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安王那木罕忽必烈的嫡幼子,因当过俘虏,

北安王那木罕是薛禅汗忽必烈的嫡幼子,曾经是大元朝的天之骄子,统领诸王出镇漠北威风赫赫,不曾想一朝沦为阶下囚,成为叛王手中的筹码,也成为他人生中无法祛除的污点,因而失去汗父的宠爱,父子终生没有再相见。

01,薛禅汗的嫡幼子

那木罕(?-?),又作南木合,是昭睿顺圣皇后弘吉剌·察必与元世祖忽必烈所生的嫡幼子。

察必皇后生育四个嫡子,长子朵儿只、次子真金、三子忙哥剌、四子那木罕,其中长子朵儿只夭折,老二真金成为事实上的长子。

那木罕虽然生年不详,但以他二哥真金为参照,生年大致也可以推测,真金薨于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享年43岁,倒推就是生于乃马真后称制的癸卯年()。

据姚燧为伯父姚枢所写的神道碑记载,海迷失后称制的庚戌年(),忽必烈聘请姚枢为7岁的儿子真金讲授经学,也就是说,忽必烈的儿子是在7岁开蒙。

元史董文用传记载,宪宗七年(),董文用受忽必烈的委托,为其子那木罕和忽哥赤讲授经书。

所以,很可能那木罕和忽哥赤是同年所生,且都在7岁开蒙,那么倒推的话,那木罕就是生于庚戌年(),当然,那木罕的生年只是个人推测,并没有实锤。

丁巳,世祖令授皇子经,是为北平王、云南王也。(元史董文用传)

按蒙古旧俗,家庭中最受宠爱的就是嫡幼子,父母私有的财产未来都会归属嫡幼子,所以,身为嫡幼子的那木罕自然备受父母钟爱,母后察必皇后的陪嫁也成为那木罕的私有物,比如察必的家臣吕惠坚就是那木罕的保傅。

早期的忽必烈很注重吸收汉文化,所以早早的给儿子们开蒙,向儿子们灌输儒家教育,熏陶德行,到了他登上汗位后,更是注重儿子们的学业。

中统五年()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给儿子们设置僚属以及说书官,李盘为嫡三子忙哥剌的说书官,高道就是14岁的那木罕的说书官,可见那木罕童鞋也是接受儒家教育长大的。

到了至元三年()六月,16岁的那木罕被汗父封为北平王,赏赐二等螭纽(音赤牛)金印,成为诸皇子中第二个被封的亲王,第一个是他二哥真金,19岁时封燕王。

但在元史诸王表中,记载那木罕初封王的时间却是至元二年(),“北平王那木罕,至元二年封。”

不管是在二年封王还是三年封王,到至元四年()的时候,17岁的那木罕就奉命出镇漠北。

02,首次出镇漠北、击败海都

那木罕出镇的时候,漠北局势并不稳定,随着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后,大蒙古国也随之瓦解,驻牧在中亚的窝阔台后裔海都趁机崛起,联合察合台后裔,把原来属于汗庭在中亚地区的辖区都占为己有,并形成以他为首的联盟,与汗庭敌对。

而当时的漠北,仍然属于蒙哥汗和阿里不哥汗两家后裔的势力范围,为了加强对漠北的统治权,也为了防御窝阔台、察合台联盟,忽必烈自然要派自己的儿子出镇漠北。

同时,忽必烈还另外笼络侄子们,让他们回去继承各自父亲的斡耳朵以及属民,对他们分而治之。

所以,年轻的那木罕大王就是汗父安插在漠北的诸王之长,承担在漠北扩张汗庭势力的重任,不但要防范海都,还要监视蒙哥、阿里不哥系诸王。

至元五年(),海都从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举兵东进,试探性的向汗庭宣战,首先击败进军路线上属于玉龙答失(蒙哥汗之子)的纳邻部民,随后进攻和林。

就在和林周边,年轻气盛的漠北诸王之长北平王那木罕,率领诸军迎战海都,在别失八里(即北庭,今新疆区域)击败海都,海都向西败走二千余里远遁河中,那木罕则率领大军乘胜一直追击到阿力麻里,在接到汗父旨意时才停止追击。

汗庭的势力终于再次推进到阿力麻里,至元八年(),忽必烈让儿子在阿力麻里建牙,并让漠北诸王各自率领本部跟随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

03,移镇阿力麻里

跟随那木罕移镇到阿力麻里的诸王阵容极其奢华,有河平王昔里吉(蒙哥汗庶子)、撒里蛮(蒙哥汗嫡子玉龙答失之子)、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嫡子)、灭里帖木儿(阿里不哥嫡子)、阔阔出(忽必烈庶子)、脱脱木儿(拖雷庶子岁哥台之子)、牙忽都(拖雷庶子拨绰之子薛必杰儿之子)、兀鲁带(阔列坚嫡子忽察之子)、扎剌忽(铁木哥曾孙)等等。

