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双商在线,这国产剧有多牛

作者

奈绪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一浪又一浪。60后、70后的所谓“前浪”们,也曾是90年代的弄潮儿。

上世纪90年代,听上去似乎充满着复古味道。但事实上,那是个非常鲜活的年代。听着摇滚,看着港片,身着喇叭裤的“酷盖”们,是流行文化的初代受众。

90年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日新月异对于那个时代并不是个形容词,那时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商业、艺术,一轮接一轮的热潮袭来,消费时代开启。在巨大的社会变革下,年轻人们也热血沸腾。

当时的后浪有多浪?

近期的青春励志年代剧《启航:当风起时》,就以9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那个年代后浪的追梦故事。

《启航:当风起时》海报

年代剧不好拍,容易被认为是受众为中老年的沙发剧。很多年轻人看到名字和题材,就退出播放界面。如果不是冲着主创们,笔者可能也未必会点开。

但当我一口气看完了12集,我这个新时代后浪也着实与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共情了。在浓郁的年代感外,接地气的平凡个体设定,将宏大的叙事落地于小人物的故事。对于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观剧是“爷青回”;对于今天的年轻人,不仅可以一睹那个耀眼年代的风采,亦可以代入自己。

如果我们将时间的尺度拉长,我们所处的时代也正处于巨大变革的浪潮中。

年代剧,是当代人的百忧解。

打开《启航:当风起时》,欢迎来到90年代。

01

弄潮二子

那个年代还没有“丧文化”,不知道什么是躺平,理想主义占据上风。青年们心潮澎湃,在时代的浪潮里找寻自己的机遇。

两位男主萧闯(吴磊饰)和裴庆华(侯明昊饰)是90年代两种个性截然不同的追梦人。

三石弟弟不是弟弟了,请称呼他为“萧哥”。

身着90年代流行的喇叭牛仔裤和花衬衫、梳着三七分的大背头,叼着牙签,走在时尚前沿的萧哥登场。萧闯是北京土生土长的时髦青年,人如其名,为人潇洒,思维灵活,大胆敢闯,拥有那个年代的“社交牛逼症”,就没有萧哥搞不定的人和事。

剧开局就是萧哥在录像厅倒卖自制汉卡被抓。讲义气的萧哥让一同参与的研究所同事们跳窗逃跑,自己留下来扛住了所有。

“没其他人,就我一个。我叫萧闯,全都是我一个人干的”,配上背景电视中正在播放的《英雄本色》,音乐以及破裂的水管带来的雾气特效,不由得感叹:好中二,但是好家伙,被他装到了。

萧哥的仗义保住了其他同伙们,却意外牺牲了师弟裴庆华。

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朴素的裴庆华,一出场就因为无辜卷入倒卖汉卡风波而惨遭开除。

萧闯的汉卡是偷用裴庆华的设计图制作,因为记着师弟的功劳,萧闯将一笔钱在裴庆华不知情的情况下塞进了后者抽屉,却没想到这笔钱成为了师弟参与倒卖汉卡的“铁证”。性格内敛的裴庆华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解,也不敢告诉电话那头的母亲实情,就连去找工作也很实诚地表明自己是被开除的。一个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差点就去了水泥厂工作。

裴庆华的成长环境与萧闯完全不同。他是从农村熬出来的高材生,父亲早逝,母亲借了全村人的钱才得以供他读书。对他来说,研究所的编制格外重要。他热爱计算机领域的科研,他渴望成为科学家,他需要在大城市立足。

所幸,危机也是转机。在谭主任的争取下,两人还是获得了补救机会。只要他们能够拿到国际品牌康朴的代理权,就可以保住编制。争夺代理权的方式是比电脑销量。就这样,两人走上了销售之路。

两人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环境,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创业方式。

萧闯说他要做时代浪潮里的“大船”,他认为这个时代,就像海浪,要想搏击浪潮,就得做一艘大船。无论潮起潮落,都得立于潮头,只有这样才算时代的弄潮儿。

而裴庆华则不同,他觉得真正能搏击海浪的,恰恰是礁石。他就想做一块在浪里扎根的礁石。“浪来时我岿然不动,浪退时我笑看风云。”

但无论选择立于潮头还是稳如礁石,两人都有着骨子里的韧劲。他们都不愿随波逐流,是那个年代两种不同风格的创业人。他们互补,却也相似。大船与礁石,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02

全员搞事业

三个字概括这部剧的主线,那就是“搞事业”。事业如果一帆风顺的话,也就不会有这部剧了,创业受挫是常态。

萧哥的事业线看得我十分痛快,从某种意义上,我认为他的剧情是“高级的爽剧”。

萧哥在研究所其他人还在埋头搞科研的时候,就已经嗅到了信息行业的商机,做上了贩卖汉卡的买卖。卖电脑,也不走寻常路。在接到任务的其他人还在思索如何上门推销电脑,他已经在想如何让买家主动来找他。

