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见到的永泰造林种果ldquo真功

白癜风治疗贵不贵 http://m.39.net/pf/a_6562617.html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伴着四季轮回,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大好时节。

时间回到上世纪90年代,“咬定青山不放松,造林种果下真功”口号响彻永泰,消灭宜林荒山、造林种果成为全县上下的行动目标和工作主旋律。据统计,年至年四年间,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41.9万亩,种果10.5万亩,为永泰发展种下了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库”。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天,永泰县档案馆带你一起重读时任县委副书记王均泽的《我所见到的永泰造林种果“真功”》文章,感受全县人民奋勇争先植树造林的火热场景,为当下共建“生态旅游城,人居幸福地”的美丽永泰增添动力。并谨此向种树的“前人”们致敬!

当年的台历只剩下20多张的时候,我作为一名挂职干部来到了永泰县工作。动身之前一位同事把一份登载有永泰县委书记俞兆坤同志抓林业事迹的《中国林业报》拿给我看。当时,我已知道俞兆坤同志是全省唯一获得“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的县委书记。出于崇敬的心情,我将报纸一口气反复阅读了几遍,始知“咬定青山不放松,造林种果下真功”是永泰县几年来工作的主旋律。

时任县委书记俞兆坤(中)深入林区调研

永泰县何以提出“咬定青山”?它到底又是怎么“下真功”的?百闻不如一见,短短三四个月来的所见所闻,答案已初露端倪。我深深地感到,永泰县历年来被各级政府授予“林业生产先进单位”称号是名副其实的,而俞兆坤同志的“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也是当之无愧的。

时任县委书记俞兆坤(右)深入林区调研

尽管永泰县就是福州市的一个郊县,近在咫尺,但它对于我来说却是比较陌生的。在我以往的印象中仅知道永泰是全省36个林业重点县之一。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万亩,是耕地的11倍,居福州市首位和全省32个开放县的第二位;林业是永泰经济的支柱,林业收入占县财政收入的25%以上,重点林区乡镇林业收入已占财政收入的50%以上。

90年代绿染山城

过去,由于被无情的大江阻隔,因此永泰县虽处省城边缘,却似乎显得十分遥远。如今洪塘大桥虽已通车,但进永泰前的闽侯路段道路仍坎坷不平、曲折多弯,连集装箱的车子也无法开进县城。加上原有的工业基础较差,因此,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缺乏优势。为发展永泰县经济,县委、县政府通过反复调查论证,决定扬长避短,着重发挥本县“九山带水一分田”的优势,把大力发展林果生产,进行山地综合开发作为发展永泰经济的“牛鼻子”,走“靠山吃山养山”的治穷致富之路,并实行“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这个符合县情的决策,得到了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全县人民的认可和拥护。

90年代永泰林区一角

永泰县各级领导和干部在造林种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县委、县政府领导真抓实干“下真功”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首先是林果生产被摆上了全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至县外、县政府办公会,下至乡镇村扩干会,几乎每会必提林果生产,经常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俞兆坤书记、陈乙熙县长多次在大会上亲自对造林种果工作进行行动部署,并多次改变原工作安排,为造林种果让路开绿灯。

90年代,绿染山城

90年代整地造林

年12月15日,原定召开县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县直有关部门工作汇报,研究新一年工作。但是,为了弥补久旱无雨所造成的损失,确保91年提前两年消灭荒山,县委毅然决定开常委会议,县六套班子领导立即分赴挂钩乡镇,发动群众发扬“天大旱,人大干”的精神,采取应急措施,抢栽抢种,一些领导还和群众一起扛锄头,上山头,齐肩作战。

县六套班子领导成员参加造林劳动

12月底,久旱逢雨,正是植树好时机,却偏又碰上百年未遇的寒流,尤其是高山地区气温下降到零下6度。为了确保消灭宜林荒山,各乡镇领导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冒严寒顶冰雪,造林不止。如嵩口镇党委要求每个党委委员都要挑60株容器苗到造林地,种植后才算完成任务,无法胜任者则自掏工资雇人挑上山。

90年代,嵩口育苗

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县领导为了表示提前消灭宜林荒山的决心,又决定把风险共担机制引入造林种果工作中。实行“一票否权”,县乡村领导每人以元工资做抵押,用“乌纱帽”做担保,完不成任务的接受“黄牌”警告,并将抵押金转作育林基金;县六套班子领导与所包乡镇领导同奖、同惩、同考核,书记、县长也不例外。起先,我对此还半信半疑,但是当我下乡到葛岭在偶然中看到了抵押金发票时,我由衷地信服了,原来他们确实是动真格的。

