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单枪匹马定乾坤,史上最强道士再立

本文合计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年》第篇单枪匹马定乾坤,史上最强道士再立新功“让我一个人去吧!”当唐德宗李适将目光投向李泌的时候,李泌也望向了李适。“什么?单枪匹马怎么平叛?”李适以极其不可思议的口吻问道。“陕州城三面绝壁,如果攻城,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攻克。臣料想陕州百姓并不想反,只是达奚抱晖一个人准备造反而已。如果我一个人去陕州,达奚抱晖必定不会派大军去杀我。如果他只是派了几个人,我还能想办法策反他们。”“不行,还是太危险了。朕正要重用你,失去陕州事小,绝对不能失去你。朕还是让其他人去吧。”“其他人肯定不行。现在正是事变初期,陕州官员人心浮动,我是三朝老臣,去的话能够出其不意,威慑他们。如果其他人去,一来威望不够,二来可能会害怕危险,犹豫不前。如果让达奚抱晖有了准备,再想收复陕州就难了。”俩人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了很久。李适知道,李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但是,颜真卿被李希烈杀害的悲剧还历历在目,他实在不愿意,再把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送入虎穴。尤其是李泌这种,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富贵之时深藏功名的绝世奇才。可是李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一生最大的梦想,就是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情况越是危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使命感越是强烈。安史之乱时如此,如今亦是如此。在李泌的再三坚持下,李适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年7月15日,毒辣的太阳,暴晒着已经龟裂的关中大地。空中没有一点风,只有密密麻麻的蝗虫。田野里的麦子早已枯黄,大部分的河流已经干涸,路边的树林只剩下了光秃秃树干,因为树叶和树皮早已被饥民抢夺一空。即便如此,大路两边还到处躺着被饿死的百姓,以及即将被饿死的孩子,整个世界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李泌身着素衣,骑着一匹瘦马,犹如当年易水河畔的荆轲,肩负着帝国的希望,独自离开了长安。看着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他知道,此去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为了麻痹达奚抱晖,李泌刚一出城,就对外释放了两颗烟雾弹:1、我去陕州,是因为陕州在闹饥荒。皇上让我去当水陆运使,就是让我监督江淮地区的粮运,以便赈济陕州。2、达奚抱晖如果在赈灾之中立下功劳,皇上就会任命他为陕虢节度使。这两个烟雾弹的效果非常好,陕州的官员和百姓们听说以后大为高兴,大家本来就不想造反,现在有了粮食,更不愿意造反了。达奚抱晖的脑子也相当简单,他听说以后,也减少了防备。自己毒死上一任节度使的目的就是为了继任节度使,如果用朝廷的粮食赈灾就能当成节度使,那还造反干啥?但就在陕州上上下下都放松警惕的时候,唐德宗李适这边却出现了意外。李泌离开长安之后,李适越想越觉得危险,便让大将唐朝臣率领0骑兵火速赶到了潼关,要护送李泌前往陕州。李泌大惊失色,如果让达奚抱晖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将白费,而且陕州的叛乱,就难以平定了。于是,李泌急忙向唐朝臣解释说:“离开皇上时,皇上已经答应我可以见机行事。你赶紧离开,如果再跟着我,大事就要完了。”可是,唐朝臣因为有诏命在身,尽管李泌费尽了口舌,他依旧不为所动,不敢回去复命。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每过去一秒,危险就临近一分。两边僵持不下,李泌只好又写了一封文书,表明是自己让唐朝臣回去的,如果出现任何意外,与其他人无关,唐朝臣这才又率军回到了长安。为了避免半路上再出现意外,李泌举起马鞭,狠狠地朝着坐骑抽了过去。极为幸运的是,陕州的大大小小官员,并没有发现这个意外。当天晚上,李泌就到达了陕州境内。在那个烟雾弹的迷惑之下,陕州的官员以及主要将领,还没有等达奚抱晖下达命令,便纷纷跑到了李泌的住所,迎接他第二天入城。趁此机会,李泌和这些人好好地聊了聊人生,当然,也没少聊升官发财之类的话题。