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道闹脾气引发功能性便秘,该如何应对

当红小魔童哪吒怒刷朋友圈,你知道小朋友的肠道也会闹脾气吗?肠道闹脾气很有可能造成功能性便秘,它是指持续的,困难的,不频繁或不完全的排便,并且无主要解剖学结构或生化异常。

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制

功能性胃肠病(FGID)是一组慢性或反复发作、与心身因素相关、消化道功能紊乱性的非器质性疾病。其主要病因与脑-肠互动紊乱相关。依据年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最新标准,主要分为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青少年两部分。

作为一种FGID,功能性便秘(FC)的主要病因有饮食因素、生活不规律、缺乏排便的训练相关。此外,FC患儿的心理行为异常发生率较普通儿童高3~4倍,如孤独症、过度敏感、抑郁等。由于「公厕恐惧症」、生活学习环境改变、父母过度干预等环境因素造成患儿害怕排便或排便不愉快,导致大肠吸收更多水分,造成大便干硬,进而发展成FC。

排便痛是造成儿童FC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当儿童因疼痛而避免排便时,大便会积聚在直肠内并变硬,当它们通过时会引起更多的疼痛;而便时疼痛是粪便潴留的常见诱因,容易导致慢性便秘的发展和持续存在。

此外,运动不足可减少肠蠕动减慢,也可导致或加重FC;一项长达7年的纵向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慢性便秘患儿有便秘的家族史。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流行病学

FC的患病率受饮食、地域、种族、年龄、诊断标准等诸多因素影响,而与性别无关。但FC合并大便失禁率,男孩要高于女孩。

有研究显示,在便秘患儿中,仅有1.6%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便秘,高达97%的患儿存在功能性便秘。在中国,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率约为3%~8%,约占整个胃肠道门诊的20%~25%。台湾研究表明,儿童便秘的发病率与年龄呈现负相关关系(图1)。

图1台湾7至12岁儿童便秘的发病率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前,儿童功能性便秘主要依据罗马IV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具体诊断标准及诊治流程详见下图(图2、3)。

图2儿童FC诊断标准

(年罗马IV诊断标准)

图3儿童便秘的诊治流程

儿童便秘的常见检查有甲状腺功能/血糖,腹部X线平片、B超、钡灌肠、脊柱MRI、肠镜和肛门直肠功能检查等。

应当注意鉴别患儿器质性便秘及非器质性便秘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应对方法

一旦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成立,就应开启患儿的全程管理方案,包括患儿家长教育、改变排便习惯、调理饮食和日常使用大便软化剂。容积性泻剂(膨松剂)、渗透性泻剂、刺激性泻剂、润滑性泻剂等均可以缓解儿童大便嵌塞,临床常用渗透性泻剂和容积性泻剂。

除此以外,益生菌可用于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辅助治疗,其通过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道PH,增强结肠蠕动,降低结肠转运时间,从而改善便秘。有研究显示,使用益生菌能有效减少甘油栓剂的使用及患者腹痛(图4)。联合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与乳果糖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时,远期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图5)。

图4功能性便秘患儿使用益生菌对

甘油栓剂的使用及腹痛的影响

图5枯草杆菌二联活菌与乳果糖

联合治疗FC有效率及复发率

小结

FC属于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高,是儿童便秘的主要原因。FC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但要注意鉴别诊断。在针对患儿治疗时,需要正规、长期、综合的治疗方法,及早干预可有效提高预后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z/55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