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溯源弓生淖尔布夕照下的纵横家鄂尔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629688.html

作者简介:年10月出生于杭锦旗呼和木独镇。蒙古族,中共党员。年参加工作,先后在杭锦旗蒙古族中学、杭锦旗人民政府办公室、杭锦旗地方志办公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市)民委和鄂尔多斯市纪委派驻市粮食局纪检组等部门和单位工作。喜好文史,勤于记录,写了几本书。合作作品有《杭锦旗志》(主编之一)、《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历史(第一卷)》(主笔)。个人作品有:文化人类学长篇纪实散文《在鄂尔多斯北边——阿斯哈村田野杂记》(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民间历史》上连载;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出版)、《双头马骑士——阿斯哈牧人的城市化感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出版);长篇历史散文《郡王府记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出版)、《鄂尔多斯蒙古王爷沙克都尔扎布》(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出版)。翻译作品有社会史散文《岁月记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年出版)。个人兴趣和写作方向为蒙古族历史文化、革命史。多用汉语写作,亦通蒙古文。现为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鄂尔多斯市档案史志馆特聘专家。本人拥有“文史百人团”,皆为同道同好者,便于疑义相与析。

中国人一向以人物为历史中心。故要研究历史,首先要懂为什么得人,尤其需要懂得少数的历史人物。如其不懂得人,不懂得历史人物,亦即无法研究历史。——钱穆目录

第一章有争议的继位

一、扎萨克旗的由来

二、沙克都尔扎布袭位

三、心病和心劲

第二章在朝代更替中

一、宦海沉浮

二、与旺丹尼玛的恩怨

三、应对外蒙古独立事件

四、熬成盟长

第三章振兴之路

一、沙王的转变

二、处置“内人党”

三、镇压席尼喇嘛势力

四、整饬全盟秩序

五、保境安民

六、与佛教界修好

七、整顿旗务

第四章在自治的“漩涡”里

一、蒙古自治的初期活动

二、绥境蒙政会委员长

三、提升成吉思汗陵祭奠规格

四、与日本势力周旋

第五章抗战一边倒

一、蒙政会迁到新街

二、粉碎日本特务的阴谋

三、东胜保卫战中

四、赴重庆

五、过延安六、促成成吉思汗陵西迁第六章办学与兴庙一、对新式教育的观望二、办学校完任务三、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第七章风满新街一、“陈长捷来了伊盟苦”二、奇国贤被杀事件三、谋划驱陈之策

四、蒙政会内斗

五、突生激变

第八章出走流亡

一、抵抗与出走

二、各方对事变的看法

三、鄂尔多斯各旗的态度

四、中共进行调处

第九章善后不善

一、回归王府

二、善后之举

三、历史反思

第十章身后变局

一、沙王去世

二、“政治遗产”的分配

三、末任盟长和首任盟长

第十一章王权结构

——政治体系举要

一、王府和衙门

二、蒙政会和保安长官公署

三、等级制度的余烬

四、佛教的助力

五、王府威权的消解

第十二章王者规矩

——政治文化勾勒

一、政治生态与沙王的性格

二、坚不动摇的王者思维

三、利益考量为主的政治立场

四、政以“礼”成的规矩

五、关系和运作为要旨

六、旺盛的权欲和极度的焦虑

第十三章寻常时日

——王府家族的日常

一、王府建筑

二、王府经济

三、王府主要成员

四、多元文化意绪

五、虔诚的佛教信仰

六、主要娱乐和习俗

七、沙王的葬礼

沙王大事记

跋语——沙王置身的环境

在沙王府的残基前(代后记)