为了好好掌控中亚西亚的交通要道,忽必烈也不断的增加那木罕的力量,先后在至元九年()十二月、十年()正月,赏赐那木罕军马、羊以及甲。

由于忽必烈把重力放在消灭南宋上,那木罕镇守阿力麻里,并没有积极的去进攻海都,只是在至元十年()十二月曾出兵征讨察合台聂古伯,并得到汗父丰厚的赏赐。

随同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的诸王中,势力最大的是蒙哥汗系诸王和阿里不哥诸子,他们内心深处对忽必烈还是不满的,所以,那木罕统领大军的稳定性是很有问题的,但那木罕和他汗父一样自信,却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随着海都掌控察合台汗国后,势力大涨,汗庭西北边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至元十二年()七月,忽必烈又派丞相安童去阿力麻里辅佐那木罕。

04,天之骄子变成阶下囚

正是安童的到来,把潜在的矛盾激化了。来到西北后,安童先是在宴会上和脱脱木儿产生嫌隙,又违约袭击贵由汗之子大名王禾忽的封地叶密立引发禾忽之乱,随后又因为分配军粮不公,惹怒蒙哥系、阿里不哥系诸王。

至元十四年(,也有说是十三年),脱脱木儿说动昔里吉、药木忽儿、撒里蛮等人反叛忽必烈,于是,这伙叛王四下联络、策反诸王,夜袭那木罕大帐,把那木罕、阔阔出兄弟,以及安童全部俘虏起来。

没有防备之心的那木罕,就这样稀里糊涂成了亲戚们的阶下囚,大元朝苦心经营几年的西北防线也随之崩溃。

昔里吉把那木罕三人送给海都,让人想不到的是,海都只是留下安童,却并不接受那木罕兄弟,昔里吉又把那木罕送到术赤兀鲁思忙哥帖木儿汗那里,开始他的囚徒生涯。

那木罕在术赤汗国这几年里,昔里吉攻占漠北,夺取成吉思汗大帐,甚至引发东道诸王爪都和应昌万户斡罗陈驸马的弟弟只儿瓦台跟着叛乱,闹出来的形势特别大,惊得忽必烈急忙调遣南征统帅伯颜率军北返平叛。

在汗庭主力的围剿下,昔里吉叛王集团频频败退,伯颜很快就夺回和林与成吉思汗大帐,成功收复漠北。

而昔里吉叛王集团也因为兵败开始内讧,脱脱木儿逼迫昔里吉奉撒里蛮为主,药木忽儿不服去攻打脱脱木儿并击败他,昔里吉处死脱脱木儿囚禁侄子撒里蛮,撒里蛮又被部下抢回去击败昔里吉和药木忽儿,准备投降忽必烈汗,就是苦于没有中间人说和。

此时已经是至元十八年底(),在术赤汗国的那木罕听说撒里蛮的意向后,就让一起当俘虏的诸王扎剌忽回京为撒里蛮牵线,从那木罕的行为看,他在术赤汗国还是有相当的自由。

扎剌忽是在至元十九年()正月才回到大都,向忽必烈报告了撒里蛮的诚意,忽必烈表示欢迎,撒里蛮就带着战利品叔叔们南下,结果,药木忽儿兄弟在中途逃跑,只有倒霉的昔里吉没有逃脱,被忽必烈流放到高丽大青岛。

就在昔里吉之乱正式被平定这一年(),术赤兀鲁思汗忙哥帖木儿去世,他的弟弟脱脱蒙哥继位为新汗,决定把在术赤汗国呆了六年的那木罕兄弟送回汗庭去。

但很不幸,那木罕南下时,在中途又被海都劫持,倒霉的兄弟二人组又成了海都的俘虏,那木罕望天,搞不懂海都哥你想啥,之前不要我现在又来抢我。

05,八年俘虏终被释放

海都把那木罕和此前被他扣押的汗庭使臣石天麟安置在一起,石天麟原来是太宗窝阔台的臣子,奉命随拔都西征,成为拔都辖区内一名达鲁花赤。

定宗贵由驾崩后,拔都派弟弟别儿哥去帮助蒙哥夺位,石天麟大概就是那时跟随别儿哥回到东部,很受蒙哥汗的信任。

当蒙哥汗发觉海都有些不安分时,就在宪宗六年()派石天麟前去查探,结果就被海都扣留不放,看在他曾是太宗旧臣的份上并没有杀他。那木罕来和他做伴时,石天麟已经被扣在窝阔台汗国26年。

