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修炼清靜派女丹功心法

以治疗白癜风为主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2656.html

清靜派是為全真派內部繁衍出七個支派之一,為由北七真之一孫不二於洛陽近郊的鳳仙洞所創,孫不二(西元--年)孫姓,名富春,法名不二,號清靜散人,或稱孫仙姑。金代甯海(今山東牟平)人,為寧海豪族孫忠翊之幼女,生於金太祖天輔三年(),生而柔淑,有真懿之態,又挺乎自然。知馬鈺有真仙之材,後嫁馬鈺為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陽至山東甯海傳播全真道教住其家,以“分梨”為喻點化孫不二與馬鈺。夫妻倆拜師王重陽,學全真道法,又築全真庵于南園,金大定九年(西元年),孫不二于金蓮堂出家。王重陽授之以天符雲篆秘訣。後接引弟子甚眾,共同宏道暢玄,傳播全真清靜派。修道于洛陽鳳仙姑洞六、七年丹成。大定二十二年於洛陽飛升。孫不二還為金庸筆下《射雕英雄傳》人物之一。元世祖至和六年()賜封"清靜淵真順德人",元武宗加封為"清淨淵貞玄虛順化元君"。"北七真"之一。孫不二以修煉、傳承王重陽的內丹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道全真道清淨派,簡稱清淨派,孫不二也成為後世坤丹道法之祖,並注意到坤丹與男丹的區別,分坤丹修習為十四步:收心,養氣,行功,斬龍,養丹,胎息,符火,接藥,煉神,服食,辟穀,面壁,出神,沖舉。孫不二著作有《孫不二坤道功夫次第》(十四首)和《女功內丹》(四首)合稱為《孫不二元君法語》,成為該派的主要信仰依據,其中女功內丹為專為女性所設的內丹修練法,等女丹著作傳世。

七言絕句七首1

不乘白鶴愛乘鑾,二十幢幡左右盤,

偶入書壇尋一笑,降真香繞碧闌幹。

2

小春天氣暖風賒,日照江南處士家,

催得臘梅先迸蕊,素心人對素心花。

3

資生資始總陰陽,無極能開太極光,

心鏡勤磨明似月,大千一粟任昂藏。

4

神氣須如夜氣清,從來至樂在無聲,

幻中真處真中幻,且向銀盆弄化生。

5

蓬島還須結伴遊,一身難上碧岩頭,

若將枯寂為修煉,弱水盈盈少便舟。

6

養神惜氣以持盈,喜墜陽兮怒損陰,

兩目內明馴虎尾,朦朦雙耳聽黃庭。

7

荊棘須教劃盡芽,性中自有妙蓮花,

一朝忽現光明象,識得渠時便是他。

女功內丹次第詩十四首

第一收心(男女同)

吾身未有日,一氣已先存;似玉磨逾潤,如今煉豈昏?

掃空生滅海,固守總持門;半黍虛靈處,融融火候溫。

第二養氣(男女同)

本是無為始,何期落後天;一聲才出口,三寸已司權。

況被塵勞耗,那堪疾病纏;子肥能益母,休道不迴旋。

第三行功(末二句女子獨用)

斂息凝神處,東方生氣來;萬緣都不著,一氣複歸台。

陰象宜前降,陽光許後栽;山頭並海底,雨過一聲雷。

第四斬龍(女子獨用)

靜極能生動,陰陽相與模;風中擒玉虎,月裏捉金烏。

著眼絪縕候,留心順逆途;鵲橋重過處,丹氣複歸爐。

第五養丹(首二句女子獨用)

縛虎歸真穴,牽龍漸益丹;性須澂似水,心欲靜如山。

調息收金鼎,安神守玉關;日能增黍米,鶴發複朱顏。

第六胎息(男女同)

要得丹成速,先將幻境除;心心守靈藥,息息返乾初;

氣複通三島,神忘合太虛;若來與若去,無處不真如。

第七符火(五六兩句,女子獨用)

胎息綿綿處,須分動靜機;陽光當益進,陰魄要防飛。

潭裏珠含景,山頭月吐輝;六時休少縱,灌溉藥苗肥。

第八接藥(男女同)

一半玄機悟,丹頭如露凝;雖雲能固命,安得煉成形;

鼻觀純陽接,神鉛透體靈;哺含須慎重,完滿即飛騰。

第九煉神(男女同)

生前舍利子,一旦入吾懷;慎似持盈器,柔如撫幼孩;

地門須固閉,天闕要先開;洗濯黃芽淨,山頭震地雷。

第十服食(男女同)

大冶成山澤,中含造化情;朝迎日烏氣,夜吸月蟾精;

時候丹能采,年華體自清;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

第十一辟穀(男女同)

既得餐靈氣,清泠肺腑奇;忘神無相著,合極有空離;

朝食尋山芋,昏饑采澤芝;若將煙火混,體不履瑤池。

第十二面壁(男女同)

萬事皆雲畢,凝然坐小龕;輕身乘紫氣,靜性濯清潭;

氣混陰陽一,神同天地三;功完朝玉闕,長嘯出煙嵐。

第十三出神(男女同)

身外複有身,非關幻術成;圓通此靈氣,活潑一元神;

皓月凝金液,青蓮煉玉真;烹來玉兔髓,珠皎不愁貧。

第十四沖舉(男女同)

佳期方出穀,咫尺上神霄;玉女驂青鳳,金童獻絛桃;

花前彈錦琵,月下弄瓊簫;一旦仙凡隔,泠然度海潮

清靜派的百字“字輩表”

全真通玄理 大道德無為 性合灰屍解 只此百功夫

虛靜明常應 宏仁守至誠 嗣教宗元化 悟本自遐齡

保命登華會 妙中演洞清 超升廣智慧 三界永康寧

長存修萬古 行滿法光明 勤用生利益 金木續乾坤

丹書祥速現 普照瑞龍麟 高上神霄太 煉成運相逢

祖師孫不二元君坤道功夫次第十四詩注

收心第一1吾身未有日,一炁已先存。

夫人者,外包骨肉,內含精神,苟無先天一炁以為運用,不可謂為生人也。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沖炁以為和。”於是知此炁者,吾人之根本也。此一炁實是一點生機,又名曰道。其體則寂然不動,為真空,為一,其用則感而遂通,為妙有,為精炁神。

