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自然专访北京王府井希尔顿

以往的行政总厨给人的感觉总是有些富态,那样貌似会更符合人们对于一位行政总厨的样貌想象。但是,王昊却完全不一样,他有着模特的身高和身材,和以往见过的主厨大不一样。

从T台到后厨

王昊从小生活在北京,是个老北京人,有着北方人特有的直爽。

王昊说来王府井希尔顿酒店,是因为当时酒店筹开,自己的师傅被邀请到这边做总厨,就跟着一起过来了。

入行,对王昊来说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而自己也欣然接受,才有了如今的自己。他早年因为上学的问题,和母亲之间有了很大的分歧,因而决心自己为自己来做以后的打算。

在求学过程中,王昊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模特,一个是厨师。他一开始选择了做模特,当时的想法是模特这个职业光鲜亮丽,但是学习了有半年,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王昊说父亲做得一手好菜,自己也挺喜欢吃,然后转而开始学习烹饪学校的课程,结果发现自己蛮感兴趣。当时学习烹饪也是想让母亲知道,自己除了她期待的样子,还可以有另一种生活。他当时的想法是,不论自己的生活是什么状态,以后起码不用担心温饱问题。

在王昊看来,虽然自己是吃中餐长大的,但对中餐唯一的抵触就是后厨的“脏”,当时年轻,不是很喜欢中餐后厨的环境,所以更喜欢西餐一点,一是西餐后厨干净,二是比较规范化,三是当时在学校学习西餐会有很多去国外进修的机会,对于他当时来讲吸引力蛮大的,可以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3年学习毕业,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时间是早5点到晚7点。他从家骑自行车去国贸的酒店上班,路上花费近一个半小时,每天风雨无阻。去酒店实习的时候一共有10人,最后实习期满,只能留下6个人,他是第6个被念到名字的,万幸自己能如愿通过实习留了下来。

王昊说,辛苦努力是有回报的,现在想来很感谢那一年,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了成长的动力。在10年前的后厨,能成为一名“正式工”,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通过考核成为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后也不会都留下来,酒店为了维持高标准的服务和声誉,只会选择最出色优秀的。

留下的6个人,最终也只留下了两个,王昊是其中之一。回想当时的工作,都是在剥洋葱、剥蒜、削橄榄、削土豆中度过,手上都是刀不小心划过的痕迹。当时西餐的师傅有个卡尺,要求上高下宽切2厘米×1.5厘米,一切以能过师傅的卡尺为标准。他说在3个月内,他刨了数不清的土豆、洋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刨了一筐的土豆,达到了师傅的标准,甚至精准到土豆的克数。

在酒店后厨,王昊说往往最先能听懂外籍厨师的话是他的“脏话”,因为不做不错,错了挨骂进步更快,这都是财富。

王昊说刚入行时只有更努力勤快,这是更进一步的唯一途径。当时酒店同一拨的实习生出去玩,他也没有放松自己,所以最后留下的是自己,他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

因为性格比较稳,比较耐得住寂寞,这也是王昊为什么能在王府井希尔顿酒店工作10年之久,却没有觉得辛苦的原因。

这个行业,如果你没有耐心,很快会被淘汰;这是一个技术行业,如果你不钻研,不下功夫琢磨厨艺,站不住脚,没有真才实学也留不下来。

10年升任行政总厨

刚来酒店时,他主要负责西餐冷菜间的运营工作。一步步开始了自己在希尔顿的后厨生涯,从做主管,到现在升任总厨,他经历了5个人生阶段,初级副厨师长,副厨师长,主厨,行政副总厨,行政总厨。他说晋升到行政总厨,就是从一个用手干活的匠人转化成用脑工作的厨师,这在厨师界是一个质的变化,从用手为生到用脑为生,酒店见证了他的一步步成长。

西餐和中餐不一样,主厨会告诉你精确数,就可以做出来这道菜本身的味道。西餐的外国主厨比较多,日常交流英语比较多,再加上王昊又对英语很感兴趣,还计划以后出国去看看国外的美食,所以总是给自己压力,尽量多学一点。