社会我萧哥,头脑相当活。萧闯去上海后入住豪华五星级酒店,高薪聘请前台当秘书,通过登报宣传,在酒店办理展销会吸引买家。其余时间,他就在录像厅看电影打发时间,生活相当惬意。发现直白的宣传效果不佳后,他很快转向“悬念营销”,在报纸上发起不明所以的倒计时,吊足大众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他又雇酒店员工去扮演顾客,向分销商们暗示康朴电脑的优异性能和性价比。最后通过在展销会上的精彩演讲,萧闯成功卖出去台,俨然那个年代的“金牌销售”。

裴庆华与萧闯的剧情完全相反,他是被动下海的。只会做研究的他,在销售路上碰了一鼻子灰。

裴庆华下海后住最便宜的城中村,兢兢业业上门推销,却接连遭遇被拒绝、被抢单、被偷零件、免费做修理工,体验了一波销售行业现实的毒打。日夜奔波加上水土不服,裴庆华生病了。这一段,裴庆华的惨,让社畜着实共情了。还好萧闯从上海赶来,帮助他拿回内存条,争取了再次和分销商谈的机会。

最后,裴庆华是在“喝一杯,买一台”的承诺下,硬着头皮喝到吐才换来了55台的订单。

裴庆华是让人心疼的角色,也是让观众可以自我代入的角色。比起萧闯,裴庆华是创业者中的大多数,屡战屡败是奋斗的常规模式。裴庆华遇到的很多问题,现在的年轻人依然在经历。抢单、年轻人厌恶的“酒桌文化”、“不喝酒就成不了生意”的职场定律等依旧在盛行。

两位师兄弟,走上的是两种创业路。但两人都有股韧劲,都有斗志与热血,遇事不轻言放弃。

在事业线外,剧中还加入了两位主角的爱情线。既增强了剧情的戏剧性,也让那个年代的写照更为丰富。

萧闯和谢航(毛晓慧饰)的爱情青涩、炙热又浪漫。他和谢航的相遇,在导演的光影处理下,浪漫得仿佛电影画面。因为《秋天的童话》,两人在录像厅相遇了,萧闯对谢航一见钟情,萧闯这艘大船遇到了他的航道。

少年人的爱意就是如此的纯真又炽烈。贴两张邮票,希望写给你的信能送得更快一点;没能一起看成桃花,便赠与你桃花做的书签;得到心上人的回应后,激动地在车厢内大喊“她心里有我”,喜悦真挚又热烈。

裴庆华和谭媛(向涵之饰)的爱情更像是象牙塔的爱情。谭媛喜欢上裴庆华是在他认同她价值观的那一刻。因为闯了祸,谭媛让裴庆华假扮二叔来学校冒充家长认错,没想到他却维护了她的行为。“二叔”和“侄女”的爱情还颇有喜剧色彩。他们互相喜欢但都不表明,甚至裴庆华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他只觉得谭媛送的纯净水有些甜了。

青涩却炙热,单纯且美好,这是90年代的爱情。心有老茧但不失可爱,这是90年代的后浪。

03

时势造英雄

大时代中的每一个小个人,看上去毫不起眼,但都是鲜活的,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命运,与大时代的变革息息相关。

改变两位男主的,不仅是两位男主的奋斗,更是时运,是贴在研究所宣传栏的“人民大会堂宴请民营企业家”的信息,是国企信息化改革,是开放的社会氛围,是国家的政策方向。

时代风向,落在了每一个平凡个体的境遇之上。时代列车呼啸而过,有人站在了轨道之中,迎浪潮启航;有人却站在轨道之外,只由风吹起衣角。

迎着时代的东风,每个人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启航:当风起时》,在一个宏大的主题下,将落脚点放在了每个平凡的个体。萧闯和裴庆华站在风口浪尖,被时代的洪流裹携着前进。他们都选择了踏浪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

9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同时也彷徨无措。从只想捧好体制内的铁饭碗,到下海创业,青年们的思维在改变,恰好,时代也给予了他们机遇。两位男主抓住了市场化经济改革,看到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前景,乘上时代列车,实现了个人理想。

有句话这样评价90年代:听说这个年代,只要敢拼,大多都能做出一番成就。

其实,哪个时代不是如此呢?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着。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故事也是当代后浪的缩影。

现在的时代,仍在进行着巨大的变革。到年,下一个启航故事的主角,就是你我。每一代人都有独属的集体记忆,21世纪20年代的符号、唤醒我们集体记忆的钥匙会是什么?

时代洪流不会卷走任何人,只会将其冲刷得愈加清澈明晰。新的时代开启了,这依旧是属于后浪的时代。

-End-

资讯

作者

奈绪

编辑

木土

统筹

黄嘉翔

排版

静山

投稿、投简历:newmedia

nfcmag.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bm/105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