似玉磨逾潤,如金煉豈昏。

吾心本自靈明,唯自生身而來,日被圬塵,故昏昧不能鑒物。須痛加刮磨,去其駁蝕,庶幾天仙可期。

掃空生滅海,固守總持門。

生滅海,謂起心動念的識神。《經》曰:“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故學道之人,下手便要煉心。然則煉心不可著於念頭上下功夫。以神抱炁,以一念代萬念,才能拴住心猿意馬。昔日莊師曰:“煉心修命本是一貫,休作兩樣看了。如今之氣功家有調身、調息、調心之說,雖調身調息是命功上事,調心是性功上事,又豈可作兩截看?”又曰:“吾宗下手功夫凝神入炁穴,初固是以後天神氣為用,出諸強制,久久自然後天神氣絕而先天神炁生,是性命雙修之真諦。”莊師再曰:“若知性即是命,命即是性,許汝獨步雲霄。”

2半黍虛靈處,融融火候溫。

管子曰:“虛其欲,神將入舍;掃除不潔,神乃留處。”莊師曰:“修道之士,入手以煉心為要。心若安泰,則清明在躬,道自來居。”然治心不可妄求速效,宜緩緩行之,不然恐罹狂躁之疾。此句正指神炁相抱,不即不離之候。

養炁第二1本是無為始,何期落後天。

莊子曰:“人之生,炁之聚也。”《難經》曰:“炁者,人之根本也。”夫此炁為先天之靈苗,處聖不增,處凡不減,聖凡一體,無有異也。或問:聖凡一體,何故又有賢愚之別?曰:聖凡一體是自本源上說。若究其日用行事,則不免仲尼所謂:“性相近,習相遠。”

2一聲才出口,三寸已司權。

子在胞中隨母呼吸,雖名呼吸,實非呼吸,卻是先天一炁流行耳。十月胎全,既生而後,一啼出口,先天炁遂隱於規中,而後天呼吸用事矣。攘攘數十年,荒於外務,獨於此規中一竅、生身受氣、離父母重立胞胎、救死回生之地,不肯稍留意,終此一生,只聽口鼻呼吸以為主宰;一旦氣絕,身沉泉下,而委諸天命,良可歎也。

俚語曰:“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哀哉!

3況被塵勞耗,那堪疾病纏。

夫先天炁,上焉養神,下焉化精,救死回生,實一身之至寶。然自生身以來,每每為外物所誘,耗散精神,年深日久,真炁衰微,邪氣侵人,遂罹奇疾,唯死而已。

4子肥能益母,休道不迴旋。

子者後天呼吸之氣,母者先天無形之元炁。學道之人將神入炁穴,以後天凡息引動真息,所謂“後天呼吸起微風,引動真人造化功。”複歸於嬰兒,何患命不能延而道不能成耶?

行功第三1斂息凝神處,東方生炁來。

斂息,調息也。《小止觀》曰:“不聲不粗,出入綿綿,若存若亡,資神安穩,情抱悅豫,此是息象。”凝神者,寂然不動,內觀形軀也。涵虛子曰:“凝神調息,卻非兩橛功夫。”莊師曰:“吾人但冥心規中,借外呼吸引動內呼吸;內息既生,則可勾引先天炁自虛無中來。”所謂先天炁者,生炁也,一點生機也;內呼吸亦是。問:內呼吸與太虛中炁同否?答曰:本是一炁,如何不同?正因為相同,故“同類易施功”,否則“非種難為巧”。但身中此炁少耳,故須在太虛中攝取之。

2萬緣都不著,一炁複歸台。

初習靜,妄意紛紜,求其已而不能也。或問:如何是除妄法?曰: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觀複便是除妄妙訣:既不順隨妄念,亦不克制妄念,只是冷眼旁觀妄念之起伏來去,任妄念自生自滅,行之久久,元神自然顯露。能悟之者,萬念都絕,纖塵無著,如千斤重擔一時釋肩,正是玄機初露,元炁生髮之時。長生之基,由此築矣。

3陰象宜前降,陽光許後栽。

只因前降後栽四字,此句近人多誤作河車看了。茲依莊師口訣解之曰:身中元炁既生,更要安心守靜,任彼元炁在規中自升自降,不可稍加意想,但純任自然足矣。亦不可不加觀照,至令元炁化作後天,則道不能成矣。安心守靜是體,觀照為用。觀照仍觀照規中。此時功夫非口筆所能傳,在人慧心自悟。直坐到清靜虛寂,則神炁混一,真陽大生矣。按此句大意,先安靜以養神炁,次後神炁合而真陽生。是以莊師口訣曰:“要得真陽生,先覓玄冥境。”

4山頭並海底,雨過一聲雷

山頭,絳宮。海底,氣血海。蓋內息之闔辟在心下腎上腔子裏,故以山頭海底示其所耳。會神炁於中宮,氤氳不已,如雨露之潤澤,是其效也。於此時更要冥心守靜,任彼神炁在中宮自升自降,吾自默默觀照,久久自到虛極靜篤之地。兀的一震,是真陽發動之機。神炁在中宮自升自降,何以還要觀照?蓋自升自降乃是由神不外馳而產生,如不加觀照,神一散則口鼻呼吸又起,落於後天矣。

斬龍第四1靜極能生動,陰陽相與模。

女子初功與男子本無異也,俱在除妄念,伏塵心,抱元守一以養和。及夫靜極陽生,則更加死心守靜以養之,如陰陽之動靜各循其時也。故修道之士莫不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只此陰陽相與模一句,便將仙道秘旨盡底吐露。吾聞於莊師曰:“修行之士仰觀俯察,知陰陽之用,而後可識丹道之本。”蓋修道須先明陰陽動靜起止,一陰一陽之謂道,一切生死起伏皆是一炁之屈伸,其用名之曰陰陽,其體則是道,一點生機而已。然未見道之前,須從陰陽動靜起止以返還乎先天一炁。

2風中擒玉兔,月裏捉金烏。

風,外呼吸也。玉兔,身中真息。月者坎卦,炁也。金烏離卦,神也。學道之人將神入炁穴,以後天呼吸引動真人之息。元炁一動,元神必應。故於是時更要將神伏於炁中,不可稍涉於外境也。神伏炁中,指以炁載神,只是任炁自動,加以元神觀照。《中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

