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功劳木 >> 功劳木来源 >> 紫禁城

紫禁城

单纯用脚丈量历史,绝非人力可为;这不是物理与机械的计算。但历史又由人生脚步组成,这是逻辑的堆积!年,故宫岁!走近她、了解她、保护她需要每一个渺小的我们!

——题记

志愿者主题日那天免费进宫,我自然不会错过一年中的这一天!照例逛完园子,最后一站去冰窖书店。很喜欢游客不多时,在里面坐坐,喝喝茶,聊聊天,看看书,晒晒太阳,歇歇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盖章,也想不起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打卡。我随身带着书和本,见到章就盖。这一次遇到齐刷刷的故宫章,自然不会放过!

在书店里东看看西转转,还是喜欢这本大个头的《紫禁城》。首先,只有它的体量能一次盖齐所有章;其次,这本书是为庆祝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而出。年我并不知道,那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免费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他们的庆祝活动很热闹,展出许多宝贝。回来后发现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庆祝活动稍逊一筹,这次收购这部书也算了却一桩心事;再次,我对故宫非常好奇却又非常陌生,开心时要来转转;有特展时要来欣赏;过年大型庆典也要来逛逛庙会;特大暴雨时要来看看千龙吐水,可惜未曾见到吐水,却被整个宫殿弥漫的墨和木头的臭味熏晕了;下雪时自然也要来凑凑热闹,就这样,朋友误认为我买了年票!抱这本书回家,不仅为了增加对故宫的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觉得摆在书架上,我很有牌面!立刻会显得主人品味高半格!

这本书由单霁翔院长做序,项目开发、调研由何鸿毅基金会赞助,最后由赵广超先生及其同仁和故宫文化研发小组呕心沥血制作完成。通过书中详实的文字历史故事和精美的手绘图,让人回到家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书中全景还原,效果超级棒!这几年的故宫宣教和文创产品多了很多,不仅给故宫增加了巨大的收入,还能让更多人了解故宫,走进故宫,逐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让大家都在拥有文化自信后变成文化自觉去保护她!优秀中华文化基因就这样继续传承下去。

故宫的历史和建筑一样辉煌,介绍的书籍很多很多,这本书吸引我的是出版团队切入的点:这座城是人住的城,那么,令人感兴趣的自然是人做的事儿。看看目录就知道了团队用心:悠悠天下事、前朝事、大殿小事、国事和家事、宫院事、隆重其事、心灵故事、花园事和事事关心九卷串起了明清两代,在此居住、生活和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24位皇帝。当年,老百姓只能眼巴巴望着这一切发生。如今,拿着身份证就可以走进这座城,从一砖一瓦、一屋一檐中寻找当年的痕迹,当年的影子,当年的故事。想象着皇帝坐在太和殿上,香炉的烟袅袅向上,宛如仙境般;太和广场上黑压压跪满了大臣,抬头也无法看到皇帝,那种头顶只有一方蓝天,眼下就是地砖的大臣们,不得不被词威严吓到,不得不俯首称臣。尽管如此,他们虽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我认为或许只有康熙和乾隆帝真正享受到了帝王的乐趣,其余人都或多或少忧心忡忡,无法与悲惨撇清关系。

这本书的团队非常了解读者对八卦的无限热爱,在书后罗列了皇帝们的事事关心。我特别喜欢的就是最后一部分向优秀工匠们的致意。明清两代主持兴建、修缮的官员们,建筑师、专家及数以百万计的工匠们,我首次见到他们的名单,当然,能留下名字的少之又少。之前我只知道样式雷,在首都人艺看过话剧,在故宫角楼见过样式雷的烫样。在这份名单中,最早出现的是雷礼,生卒年都不详,嘉靖三十六年()与徐杲(gao)共同修建三大殿,善于治河及工程,无法考证其是不是雷发达的先人。雷发达善木作,技术超群,始创烫样,即用草丝板烫样制造模型。雷氏家族连续8代主管样式房多年,包揽了所有清朝宫殿的图样,其家族十分传奇,与清王朝共兴衰。巍巍宫殿,彰显天子威仪,都是这些巨匠们的功劳,一个都不能少。