就在昔里吉之乱这几年,海都一直在努力消化察合台汗国,八剌汗死后,他的儿子出伯、合班和阿鲁忽汗的儿子们一直在反抗海都,伊利汗阿八哈也趁机出兵阿母河以北。

三家在中亚大混战,因此海都才无暇东顾,还在出伯兄弟兵败投奔忽必烈后,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在至元二十一年()三月,把扣押的那木罕、阔阔出、安童、石天麟等人都归还给汗庭,那木罕同志终于结束他长达八年的俘虏生涯,回到本土。

据《史集忽必烈合罕纪》记载,忽必烈在很早之前,曾无意中说出由嫡幼子那木罕继承大位的话,汗父无心之言一直被那木罕牢牢记在心间,哪怕是早在至元十年()二月,汗父就册立二哥燕王真金为皇太子,那木罕心中的热望也没有消失,他觉得是自己远离汗父的缘故。

被掳走七八年终于回来的那木罕已经34岁了,他满心委屈的来见他的汗父,满以为会被老父亲怜爱,没想到迎接他的是暴怒的汗父。

那木罕粗心被俘的事情被忽必烈视为奇耻大辱,他愤怒的把昔日宠爱的嫡幼子大骂一通,并把他从自己身边赶走:不许再来见我。

难过到绝望的那木罕被改封为北安王,赐螭纽金印,再次出镇漠北,驻地在帖木儿河(和林北的塔米儿河)。

06,违制降香风波

重新回到漠北的那木罕还没有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时间已经来到至元二十二年()十二月,43岁的皇太子真金突然死了。

在为二哥的逝去伤心难过之余,那木罕还是暗自雀跃不已,三哥忙哥剌早已病死,如今太子哥也突然没了,自己就是汗父唯一嫡子,是不是代表失之交臂的太子之位要失而复得?

再说,和自己有患难之交的安童在回朝后就复任中书右丞相,而中书参知政事吕合剌,又是自己保傅吕惠坚的儿子,是一起长大的发小,越想心里越火热的那木罕更是对太子之位迸发出巨大的渴望,决定试探试探汗父的心意。

至元二十三年()正月,那木罕派人去河南济源持香币祭祀岳渎,这是帝王祭祀天地山川五岳山神河神的礼仪,元朝从忽必烈才开始祭祀,但多非帝王亲自祭祀,而是遣使代祭。

很明显,身为皇子的那木罕遣使祭祀岳渎是僭越行为,属于违规操作,这自然是那木罕试探汗父心意故意为之的手段。至于有没有试探效果不知道,反倒是引起忽必烈宠臣桑哥的注意,一心想扳倒右丞相安童的桑哥,决定利用那木罕的违制行为去攻击安童。

于是,桑哥就向忽必烈举报那木罕违制祭祀岳渎的事,并举报右丞相安童知情不报,还拉中书参知政事吕合剌为证人。

忽必烈就询问吕合剌,吕合剌说:桑哥主管祠祭,北安王想去降香,派使者来托我给桑哥报备过,但这事安童右丞相并不知道。

桑哥无言以对,那木罕遣使违制降香事件就此不了了之,忽必烈没有怪罪那木罕,桑哥也没有打击到安童,可见在忽必烈眼中,那木罕的违制行为并不算什么。

但是,就在当年,忽必烈把23岁的嫡长孙、真金太子嫡长子甘麻剌也派往漠北,和叔父那木罕分成两部镇守漠北北部和西部。

甘麻剌出镇漠北,当然有元廷与海都战事拉锯的缘故,至于有没有分薄那木罕权力的意思,大概只有忽必烈知道了。

至元二十四年()闰二月,那木罕再次遣使前往河南济源降香,但忽必烈依然没有对他有任何惩戒,那木罕激动了,他认为这是汗父对他的默认。

07,乃颜之乱与弃守和林

至元二十四年()四月,东道诸王之长、铁木哥兀鲁思汗乃颜举兵反叛,一时之间,东道诸王以及漠北部分诸王响应者纷纷,就连在西北和元军对峙的海都、都哇都隔空喊话,要出兵十万相助乃颜。

37岁的漠北诸王之长北安王那木罕,此时的脑袋异常清醒,他通过军报很快想明白乃颜的战略计划,就是攻占和林,打通岭北,再与海都联手夹攻岭北,联兵南下。

于是,他迅速作出反应,派遣弟弟阔阔出、悍将土土哈和驸马高唐王阔里吉思率军疾驰七个昼夜,去拦截身在漠北响应乃颜的诸王也不干(阔列坚子忽察子河间王兀鲁带之子),在土拉河之东的孛怯岭击败也不干,切断东、西叛王的联络通道。

随后忽必烈率大军亲征,乃颜之乱很快就被平定,由于乃颜余党合丹继续反叛,大元朝要同时东西双线作战,当年十二月,忽必烈设立北安王王傅府,掌管那木罕所统漠北大军的军需。