3著眼氤氳候,留心順逆途。

神炁交會,一點真陽沛然而生,順則生人,逆則還丹,可不慎乎?此中更有天機秘妙,不敢輕泄。且更有不便明言之處。莊師曰:“汝要識得‘正’真陽生之機,方能成道也。”真陽生時,身體和暢(活子時),心境明朗(活午時)。

4鵲橋重過處,丹炁複歸爐。

鵲橋有上下之分,一在山根處,一在會陰際。吾人但將神炁會於規中,日夜存之,久久積累漸厚,自有生髮之機。若此炁在腹中上沖下撞而不能衝開尾閭者,是元炁未充故也。古今學道之士子,此時多以私意存思導引以行河車。莊師曰:“是無益之行,不可為也。於是時只宜存神養炁,抱元守中,一切付諸度外,待元炁積累厚時,自然衝開關竅,運轉河車,河車運罷而炁返規中矣。”

養丹第五1縛虎歸真穴,牽龍漸益丹。

虎者炁而龍者神。此兩句承上文而來。吾人俟河車運罷,炁返規中,遂凝神於中涵養之。《契》曰:“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中。”運行河車,有的走周天,有的則中黃直透——乃道門之上乘法門,但仍非識神運作,是先天炁自然運行。

2性須澄若水,心欲靜如山。

莊師曰:“學道之士煉心最為吃緊。心若不煉,則水源不清,所成之丹便是幻丹,豈能脫生死而朝上皇?”又曰:“心若不靜,縱得真陽生產之機,亦不能采之。”

3調息收金鼎,安神守玉關。

調息是調真息,藉以勾玄之用也。真息(內呼吸)之根在臍內,為一點生機之所在,生身受炁之本。內息產生後,在規中上下屈伸升降,因為柔和,對人體無傷害,稱為真陰,乃相對於太虛中先天一炁而言,因先天一炁其性剛烈,如身中之真陰內息未經煆煉,則先天一炁到身時,真陰不能融化真陽,反為真陽所制,則將極大地傷害身體,以至自焚而死。故必以神抱炁,以炁載神,神炁合一,此一點內息之生機方有主宰,用以勾引先天炁到身,自不致有焚身之患,且真陰真陽合而為一,便可煉化色身。腔子裏內息本來就存在,不是煉出來的,玄關亦然。清其心,淨其炁,以神抱炁,心息合一,自然人心滅而道心生,外息微而內息現。俟先天炁自虛無中來,收入鼎中烹煉之,不過一時半刻,自成丹頭矣。莊師曰:“修士不能空其心,定其神,必不能得先天祖炁。可不慎乎?調息是命功,安神是性功,莫作兩樣看,要一貫作去,方是性命雙修。”

4日能增黍米,鶴發複朱顏。

先天炁者,救死回生之至寶。雖垂絕之人稍得些許,亦可續生機。丘祖曰:“一絲陽炁不絕者不死。”莊師曰:“此法簡易,奈何世人以其易知易行而視之如遺,更於虛妄誇誕中求之,日日耗散元和之炁,未能添得一星半點生機,只俟氣竭,一命嗚呼,再入輪回,牛胎馬腹,何處不鑽,欲再求人身而不可得,何況聞道乎!”是以馬自然曰:“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又曰:“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死生多少人。”勉哉!

胎息第六1得丹成速,先將幻境除。心心守靈藥,息息返幹初。

莊師嘗問餘曰:何謂幻境?餘答曰:修行中因心所生種種煩惱俱是幻境。師曰:此其小者。至於大者,舉手投足莫不是幻。世間一切皆是幻也。子其思之。古人曰:“心死神活。”但能除妄心,元神便可見矣。使元神安守規中,與炁相和合,則炁載神而神抱炁,兩者自升自降,我自不容心其間。久久行持,口鼻之息微而胎息生矣。

2炁複通三島,神忘合太虛。

口鼻之息絕而真息自動,氤氳于三田,三田是指身體上中下三段,非指竅穴,實指全身上下。學人于此際一切付諸不聞不問,依三忘訣(忘形以養炁,忘炁以養神,忘神以還虛。)行持,自有真應。或問應在何處?曰:應在玄牝。夫規中乃求玄之所,凝神是求玄之法,先天炁者玄關之體也。莊師曰:“炁穴如鼓,神似鼓槌。擊鼓尋聲,叩關求玄。”此數句是天機,吾幾翻欲說還休,今日盡底吐露,休輕看了。

3若來與若去,無處不真如。

真如借指先天炁。此炁滿布太虛,無處不有,為萬物之根本。萬物因此炁而生,元炁藉萬物以顯現。故萬物之生滅,一炁之屈伸耳,如浮漚與水本自一體,豈有異哉!

符火第七1胎息綿綿處,須分動靜機。陽光當益進,陰魄要防飛。

規中真息動乃正陽生,動已複靜是陰長。陽生宜運火烹煉之以益炁,陰長要安定溫養之以養神。(進火退符並非是河車搬運,要注意!進火指陽生,外陽感入自身;退符是身中陰氣漸退。進火退符均要保持心中清靜。)此四句是火符大綱,次半首是細微節次。

2潭裏珠含景,山頭月吐輝。

山頭,神之府,指心也。月者,神也。山頭月吐輝,心靈明柔和,指元神初步現象。珠,黍米寶珠,元炁之所凝。珠含景,指金丹初結。修行功夫初以神抱炁,次以炁載神(以陽炁點化陰神,正所謂捉坎填離),至於神炁無離,方為功成。此時尚在初乘,丹珠猶在規中,全藉元神照顧,故有珠含景、月吐輝之景象。

3六時休少縱,灌溉藥苗肥。

一日十二時,何以只言六時?蓋承上文來。起始四句是總綱,次兩句則釋進火一段功夫以聚為主(以神抱炁,招報先天一炁到身);此兩句是釋退符功夫要以涵養為主(常清常靜,忘形忘炁忘神),須將心澄之又澄,直到太極未判之初,大藥之生可翹足而待矣。

