

豆酥糖是浙江宁式汉族小吃,茶食。创始于清代,是宁波“三北”名点,又称三北豆酥糖。特点是香、甜、松,进口酥而易化,具有浓郁的黄豆香味,酥松,易溶化,无糖渣,不粘牙,有黄豆香味。

梁弄大糕制作精良,工艺独到,味香粉糯,甜而不腻,老少咸宜而受到群众欢迎。梁弄大糕又叫印糕、方糕,方方正正的一块,雪白的大糕上面有可食用红粉印的祝福。

是大灶打好用石灰刷白后,由泥水匠用墨水毛笔画成,不敷色,或着色淡彩。一般画得比较粗简,但它所体现的意象,像民歌一样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祝愿,对美好的追求。它不仅是仅为普通的民俗事象,也是普及到千家万户、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

余姚风景名胜

编辑

龙泉山在城区西隅,滨姚江。余姚古为浅海,山系浅海小岛,因名屿山,一名灵绪山。山腰有微泉,干旱不涸。晋时改为龙泉山。周围千余米,海拔67.4米。

龙泉寺

龙泉古刹位于山东部。建于晋咸康二年(6),为浙东古刹。以后屡毁屡建。至元始祖元贞二年(95)重建有阁5院,亭寺,占山之一半。明代,为学者、名宦汇集之所。王阳明曾二次讲学于寺之中天阁。清鸦片战争时,英侵略者在道光二十一年秋占宁波,派舰艇掠余姚烧寺。光绪元年()重建,规模小于元代。建国后,文革期间,殿宇移作他用,佛像荡然无存。年重修整理。现已恢复旧貌,重放光彩。

中天阁原为龙泉寺中一部分,五代时建。取意于唐朝诗人方干《登龙山绝顶》诗中:“中天气爽近是河一句”。明王阳明两次讲学于此。嘉靖间立阳明牌位祀之,曰新建伯祠,东建海日祠祀文成父尚书王华,二祠统称曰二王祠。万历间,以冠带袍笏塑像。阳阴脸青,以门人徐爱、钱德洪配亲。清乾隆间设龙山书院。年迄今借作“梨洲文献馆”。

龙泉石井位于中天阁东北处,茂林修竹间,古井终年不涸,因曰龙泉井。北宋王安石任鄞县令,与余姚县令谢景初为同科进士,时来余姚。作《龙泉寺石井》诗:“天下苍生望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以潜龙自比,抒政治抱负。南宋高宗赵构避金兵,经余姚去宁波下海,金兵北退,又重临余姚龙泉山,驻跸七天,饮龙泉井水,觉得十分甘甜,取十瓮以去,山名益振。

祭忠台位于龙山绝顶。明正统间,邑人成器等在此遥祭为宦官王振所杀害之刘球。故名。台旁石刻有王阳明书祭忠台三字,早已废。

四先贤故里碑亭位于龙泉山南坡,坐北朝南,为纪念严光、王阳明、朱舜水、黄梨洲四位先贤的风节、思想和历史功绩。严、王两碑亭建立清乾隆十九年(),朱、黄两碑建于清末。四亭原置于接宫官处(今龙山剧院前),后两迁至现址。98年重建,四亭各有楹联、亭额碑名。

龙山景点,历经沧桑,94年4月—年8月,余姚陷敌,日军占领期间,划山为警戒区,驻日警备队,禁民上山。原有明清时所建之严子陵祠,谢文正(迁)祠,孙忠烈(大燧)祠,以及二王祠、朱黄合祠等悉遭破坏,仅剩屋宇。二王祠中王阳明冠带袍笏塑像,亦遭日寇盗去日本。

建国后96年辟龙山公园、建园中园、天风园、花木圃、动物园,并建有四贤严子陵、王守仁、朱舜水、黄梨洲纪念亭,分别由当代书法家舒同、沈定庵、周而复、郭绍虞题额。舜水亭南有“朱舜水纪念碑”,为98年日本朱舜水纪念会、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建,沙孟海书。其旁有滑寿亭为纪念元末客居余姚之名医滑寿。年建。