几个小时之后,这群人就被李泌忽悠成了自己的忠实粉丝。第二天,当李泌带着那群粉丝,到达陕州城15里外的地方时,达奚抱晖也终于从城里赶了出来,迎接李泌。李泌继续施展忽悠大法,直夸他能力出众,治理有方,一定上书皇上,推荐他当陕虢节度使。本来就放松了警惕的达奚抱晖,被这么一忽悠,顿时飘飘然了,又朝着李泌拍了一通马屁,俩人就这么商业互吹了15里。进城之后,俩人又按照惯例,胡吃海喝、洗澡按摩了半天。当天晚上,精疲力尽的李泌才赶回了住所。当地的文武官员,又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纷纷赶到了李泌的住所,要和李泌私下面谈。具体谈什么,李泌心知肚明,无非就是达奚抱晖如何毒死了上一任节度使张劝,如何准备造反等等。不过为了稳住达奚抱晖,李泌把这些人全部拒之了门外,并放出话来:“每一次节帅更替,军中都会有很多闲言碎语,但这些话,我统统不信,你们还是回去吧!”听李泌这么一说,达奚抱晖算是彻底放松了警惕,当天晚上,美美的睡了一觉,并在第二天,赶到了李泌的住宅,准备再拍一次李泌的马屁。俩人坐定之后,互相问候了对方的全家,达奚抱晖看到气氛越来越融洽,就准备继续和李泌攀关系。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刚还一团和气的李泌,马上露出了满脸的杀气:“你别说了,我不想杀你,你赶紧走吧。不要入潼关,去东边找一个安身之所,再偷偷回来把你的家人接走,我保你全家性命无忧。”达奚抱晖顿时就被吓得满头大汗,这两天,他的手下不等他的命令,就去迎接李泌,他已经隐隐约约感到了危险。但是,李泌的仙风道骨又让他产生了无数的幻想。没想到出家人也会打诳语,而且诳得无边无际,炉火纯青。看来这个世界谁都不可信啊。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李泌面前,就是一个蝼蚁,毫无还手之力。于是,他赶紧连滚带爬,从李泌的住宅逃了出去。李泌也信守承诺,让他带着家人逃到了远方。不过,和达奚抱晖同谋的另外75个人,就没有如此幸运了。李泌想把这75个人全部赦免,可是唐德宗李适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李泌只好退而求其次,只抓了5个人,将他们押送到了长安,并再次请求赦免他们。李适看在李泌的面子上,将这5个人贬到了边疆,一年多以后,又找了一个其他理由,把他们全部斩了。一场巨大的危机,就这样被李泌一人一马,三言两语给化解了。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从江南的韩滉到陕州的达奚抱晖,李泌虽然没有调动一兵一卒,但已胜过了千军万马。若论大唐第一奇才,绝对非李泌莫属,但他的功劳还远不止于此,后面他还将立下更大的功劳。搞定了陕州,河中的李怀光似乎已经成了瓮中之鳖,覆灭只是早晚的问题。可是,这时候依然有一大批官员反对继续打仗,原因依旧是上一集中的论调,关中粮食绝收,饿殍遍野,国库里的粮食,只够吃70天了。李适在巨大的压力之下,终于开始动摇了。毕竟比起门卫大爷40米长的大砍刀,家里断粮更加的危险。撤军,似乎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但是,有主和派就必定有主战派,远在泾州的李晟听说以后,大为震惊,他立刻上书李适,鞭辟入里地指出了不能赦免李怀光的五个原因:1、河中距离长安仅仅里,以后派兵防范河中,关中压力势必倍增。2、赦免李怀光,原来攻占的城池就必须退还给他,辛辛苦苦奋战了一年的唐军将士怎么可能愿意?3、陛下已经用兵一年,如果连一个小小的李怀光都不能平定。西面的吐蕃,北面的回纥,南面的淮西,东面的四镇,都在看着呢。他们必然伺机而动,到时天下必将大乱。4、赦免了李怀光,按照以往的规矩,就得安抚朔方的将士。如今国库空虚,哪里还有钱去奖赏他们。如果奖赏不够,他们再反,陛下又该如何?5、河中一斗粮食已经涨到钱,喂养牲口的草料即将用尽。我们难,他们比我们更难,狭路相逢勇者胜,再坚持一下必然能够成功。最后,李晟又向李适立下了军令状:我愿意带领2万兵马,自备物资粮食,一个月内灭掉李怀光。国家危难,有此等忠臣。李适看罢,感动不已,便准备让李晟带兵前去平叛。但在前线指挥的马燧,这时候刚好回到了长安,而且他和李晟一样,也是主战派,要求李适再给他一个月时间,一定平定叛乱。在这两位名将的连续劝说之下,李适终于又一次坚定了信心,拨给马燧了一个月的粮草,限他如期完成任务。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李适又带头减少了宫中的开销,并命令在京的所有部门,一律降低待遇,共赴国难。——小孩满月,要回老家请客,还要接待各种亲朋好友,为了保证每周三篇,我只好把最近几篇缩短到了0字。十分不好意思,又要给大家说声抱歉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9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