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近几年,菜农朋友普遍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地里肥用得越来越多了,产量却越来越低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该怎么解决?今天把这个话题和大家集中讨论一下。

土壤是蔬菜优质高产最重要的一个物质基础,一旦土壤结构、土壤耕作层糟到破坏,土壤恶化了,种植蔬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仅蔬菜难以获得高产,还会降低棚室的使用寿命。

土壤恶化包括哪些方面呢?

1、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土壤的一个物理结构叫做“土壤团粒结构”,即土壤是由一个小团一个小团构成的,形象来说就像蚯蚓粪一样。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既通气,又保水保肥,而且还有抗旱的作用。但是土壤团粒结构特别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包括人为的破坏。比如,浇水次数过勤、浇水过多,或者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喷洒某些化学杀菌剂,尤其是除草剂,都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如果团粒结构受到破坏,构成它的小分子团就不存在了,土就成了面儿状的,堆积到一块,就容易造成土壤的板结。很多农民以为土壤板结就是单纯的土壤变硬了,实际上是因为土壤物理结构遭到了破坏,才造成了板结。

2、土壤化学性状的恶化

(1)土壤酸化

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大概在7左右,不同地区土壤pH值不同,以河北土壤为例,应该是中性偏碱,pH值7-7.5左右。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化肥大部分都是酸性的,尤其是一些小厂家生产的化肥质量不过关,酸性程度更严重。本来化肥就是一个强酸弱碱盐,长期大量使用,就会造成土壤酸化,ph值降低。有些地区的土壤pH值,甚至下降到4左右,这说明土壤已经酸化的特别厉害。

土壤酸化的危害表现在:①影响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因为在不同的土壤pH值下,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是完全不一样的。②土壤酸化会造成作物的不适应,作物抗逆能力急剧下降。

(2)土壤盐渍化

化肥本身就是一个无机盐,由盐离子构成,比如硫酸钾会分解成K+和SO42,K+,K+能够被作物吸收,但是SO42就残留到土壤中了,氯化钾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多的离子残存到土壤之后,导致土壤含盐量过高。

土壤盐渍化的危害表现在:

①根系不能正常吸水,影响蔬菜植株生长,严重的时候可以说蔬菜就像种在盐水里一样,出现淹根、死棵。

②盐离子之间会产生拮抗,影响蔬菜对各种元素的吸收利用

土壤盐害有轻重之分

①初期的土壤,比如种菜一年左右,会出现绿油油的一层绿苔,也就是“青霜”,发青是土壤盐渍化最初的表现。

②土壤盐渍化中度表现在:地面湿度大的时候会看到一块块红色的胶状物,等到土壤干了之后,就会出现一片片类似红砖面儿一样的东西,即“红霜”,这个时候就会造成叶片萎蔫等负面影响,影响产量。

③土壤盐渍化更严重的表现是:地面在干燥的情况下会出现薄薄的一层“白霜”,此时盐渍化已特别严重,棚室内蔬菜根系会特别少,后期植株连片萎蔫、生长受阻,出现严重早衰,根系的水分倒流,根系皮层会发红,茎出现萎蔫、腐烂。

3、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新建棚室的土壤生物性状是比较好的,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当我们不断种植,不断加入化学肥料,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开始慢慢失调,即有害菌的数量越积累越多,有益菌的数量越来越少。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根部病害会发生会特别厉害,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到最后即使再怎么施肥,产量也上不去。菜农往往只注重施用化肥,而没有到土壤生物性状的一个活化,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4、土壤板结

多菜农单纯地以为所谓土壤“板结”就是土壤变硬了,根系扎不下去了。实际上再硬的土壤,蔬菜的根系都能扎下去,而且扎得比较深。蔬菜根系在土壤当中需要呼吸、需要氧气,土壤板结会影响通透性,如果再加上浇大水,水会把土壤当中的氧气压出来,根系得不到呼吸,就会出现沤根,根系也开始坏死。蔬菜到生长中期的时候,根系坏死的速度会超过根系生长的速度,根系会出现早衰,也就是根系越来越浅,尤其是老棚室。番茄、黄瓜的根系只能往下扎10公分左右,更多的是变成侧根,顺着地膜往两边生长。如果把根系挖出来,看着也挺长,实际上以侧根为主。