说了这半天故宫,也要讲讲制造她的人永乐大帝。在明朝,排第三位的皇帝永乐居然被称为明成祖。在位22年,做了很多大事。首先,篡位。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朱建文只在位4年。他与谋臣急于将藩王的权力收回,让他叔叔朱棣不满,与他反目,酿成“靖难之变”。朱棣喊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从北京率军南下,攻入京师南京的应天府,夺取政权。朱建文和其太子不知所踪。有记载说他按照太祖留下的手谕,落发为僧,利用密道逃出城。想想朱棣也不敢在南京久留,坚决迁都北京。年1月,在宁德市金涵乡上金贝村发现了一个和尚墓,专家认为就是建文帝的墓。

其次,修建故宫。紫禁城既有天上紫微星的含义,也有让老百姓敬而远之的威严。从年到年,永乐帝下令征集全国最好的人才和建材,过百万的人力参与其中,设计了10几年,处处体现了对天与地的敬仰,符合阴阳八卦和对称美学,真是不得不佩服当年的设计团队,必须是一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今的大家!这是我国现存最庞大的木构建筑群了。遗憾的是大明皇宫三大主殿建成后3个月就被雷火所毁,直至两代后明英宗才修复。可见,保护这些古建筑真的不可掉以轻心。

第三,与世界建交。虽然郑和率领船队7次下西洋也有寻找朱建文父子的目的,但从我们现在来看,其成就之大在于加深与其他国的贸易往来,证明了国力昌盛,与世界友好。这种文化交流的意义可谓深远!

从小在燕王府做宦官和侍从的郑和深得永乐帝信任。除此而外,郑和特别了解西洋的地理文化、精通外交、军事,具有丰富的航海知识,是带领船队出发的不二人选。永乐帝对瓷器的喜爱可谓忠心不二,连玉器都要给瓷器让路,他最喜欢那种结素莹然的感觉。因此,明代瓷器的工艺可谓鼎盛蓬勃发展。青花瓷、白瓷和青瓷更是发展非常迅猛。最近被拍卖了几个亿的鸡缸杯,就是产自那个年代的第一款斗彩优质瓷。

郑和简直就是为了航海而生,没有现代化的地图和导航设备,就靠着罗盘和星斗,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不仅出色完成任务,还极大地扬了大明国威,实在令人佩服。船队带着瓷器、丝绸、茶叶作为礼物沿途送给其他国家,加深贸易往来,还帮忙抓捕海盗;同时,郑和也把世间珍稀少有的物件、技术大量的带回来,一共十大类:动物长颈鹿,香料,颜料,木料,药材,食品,日用品,五金,珠宝,布匹。

其中就有苏麻离青。用其可调制永宣时代特有的青花瓷中的蓝,绝对蓝宝石带有铁锈斑,这样烧出来的瓷器表面有坑,伸手摸能感觉到,颜色可渗透到胎膜中。苏麻离青的成分与我国自产的不同,他是高铁低锰矿。后来,整个欧洲也进口这种原材料,原产地就封了矿,就地涨为天价。今年故宫的《万紫千红》展上,不仅展出了永乐时期一个超级大的青花园景花卉纹盘,直径63厘米,是为中东地区特制的手抓饭餐具。其图纹有坡地、山石、花草、云、小溪,绝对是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布局疏朗,明快清新,纹饰错落有致,青花艳丽明亮,非常震撼!同时还展出了2只花瓶,真跟其他朝代青花瓷的蓝色有很大不同!

最后,修纂《永乐大典》。今年,国博展出了部分。永乐帝还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钟,着实一个实干家。我这篇小文实在无法能说全永乐帝,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再去找找其他书看看。

永乐帝也不是都是功劳,他非常重视监察机构,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揭发,我就对这一点很反感。也不知道文革时的互相批斗、互相揭发是否起源于此。他的专政,让人胆寒,想尽办法刺探老百姓的隐私。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的衙门,厂卫合势强化专制统治。

离我家比较近的现存明朝地基遗址是左安门的门值房地基。不远处是年刚复建对外开放的角楼图书馆,隶属于东城区第二图书馆。我特意前去参观。真遗憾!门值房只有门口的一个小牌匾标明了一下,进去询问工作人员,居然说不清楚这段历史。里面非常狭小,摆了几张桌子,放着报纸,寥寥的书架上摆着的书,我真想不明白什么样的人借阅。想着去网红角楼图书馆打卡,应该是别有一番景象吧!结果真的是失望。藏书量真的无法与前门的PAGEONE相提并论,里面的环境也真的太一般了。一楼现在展的甲骨文布展粗糙。倒是有个空场是给门口挂着牌子的读书会准备举办活动的。因不是周末,也无法见到活动的效果,真是进入了扫一扫的时代,不







































白癜风食谱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4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