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夫义曾经军旅情难了

只有“草根”出身的部队基层主官,才会有这么深刻而无奈的感悟!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没有那些折磨、痛苦、愤懑,哪有如此厚重、丰富的人生!曾经年轻气盛,譬如《房子》原标题是《一位正营职基层主官在营区内遭遇暴力强拆》,回头细思量,无怨也无悔,最终改为《无论从哪里出发,都要有个落脚点》。我想,最好的文字应该是一部最诚实的自传吧!

当兵之初

——从军、苦累、(写)书信

懵懂少年带着小个性,怀着对部队的憧憬,参军入伍到广州。日复一日的齐步、正步、跑步,听得最多的是班长、排长、连长的训话。

……

凝视新兵下连纪念照,暮然发现,历经23年军旅熏染,居然还残留了几分参军入伍时那份纯真。

回头细思量,选择从军,也付出了不小的职业代价:一是“顾此失彼”,不能从事其他职业的“机会代价”;二是“画地为牢”,不能享受普通公民自由的“权利代价”;三是“夙夜在公”,不能陪伴家人、教育子女的“家庭代价”;四是“年老色衰”,退役后难以再有更好机会“第二春”的“再就业代价”;五是“军令如山”,随时可能面临急难险重任务而承担的“风险代价”乃至“生命代价”。这种种代价,因为失去战争的渲染,和平年代从军者的牺牲奉献,往往被人淡漠在遥远的无人问津的角落——转业时,自主择业,选对了。

人生应有仪式感——入伍时,锣鼓喧天,披红带花,好不风光;退伍时,寂寥无声,黯然解甲,略感神伤!

1

从军

——为圆军校梦,才着国防绿

有一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踏上从军路,是不是选择性错误?

其实内心很清楚,参军报国不是理想,更不是所谓的“家国情怀”。现实就是现实,残酷也最真实。临近高中毕业,已有自知之明,预感“上线”没什么希望,只为迂回再圆“大学梦”,迫不得已,才仓促决定穿上绿军装。

在不很理智的状态下,断然拒绝了所有亲朋、好友、师长,“复读一年,再考一次”的劝告——尽管,我还很有希望——坚定地踏上了南下的军列。“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匆匆终结了我的学生时代,日日萦绕着“金榜题名”的儿时旧梦,时时铭记着“名落孙山”的刻骨遗憾,踏上了漫漫从军路。

我害怕再次落榜,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载着亲友的厚望,再度去冒险,我已毫无斗志、我已丧失信心。我是为逃避一种期盼的氛围而从军。不用每日面对,那些对我寄予殷切厚望的亲朋,更不见了那些往日同窗苦读,今日截然两个层次的命运宠儿,心乱如麻的思绪才稍稍平复了一些。

昔日同窗登上大学殿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时候,我却在南疆的训练场,挥汗如雨,摸爬滚打,以透支体力的方式,隐忍着那份锥心的酸楚,那是一段怎样难捱的日子呀!

突然有一天,我弄明白了,站在面前的小朋友,是在叫我“叔叔”,非常痛苦地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胡子也出来了,嗓音也日渐厚重,个性也日趋成型。

经历了几个月严酷的军姿、体能训练,我慢慢感受到了成长的滋味,说不清新兵训练,培养了我什么,倒是摈弃了身上许多臭脾性,不再常常徘徊在因不能自制,脾气死犟所造成的失误与懊恼中,也不再像个中学生那样任性与矫情,而是开始有了几分成人的冷峻与坚毅。

新兵下连,分到了后勤机关通信站。当别的战友下连,或做饭、或种菜、或喂猪、或站岗时,我却幸运地坐在办公室,当上了连队文书(毕竟是上个世纪的文科生——我也曾为自己的臭不要脸汗颜,但在同批兵面前,也还是掩饰不住有些小得意),也曾毫不客气地领受过,一个车皮拉出来的同乡战友,羡慕得要死的目光和语言,让虚荣心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

当兵的第二年夏天,当“黑色七月”的高考号角再次吹响,我更加思念那年一同落榜,再次复读的同窗,他们还拼命奔波于书山题海,为了这次卷土重来的希望,他们是任何代价也愿付出的。我却再也没有任何权利去评品那样的生活,只有站在一旁,羡慕嫉妒恨!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想想当年,还有连续复读4年、5年,甚至更久,也最终没能考上大学的人,那份矜持,那份挣扎,那份身不由已,那份落魄颓废——我不禁有些小庆幸。我的携笔从戎,不也是一种因祸得福吗!我为永远跳出了这“黑色七月”的笼罩而释怀。

我深深知道,我必须毫不犹豫,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沿着这条既定的“曲线救国”路,蛰伏两年,再考军校,不光为我,也为那些亲人、和如亲人般的朋友、老师、同学,那些对我希望过的,奉献过的,目光炯炯如火地注视着我的,所有的人们。

2

苦累

——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又到一年“新陈代谢”季。寄语“新兵蛋子”——吃得苦中苦,方有出头福!送别“老兵油子”——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不过都是“湿湿碎”。只要不在“最能吃苦的年岁选择了安逸”,你就会懂得“没有傻逼的昨天,苦逼的今天,哪有牛逼的明天!”

晏某人曾经亲身感受过,空防六处工程兵的生活。住的是临时板房,整天跟砖、瓦、灰、砂、石打交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可是,就在这工地工棚里,工程兵的内务秩序、生活环境,还是照样井井有条、一丝不苟。

靶场旁的莲塘团,战士户外训练,更是让人折服,高温酷暑,官兵依旧斗志昂扬,全身心地投入。

为什么是团7连,被中央军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连”,从演兵场上,我找到了答案;为什么工程技术兵也能成就“将军级的油罐大王”,观摩六处工地后,我找到了答案。

俗话说:“当兵不怕苦,怕苦不当兵”。军人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代名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当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刻,必定义无返顾、挺身而出。这就要求军人必须具有过硬的本领、顽强的意志、铁的纪律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这些素质地形成,都得益于“苦累”二字。

而身边有一些人,特别是初出茅庐的小年青,稍感工作累了一点、训练苦了一点、管理严了一点、条件差了一点,就会萌生“打退堂鼓”的念头,随随便便撂挑子,甚至不辞而别。

独自面对艰苦而紧张的军旅生活,对每一个兵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要想成就一翻事业,只有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学好技术,培养作风,锤炼素质,才能适应军队生活。否则,关键时刻不仅完不成任务,还可能轻易失出生命。

不经风雨,难成大树;不经百炼,难以成钢。新人想在部队干出点名堂,成就一番事业,做足吃苦的准备是万万不可少的。

幸福还真得靠自己把握,虽然常有人在你耳边说,这是为你好,那也是为你好!其实未必!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有些苦累,困惑,也只是一时而已。

一位商界成功人士曾说:“天下的事情,没有轻轻松松、舒舒服服让你获得的,凡事要经过苦心追求,才能有所收获。”这个苦心追求的过程,是始终需要勇于吃苦作为引擎的。“醒者多苦志”、“梅花香自苦寒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些都是无数成功者用汗水和拼搏写就的真理。

3

书信

——最温柔的艺术

朋友,还记得上一次,亲笔写信是什么时候吗?

自从有了短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7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