王昊做中国人吃的西餐,因为国人对纯正的西餐接受度不高,他们会觉得太酸、太甜、奶油味过重,因而需要做出适合中国人胃口的调整。

用时间去累计自己的经验,在自己的尝试中和客人的意见中去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每个五星级酒店的餐厅风格迥异,差异化一般体现在硬件和软件上。硬件具体体现在采购什么样的餐具上,软件具体体现在配备什么样的厨师去给客人服务。

现在来看,硬件都不差,差的一定是人。如何不断地去培训、提升厨师的厨艺水平,这是每个酒店餐厅水平的分水岭。

升任行政总厨以来,王昊说,因为是中国人的缘故,他和团队的沟通会更顺畅一些,语言上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想法传达到团队中能理解得更为透彻,而国外的总厨因为语言的原因,团队理解贯彻起来有可能没有那么深入,这样在行动力上就会慢一拍。

酒店一年四季会更换4次菜单。酒店有一个菜单设计的标准,会在保留口碑和点单率高的菜品基础上推陈出新,客人的接受程度也都会有一个提升。

比如客人都很喜欢下单的海鲜饭,不会出现换了菜单或者换了主厨就吃不到的情况,这样他会对这个酒店、对这个餐厅的忠诚度打折扣。酒店会在保留这些特色菜的同时做一些推荐,在客人对可口美味食物有要求的同时,推出一些新的菜品来带动客人的味觉。

王昊说:“菜单绝对不是全盘的更新,这样对餐厅来讲也是不细心、不尊重的。”

王昊现在还会下厨,但下厨的机会不太多。他每天坚持20%~30%的时间在厨房,因为这是他的根,要给员工看到一个厨房领头人的坚持。

王昊每天的工作内容很满,要去照看客人,查看食材质量,检查备份食材是否和每天的预订量相符合。他说要合理规划碎片时间,关餐之后,还有订货的准备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菜式的研发在等着来安排。

最高等级原材料

在西餐厅,会甄选一些国外的现订的食材空运回来,再和本地新鲜的时蔬、水果加以结合。蔬果不太适合长距离运输,新鲜的就是最好的,所以酒店和北京周边的农场合作比较多。但是高质量的主食材还是会选择来自国外的,酒店有很强大的供应商,这样能保证最大限度地给客人提供最鲜美的佳肴,比如三文鱼的采购,会选择法国法罗群岛和挪威。每一位主厨对于食材理解不尽相同,然后汇集到他这里,再由采购部去选购。

战斧牛排,是许多客人的必点菜品,对于食材要求很严格,他会选择第六到第八根肋骨,其他部位的肋骨会有骨大肉少或者骨少肉大的情况,肉质会松,所以只选用最好部位的食材。

原材料一定是最高等级的,在他看来,一个好的主厨会把最好的食材用最恰当的烹饪手法呈现在盘子里,不需要过度地调味。

就像石斑鱼不需要做成麻辣的,体现出它的鲜就可以了。否则这个主厨可以说是不善于运用食材,把它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客人。

有了严苛的质量检查标准,高质量的食材加上恰当的烹饪手法,才能成就一道美味。

他说,成就一道美食,70%的功劳属于原材料,25%是烹饪手法,还有5%取决于你和客人的交流。酒店的客人一般来说旅行需求和商务需求会更强烈,他们对于用餐的标准会比较高,他需要环境的呼应。食材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不一定要求食物的量有多少,食物的高、精、尖是他们最在意的。

所以在选取食材的时候,他会选择鱼背部第二块到第三块的肉,第一块靠近鱼头不容易切出型,靠近鱼尾的肉厚度不够,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会觉得酒店餐饮和社会餐饮不一样的地方。

这也就造成酒店餐饮的消耗成本比较高,比如三文鱼,采购时一定是整条采购,不会采购切好片的,整条的三文鱼比切好片的三文鱼细菌总数少很多,切好片的质量不可控。

王昊只认可在消毒间里片出来的三文鱼片,对于切好片的他是不能接受的。

王昊说,实际上许多客人是品尝不出来的,大家只会知道自己吃的是三文鱼,却不知道吃的三文鱼是否足够新鲜。









































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25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