沙克都尔扎布

第一章有争议的继位

“此孩年纪虽小,体态英俊,举止稳当,话语不多而声音洪亮,可谓未经雕刻的金山玉石也。”——扎那嘎尔迪盟长评价青年沙克都尔扎布语“扎萨克旗在伊盟各旗中地域最小,人口亦最少(蒙古人不过三千),而又编旗最迟,封爵较低,故其地位亦最为落后,常为他旗王公所轻视。”——蒙藏委员会绥蒙调查组组长邹焕宇19世纪末叶的扎萨克旗,经历了一场政治风波——究竟由谁继承扎萨克位才合法合理?!这虽然是一个边远小旗的事情,却牵动了清朝理藩院、伊克昭盟及扎萨克旗的纵向政治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这个体系的效用程度到底如何。经过各方角力,沙克都尔扎布这位21岁的年轻人笑到最后,成功继承了扎萨克位。沙克都尔扎布,汉名魁占,蒙古族,伊克昭盟扎萨克旗(亦称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辖境在今伊金霍洛旗)人,是成吉思汗第30代孙,达延汗第16代孙。像他的一生境遇充满纠结一样,其出生时间也有几种说法,一说生于清同治十二年(年),还有一说认为是年,而其长子、鄂齐尔呼雅克图先生认定其父诞生于光绪二年,即年。沙克都尔扎布在世的年,也说“布(自称)行年六十有八”,更印证了年出生说的正确。为什么沙王的出生时间说法不一致?那时候的蒙古人有保密自己的年龄的习惯,据说被别人知道后,容易带来灾祸,因为那些善于诅咒的喇嘛根据对方的年龄和出生时间,可以念黑经,做邪法,让他受到灾祸的侵袭。沙王的年龄有几种说法,很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毕竟以未来扎萨克之尊,更要防备意外的灾祸。况且他继位的前后,扎萨克旗形势微妙,觊觎者环伺,更需要多做预防性功课。所以最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他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发布的讣文,称沙王生于光绪二年(年)。虽然有不同的声音和异样的眼光一直伴随着他,扎萨克旗在这位王爷执政时期,却以全盟最小的面积、最弱的实力和最低的爵位实现了大翻盘,在鄂尔多斯各旗中得到很高的爵位、最高的职务、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地位。沙王是一位值得研究的人物。一、扎萨克旗的由来和变迁扎萨克旗位于伊克昭盟南端,是伊克昭盟七旗中建立最晚的旗。扎萨克旗全称为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最初是以军功奠基而成的一个旗。清初,乌巴什都噶尔岱青随额璘臣内附后,随巴图尔王阿济格携部众为征剿李自成效力。此后,鄂尔多斯的多尔济(一说大扎木素)叛清,乌巴什都噶尔随土默特、鄂尔多斯军参与平叛。清朝皇帝叙功恩诏鄂尔多斯王公台吉,诏封乌巴什都噶尔为二等台吉。此人便是扎萨克旗扎萨克的先祖。接着鄂尔多斯各旗参与会剿陕西叛镇王辅臣,收复定边、花马池等各城堡,叙功晋扎萨克等爵、台吉各加一级,乌巴什都噶尔晋封头等台吉。乌巴什去世后,其子索纳木多尔济因年幼而未能叙清祖父辈奋勉功劳而断衔,抑或乌巴什的头等台吉爵位不是世袭罔替的那一种,所以只袭得三等台吉。索纳木多尔济去世后,长子桑珠木多尔济袭三等台吉,出任乌审旗协理。桑珠木多尔济去世后,其长子定咱喇什袭三等台吉,继任协理。年(康熙二年)准允台吉、塔布囊按所立军功多少赐爵,立头等功六次进爵头等(台吉),立三次功以上者进爵二等(台吉),立一二次为进爵三等(台吉);立二等功以上者进爵四等(台吉)。这条规定无疑给扎萨克旗的先祖进一步指明了奋斗方向。康熙五十七年(公元年),定咱拉什随清朝大军防御蒙古卫拉特部的策妄阿喇布坦,从征五年。此后,雍正二年(公元年),跟随征剿青海罗布藏丹津。七年(公元年),又奉旨效力军营。八年(公元年),清朝大军将征剿噶尔丹,定咱喇什率兵千名赴西路军,得到准噶尔将偷袭科舍图的讯息,与阿拉善台吉衮布等一同奔袭准噶尔军,将(准噶尔)多尔济斩首。九年(公元年),皇帝下谕:准噶尔敌众,乘我西路军营不备,来犯界盗窃驼马,定咱喇什等奋力击败贼众,可谓见义能勇,致身效力,其晋爵一等台吉,以示奖励。