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这一艺术媒材,因其固有的生命周期和特殊纹理而与众不同。各种各样的环境和季节因素都会造成植物的微妙区别,但也正是这样,人们才会对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格外着迷。
同样是以植物为材,黄鹿和崔旭两位艺术家有感于植物天然的生命力。在这个共同理念的驱使下,他们一拍即合,产生了“植物与植物“之间的一次碰撞与组合,传统的木质配上新派的花艺,艺术家们的灵感与巧思在他们的作品中得以呈现。
《形》与《摇曳》
黄鹿以植物作为媒介,融合装置艺术,将天然植物加以改造融合,打造出富有生命力和张力的植物装置作品。“偏偏舞广袖,似鸟海东来。”黄鹿在作品《摇曳》里利用文竹片纤细秀丽的特点拼接成了新月流线造型,翠云层层之间生出动感,与艺术家崔旭的作品《形》相辅相成,让坚硬的木材金属和柔软的叶材摇曳辉映。
《球》与《耶》
在作品《耶》中,黄鹿将永生白绣球和永生芒萁重塑在大小不一的球形上,层层叠叠的重合像厚厚的椰蓉落下。鲜切的绣球和芒萁通过艺术化的加工,原本短暂的花期得以延长,但随着时间的沉淀,白色向米色慢慢渐变。装置的呈现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海浪的白,阳光的暖,椰蓉球的香,都浓缩在这个落地于海边的装置上。配合下方崔旭的木质球体,一个轻盈,一个沉重,在大小与材质的变化中,找到刚柔并施、阴阳共济的平衡所在。
虽然「陈小丹崔旭联合个展」已于11月22日正式闭幕,但对于艺术的探寻却不会结束,让我们通过黄鹿的视角,探访空间、植物和人之间的曼妙联系。以下是原·美术馆对艺术家黄鹿进行的个人专访,希望阅读完之后的你,能对植物装置和花艺设计产生新的想法和认知。
花植设计师/黄鹿
职业艺术家,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荒木经惟成都作品展指定合作花艺设计师,比利时Fleuramour艺术展特邀中国艺术家,北京国际设计周特邀装置艺术家,年度中国最佳时尚花艺设计师,成都公共艺术推动计划展览特邀参展艺术家。
QA
Y=原·美术馆
黄=黄鹿
01
Y:黄鹿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也非常荣幸本次“陈小丹/崔旭联合个展”邀请到了你的加入。这应该是你和原·美术馆的第一次合作,你对这次展览的最终呈现效果还满意吗?
黄:你好~,我也特别感谢原·美术馆的邀请,有机会能和崔老师陈老师合作。第一次到崔老师工作室见到他的木球时,就觉得是很奇妙的缘分,我的作品和两位老师的作品都有对生命的敬畏和探索,所以最后呈现的效果也是特别融合的。
崔旭个展现场
Y:你的作品好像主要是以植物材质为主,你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以植物为主要的创作材质吗?为什么会对植物有如此的偏爱呢?
02
黄:对,虽然我也喜欢用很多综合性材料来创作,但大部分作品还是以植物为主的。我喜欢植物天然的生命力和时间带来的肌理感,世界上不会出现完全一模一样的两株植物,这种与生俱来的特性有太独特的魅力。
植物装置作品
03
Y:这次展览中你的作品与现场崔旭老师以木为材质的装置作品,形成了非常契合的呼应效果,可以跟大家聊一下,你在创作初期是如何思考、如何确定以这样的理念与造型加入本次展览的吗?
黄:其实我觉得这次作品真的是很有缘分的默契,原本我的这件作品是为了三亚海边一座建筑设计的,想要融合海水泡,椰子,与温暖的阳光去进行的创作,而且崔老师以木质为主的装置在材质上就已经有独特的生命气息,同样都是植物,同样都是球形,一个软,一个硬,一个轻,一个重,一个大一个小,所有的机缘巧合都因为悄无声息的对比变得更加莫名和谐。所以跟崔老师碰面的时候我们都瞬间拍板这两件作品一定要以组合的形式出道去呈现。
观展现场
Y:通过你的创作经历,可以看出你是一位非常高产的艺术家,仅是去年,就作为特邀中国艺术家参与了比利时Fleuramour艺术展,以及北京国际设计周。那么通常,一件作品,或者参与一场展览,从构思到执行落地,你需要花费多长时间?都是你独立完成吗?如果是团队合作,你在其中主要充当的角色是什么呢?
04
黄:时间主要看作品体量和我自己的状态哈哈哈,之前的一般会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段里。个人作品的设计是自己在完成,但落地肯定是团队的功劳,我们的商业项目从设计到落地基本都是团队作业。我主要做一个牵头和品控的角色。
《合生·黄鹿装置艺术展》
05
Y:本次展览虽然是陈小丹老师和崔旭老师以联合个展的方式展出,但是整个展览的最终呈现也离不开像你,还有肩硬这样擅长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专业团队的共同协作。本次应该也是你与几位老师和团队的的第一次合作,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黄:我特别开心能参加两位老师的联展,因为一方面我的作品又得到一次展示的机会被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做装置就跟人生一样,会有不同的角色扮演,既能享受舞台的灯光,也能将灯光照耀别人。
布展现场
崔旭与黄鹿团队合影
Y:非常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可以分享一下近年你个人最满意或者最喜欢的作品吗?另外方便跟我们分享一下接下来的一些工作计划吗?
06
黄:我最满意和喜欢的是下一件作品~
接下来会有一件机械互动装置落地,融合了服装设计和物理结构来呈现,我想尝试不同的材质工艺和思维,希望这些尝试可以让生活更饱满~
黄鹿
受访:黄鹿丨采访:金秋丨编辑:刘益廷
图片由艺术家及原·美术馆提供
-END-
原·美术馆由罗韶颖女士于年发起和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原·美术馆以“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自身定位,并践行“做每个人的美术馆”为宗旨,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艺术展览、文化公教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连接大众、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