接藥第八1一半玄機悟,丹頭如露凝。雖雲能固命,安得煉成形。

功夫至此,已是小成,可以駐世不老,已證地仙之果。然因形骸未化,不能升騰九霄,故古之聖賢每教人移爐換鼎,再參上乘。修士初下手固離身不得,然亦著身不得。無奈世上圓通無礙者少,故古聖教人先養身中神炁,次後乃離執悟道。若有上根利器,當下承當,盡性了命,一步作去。

2鼻觀純陽接,神鉛透體靈。哺含須慎重,完滿即飛騰。

修行之士每於此際自謂得道,一味執著於凡軀上,雖有延壽之效,卻無化形證果之驗,遂貽愚人之譏,而謂世無仙道。若要煉形成真,法有數則,然以真空煉形為最上乘。餘雖不敏,幸叨天緣,蒙莊師指教,授以口訣,戒曰:“寶而藏之,勿示非人。”餘自受訣而來,稍行試驗,果有大效,乃知師不我欺,愈加寶藏,未敢輕泄。

今欲要緘口不言,則喪我道門之秘旨;欲吐露真訣,則又犯盟戒。遂稽首上啟李祖、莊師,幸蒙恩示,乃敢略言之,以俾後來者自悟。訣曰:行功依凝神炁穴一段功夫作,意存規中,與身中元炁和合交媾,別運一神駐於天人交會之處,依其闔辟,所謂意守於內,神馭於外。其中一神一意非我強分,純是自然,不假絲毫人力。依法行持,能到內外一塵不著,清靜圓明,身心與虛空混然無別,則太虛中一點真元勃然而入(神鉛透體),遂操飛升之券矣。噫!若非素日煉性功純,焉能感得此寶入舍?(吾宗弟子初下手行凝神炁穴功夫一段時日後,可加行煉形功夫。不可謂此乃上乘,必要待初功成後方可煉,如此便誤大事矣!)

煉神第九1生前舍利子,一旦入吾懷。

舍利子即堅固子,又名佛骨,此處借指上文所言之神鉛(太虛一炁)。按此炁是吾人生命本源,無論視聽言動、喜怒哀樂,莫不由此發動,年深日久,元炁耗盡,唯死而已。養生家有鑒於此,乃教人少思寡欲以為養壽保生之術,雖可稍延歲月,而不能長久。神仙家鑒於此,乃從本源下手,教人奪天地之正炁以為補益,使之長盈不虧,更進一步,作到長生不死地步。

2慎似持盈器,柔如撫嬰孩。

先天景象頗異于常時。先天景象如何,古人不著于文,怕人執著妄想。張三豐言“十個有九個都嚇死了也。”正言其時。學道之士但於此時更要慎重,任彼屈伸變化,我自不聞不睹,即生死亦置之度外。如此,何患道不能成!

3地門須固閉,天關要先開。洗濯黃芽淨,山頭震地雷。

地門者,口也。天關者,鼻也。按地者坤也,內象則脾胃,包羅水穀,上通於口,故口者地戶也。幹者金,其內象則肺,下覆諸藏,上通於鼻,是為天門。此句是指修士功夫已達辟穀,可以長餐靈炁,不進火食,每日唯兀坐單床,洗心滌念,不使塵圬汙我靈明,則神炁自然合和。當此之時,便有震動之機。莊師曰:“此一震是萬竅齊開之時(與前次之小震不同),天人合發之際也。”

服食第十1大冶成山澤,中含造化情。

大冶指元初之時,靜中之動,因此一動便生陰陽,陰陽分則鴻蒙判,天地生,萬物育焉。故聖人仰觀俯察以見道也。學道之士能知靜裏動,陰中陽,大事畢矣。

2朝迎日烏炁,夜吸月蟾精。時候丹能采,年華體自輕。

朝者陽時,夜者陰時,非僅指天地之朝昏,是兼指吾身中之陰陽而言。功夫到此,身中陰陽與天地盈虛相呼應,故吾人宜俟其時以候天人合發之機。或問:年華、時候,何解?曰:時則吉時,年則吉年。重陽子曰:“口訣心應遇佳時。”其中秘旨深深,不得其人盟誓告天,不敢言也。(日月初升是行煉形之功最佳之時。莊師言此是仙家真言,切勿語人。)

3元神來往處,萬竅發光明。

吾人一身,神無主則炁不生,炁散亂則神不靈。兩者更互為用也。故凡修行之士,俱以神馭炁、以炁養神,神炁合一則道成。丹道豈有他哉!

辟穀第十一1既得餐靈炁,清冷肺腑奇。

真元充盈,氣足不食者是自然之辟穀。體力強健、肌膚光潤、氣生蘭香,是功夫之效驗,有益無損。若夫強自枵腹忍饑者,面容枯槁、神昏氣衰,非長生之正途,實求死之快捷方式。

2忘神無相著,合極有空離。

仙道功夫到此,當行混化之法,將神炁合而為一,返於太虛。修士于此時忘神養虛,直到本來元初真源之地。此中口訣,老聖五千文言之最詳。

3朝食尋山芋,昏饑采澤芝。若將煙火混,體不履瑤池。

所謂山芋澤芝,非體外之物,是身中固有之至寶也,乃是體內一點生機,或從虛空中攝取,自然滋潤色身,無須煙火食也。修士到此早絕飲食,奚假芋芝以充饑哉?仙姑恐人昧於比喻,故再曰:若將煙火混,體不履瑤池。

面壁第十二1萬事皆雲畢,凝然坐小龕。輕身乘紫炁,靜性濯清潭。

功夫至此,已是無象無作,莫言龍虎鉛汞,便身心也無須染著了。莊師曰:“但尋無利名、絕塵境的去處安身,不分晝夜寒暑,只是守中抱元,一味靜定,任他神魔鬼怪,一切可憎可愛,我只付諸不聞不睹。”

2炁混陰陽一,神同天地三。

此時神炁合一,已返還到先天一點生機,死藉落姓,仙籙登名,陰陽不能拘,鬼神不可測,吾人反能陶鑄陰陽,叱斥鬼神,當此之時,人方能與天地並列為三才,正是大丈夫功成名就之時,視諸拘拘於利名之徒,寧不可哂!