还赏戴金顶,颁给折匣,对鄂尔多斯各扎萨克赏半年俸缎。但是征伐准格尔战事,因为各种原因迟迟不能取胜,却靡费朝廷巨额钱财,国家财政渐渐不支。雍正皇帝夙夜操劳,仍不见局势好转,于是火气越来越大,不时加罪臣工。因违反军纪,前线多名文武官员被处斩,枷号。士兵逃亡日增,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这股惩罚的风波祸及鄂尔多斯一些旗。雍正十一年(公元年),以赴调兵不堪用为理由,雍正皇帝将郡王旗扎萨克扎木扬降授贝勒,准格尔旗贝子罗布桑降为辅国公,乌审旗扎萨克贝勒达什拉布坦被降为贝子,杭锦旗扎萨克贝子齐旺班珠尔降爵为辅国公。这个打击实在是太重了。而作为正面典型的定咱拉什台吉,到了乾隆元年(公元年),朝廷还要奖勉,以定咱拉什族属繁衍诸多为由,决定给其增设一旗,命郡王、达拉特、杭锦、乌审四旗各分出一片土地,另置一旗,诏令定咱喇什领新增之鄂尔多斯右翼前末旗。此年,朝廷根据各旗扎萨克的表现,恢复了各自原来的爵位。这似乎是以土地换取爵位的意思?因为此后这类现象屡屡出现,叫人不由得不如此想。因为扎萨克的爵位为头等台吉,故简称扎萨克台吉旗,或扎萨克旗。这就是扎萨克旗的由来。增设扎萨克旗是定咱拉什等数代勤勉奋斗,用汗水和热血换来的成果。遍览内扎萨克历史,在49旗中新增设的旗,在清朝只有两例,除扎萨克旗以外,还有一个是康熙四十四年(年)从喀喇沁右旗析置增设的喀喇沁中旗,旗扎萨克格哷尔。增设一旗的理由虽然也是“由于部属繁衍日众”,但实际上是因为格哷尔的爷爷万丹伟徵跟着满清军队征伐察哈尔,攻打明朝,屡立战功。(见金海齐木德道尔吉胡日查哈斯巴根:《清代蒙古志》,第35页。)可见定咱拉什所立功劳受到雍正皇帝嘉许的程度,他可谓是清朝雍正年间内扎萨克49旗的一个正面典型,他的发迹和诸多扎萨克被降爵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昭告世人:谁对皇帝忠诚就可以飞黄腾达;谁要是糊弄皇帝,怠慢国事,小心你们的乌纱帽!现在的伊金霍洛旗是由历史上的郡王旗(正式称鄂尔多斯左翼中旗)、扎萨克旗以及达尔扈特部属地合并组成的。旗境变动历史也折射出历史巨变的镜像。扎萨克旗的面积在鄂尔多斯七旗中最小。清末的幅员南北长约余里,东西宽约里,面积多平方里。后来因开垦等原因,面积缩小,民国时期南北长约里,东西宽约60里。东接准格尔旗,北接郡王旗界,西与乌审旗相毗连,南与榆林、神木相接。初设3个哈然、13个苏木。年又设3个保。全旗有蒙民户、人(其中台吉53户,口人)。汉族余户、余人。该旗因区域偏小,不便牧畜,故蒙民多有移居乌审旗和其他旗者,其旗籍一仍旧贯,每年须按时返旗,以供王府的一切差役。有召庙9座,喇嘛93人。年总人口为人,其中蒙古族为人。年末,郡王旗和扎萨克旗共有人口55,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人,占总人口8.71%。新中国成立后,扎萨克旗与通格朗区、达尔扈特区合并,建立4个区、1个镇;年建立5个人民公社。年扎萨克旗和郡王旗合并成立伊金霍洛旗。面积5,平方公里。伊金霍洛旗现辖7个镇,个行政村。有人口16.7万人,其中汉族15.4万人,蒙古族等少数民族1.33万人。可以看得出,扎萨克旗设立的因由与鄂尔多斯其他六个旗不同。如果说鄂尔多斯六旗的设立是由于鄂尔多斯部在额璘臣济农的率领下归顺清朝而所得的庇荫和回馈,其功在于识时务之举,那么扎萨克旗的设立则是由于突出的军功,是朝廷奖掖功勋的激励之举。这种功勋文化基因,深深植入了扎萨克旗后来继任者的政治文化中,报国立功的心态一直在促动其政治行为。而沙克都尔扎布可以说是弘扬这个传统的翘楚。

往期回顾

杜洪涛/探访石峁遗址

菅桂平/赞村官

☆☆☆☆☆☆☆☆☆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主办单位:好古学堂

主编:白艳

副主编:王爱明

编辑:张咪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8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