根系过浅就会影响了作物吸收水肥的能力。当我们进行随水施肥的时候,不管是沟灌还是大水漫灌,如果地上部浇15公分的水,正常的壤土,水分能够渗透到50公分左右。就是说一次浇水施肥,距离土壤50公分之内,既有水又有肥。但是作物能吸收的却只有表面10公分左右,它把表层10公分左右的水肥吸收完以后,就又表现缺水缺肥的症状。

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性状及土壤板结相互影响,当土壤板结时再用肥料,土壤盐渍化、酸化就更严重,生物性状也随之恶化了。考虑土壤改良的时候,要进行综合改良。

如何进行土壤改良?

1、土壤物理结构的改良

(1)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颗粒粘成一个个的小团粒,即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具体应用起来比较方便,菜农在翻地之前或者翻地之后,直接撒在地面上,然后再浇水,土壤调理剂在水的作用下会变得特别粘,一个个的小团粒会形成土壤胶体,这种胶体就形成了土壤团粒结构,保证土壤透气、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

(2)秸秆

尤其是针对7-10年的棚室,秸秆的效果非常好,比单独使用有机肥效果更好。现在很多菜农还在使用未腐熟的粪肥作为有机肥,危害比较大。不管是鸡粪、牛粪,使用时可以通过加入秸秆腐熟发酵。以鸡粪为例,里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钾,一层鸡粪加一层秸秆,剁在一起腐熟发酵,既能把鸡粪里的盐分降下来,还能把更多的有机质腐熟出来,同时高温发酵可以消灭一大部分病原杂菌。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可以大量使用秸秆,秸秆腐熟的过程能吸收一部分盐分,降低土壤的盐渍化。

2、土壤化学性状的改良

(1)不建议使用水泥、生石灰来调节土壤的pH值

有些菜农选择水泥、生石灰作为调理剂改良土壤化学性状。如果土壤严重酸化,使用水泥、生石灰后,当时pH值肯定会升高,表面上土壤酸化已经得到解决。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无法解决盐渍化,同时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沉淀,导致土壤恶化加重。

(2)减少化肥用量,可以使用一些碱性化肥,例如氢氧化镁,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土壤pH值,同时不会形成沉淀。

(3)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土壤化学性状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目前很多老棚室复合肥利用率极低,某些老棚室单独使用复合肥的话,利用率连15%都达不到,也就是说施用斤复合肥用到地,能够被作物吸收的只有15斤左右,其余85斤都白白浪费掉,这部分被浪费的肥料反而会加重土壤盐渍化或酸化。建议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复合肥只作为底肥使用,追肥尽可能选则水溶肥。

决定水溶肥质量的因素有:①原料②生产工艺③增效物质。原料的好坏非常关键,而增效物质是决定利用率的核心物质。例如,荷兰易普润的携磷增效技术(IPE),不仅保证水溶肥里磷的吸收,还能把土壤种被固定的磷活化出,使其成为速效磷,大大提高作物根系吸收利用率;以色列海法公司所添加的离子相抗活化剂可以消除离子间的相互拮抗,保障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这些独到的地方能够减少肥料用量、提高利用率,逐渐缓解土壤的酸化、盐渍化。

针对河北地区的菜田来说,尤其是一些老棚室,土壤里都不会缺肥料,氮磷钾只多不少,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土壤中残存的氮磷钾,或者说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钾,一点儿一点儿地活化出来,让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说过多追施化学肥料。追肥原则:追肥不在多、吸收是关键。追的再多,土壤吸收不了也没用,追的量合适,保证肥料的吸收利用率提高到80%,对土壤的破坏会越来越少,土壤本身也有一个缓冲的能力,这样的土壤就会越种越好。