3功完朝玉闕,長嘯出煙嵐。

玉闕,帝京也。學人功成行滿,飛升玉清,禮天尊而謁道君,永作大羅仙侶,傲然天外,曆劫不壞。此句實指陽神從泥丸宮脫體而出。純陽祖曰:“辛苦二三載,快活千萬年。”

出神第十三1身外複有身,非關幻術成。圓通此靈炁,活潑一元神。

身外有身所出之陽神與己肉身一般無二,此乃天仙正途、玄門正宗。元炁與元神一也,以其流動謂之炁,以其靈通謂之神,神炁實一物也,名之曰金丹。紫陽翁曰:“學仙須是學天仙,唯有金丹最的端。”金丹大道,難遇易成。要知此天仙大道,乃出離生死之要訣,非積功累行不能得之。法殊簡易,別無他巧,只須神炁為素材。故曹還陽曰:“仙道簡易,神炁而已。”此一言泄盡天機。

2皓月凝金液,青蓮煉玉真。烹來烏兔髓,珠皎不愁貧。

皓月、青蓮,元神也。金液、玉真,元炁也。烏兔,真陰陽。珠,金丹。修行之道,不過神抱炁,炁載神,以至於神炁混一而無離,則功成矣。此數句將仙道全程和盤托出,大泄玄機,用心可謂至矣。

沖舉第十四1佳期方出穀,咫尺上神霄。玉女驂青鳳,金童獻絳桃。

穀指天穀泥丸,棲神之所。咫尺喻近。修士道成,與道同體合真,太虛即我,我即太虛,不存在出神不出神的問題。學道之士三千行滿,八百功圓,乃得元皇詔命,遂奮身沖舉,直上九重,謁玉清,禮玉皇,受誥封。於是時也,動有群真擁護,玉女金童隨侍。或曰:金童玉女俱是仙真,又何故來侍於人?豈天上亦有拘束?曰:金童玉女隨身眷屬,俱是吾人三部八景諸般陰神,受吾純陽丹炁所煉,故化作護法諸神,豈是身外部屬?

2花前彈錦琵,月下弄瓊簫。一旦仙凡隔,泠然度海潮。

花前月下,極言仙家樂耳。一旦仙凡隔句,則是傷心世人不信仙道真實,反在迷夢中胡混,苦海中浮沉,以苦作樂,執妄為真。若遇一二奉道之士,反加嗤笑。故莊師曰:“不說玄,不談道,閉口不與凡夫噍。說至口幹唇又焦,無有一個肯受教。”

坤道詩一十四章,其間或以一句總括前後,或以一章詳述節次,故前後互有關聯。學人細心體悟,將前後各章互參,可見全程法訣。

附錄:孫不二元君坤道功夫次第銓釋

一、收心1吾身未有日,一氣已先存。似玉磨逾潤,如金煉豈昏?

:伍沖虛真人雲:「父母二氣初合一於胞中,只是先天一氣,不名神氣。」父母二氣合一於胞中之時,既無神氣之分,更無人身之可言,故曰吾身未有日,一氣已先存也。磨玉,是煉己;煉金,是調藥,合之則謂之性命雙修也。似玉磨逾潤,言性愈煉,則猶如將玉在人體上磨擦,愈磨而玉愈潤,性愈煉而愈複其本來之面目也。如金煉豈昏,言烹煉命,猶如煉金,愈煉而金色愈顯,命愈煉而陽氣愈足也。

2掃空生滅海,固守總持門。

:生滅海,即心也。伍沖虛真人雲:「邱真人西游雪山,而作西遊記,以明心,曰心猿,按其最有神通,禪宗言彌猴跳六窗,狀其輪轉不住,其劣性難馴,惟煉可制。」又雲:「當未煉(心)之先,每出萬般變幻,而為日用之神。」故稱心為生滅海也。柳華陽真人雲:「聲色不止神不清,思慮不止心不寧,心不寧兮神不靈,神不靈兮道不成。」故修道第一步要掃滅生滅海,即煉己也。總持門,即氣穴,又稱玄竅。柳華陽真人雲:「庶知陽生在此,調藥在此,鼓巽風在此,藥產在此,採取在此,歸爐在此,駕河車在此,還本復位在此。金丹造化之玄功,莫不在此矣!然竅本無形,自無而生有,則謂之玄關中宮天心,其稱名固不一也。」故曰:固守總持門也。前者修性,後者修命,亦即性命雙修也。

3半黍虛靈處,融融火候溫。

:虛靈,即心神也。柳華陽真人雲:「己者,即本來之虛靈,動者為意,靜者為性,妙用為神也。」半黍,即半斤也,伍沖虛真人雲:「鉛半斤,汞八兩。」汞即神,鉛即氣。黍,言神須與氣配合,方得一斤之數也。處,言虛靈所至之處,即伍沖虛真人所雲:「凝神入氣穴」也。融融火候溫,言保持氣穴中火氣之溫暖也。正如柳華陽真人雲:「不覺融融和和,如沐如浴。」伍沖虛真人雲:「爐裏自溫溫。」又自注雲:「不寒不燥,不有不無,方是溫溫的真景象。」然則如何保持融融火候溫呢?柳華陽真人雲:「熾則坤火略埋藏,冷則巽風為吹噓,此言可玩矣。」

第二、養氣1本是無為始,何期落後天!

:伍沖虛真人雲:「當未有天地,未有人身之先,總屬虛無。」吾人未生身之前,既屬虛無,自然乃「本是無為始」了。柳華陽真人雲:「氣足胎圓,形動包裂,猶如高山失足,力地一聲,而性命到此則分為二矣。」伍沖虛真人雲:「但已判為二,即是後天。」此言吾人一出娘胎之時,即落後天。何期兩字,乃言出娘胎非自己的意願,乃自然而然,故曰「何期」。

2一聲才出口,三寸已司權。

:伍沖虛真人雲:「及至手足舉動翻身,而口亦有啼聲者,十月足矣。」一聲才出口,言由出胎而得生也。三寸,言喉管只三寸也,司權,同吾人生死之大權也。正如伍沖虛真人所雲:「不能脫免三災,由有呼吸在也。何也?水災之可以塞呼吸之竅也;火災之可以毀呼吸之具也;刀兵災之可以解呼吸之形也。」故曰三寸已司權也。

