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秋日里的资中县归德镇楠木湾村,硕果累累,景色宜人。
楠木湾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年底,该村正式退出贫困村行列。
如今的楠木湾村,山川更美,乡亲更富。这一切,和在此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三年多的“第一书记”代雨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今年10月公布的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名单上,代雨哲被评为先进个人——
主动请缨去扶贫把好精准识别关
11月4日,秋高气爽,记者来到资中县归德镇楠木湾村,穿过片片柑橘林,抵达坐落在公路一头的村委会办公室。陈设简单的办公室里,“第一书记”代雨哲正和驻村工作队员陈洁讨论着近期的工作安排。低头,他在驻村笔记本上写下了当天的民情日记。驻村三年多,他写下的“民情日记”已经累了高高一摞。
▲代雨哲写驻村日记
年初,楠木湾村面临着新任“第一书记”的选派工作,而立之年的代雨哲主动报了名。“我当过大学生村官,也在乡镇工作过,有农村工作经验。”代雨哲对驻村扶贫工作有期待,有信心。
同年5月23日,来自资中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代雨哲以楠木湾村“第一书记”身份正式进村报到。
走访村民,收集信息,熟悉村情,驻村后,代雨哲马不停蹄开始了扶贫工作。他走过田埂,穿过村庄,走进农户院坝,也走进了群众心里。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代雨哲深知若识别不精准,就无法从帮扶手段上精准施策,让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他认真研究走村入户方案,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即:“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村入户走访调查;看生活居住条件,家庭生活基本状况;按照脱贫标准,逐户计算收入,做到应算尽算)的方式,通过全覆盖走访,对标“一超六有”,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代雨哲(右)与驻村工作队员一起整理资料
通过严把“识别关”,把不该进的清出去,把该进的纳进来,也针对每户致贫原因,探索最适合的帮扶手段,走好精准帮扶第一步。
“楠木湾村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幅员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总户数户、人,劳动力人数人,外出务工人数人,党员人数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人,贫困户危房改造户数26户……”对村里的最新情况,代雨哲如数家珍。
全力修通致富路为民打开增收门
在村里走访过程中,代雨哲注重听取和收集群众意愿,并从中找到工作的突破口。
▲代雨哲在脱贫户王翠芳家中走访
走访中,代雨哲发现,村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是对公路的渴望。
2组有一段多米的泥巴公路,下雨之后总是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困难,运输果子也十分不便。
代雨哲积极争取筹集资金30万元,修建水泥公路0.9公里。为了填补修路的资金缺口,代雨哲向派出单位寻求帮助,获得了价值两万元的水泥支持,直接用于2组的米道路建设。年6月,公路修通,老百姓的致富路也通了。
▲直通果林的公路
此外,为完善村级水果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代雨哲和干部们争取筹集项目资金40万元修建了上山便民道路7.14公里,筹集项目资金50万元修建石田坎10根、山坪塘1口、蓄水池14口。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通村客运贯穿全村,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采购。
▲村里新建的蓄水池
道路通了,受益最大的是群众。
2组村民曹丽芳是一名脱贫户,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便离家了。因为爷爷奶奶长期患病,家里陷入贫困,去年10月,爷爷干活时不慎摔伤并最终离世,为了照顾年过八旬的奶奶,21岁的曹丽芳不得不辞掉在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
这次回家,曹丽芳看到了家乡的变化,她知道,这一切都少不了代书记的功劳。“代书记来了后在村里规划了产业园区,争取项目资金把我们周边的公路都修通了,以前路不好走,我们的果子只能自己背出去,现在货车可以直接开到院子里或者土边上,来买果子的收购商更多了,果子不会因为运输不畅烂在地里面,我们的收入都提高了。”曹丽芳说。
▲代雨哲在曹丽芳家中走访
在曹丽芳家的坝子里,代雨哲和祖孙二人相对而坐,对老人说话时,他不时伸长脖子、前倾身子,态度温和,语言亲切。
考虑到年轻的曹丽芳在家待业,代雨哲积极为她寻找出路。前不久,他建议曹丽芳学习网络销售,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增收,也能在家照顾奶奶,一举多得。曹丽芳很乐意做这样的工作,他积极听取代雨哲的建议,并在代雨哲的推荐下向隆昌市的一个电商达人学习取经。
柑橘产业大发展群众腰包鼓起来
没有产业,贫困群众脱贫无路,实现村集体增收更无从谈起,代雨哲思索着,为楠木湾村规划支柱性产业。
代雨哲发现,多年来,村里人都有种植柑橘的习惯,但由于劳动力外流和种植技术的缺乏,许多农户的柑橘都没有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代雨哲和驻村工作队员以及村两委讨论后得出,楠木湾村离沱江近,水源有保障,加上有果树种植基础,把柑橘产业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有天然优势。
▲代雨哲查看王翠芳家的椪柑长势
但是,村民原本种植的柑橘都是零散种植,土地不连片,规模上不去,代雨哲和干部们就四处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动员他们把闲置土地利用起来,还请来农技专家为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年8月,村里成立了资中县祥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经过三年的发展带动,村里以资中血橙为主的产业园区已经初具雏形,全村经济收入以经济果林发展为主。截至目前,全村血橙种植面积达余亩,枇杷覆盖面积达余亩。同时,为了进一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帮助群众增收,代雨哲和干部们推行由合作社统一用药、统一用肥、统一采摘、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六统一”的管理模式,村里的血橙、枇杷品质不断提升。
4组脱贫户王翠芳今年49岁,10年前,丈夫遭遇车祸头部受重伤,有五六年都没有工作,家庭的重担落在了王翠芳的肩膀上。她没有放弃,靠着种植果树和进城打工增加收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
代雨哲来了后,鼓励她扩大果树种植规模和增加种植品种,提升收入。目前,王翠芳种植了血橙、春见、爱媛、椪柑等多个柑橘品种,且均已挂果,成了村里的典型种植户,收入一年比一年高。
▲代雨哲在王翠芳的血橙地里查看血橙长势
“当时代书记积极鼓励我发展产业,还组织专家到地里给我们作技术指导。有了技术,我的果子结得又多又好,卖果子也是代书记帮我们联系,啥子都不用焦愁。现在我们脱贫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在挂满果子的血橙地里,王翠芳道出了对“第一书记”代雨哲满满的感谢。
楠木湾村驻村工作队员陈洁与代雨哲共事两年多,在她眼里,代雨哲工作认真,态度严谨,对待群众充满耐心,只要群众有需求,他一定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困难。
驻村三年多,楠木湾村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底,村子退出了贫困,群众脱了贫,一切都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代雨哲说,接下来,他将继续努力,为楠木湾村的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来源:i内江
这里有
权威发布民生实事热点话题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