90年代,开山造林

春节前夕,经省造林绿化检查组的抽检,永泰县终于按省责任状要求提前两年实现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这时,我建议俞书记、陈县长兑现奖励、重奖各级领导。没想到书记、县长却另有打算,说要待林业部验收后才能兑现。针对部分栽下的容器苗因受严寒影响被冻死的情况,县委、县政府又于年1月10日~20日在全县开展了“回头看抓补植,保质量”的突击旬活动。全县政令畅通,广大干群闻风而动,在春节之前又掀起了一场保质保量完成造林种果的高潮。

检查育苗情况

3月1日,是个星期天,县拟在次日召开科技兴农大会。晚上,当俞兆坤同志得知个别乡村造林补植工作进度没有跟上时,焦急万分,马上连夜和我一道找来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了解情况,对进度慢的提出了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补植任务的要求。还指示白云、盖洋、长庆、梧桐等任务重的乡镇党委书记在翌日即刻返回乡镇抓补植,留下乡镇长参加会议。事后,他又让我打电话到几个重点乡查询落实情况。难怪乎,许多乡镇书记、乡镇长深有感触地说:年以来,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林业,干得最多的是林业,汗流的最多的也是林业。而作为职能部门的县林业局干部职工,在这消灭荒山的伟大战役中,为当好领导参谋,搞好规划设计,准备充裕的苗木,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当基本消灭荒山的宏伟目标实现时,他们都感到了由衷的欣慰,说:领导重视,群众热心,再苦也甜。

据统计,年-年四年间,永泰县共完成人工造林41.9万亩,种果10.5万亩。森林覆盖率也从56.5%提高到63.6%,立木蓄积量从.8万立方米提高到.2万立方米。

90年代,古岸森林

90年代,梧桐山林

90年代,丹云竹林

虽然也有一些人对“咬定青山”唱好山歌不以为然,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能救眼前的永泰经济困难之急。但永泰的多数人却不这样认为,他们细细算了一笔帐:只要舍得投入,抓好林果管护,不仅仅能优化、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也不仅仅能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已建成的3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20万亩松脂林基地、10万亩竹林基地、7万亩油茶基地和20万亩果树基地,陆续将形成一座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宝库”,这笔经济收入无论如何难以准确计算的。对于年财政收入仅2万元的贫困县来说,不是将会增加巨大的造血功能么?这就是永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眼光。

丹云竹林

90年代,塔山塔松

90年代,温泉公路林

清凉茶山

90年代,清凉茶山

同安药园

在永泰的每一天,我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作为林业部门的挂职干部,在乡村、在山场,我亲眼目睹到许许多多干部群众奋勇争先种果的感人场面。望着那些乡镇领导挥汗如雨的可敬面容,望着他们为造林种果而留下的满是血泡的双手,我不禁感慨万端,热血奔涌。这股动力来自何方?我想,这是永泰县委、县政府领导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心血结晶,这是永泰人民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所形成的共识,这是为早日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目标的自觉行动。我还想,假如每一级领导,每一个公民都具有这种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还有什么国土不能绿化,还有什么贫困不能摆脱呢?

90年代,县城绿化新姿

90年代,机关绿化

宜林荒山终于被基本消灭了!但是,永泰人民没有停滞不前。他们还在继续下“真功”。他们又把林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巩固和发展造林成果上,把加强幼林抚育和残次林、低产果园改造工作列入新的议事日程。他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如森林防火、封育管护等措施不够严密突出,还需不断加强。但是,可以预见和肯定的是,再过几年,永泰县山的优势必将转化为商品优势,永泰县经济的发展必将出现新的曙光。

90年代,林业公安

90年代,林业哨所

王钧泽

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年毕业于杭州大学政治系,曾任职于省林业厅。年至年,省委组织部安排到永泰县挂职县委副书记。

吴拱成摄影家年5月出生,福建永泰县红星乡红星村人,新闻摄影记者。年参加工作,年入党,年开始任《永泰日报》摄影记者,年转入县委报道组从事新闻摄影,年8月从县委政研室退休。

(文章来源:永泰县档案馆馆藏《永泰新闻选》,作者:王钧泽;图片作者:吴拱成;文字审核:温昭增;技术编辑:吴凤娟)

我们在记录和讲述历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57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