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更多洗髓功资料和视频,可以加老师
道家洗髓功在中国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蕴底、有传承的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道不外传”,即:“非达官显贵不可练,非道家之士不可练”,故道家洗髓功又被称为“帝王功”。洗髓功传承已久,但是却不为大众所熟知。年被乔长虹带入台湾,才有了第一次的推广。近年来,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洗髓功传播机构,大众才开始对洗髓功越来越了解,相信不少人也是从近年来才开始在网上第一次看到洗髓功。
作为一个养生爱好者平时就比较注重食补代替药物,也很喜欢查阅书籍,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到了我们洗髓功的领域才发现以前自己知道的都是一些皮毛,我也在反复思考,什么是养生,养生的意义何在。
洗髓功的养生简直颠覆我对养生的看法,有些养生方法简直前所未闻,真是无奇不有。也让我对了我们古人的智慧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虽然洗髓功方式不同,但是原理基本都是一样的。
那究竟什么是洗髓功呢?它是起源于道家,古名:迟老还机术。(难怪有返老还童,帝王追求长生这一论说)是一种从内部调理身体的修身秘方。
就如炼丹一般,人体为炉,练气为道,精气神为药。它将身体机能所蕴含的能量激发出来,从而达到延年益寿,永驻青春。
洗髓功中特别是吐纳和垂吊两个步骤。不同的人因为体质不同,在行功过程中往往产生某些独特的身体感受,比如酸、麻、痛、胀等等感受。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感受?道医与西医不同,道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道家洗髓功的目的也是养气、练气,使得经络通达,气布周身。在把气灌输到周身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上述因为个体身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感受。
一般来说,垂吊过程中的不适感就是疼。且在起初垂吊练功时最为明显,一般疼的是內筋等位置。这是因为男人根部本为脆弱部位,特别是内筋,很少能锻炼到,就算是起步三斤,甩动次,对刚开始练功的內筋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很多人在起初时的一块砖、两块砖,直到五块砖,即15斤以内都有明显的不适感,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不适感较明显可以减重练习,休息两天,练功一次。以此循序渐进即可。
除垂吊外,更多的身体感受发生于呼吸吐纳的练气过程中。包括痛、麻、酸、胀、痒、流泪、打喷嚏、打嗝等等诸多现象。这些现象的根本就是身体的气息开始调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身体反应。道医上叫“气冲病灶”,它其实是人体自愈力本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和自我调理,说明改善正在进行。比如以下几种情况:1、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2、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3、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4、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5、疼: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6、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这些都是练功,气血运行时身体产生的反应,恰好说明了本身的身体状况。我们练功大概从10斤开始,如果吐纳做的比较到位,就会开始有打嗝的现象发生。这是胃气开始调动,食欲会慢慢变大。之后,有一段相当的时间内,会排毒比较多,经常大便。有部分人的大便会比较腥臭,这都是身体开始排毒的正常反应。有的人有鼻炎,就可能会出现鼻子流清水等现象。它其实都是身体自我向好调理的一个阶段式正常反应。无需担心。
第一式:蟠龙探海
通过本式动作的习练,有效的刺激身体的脊柱、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督脉和膀胱经,疏通上肢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增强膀胱经一身之阳气的作用,抵御病邪的目的。
第二式:弯弓射雕
通过本式动作的习练,能够锻炼身体脊柱的左右弯曲度,增强脊柱的柔韧性和身体的平衡能力,疏通两侧的肝经和胆经,改善肝脏和胆囊生理功能。
人们历来推崇“化繁为简”,易筋经十二式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精华缩影,而“易筋经精华六式”又是从易筋经十二式和八段锦中总结出来的精华部分。化繁为简,也是思维方式上的一种智慧。看似简简单单的六个动作,坚持习之,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这,就是一种更高级的思维形式和生存智慧,也是洗髓功的热身部分!
想要学习洗髓功、辟谷、胎息、听老师公开课的朋友,每晚7:30的免费公开课堂,专业老师线上直播洗髓功法,邀您一起听课学习收获健康!进入直播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