胜归山摩崖石刻位于城北郊,海拔47米,原名圣龟山。晋刘牢之战胜孙恩屯兵于此,改名胜归山,又称打石山。少林多石,陡崖深潭。明嘉靖间胡宗宪任县令,出公羡银赎民山地,禁止开山采石,树木成荫,于是渐成形胜之地。以后胡宗宪任浙江总督,胜倭寇归饮在山下,立有胜归山碑,吕本撰管见,书徐九皋篆,嘉靖三十四年()杨珂摹丹入山,镌刻胡公岩三字,实其遗迹。后又在岩穴崖壁石刻胡公半身浮雕像。及至民国时已改为观音像,后又湮灭。解放前后,东西山崖雕刻佛像十四个,依山势凿雕,排列有致。

客星山

客星山位于余姚城东北十里的安山桥北,与慈溪市交界处。原名陈山,为汉严光隐居与墓葬之地。宋乾道间,史浩知绍兴府事命县令蔡宪于严光墓下建客星庵,立严子陵墓道。客星庵碑邑人虞似良书。嘉定时于山巅建高节书院,明洪武时湮废。墓有题石曰汉严光墓,明正德时立石镌曰:“汉徵士严公墓”。墓以上有高风亭。清郑仕诗云:“姚邑东偏耸客星,十分孤秀十分清。”客星山又为“汉三老碑”的出土地。清咸丰二年山民上山掘得。9年杭州西泠印社专辟“汉三老石室”收存。

黄宗羲墓道位于陆埠镇十五岙村化安山,墓盖瓦如人字,呈圆弧山墙状。墓前设石桌、石凳。墓内无棺,遗体安置石床上,以期速朽。东南与忠端公墓两相对照。墓碣为四明(宁波)万经隶书。全祖望撰神道碑、毛奇龄撰墓志铭。后神道碑等湮灭。年省公布为浙江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文革中遭破坏。98年修复,年修建墓道,两旁植梅花百株,并建有龙虎草堂。

四明湖位于梁弄镇西北,系人工水库,有八字桥山、玉兔岛、野猫湾、丁山等5岛。岛上植杨梅,湖中鱼虾捕捞量00多万斤。湖南畔狮子山顶建有“革命烈士碑”,碑高0余米,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郭沫若书”。现四明湖以玉兔岛为中心,开发成为四明湖度假村,由香港张宇先生投资。[4]

白水冲位于梁弄南云根山与石屋之间。又名潺缓洞。瀑布高0米,飞流直泻,声如雷鸣,历代诗人多探胜吟唱,岸崖上刻“白水潺缓”四字。洞外原有祠宇观,为东汉刘、樊云翘夫妇向白道人学仙之处。得仙术升天后,后人在飞升处建祠观。后来唐玄宗遣使移观于此。宋徽宗御书为“丹山赤水洞天”。成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九洞天。“瀑布茶”产于此,唐陆羽名“瀑布仙茗”载入《茶经》。

丹山赤水位于余姚大岚山柿林村溪边。沿溪悬崖峭壁数里,高数十米,石呈红褐色。岩缝中间生杂树,岩树花草,红绿相间,古名杀羊岩,相传仙人“杀羊渍血”于此。溪名赤水,因名丹山赤水,上有赤水桥。[44]

余姚四岩窗位于华山乡大俞山巅。系一长方形悬崖。腰部列四洞穴,岩高0余米,长约60米,如四个窗户。唐刘长卿诗云:“苍崖倚天立,覆石如覆屋,玲珑开户牖,落落明四目”,四明山因此得名。岩下深谷有清泉碧潭,旁有屏风岩,上刻“四明山心”。