3況被塵勞耗,那堪疾病纏。

:柳華陽真人雲:「最忌身之勞碌。」修道之人,「欲靜其心,先靜其身。」俗人被塵世勞碌所耗。真氣消散,久則命亡身死矣。伍沖虛真人雲:「真氣之耗竭,遂致有精乾者,有陰痿者,有氣喘者,有腰脊痛折者,有筋拘而膝不屈坐者,或坐不能久聳直者。」又雲:「身有病魔。」人身最為脆弱,受塵世之勞形,複有疾病之纏擾,如不決心修道,幾何不氣盡而形槁也。

子肥能益母,休道不迥旋。

:伍沖虛真人雲:「先天是元氣,後天是呼吸之氣,亦謂之母氣與子氣也。」又雲:「後天精不耗散,則先天精亦不耗散。後天盛,則所生先天亦盛。」子肥,是後天壯旺。能益母,言後天壯旺,其所生之先天亦盛。柳華陽真人雲:「不知迥風混合。」其自注雲:「蓋迥風者,迥旋其呼吸之氣,以逆吹。」故迥旋者,即迥風混合也。子肥能益母,休道不迥旋,言不用回風混合之法,即後天壯旺,亦不可能生髮先天之氣,極言迥風混合之重要也。

第三、行功1斂息凝神處,東方生氣來。

:斂息,停息也。伍沖虛真人雲:「口不呼,鼻不吸,橐天侖地徐停息。」又元:「定息采真鉛。」接藥產之時,正如柳華陽真人所雲:「不知藥產時,呼吸之文武火,俱無所用也,故曰:定息采真鉛。」凝神,伍沖虛真人雲:「凝神入氣穴。」柳華陽真人雲:「斂聚微細之元神,入於氣中。」處,伍沖虛真人雲:「用後天之真呼吸,尋真人呼吸處」處即丹田也。東方,乃日出之地,萬物賴以生長之始動力也。東方,在人身為卯位,卯在督脈之中央,督脈則行於脊椎骨之中。柳華陽真人雲:「謂人五臟,俱有脈絡,系於脊之總絡,以通其氣血。」五臟之精華,凝於脊絡,化為元氣,由靜而動,故曰生氣來,言此氣乃生人及生仙佛之氣也。伍沖虛真人雲:「順此機而行,即以生人,逆轉動而還靜,即成仙佛。」斂息凝神處,東方生氣來。言督脈中生仙生佛之元氣,順行化為元精,必須停息凝神入氣穴,以采此小藥也。

2萬緣都不著,一氣複歸台。

:伍沖虛真人雲:「萬象空空,一念不起,」此即萬緣都不著也。一氣複歸台,言先天一氣,複歸返丹田氣穴也,即柳華陽真人所雲:「采氣歸爐」也。按台者,乃丹田氣穴,非靈台也,靈台為心,采小藥之時,何得歸於靈台?有人雲,此乃「命來歸性」,按大藥過服食之後,方可稱命來歸性,采小藥如何可扯上命來歸性,可見此人連丹道中之程式尚弄不清楚,竟大言不慚的來注解丹經!柳華陽真人又雲:「殊不知精者氣之融,風者息之源,火者神之靈,煉者會之壇。」壇即丹田氣穴也。壇可以喻丹田氣穴,台自然亦可以喻之為丹田氣穴矣。

3陰象宜前降,陽光許後栽。

:陰象前降,退陰符也;陽光後栽,進陽火也。伍沖虛真人雲:「一吸則天氣下降,一呼則地氣上升。」又雲:「六陽時,用乾之用而進;至六陰時,則用坤之用,顛倒之而退。」又雲:「子進陽火,午退陰符。」皆采藥封固之後,起火而運行周天也。

4山頭並海底,雨過一聲雷。

:山頭是指人之頭頂,海底是指丹田氣穴也。柳華陽真人雲:「氣發則成竅,機息則渺茫,乃藏真之所,修慧命之壇,名之曰海底龍宮。」雨過一聲雷,純陽帝君雲:「地雷震動山頭雨。」彭鶴林真人雲:「一夜風雷撼萬山。」柳華陽真人雲:「伏猛虎於南山兮,洪雨普濟。」皆言小藥產生之時,如秋月之澄碧水,甘霖下降,如沐如浴,忽然一吼,一聲雷震,響徹乾坤,故曰:山頭並海底,雨過一聲雷也。

第四、斬龍1靜極能生動,陰陽相與模。風中擒玉虎,月裏捉金烏。

:斬龍:柳華陽真人雲:「龍即心中之靈念也;虎即氣海中之暖信也。」又雲:「蓋己者,即本來之虛靈,動者為意,靜者為性,妙用則為神也。」則龍者,即虛靈,即意,即性,即神也。夫神,有元神與識神之別,斬龍,乃斬識神也,即掃除遊思雜念也,即煉己之別名耳。煉己得熟,方能「風中擒玉虎,月裏捉金烏」,養丹之中亦有「牽龍漸益丹」之語,亦足證明龍即指神也。可是有人注解此首詩,言斬龍為斬赤龍,乃斷月經也,真不知其何所據而雲也。

:伍沖虛真人雲:「靜極之際,正有動機,氣動即有神動,即此動機,便可修仙。」正說明靜極能生動之作用也。伍真人又雲:「陽動極而靜,陰靜極而動,陰陽相交之氣,而遂生人。」又自注雲:「陰陽不交,則天地不能生。必陰陽二氣交,而後生人生仙佛也。」即陰陽相與模的注腳。風者,息也。虎即元精元氣也,元氣潔白無瑕,又稱白虎,溫潤如玉,又稱玉虎,柳華陽真人雲:二氣之生而下行,不自逆而上行,欲逆而??乎其源者,非息之招攝,無能還乎其爐矣。」即說明風中擒玉虎也。又雲:「爐內火逼,白虎朝於靈台。」風火有同用之功,言火而風在其中矣。柳華陽真人又雲:「先賢明露丹台旨,幾度靈烏宿桂柯。」靈烏即是金烏,神也。桂乃月中之樹,氣穴也。靈烏宿桂柯,與月裏捉金烏同。擒玉虎,捉金烏,乃言神氣配合也。