3、土壤生物性状的改良

改良土壤生物性状,一定要从根本上入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菌治菌。要想提高作物产量,需要向土壤内添加生物菌剂(生物菌肥)。国内应用最成熟的就是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于细菌,种类比较多,它针对缓解土壤重茬是一个特别好的菌群,能够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这是一个治本的方法。

国外应用的生物菌剂主要是真菌,例如菌根菌、木霉菌里面的深绿木霉等。真菌的生物菌剂相对细菌来说,生产的工艺更复杂,提纯难度更高。国外的厂家还会有一些土壤菌群调理剂,利用生物刺激素的原理,冲施到地里之后,能够刺激土壤,形成适合本土壤的菌群,增加有益菌含量,缓解作物减产和土传病害。

根部病害发生严重的一些地区,单靠以菌治菌见效慢。生物防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菌积累到一定量之后,才能达到一个菌群的平衡,如果前期用菌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添加一些化学药剂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在水肥药一体化过程中添加阿米西达。阿米西达在土壤中活性较高,能够把土壤中残存的病原杂菌杀死一大部分,此时再补充生物菌剂,菌群就可以尽快达到一个平衡。

目前国内菌肥市场参差不齐,菜农们在选择时,不管大厂家还是小厂家,不管含菌量高低,都要提前做好试验示范。生物菌剂作为一个活的东西,受外界制约较大。即使是同一种菌肥,土壤质地、环境条件不一样,应用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别。有可能某种菌肥特别好,含菌量特别高,但是用到你的土壤中,无法繁殖,也就失去了效果。选择的生物菌剂是否适合我们的土壤,是关键中的关键。

土壤修复改良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局限于一点,要从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三方面入手,明确使用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土壤改良。同时注意可持续性,不能片面的追求速效性,需要通过整体改良、逐渐积累,使土壤达到最佳状态,实现蔬菜高产优质,菜农丰产丰收的目的。

土壤中生存7亿年的无名英雄,竟挡不住化肥农药的侵袭!土壤是许多不同类型生物的家园。个体生物被称为生物体,并且所有相同类型的生物体被称为物种。一个物种被定义为可以相互繁殖并产生可育后代的所有生物体。

土壤万物之源,健康的土壤孕育出来各种各样的生命。可以说,没有了土壤,就没有我们人类。在地球46亿年的漫长生命中,无数的生物成为她生命中的过客。唯独有一种生物,迄今为止已经在土壤中生存了7亿年之久!

然而让人感到悲伤的是,昔日在肥沃的田野中满布的身影,现在已经很难寻找的到。数亿年的进化过程,竟挡不住只有短短数十年化肥农药的侵袭!

我们小时候,当拖拉机带着犁过去,被翻开的土壤中,随处可见爬来爬去的蚯蚓。假如想去钓鱼,只需要在农村的田间地头随便挖一下,就可以找到好多大小不一的蚯蚓可以当鱼饵。

据专家研究的数据显示:一只健康的蚯蚓,每年可以翻20-40吨的泥土,它们以土壤中的各种东西为食,然后经过身体的净化之后,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可以说,除了塑料等少数物质什么都吃,蚯蚓多的土壤,农作物重金属就不会超标。

蚯蚓的分辨,富含各种对农作物有益的营养成分和微生物,被称之为“有机肥之王”。对于改善土壤的酸碱平衡有很好的效果,加上翻转泥土,提高了土壤的透气性,农作物会长的更加健壮。

而现在,土壤中的无名英雄,不仅要面对化肥农药来带的灭顶之灾,还要提防人类的贪婪。一些人为了捕获它们卖钱,使用一些工具把它们从土壤中赶出来,只为换取一斤几块钱的收入,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