余姚芦山禅寺位于余姚河姆渡镇姚江之北,芦山北麓。西邻河姆渡遗址,交通便捷。寺创建于唐乾元元年(),南宋时赐额“芦山普光院”,隆盛一时,为文人学士游览探胜之地,陆游、范成大、史浩等俱有吟咏之作,流传后世。以后屡圮屡建。现存建筑多为光绪十三年重修迨至民国。建国后,60年代,宁波、舟山等地僧众徙居于此。99年修复开放。

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文化遗址位于余姚河姆渡镇,97年6月底发现。经两期发掘、专家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4科学测定,距今已有6多年历史,为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发掘面积约占4万平方米,相互迭压为四个文化层组成,共出土文物件,第四层最为重要。(一)发现大量稻谷堆积。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水稻发源地之一。(二)发现大批木结构建筑遗迹。房屋为木结构干栏式长屋,营建技术,已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并用榫卯接合。(三)出土刀、匕、锤、铲、矛、碗等木器。家畜遗骸数量繁多,哺乳类有灵长目种,偶蹄目9种,啮齿目种,食肉目种,长鼻、奇蹄目各种。此外爬行类种,鱼类8种,并有犀牛、象等骸骨发现。(四)夹炭黑陶,主要有釜、罐、盆、盘、钵5种。(五)出土耜、镰、哨、箭、镞骨器等0种。(六)墓葬7座,随葬品4件,及数十具河姆渡人遗骸。98年月,国务院公布河姆渡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鲻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丈亭镇西岳村鲻山东麓。遗址南北约00米,东西约5米,出土石器有斧、凿;陶片夹炭黑陶为主。夹砂灰红陶次之,从各种器型综合考察,相当于河姆渡遗址第三层。距今六千年。

通济桥位于余姚城区舜江楼南。全长90多米,共06级,石砌孔拱桥,桥身连两边桥堍,其长4.9米,中孔净跨4.米。桥面宽5.6米,两侧石板块,望柱4根,其中桥顶4根雕刻着狮首莲花座。东侧曰:“千里遥吞沧海月,万年独砥大江流。”西侧联曰:“一曲蕙兰飞彩鹢,双城烟雨卧长虹。”始建于宋庆历七年()为木桥,称德惠桥,后易名虹桥。元至顺三年()改建石桥,易名通济桥。现存之桥为清雍正七年重建。古时海船沿甬江入姚江西上,此桥为第一座桥,故称“浙东第一桥”。

舜江楼位于余姚通济桥北堍旧城墙上。坐北朝南,二层五间,抬梁式穿斗式结合木结构,下层四周有围廊,连城墙高.86米。元至元年间(5~40)建。后屡毁屡建。98年遭火,同年修复。

余姚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保护单位名称

级别

河姆渡遗址

国家级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

国家级

王阳明故居

国家级

黄宗羲墓

国家级

五桂楼

省级

鲻山遗址

省级

阳明先生讲学处

省级

胡公岩

省级

马步龙窑址

市级

通济桥

市级

舜江楼

市级

四先贤故里碑

市级

东澄遗址

市级

九缸岭窑址

市级

孙氏合葬墓

市级

“高风千古”石坊

市级

戚少保祠

市级

宰辅第

市级

白云桥

市级

李家塔板桥

市级

学士桥

市级

仙圣庙戏台

市级

赵考古祠

市级

朱舜水纪念堂

市级

龙泉寺

市级

四明阁

市级

黄家墙门

市级

清晖佳气楼

市级

状元楼

市级

关帝殿

市级

谏议坊

市级

方丈碑

市级

鲞架山遗址

市级

陈氏故居

市级

文昌阁

市级

树滋堂

市级

符氏宗祠

市级

岳殿

市级

禅悦寺

市级

南顺盛

市级

前河头徐家

市级

大方桥

市级

田螺山遗址

市级[47]

余姚著名人物

虞世南画像

虞世南,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余姚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士。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47年)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心学大师,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中国明清之际的学者,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政权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64年—年),是三国时期的经学家。