2著眼????候,留心順逆途。鵲橋重過處,丹氣複歸爐。

:鵲橋:入藥鏡雲:「上鵲橋,下鵲橋。」按上鵲橋在印堂與鼻竅之間,下鵲橋在穀道與尾閭之間。兩處皆虛實不相通,故大丹最易在此走漏,稱為鵲橋,言其處虛飃飃最易失足,須謹慎著腳也。但此處所言之鵲橋,則非以上兩鵲橋,乃指關元漏精之處,當元氣化為元精之時,有向外拱關變化之機,當此之時,凝神入氣穴,方能收入氣穴之內。煉己不熟,則當面錯過,乃生人生仙佛之分路,入死入生之要關,最為危險,故曰鵲橋。

:????候,易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柳華陽真人雲:「恍惚陰陽初變化,氤氳天地乍迴旋。」小藥產生之景象也,故曰著眼????候也。順逆途,柳華陽真人雲:「不令其順而逆之,斯謂之采藥。」????之侯,乃小藥產生之時,故須著眼,元精順行之時候,亦即逆行之時侯,故須當心,再三致意下手在先天也。鵲橋重過,乃在元精順行鵲橋,采而逆行,故曰重過。丹氣複歸爐,乃將金丹之藥氣,複采回而歸回丹田氣穴也。

第五、養丹1縛虎歸真穴,牽龍漸益丹。

:柳華陽真人雲:「爐內火逼,白虎朝於靈台;鼎中水融,青龍遊於深淵。」這是講在丹田中進陽火(火逼)。元氣(白虎)就升至泥九宮(靈台);在泥九宮中退陰符(水融),元神就下降到氣穴(深淵)。但縛虎歸真穴,乃言采藥(縛虎)歸回真陽之氣穴,亦即與前首末句之「丹氣複歸爐」之義相同。牽龍漸益丹則為運火周天。按運周天之時,正如伍沖虛真人所雲:「氣行神行」。即以虎牽龍而行之意。故曰牽龍漸益丹也。

2性須澄似水,心欲靜如山。

:性須澄似水,言性猶如水一樣澄澈,就是行周天之時,真意不可昏沉也。心欲靜如山,言行周天之時,沒有遊思雜念,心不散亂,像山一樣篤靜也。正如伍沖虛真人所雲:「善於行火者,水源清真,采封如法,煉止合度,心不散亂,意不昏沉,以至三百息數,混合神氣,貫串始終,此一周天,乃得玄妙機之周天也。」否則就「采封違法,煉止失度,因昏沉散亂,以至三百息數,斷而複連,神氣不均,時離時合,此一周天乃失玄妙機之周天也。」故運火周天之時,性須澄似水,心欲靜如山也。

3調息收金鼎,安神守玉關。

:調息;是調真息。伍沖虛真人雲:「火候口訣之要,當於真息中求之。」金鼎,即氣穴也。伍真人又雲:「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真金鼎。」調息收金鼎,言用真人之息來進陽火退陰符,收藥氣於丹田氣穴也。安神,伍真人雲:「但安神息任天然。」王關,指卯酉兩地,在此兩地須行沐浴,故曰安神守玉關也。日能增黍米,鶴發複朱顏。

:伍沖虛真人雲:「一粒複一粒,自微而至著。」每一個妙周天可以增加一粒小藥,小藥如黍米之大,故曰日能增黍米也。柳華陽真人雲:「成道胎時,手無六脈,發白重黑,齒落重生。」故曰鶴發複朱顏也。

第六、胎息1要得丹成速,先將幻境除。

:伍沖虛真人雲:「當未煉之先,每出萬般變幻,而為日用之神。」又雲:「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先修心。」即先將幻境除也。又雲:「及至煉氣煉神,則不被境物顛倒所誘,采藥而藥即得,築基而基即成,結胎而胎必脫。」即「丹成速」也。

2心心守靈藥,息息返乾初。

:伍沖虛真人雲:「一念不生,寂然不動,直守到食脈兩絕,昏睡全無,亦須臾不離於寂照也。」繼雲:「靈光不昧,超脫塵根,直守到二氣俱無,念無生滅,亦須臾不離於照也。」即心心守靈藥也。乾為陽,乾初,真陽初生之處,丹田氣穴也。息息返乾初,即每一呼吸皆歸至丹田氣穴也。伍沖虛真人元:「息息歸根。」柳華陽真人雲:「回風混合。」皆此意也。

3氣複通三島,神忘合太虛。

:氣複,朱言元氣化為元精,元精複返回元氣。三島,乃三田也。通三島,言元氣複命歸根之後,煉精化氣在下丹田,又稱下島;煉氣化神在中丹田,又稱中島;煉神還虛在上丹田,又稱上島,故曰氣複通三島也。伍沖虛真人雲:「修煉三關(即三島)者,使精返為氣,氣煉為神,神還為虛,即是從三變返到二變,從二變返到一變,從一變轉到虛無之位,是為天仙矣。」故氣複通三島之次一句,即神忘合太虛也。柳華陽真人雲:「忘形顧裏助真靈。」又雲:「雙忘寂淨最靈虛。」皆言神忘合太虛也。

4若來與若去,無處不真如。

:柳華陽真人雲:「如理而來,如理而去。」如理而來,即若來:如理而去,即若去。又雲:「來去者,喻呼吸之氣也。」丹田本無息,從無息調至有息,故曰如理而來。待養胎之時,調息而至息住,故曰如理而去也。即柳華陽真人引傅大士所雲:「六年雪嶺為何因?志定調和氣與神,一百刻中都一息,方知大道顯三乘。」即若來與若去也。「真如,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則真如乃實體實性,永劫不變之性海也。無處不真如,言本性??於性海,形神俱妙也。即如柳真人所雲:「一顆舍利光華華,照盡億萬無窮劫,大千世界總歸依。」極言無處不真如也。

第七、符火1胎息綿綿處,須分動靜機,陽火當益進,陰魄要防飛。

:胎息綿綿,正如伍沖虛真人所雲:「久久無間斷,綿綿密密,無時無刻,而不是在胎中無息之景。」胎息綿綿處,乃言胎息之處,乃著重在「處」字,與息息歸根之根字意同,指丹田氣穴也。須分動靜機,即如伍沖虛真人所雲:「不知真動真靜之機,亦不可以得真氣。」其自注雲:「虛之極,靜之篤,則曰真靜。未到極篤無知覺時,不為真靜。從無知覺時,而恍惚有妙覺,是為真動。未到無知覺時,而於妄想中強生妄覺,則非真動。」陽火,乃進陽火。益進,乃言愈後愈用猛火烹煉也。陰魄,即載生魄,退陰符之時也。防飛,降時不可升也。乃用武火運行周天,正說明標題「符火」之義。柳華陽真人雲:「子後是陰符,午前是陽火。」又雲:「升謂之進,降謂之退。」與陽火當益進,陰魄要防飛,意同。