在自然农法的实践中“土壤”是非常重要的,而这自然农法的第一步土壤修复与化学农业并无冲突。“7%的土地、21%的人口“,这种国情并不常见,而在此基础上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进行自然农法的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病虫害的防控使用生物、物理、化学方式的结合,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元素的补充,利用自然的方式培育健壮的作物,依靠微生物、有机质等从多方面进行土壤修复。从“以人为本”到“以土壤、作物为本”,在土壤回归健康状态之时,生产者自然就会摆脱对化肥、农药的依赖。

微生物肥料的地位和作用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肥料问题已被提升到国家安全、人民健康,环境友好、资源永续的战略高度。农业生产向着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绿色肥料是前提和保证。微生物技术有三大优势:一是促进养分高效转化;二是促进微生物群落平衡;三是促进污染土壤修复。据研究,%施用化肥可增产13%,而在减少20%化肥时使用微生物肥可增产15%;减少30%化肥时可增产12%,故施用微生物肥料能减少化肥用量20~30%,延长有限化肥资源的使用寿命。在欧美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生物肥料的施用已占到了肥料总量的20%以上,产量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得到推广和普及。有资料显示,当前国内微生物肥料用量仅为0多万吨,占化肥总用量的7%左右。

微生物肥料在生产中应充分考虑菌肥微生物的活性特点,特别是在造粒环节禁止采用普通的高温烘干技术,要用专用低温风干设备或晾场阴干方法。据测定,造粒脱水温度超过摄氏70度,则98%以上的有益活性菌失活死亡;其次是含水量不易过低,否则会引起有益活性菌存活率降低。据测定,含水量低于8%,30天后的存活率不足5%。鉴于此,颗粒型复合菌肥的含水量控制在12-18%之间,过低影响有益活性菌存活率,过高易散碎,不利于造粒成形。所以,从产品的设计,研制到开发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土壤学、肥料学、微生物学及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原理与规范,组方要科学、合理、安全、高效。

都说菌肥“贵”用不起,其实你算错账了

据悉,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主要经济作物区,尤其是老龄果树区,微生物菌肥已经成为经销商和农民保证作物产量,挽回经济损失的首选肥料。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菌肥用不起?有的人却说菌肥能帮农民省大钱?微生物菌肥究竟能治愈哪些病害?效果真有多神奇?如何辨别菌肥的好坏与真假?

一,重茬病发病率已攀升至30%,毁灭性极强!

石家庄东部是葡萄、苹果、梨等果园及西红柿、黄瓜等大棚的主产区。“这两年,作物病害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肥料不少使,产量就是上不去,尤其是品质越来越低!”石家庄市创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技负责人李长先所反馈的问题,在石家庄东部地区十分普遍。

据李长先观察,当地果树中已有10%左右已经发生烂根死树症状,此外因黄叶病、小叶病等病害而引发的显性症状也已高达约30%。蔬菜重茬病发病率攀升至20%~30%。

“发病这么重,归根结底还是土壤的问题!”李长先对当地逐年攀升的病害原因归结为两点:

一是病菌侵染严重。“作物连作,重茬特别严重。再加上农民为了高产滥用化肥,土地板结、酸化面积越来越大,地里也没有及时补充有机质和微生物。”李长先说,正常的果树能正常结果40多年,但是现在当地大部分果树超过10年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土壤和有机质、微生物的缺乏,造成果树根系上移,营养吸收和抵抗力都变差,自然更容易得病。

二是土壤深耕不佳。“现在农民种地图省事,不像以前一样深层翻土,本来土壤就板结,更不利于果树根系的生长和吸收。”李长先也很无奈。

二,微生物菌肥不是万能!但对这些病疗效还不错

年,李长先开始尝试用微生物菌肥给果树和蔬菜治病。“微生物菌肥不是万金油,但对于因为土壤问题导致的小叶病、黄叶病、重茬问题比较有效。

李长先说,能不能救得好,还要看发病的程度,如果一棵树枯的就剩几个叶子,肯定救不过来。只要病情能控制在一半程度以内就可以尝试救治。

李长先的救治办法是:首先诊断病情,如果可救治,建议春天和秋天各埋施一次微生物菌肥,每棵树10斤,树龄偏大的果树,可酌情每棵树增施1~2斤,这期间不要用化肥。正常情况,1个半月左右就能看出疗效,严重的1年左右也可以基本恢复正常。挂果率能与正常果树齐平甚至更高。

