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延安梦延安追寻延安

“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这是当年无数有志青年追寻延安的生动写照。他们死都要爬到延安去干什么?当然是去追求理想,实现抱负,想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力量。四上语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作者是祁念曾,不光祁念曾追寻延安,过去、现在,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着延安,其中就包括以前的毛主席、周总理,还有现在的习主席。延安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连主席、总理都魂牵梦绕?延安,是革命圣地,是许许多多老一辈无产阶级和革命者的第二故乡,是养育许许多多共产党人的“母亲”。从年到年,在这13年的时间里,中共中央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领导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做出了一系列的关键而及时的历史决策,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毛泽东在延安足足呆了11年,《论持久战》等伟大著作以及诸多诗词,都是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写的。毛泽东同志是延安精神的培育者和实践者,他不仅科学地概括了延安精神的内容,而且身体力行延安精神,为延安精神的形成,发展和光大作出杰出贡献。年2月针对国民政府和侵华日军的封锁,党中央毛泽东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广大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正是因为有了南泥湾的大生产,才有了革命军民的情谊。延安的一草一木总能激起许多革命者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追忆。毛泽东对延安有浓厚的感情,他说:“共产党能有今天,延安的人民群众有一半的功劳,不能忘了他们。”毛主席还说:“我16岁到延安,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延安的小米饭养育了我,是延安给了我政治生命,是延安文化延安精神决定了我的一生。”回延安看看,吃陕北小米,骑马沿着黄河走一圈,是毛主席生前一直的愿望,却最终脱不开身没能实现。

(周恩来回延安)

电影《周总理回延安》有一片段让我感动不已,周总理晚年得了重病,他放心不下延安的百姓,他想在去世前,再回延安看看。年6月,他拖着重病的身体回到了阔别26年的延安,亲切地与百姓聊天,重温党的历程,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周总理看到延安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非常痛心。和当地政府官员击掌明誓5年让粮食翻一番!回北京前,周总理要机长在延安上空盘旋一圈再走,他深情地说:“延安,还没有看够。”年轻时的习近平主席也在延安插过队,延安也是他的第二故乡。习近平曾说:“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他表示有时间要多去延安走走,向老区人民学习,向陕西的各级干部学习,重温党史,从中汲取力量,不忘本。诗人贺敬之当年也在延安学本领,学真理,并创作了《白毛女》、《南泥湾》等经典作品,年,他也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次见到它,他思绪万千,写下了一首抒情诗《回延安》。“几回回梦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一首《回延安》道出了延安时期革命青年的心声,写出了作者重回母亲怀抱,与亲人相见时激烈欢乐的心情,也是作者对延安精神的最高礼赞。延安,是中共历史上一个神圣的图腾!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延安、梦延安、追寻延安、礼赞延安?因为延安的人民和延安精神养育了他们。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特征。延安,是老一辈革命者的“母亲”,是养育他们,培育他们成才的“母亲”啊!养育恩恩比天高,哺育情情深似海。延安这方热土养育了中国革命,养育了人民军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延安精神为立党兴党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回延安”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精神象征,提醒中国人民时刻不忘本,不忘初心,矢志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弘扬延安精神作为从严治党,推动自我革命的永恒课题,他多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要坚持不懈地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心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用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延安精神,谁来继承和发扬?当然要靠你们,孩子们,你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你们能践行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周总理回延安看到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击掌明誓5年让粮食翻一番!)(有志青年们诵读《回延安》)四上语文往期感悟文(是老师读了每篇课文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写成的文章):和王戎一样聪明的孩子(一)“妈妈,为什么西门豹不把剩下的官绅扔到河里?”蔡桓侯自己作死了自己,只因为做不到这点!

每次写起来就怕孩子们看不懂,怕自己没说清楚。所以每篇文章总想更加完善一些。

这种整理的文章,也是对写作有帮助的。

孩子们没有灵感写不出文章时,也可以像老师这样,确定一个主题后,把自己知道的同主题的素材积累在一起。以后遇到相同题材的作文,就不用绞尽脑汁去想素材了。

写作,是越练越好的!贵在坚持。

老师会继续带好头,做你们的榜样。

暑假生活,肯定比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就让我们试着用文字记录下每个精彩的瞬间吧!

我们可以写日记、写读后感、观影感等等,如果你想你的文字让更多同学看到,可以在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9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