至元二十六年(),海都联合药木忽儿兄弟再次进攻漠北,忽必烈担心那木罕招架不住,火速命伯颜知枢密院事前往漠北接管大军,但伯颜还没到漠北时,海都已经兵临兵杭海岭。

驻守西线的诸王甘麻剌首先溃败,在土土哈的救援下仅以身免,来势汹汹的海都直扑祖宗根本之地和林。

惊闻前线溃败的那木罕面对披靡的海都军,也无可奈何,只能紧急下令镇守和林的宣慰使怯伯和刘哈剌八都鲁率领老百姓弃守和林,整个漠北是人心震动。

京城的忽必烈听说这个危机情况后都下诏要亲自北征,海都听说老叔要亲征,知道自己不能还和他硬碰硬,随即从和林撤退,元廷虽然收复了和林,但杭海岭以西地区的控制权并没有收回来。

08,那木罕卒年之辩

至元二十七年(),药木忽儿兄弟又来进攻那木罕的大帐,据守大帐的朵儿朵怀和诸王牙忽都奋力抵御,但由于朵儿朵怀的失误,元军未战多久即溃败,牙忽都的妻孥辎重都被掠夺,朵儿朵怀惧怕问罪,就投降药木忽儿去鸟。

大概在至元二十八年、二十九年()前后,一直戍守漠北、到底没有等来汗父立储旨意的那木罕薨,年仅42岁,没有子嗣。

在至元二十六年()移镇云南的梁王甘麻剌,再次奉命移镇漠北,封晋王赐一等兽纽金印,接替叔父的位置,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

次年(),为了提高大孙子的规格,忽必烈设置晋王内史府,把北安王王傅府并入晋王内史府,原来的北安王王傅秃归,继续出任晋王内史之一。

大概是因为甘麻剌接受了叔父那木罕的政治遗产,所以在他的儿子也孙铁木儿当了皇帝后,至治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泰定帝命会福院在高良河寺奉北安王那木罕的遗像。

关于那木罕的卒年,也有点小争议,元史诸王表记载说他薨于大德五年(),但元史泰定帝本纪则记载说他爹甘麻剌在北安王死后移镇漠北。

北安王那木罕,至元十九年賜印。大德五年薨,延祐七年賜谥昭定。(元史诸王表)

刘迎胜先生认为那木罕是死于大德五年,泰定帝本纪有误;而张岱玉先生则认为是诸王表有误,那木罕应该死于至元二十八年左右,二十九年甘麻剌移镇,个人是支持张岱玉的看法,顺便补充一点个人观点。

其一,元史甘麻剌传记载,他是在至元二十九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泰定帝本纪也说甘麻剌移镇是替代北安王那木罕,这说明此时那木罕已经死去,所以忽必烈才把大孙子移镇漠北代为诸王之长。其二,如果那木罕在至元二十九年时没死,那忽必烈为何把北安王王傅秃归和原梁王王傅八剌沙等人并为晋王府内史呢?这反而说明当时北安王那木罕已死,所以才把北安王王傅府合并到晋王内史府。其三,如果那木罕是死于大德五年,那至元末以及元贞、大德初时,元军与海都的几场战事,怎么不见漠北诸王之长的那木罕露面,反而是以甘麻剌为主?

所以,那木罕应该是死于至元二十九年前后,元史诸王表记载他在大德五年薨是错误的。

09,猴格说

那木罕身为忽必烈的嫡幼子,年少就出镇漠北,位高而权重,足见其父忽必烈对他的看重,但他的运气似乎总是不大好。

他人生中的首战就是对战海都,居然还打赢了,实在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但随即就因为粗心大意,被叛王昔里吉劫持,从天之骄子沦为阶下囚,当了八年俘虏。

终于重返本土,却因为被俘的污点失爱于父,被赶出京城,又在乃颜之乱时指挥得当,把东道叛王隔离在辽东地区,本来这又是一件能拿出手的功劳,偏偏接下来就遭遇海都大军压境,被迫弃守和林。

本来以为太子哥早死,该论他这幼子守灶了,所以他才两次违制降香试探汗父的心意,虽然汗父没有立储,但也没有训斥他不是,本以为会柳暗花明,谁知道他偏偏又死在老父亲前头,这人生啊!也是让人无语凝噎!

从那木罕的一生经历看,他真的不是老天爷的亲娃,因为每当他意气风发的时候,老天爷就在下一刻让他变得灰头土脸,其遭遇实在是令人无可奈何啊!

其实吧!猴格觉得,对于储位的事,大概真是那木罕自己多想了,就凭他没儿子一条,他爹大概都不会立他。身为古代人,特别是家里真有皇位继承的,的确要努力生儿子,掩面。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有喜欢辽夏金元以及宗庙迁祧、后宫八卦的朋友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69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