以苹果为例,正常亩产是~斤。用微生物菌肥调理过的果树,挂果能在~斤。但李长先强调,虽然使用微生物菌肥可以帮助果树增产20~30%,但是不建议农民盲目追求高产,而更要重视果品品质。

三,砍一棵树至少损失块?花小钱解决大问题,值!

李长先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经济账。如果一颗果树发生病害,治不好只能砍树,如果按照当地一亩苹果地1万元左右收益,当年这棵树的结果损失就是多块。

农民还要重新买苗木,假设成活率是%,2年内无法结果,损失又多块,这还没有算人工和水费等。仅一棵树的损失就要~元。

此外,一棵树发病,还会通过铁锹将病毒传递给其他果树,虽然速度缓慢,但损失也不可忽略。李长先核算,当地一袋微生物菌肥价格一般在~元左右,对土壤问题导致的果树病害治愈率约70%~80%,确实能帮农民挽救不必要的损失。

相比果树,蔬菜大棚重茬病的蔓延速度很快,全棚浇水也可能引发病害的大面积爆发,甚至绝产。“微生物菌肥中的有益菌可以消灭病菌,能很好的控制和救治重茬病害。”李长先表示对于蔬菜大棚,微生物菌肥能挽救农民更多的损失。

黑龙江虎林市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当地农资经销商张蕾告诉记者,他为当地农民算的是增产账。张蕾说,自从水稻保护价撤了之后,当地大户对投入产出更加精打细算,另外希望通过产出高品质的水稻,提高售价。

八五零农场的杨勇就是张蕾的客户之一,据介绍,杨勇的水稻田正常情况亩产(标准亩)在1斤左右,今年收购价1.4元左右。

 使用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水稻亩产增了10%左右,因为水稻的品质好,收购价提高了1毛左右,这样核算下来,一亩地能多赚多块钱,肥料成本的增加一般是30~40块钱,一亩地纯利润增加了元左右。杨勇一共有几百亩地,利润非常可观。

此外,张蕾还说,微生物菌肥还可以缓解因除草剂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问题。当地农民对菌肥的认知度正在提升。

最后:微生物菌肥“猫腻”多,如何选择可靠产品?

在微生物菌肥的选择上,经销商标准各不相同农民朋友更是。对此,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授陶树兴建议:

首先,要选择正规厂家的产品。具备农业部微生物肥料登记证,包括:微生物菌剂登记证、生物有机肥登记证,或复合微生物肥料登记证;

其次,要核对执行标准。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的是国家标准,为GB-6,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执行的是行业标准,分别为NY---和NY/T-;

再次,要查看包装袋上菌数的标注。菌剂中的有效活菌数含量要≥2亿/克,生物有机肥和复合微生物肥中的有效活菌数含量要≥0万/克。在满足以上3个条件的情况下,用户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功能选择含有特定功能菌种的微生物菌肥。

推荐产品:

阿姆斯,军工背景起家,从年开展技术攻关,到年注册,阿姆斯公司已经走过十多个春秋。时间指针倒退到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阿姆斯生物技术研究所结合国内外农业发展状况和将来肥料的发展趋势,总结吸收了我国微生物肥料几十年发展的先进成果,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种高效活性菌株,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开发生产了代表我国微生物肥料先进水平的阿姆斯生物肥料。回顾发展历程,“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绿色农业为天职,以对农民负责为己任,以共同发展为宗旨,而倾心致力于人类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1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