虞喜(8年—56年),字仲宁,是东晋时期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85年—40年),字叔宁,东晋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胡沂(07年—74年),字周伯,是南宋时期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6年—78年),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4年—89年),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54年—06年),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70年—4年),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诗家。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代理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0—7),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谢迁(年—5年),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年—59年),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47年—57年),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的文章家。

徐爱(年—57年),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年—年),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年—56年),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年—年),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56年—59年),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的学者型官员。

诸燮(5年—年),字子相,明代余姚人,历官兵部主事、邵武同知,俱有惠政。曾守山海关,忠贞为国。精理学,一洗陈言。

谢志望(58年—年),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的军事家。

叶宪祖(年—64年),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年—年),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58年—年),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年—66年),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年—67年),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年—67年),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孙嘉绩(年—年),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侠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民族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66年—69年),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66年—65年),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黄宗炎(66年—年),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68年—66年),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64年—年),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年—7年),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年—7年),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的平民学者。

陈梓(68年—年),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77年—年),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74年—年),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75年—85年),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生卒年未详),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藏书家。

叶樊(79年—86年),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好土木营建,尤长桥梁建筑,相继督造修建余姚东门外皇山桥(今改建混凝土闸桥)、跨舜江的通济桥(今存,为余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城石巍桥(今河填桥废)、转良桥(今称最良桥)。又捐资万缗,扩建北门外候青桥,改孔为5孔,民感其德,改名季卫桥。桥成,越年卒。建宅寿山堂即今王阳明故居

朱兰(年—87年),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8年—86年),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起义的领袖。

黄炳垕(85年—89年),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书法家。

虞悰(44年—年),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年—年),原姓石,是南北朝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顾全武(年—90年),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年—66年),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奸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年—年),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57年—年),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年—64年),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王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王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骆尚志,号云谷,浙江绍兴余姚人,明万历年间神机营参将,臂力惊人,能举千斤,且擅长剑术。参加明军入朝作战,取得不错战绩。

高士奇(年—年),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年—90年),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宋代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8年—49年),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年—年),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年月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博士,曾任浙江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台湾行政部门秘书长、台湾行政部门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年月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中国农学家。

吴耕民,年月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年9月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年曾将旧籍45种,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年7月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9年月日生于上海。年6月日逝世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9年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史学家。

杨积芳(年—98年),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90年—95年)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年—年)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政府注册。

裘树堂(年—年),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年—00年),中共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年月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9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97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余秋雨,年8月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大陆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校长。

沈君山,9年8月9日生,浙江余姚人,家世显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曾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太空总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学。97年回台湾后,担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后曾担任行院政务委员,并于99年当选第一届民选校长。[]

余姚城市荣誉

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县

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市)

中国卫生城市

中国科技先进(县)市

中国体育先进(县)市

中国文化模范(县)市

中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年中国十大(县级)最具幸福感城市

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先进县(市、区)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

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金奖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

中国文明城市提名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中国城市民生成就大奖

全球绿色城市

低碳先锋城市

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中国第0位和第位

浙江省森林城市

浙江省环保模范城市

07年工业百强县(市)

0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

0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

08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

0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00强、08中国最佳县级城市0强

09年月日,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09年中国百强县

0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0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0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09年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00名

09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0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09年全国制造业百强县(市)

09年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

00年全国百强县

00中国县域网购百强榜排名9。

00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0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

00全囯传播热度百强市(县级)。

0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0。

00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排名第5位。

00中国县域文化消费百强榜排名4。

00中国县域潮品消费百强榜排名8。

0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0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0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00年5月0日,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了《0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余姚跻身09年县域网络零售TOP00,排名分别为。

00年6月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00年6月,入选“0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5位。

00年7月8日,入选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0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

00年8月,入选“0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00年月日,入选00年“中国工业百强县”。

00年月,入选”0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00年月8日,入选“0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

00年月,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00年月日,入选“00年综合竞争力全国百强县(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7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