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这篇是「多聊茶」的第壹佰捌拾篇常规文章

周作人: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前言

还记得我们之前赏析过一篇鲁迅先生写茶的美文吗?(详情戳这里→鲁迅: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

今天的近现代美文赏析课,请到的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

他们两人都为文坛作出了很大贡献,写了非常多优秀文章。可二者的文风却有天壤之别。

鲁迅先生像一个战士一样,文风十分犀利。周作人先生的文风则要更加婉约细腻。

在动荡年代,人们欣赏鲁迅先生。但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的时代,其弟的文章读起来就多了几分温柔。

阅读背景

这次与大家分享的美文,是周作人先生的《关于苦茶》。

“旁人若问其中意,且到寒斋吃苦茶”。

年,自号“苦茶上人”的周作人在五十岁生日时,做了两首打油诗。这便是其中一句。

要说文章的来历与这首诗密不可分,与苦茶密不可分。

究竟讲了什么?还是一起来阅读文章的正文吧。

关于苦茶

去年春天偶然做了两首打油诗,不意在上海引起了一点风波,大约可以与今年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宣言相比。不过有这差别,前者大家以为是亡国之音,后者则是国家将兴必有帧祥罢了。

此外也有人把打油诗拿来当作历史传记读,如字的加以检讨,或者说玩骨董那必然有些钟鼎书画吧,或者又相信我专喜谈鬼,差不多是蒲留仙一流人。

这些看法都并无什么用意,也于名誉无损,用不着声明更正,不过与事实相远这一节总是可以奉告的。

其次有一件相像的事,但是却颇愉快的,一位友人因为记起吃苦茶的那句话,顺便买了一包特种的茶叶拿来送我。

这是我很熟的一个朋友,我感谢他的好意,可是这茶实在太苦,我终于没有能够多吃。

据朋友说这叫作苦丁茶。

我去查书,只在日本书上查到一点,云系山茶科的常绿灌木,干粗,叶亦大,长至三四寸,晚秋叶腋开白花,自生山地间,日本名曰唐茶(Tocha),——名龟甲茶,汉名皋芦,亦云苦丁。

赵学敏《本草拾遗》卷六云:“角刺茶,出徽州。土人二三月采茶时兼采十大功劳叶,俗名老鼠刺,叶曰苦丁,和匀同炒,焙成茶,货与尼庵,转售富家妇女,云妇人服之终身不孕,为断产第一妙药也。每斤银八钱。”

按十大功劳与老鼠刺均系五加皮树的别名,属于五加科,又是落叶灌木,虽亦有苦丁之名,可以制茶,似与上文所说不是一物,况且友人也不说这茶喝了可以节育的。

再查类书关于皋芦却有几条,《广州记》云:“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又《茶经》有类似的话云:“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

《南越志》则云:“茗苦涩,亦谓之过罗。”

此木盖出于南方,不见经传,皋卢云云本系土俗名,各书记录其音耳。

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植物呢,书上都未说及,我只好从茶壶里去拿出一片叶子来,仿佛制腊叶似的弄得干燥平直了。

仔细看时,我认得这乃是故乡常种的一种坟头树,方言称作拘朴树的就是,叶长二寸,宽一寸二分,边有细锯齿,其形状的确有点像龟壳。

原来这可以泡茶吃的,虽然味大苦涩,不但我不能多吃,便是且将就斋主人也只喝了两口,要求泡别的茶吃了。

但是我很觉得有兴趣,不知道在白菊花以外还有些什么叶子可以当茶?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山有栲”一条下云:“山樗生山中,与下田樗大略无异,叶似差狭耳,吴人以其叶为茗。”

《五杂俎》卷十一云:“以绿豆微炒,投沸汤中倾之,其色正绿,香味亦不减新茗,宿村中觅茗不得者可以此代。”

此与现今炒黑豆作咖啡正是一样。又云:“北方柳芽初茁者采之入汤,云其味胜茶。曲阜孔林楷木其芽可烹。闽中佛手柑橄榄为汤,饮之清香,色味亦旗枪之亚也。”

卷十记孔林楷木条下云:“其芽香苦,可烹以代茗,亦可于而茹之,即俗云黄连头。”

孔林吾未得瞻仰,不知楷木为何如树,唯黄连头则少时尝茹之,且颇喜欢吃,以为有福建橄榄豉之风味也。

关于以木芽代茶,《湖雅》卷二亦有二则云:“桑芽茶,案山中有木俗名新桑英,采嫩芽可代茗,非蚕所食之桑也。”

“柳芽茶,案柳芽亦采以代茗,嫩碧可爱,有色而无香味。”

汪谢城此处所说与谢在杭不同,但不佞却有点左袒汪君,因为其味胜茶的说法觉得不大靠得住也。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

而且茶也以绿的为限,红茶以至香片嫌其近于咖啡,这也别无多大道理,单因为从小在家里吃惯本山茶叶耳。

口渴了要喝水,水里照例泡进茶叶去,吃惯了就成了规矩,如此而已。

对于茶有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一定喜欢苦茶,非苦的不喝么?这也未必然。

那么为什么诗里那么说,为什么又叫作庵名,岂不是假话么?那也未必然。

今世虽不出家亦不打溉语。必要说明,还是去小学上找罢。吾友沈兼士先生有诗为证,题曰《又和一首自调》,此系后半首也:

端透于今变澄澈,鱼模自古读歌麻。眼前一例君须记,茶苦原来即苦茶。

多杰老师说

文章主要是讲代茶饮的问题。看完之后,会发现两件事情。

第一,作者说的这苦茶,其实是非茶之茶,是超市里常见的苦丁。

第二,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要知道,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能一次列举这么多条关于苦丁的文献记载,实属不易。

不难发现周作人先生学问高深,有深厚的文献功力。

老先生在原文中说:“许多东西都可以代茶,咖啡等洋货还在其外,可是我只感到好玩,有这些花样,至于我自己还只觉得茶好”。

对于这个观点,我深表赞同。

非茶之茶虽然种类繁多,但它的确代替不了茶。中国茶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很多人对茶不求甚解,喝茶是一种生活习惯、生活常态。不了解,但也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喝惯了便成了规矩,仅此而已。

如先生所讲,“对于茶有什么特别了解,赏识,哲学或主义么?这未必然。”

对于习茶的同学来说,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之后,对茶汤的理解变得深厚、丰富,这时候让大家离开茶,只喝代茶饮,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古今情意相通,我想,关于代茶饮能否替换茶,我们与周作人先生应是达成了共识的。

更多赏析内容,大家可以移步到喜马拉雅的《访茶录》课程。这一次多杰老师请来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钟芳老师为我们诵读。

没有错过美文,也千万错别过好声音哦!

编辑:粒粒

校对:齐航

设计:静平

杨多杰,“多聊茶”创始人,历史文献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历代茶学文献及茶文化教学。“中华茶人联谊会”特约茶文化讲师,多家电视及广播节目撰稿人、顾问及常驻嘉宾

出版作品:《北京秘境》、《北京秘境2》、《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曾在《世界博览》、《时尚旅游》、《精品购物指南》、《中国国家旅游》、《中华遗产》、《旅行家》、《社区》、《Timeout》等杂志撰写历史文化类专栏文章









































白癜风危害
石家庄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1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