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皮肤病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20322/10474668.html
《雍正王朝》电视剧改编自小说《雍正皇帝》,不论是编剧刘和平还是作家二月河,都是业界知名人士,创作水平都属顶级。
《雍正皇帝》小说约万字左右,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则有44集,其中大部分人物和桥段都做了保留,整体色调和主题做了方向性改编。此外,为了压缩剧情避免繁冗,一些小说支线人物被删减,还有一些小说人物和事件则进行了二次创作。
本文要说的就是《雍正王朝》第20集里的一段情节,这段戏让很多网友费解,还出现了很多过分解读,根源在于编剧的移花接木。
天子无私事
电视剧《雍正王朝》第20集,胤禛夺嫡成功在畅春园即位,当晚他返回潜邸雍和宫,所有家人和邬思道已经等着了。
雍正和邬思道秉烛谈心,他谈到了邬思道的未来,却被邬思道的“三不可用”说服,主仆二人一时都有些情感上的激动。
正在此时,张五哥汇报:十七阿哥求见。雍正立刻宣见,却被邬思道阻止,他的理由是雍正已经成为皇上,不可善听善见。然后邬思道告诉张五哥,让十七爷有公事就去找张廷玉或十三爷,私事的话,天子没有私事。
等于邬思道这是替雍正送给了十七阿哥一个闭门羹和软钉子。
悲催十七爷
为什么邬思道不让十七阿哥见雍正呢?这是很多《雍正王朝》观众都费解的事情,总不能是因为甄嬛吧。
在各种解读视频和文章中,这一段剧情被发挥出了很多阴谋论,其中最流行的一种观点是:十七爷是要带兵进雍和宫替雍正杀邬思道的,邬先生何等聪明,为了保命,当然不能让十七爷进来。
实际上,这就是过分解读了,电视剧这一段让人费解的原因之一是编剧的问题。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十七阿哥毫无存在感,就这个名字出现了一次而已。但在小说《雍正皇帝》中,十七阿哥不仅戏份多,而且很重要,在雍正的夺嫡团队中,他相当于老十三的副手,在老十三被圈禁时,他是雍正身边唯一能带兵的阿哥。
小说中,雍正即位当晚,前往丰台大营掌管兵权杀成文运的人除了老十三还有老十七,他带兵深度参与了包围畅春园的整个行动。
电视剧里雍正说“老十七是朕的兄弟”,但在小说里雍正说的是“他是朕的心腹兄弟”,多了“心腹”二字,地位绝对不一样。
在原著小说中,当雍正返回雍和宫时,老十七正在雍和宫外围带兵护卫,他求见雍正也是正常。
邬思道之所以不让十七阿哥见雍正,主要是这个时间点太敏感。
一方面,虽然雍正已经即位,但十七阿哥掌握一部分兵权,人心隔肚皮,谁能担保他在这个康熙驾崩雍正即位一切尚未稳定下来的晚上不会有其他想法,万一他铤而走险,就算雍正不出事,那造成的动荡一样会有利于八爷党他们。
另一方面,就算十七阿哥没有其他想法,他护驾有功,更是四爷党的骨干力量,在保护雍正顺利即位过程中居功至伟,这个敏感时间要求见面,是不是有居功自傲请功要官的嫌疑?
从邬思道和雍正的角度看,不见十七阿哥是对的,见面的麻烦要比不见的麻烦多,那不如不见。
由于电视剧《雍正王朝》之前没描写十七阿哥任何参与夺嫡的事情,但在这个时候却保留了十七阿哥要求见面的桥段,这就会让有些观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十七阿哥请见是什么意思。
由于容量问题,电视剧在铺垫方面确实不如小说严谨,小说《雍正皇帝》之所以安排这一段剧情,其实是和夺嫡前夜雍和宫的气氛做一个对比。
在前半夜的雍和宫里,雍正、邬思道、十七阿哥、文觉大和尚和性音和尚齐聚一堂,每个人都有分工,谁负责解救老十三,谁负责解决丰台大营,谁负责解决西山锐健营都有安排,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是热闹,就像公司团建前的分工一样,谁负责买酒谁负责凉菜。
即位的后半夜,雍正已经是皇帝,雍和宫里的气氛立刻变了,在场的邬思道、文觉大和尚、性音和尚以及雍正都有些沉默,仿佛他们之间隔了一道墙。这时候十七阿哥求见,邬思道替雍正拒绝之后,雍正终于明白那堵墙是什么了。
同一个夜晚,前半夜的胤禛,后半夜的雍正,同一个人因为身份不同,气氛也就不同,这是一道分水岭,从此之后,当年的夺嫡小团体再也不会有那种气氛了。
二月河的想法是通过立下大功的十七阿哥求见被拒营造那种前后半夜强烈对比的气氛,小说是成功的,但电视剧编剧只保留了后半夜的桥段,前半夜十七阿哥参与夺嫡的戏一点儿都没拍,没有任何铺垫,观众只看电视剧自然难以理解。
邬思道的命
电视剧《雍正王朝》这段戏其实是把小说的情节移花接木了一下,在小说中,邬思道替雍正拒绝十七阿哥是在即位当夜,他坚决不做官并提出“三不可用”则是在雍正即位很多天以后。
雍正即位后立刻给康熙办国丧,同时下达了一系列诏令保证朝堂和天下稳定,其中一项命令就是让十四阿哥回来奔丧。
十四阿哥故意拖延了几天才从青海启程,回到京城后大闹了康熙葬礼,处理完了老十四,雍正才带人回到雍和宫处理“粘杆处”(民间传说中的血滴子)那些人。
从雍正即位下令十四阿哥回京,再到老十四回来,这中间至少有一个月以上,在这个时间段里,雍和宫里雍正的家眷全搬到了紫禁城皇宫里,只剩下书房里的一些人如文觉大和尚、邬思道和一帮粘杆处的人。
雍正的计划是由他本人和老十三到雍和宫举办庆功宴,请粘杆处的人喝酒,等他们喝醉了,下半夜全给灭口处理干净,这个计划也是文觉大和尚提醒雍正的,因为粘杆处这帮人知道的太多了,以后万一落到八爷党手里对雍正是一个威胁。
至于邬思道是否在灭口名单里,小说里并没有提,但根据文觉大和尚的建议看,邬思道在雍正心中是可杀不可杀两可之间的人,杀不杀,只是一念之间的问题。
邬思道对这个结果也早有判断,他在给雍正说“三不可用”之前还特意提醒了老十三,把老十三吓得够呛,电视剧里把这段戏挪到了老十三送别邬思道之时。
从邬思道最终全身而退的结果看,雍正对于杀不杀邬思道确实有一些犹豫,但还是不杀的念头占了上风。
不管怎么说,雍正想杀邬思道,根本用不到十七阿哥上场,在雍和宫里神不知鬼不觉弄死一个残疾老头子,也就是一杯毒酒或一根绳子的事儿,雍正怎么可能平白再送给老十七一个功劳,同时也是一个把柄。
总结一下,电视剧《雍正王朝》保留了小说《雍正皇帝》即位之夜的戏份,同时把之后雍正灭口粘杆处之夜的情节挪了过来,这样就营造出雍正在即位当晚就想杀邬思道的氛围,与此同时十七阿哥求见雍正的情节被保留,但偏偏电视剧又把之前十七阿哥参与夺嫡的戏份全给删了。
这种移花接木的改编浓缩了剧情加快了节奏节省了时间,却给很多观众带去了费解,也让一些自媒体产生了过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