2潭稟珠含景,山頭月吐輝。

:潭裏,乃北海也,即丹田氣穴也。珠含景,柳華陽真人雲:「赫赫之明珠。」又雲:「行四個月得景,海中火發,對鬥明星。」又雲:「明星乃丹田之氣發晃是也。」山頭,即頭頂也,又稱昆侖頂。月吐輝,即柳華陽真人所雲:「月吐華。」又雲:「從丹田而來,有華無形,懸於太空。」

3六時休少縱,灌溉藥苗肥。

:六時,即六候也。柳華陽真人雲:「片時成六候,一刻會源頭。」又雲:「藥氣既產往外,采歸爐為一候,而爐中封固,又為一候,亦謂之二候采牟尼。升降沐浴,謂之四候,總謂之六侯。」休少縱,即伍沖虛真人所雲:「藥生而採取封固,運火周天。」繼雲:「真機至妙,在乎一氣貫真氣,而不失於二緒,一神馭二氣,而不少離於他見。」其自注雲:「離則間斷,複貫則二頭緒矣!此由昏沉散亂之心所致。甚則二三四緒,皆無成之火矣!戒之戒之。」灌溉,即運火周天也。柳華陽真人曰:「寒泉瀝瀝氣綿綿,上透昆侖還紫府,浮沉升降入中宮。」乃言運火周天為灌溉也。伍沖虛真人雲:「金丹根本喻藥物。」又雲:「如一草一木之為藥,有生??之時,有華實之時,自一根而漸至成用者如此。真陽之藥,自微至著,采而用為修煉者,亦如此。」即言藥而肥也。

第八、接藥1一半玄機悟,丹頭如露凝。

:接藥:采藥也。丹頭如露凝,采小藥也。神鉛透體靈,言采大藥之後,過關服食,真鉛透體,陽神靈慧也。

:俗語雲:「好的開始,就是成功了一半。」修士采得了小藥(丹頭),就是煉己有成,調藥得法,方有此效。也就是丹經上講的:「下手在先天。」得此先天的丹頭,就像唐三藏吃了人參果一樣,邁進人仙的地步,修煉金丹,自然算是成功了一半。有一半的成功,自然有一半的領悟,故曰:一半玄機悟也。丹頭,乃金丹之起頭,曹伍二真人特稱之為小藥,又名藥物。伍沖虛真人雲:「金丹根本喻藥物,果以何物喻藥也?太上雲:恍恍惚惚,其中有物,即吾身中一點真陽之精氣。」精氣居坎宮氣穴之中,坎為水,故精氣有水之性,當自下流。修士依師傳之口訣,采歸丹田氣根之處,如露之凝於荷葉之上,故曰,丹頭如露凝也。柳華陽真人雲:「機由師授,能吸法水之鴻滋。」其意同此。

2雖雲能固命,安得煉成形?

:雖雲能固命,言采得小藥,使精氣藏伏於氣穴,以固此先天之命。伍沖虛真人雲:「至於逆修,不便化為後天有形之精者,固此先天也,不便動為先天無形之精者,定此先天也。」其意同。煉成形,言小藥乃無形之物,正如伍沖虛真人雲:「(小)藥是先天之氣,本無形。」等到三百個周天之時,則上柱天,下柱地,無形而有形矣。再經七日采大藥功法,則如伍真人所雲:「團成大藥,如火珠之形,髮露於下矣。」安得煉成形,言采得小藥,怎可不行百日之功,將小藥煉得顯火珠之形,以過關服食,胎神入定也。

3鼻觀純陽接,神鉛透體靈。

:鼻觀,乃以眼觀鼻,鼻觀心,采大藥之功法也。即伍沖虛真人所雲:「金丹大藥不難求,日守中田夜守留。」純陽,言純陽之大藥也。接即采也,鼻觀純陽接,言眸光專視,采純陽之大藥也。神是元神,鉛是真鉛內藥,神氣同行同住,教曰神鉛。透體,言元神隨同大藥升過背後三關,服食而至中丹田神室之中,成為神胎,再經過十月大周天功法,透頂門而出神也。靈,即靈童,出神之嬰兒也。伍沖虛真人又雲:「乘其真氣自然沖關向上之機,加以五龍捧聖之秘,轉尾閭、夾脊、玉枕三關,已通九竅,直??頂門,夾鼻牽牛過鵲橋,下重樓,而入中丹田神室之中。」即言神鉛透體也。又雲:「黃庭十月足靈童,頂問出入三年整。」言神胎透出頂門而為靈童也。

4哺含須慎重,完滿即飛騰。

:哺含,即乳哺也。乳哺慎重,伍沖虛真人解釋說:「即當調神出殼,一出天門,而旋即收焉。出則乙太虛為超脫之境,收則以上丹田為存養之所。須知出收之時少,而存養之時多,又出宜暫而不宜久,宜近而不宜遠。始則出一步而旋收焉,或出多步而旋收焉。久之或出一裏而旋收焉,或出多裏而旋收焉,乃至百里幹裏,皆以漸次而至,不可躐等而至也,所以然者,以嬰兒幼小,迷失難歸,或有天魔來試,亂我心君,故須出入謹慎,方能保全虛空之全體於往來之中,以完夫乳哺之大用也。」完滿即飛騰。即伍沖虛真人所雲:「九年打破太虛空,乘鸞跨鶴任遊騁」也。

1、小丨茅山宗玄虚门(隐修)道医学直播讲座

2、小丨玄虚男丹学筑基,修我熔炉入大道。

3、小丨尹乐尘传授炼女丹功法,令你红颜不衰气质非凡。

4、小丨元寻道网热门精品课集锦(一)

5、小丨七门精品课集锦,由此入道也逍遥。

6、小丨祝由一符祛邪祟,而今面授报春晖!

7、与神秘的南传茅山符箓相约

8、静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西派丹法蛰龙睡功面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68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