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正规 http://m.39.net/pf/a_4781944.html大宝出医院,这次二宝在巴塞尔一医院生。一胎哥哥6斤,二胎妹妹将近8斤,两胎都是顺产。这儿详细描写一下瑞士生娃经历,顺便对比这两次生产经历,发表一些感想。
生产过程
3月28日凌晨2点开始规律宫缩,医院"退货"的经历,这次没有立刻踢醒娃爹,默默忍痛到早上6点,此时阵痛越来越强烈和频繁。疼得差不多了,叫醒娃爹,收拾好证件,请住附近的中国朋友来照顾大宝,妥善安排好了一切,医院。医院,做了内检,发现宫口居然已经开了四指,立马安排我和娃爹一起进产房,检测新冠,签署各种文件,等到将近8点时开了五指才安排上了无痛。没有想到的是,打麻醉成了此次生产过程最难忘的环节。未打麻药时,开指疼得生无可恋。
打麻醉其实不该是多么痛苦的事情。生大宝时我也打了麻醉,一次就成功了,顺利得都忘记了打麻醉的感觉。因为今天是周日,只有一个麻醉师当班,偏偏就遇到了一个傻傻又固执的麻醉师。脊椎麻醉可以用两种姿势,坐姿和躺姿,两种姿势都要求产妇把背躬成大虾一样的姿势。对于麻醉师来说,坐姿上手比较容易。然而对于我来说,两分钟一阵痛,躺着都已经奄奄一息了,坐姿更是要人命。再加上肚子很大,要保持完美的虾背,简直天方夜谭。顾客至上的原则在这个麻醉师这里是不存在的,她坚持使用坐姿,一次没打进,两次没打进,仍然不肯妥协,这个家伙居然坚持不懈得在我背上戳了30针!还是失败了。鼻涕眼泪都出来的我用最后一口气命令麻醉师,用躺姿!不会你现在给我去学习!可能是被我半死不活的样子吓到了,经过30分钟的学习(也可能是复习),麻醉师自学成才,一次就成功了。打完麻醉,从地狱一秒钟到了天堂。不得不说麻药的效果特别好,11点多时,正刷着手机聊着天,宫口已经不知不觉全开了。接下来进入正式产程。之前都是助产士在照顾我,接下来医生也进产房了。如果开宫口时一点疼痛都没有,在生产过程中,即使在麻醉的作用下,还是能感受到宫缩的,因为只有配合着宫缩,才能有效得用力。麻药的剂量控制得相当好,所有的不适都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生产过程中有一次头位不正,宝宝没有找对出口,医生指导我用了趴姿调整回了头位,历经一个多小时,在医生和助产士有条不紊专业而有效的指导以及自己乖乖的配合下,宝宝终于顺利出生了,是个重达7斤7两的大胖丫头。整个过程虽然不算太快,但是节奏感很好。宝宝不但顺产,且没有侧切和撕裂。实在想不到小个的自己能这样“轻松”地生下这么大只的宝宝。刚出生还没来得及清理,就和妈妈紧密接触的宝贝。
从产床转移到病床,此时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
喜提小情人,在产房沙发休息的爸爸。
助产士在清理胎脂,爸爸在观摩。
产后感想
无痛分娩技术真是现代女性生娃福音,原来生娃真的可以不疼。这一次能没有大损伤地生下一个体重不算轻的宝宝,且生完就可以下地,月子期间也恢复很快,应该跟无痛分娩有很大的关系。再看欧美妈妈三胎四胎地生,除了传说中的欧美人的强体质,也可能跟生产时不用经历太多痛苦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无痛分娩在国内还不普及,即使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大城市,无论是无痛的技术还是麻药的质量,在我看来都没有达标。尤其是在瑞士体验了一次无痛之后,这种感受更深(刨去可能会遇到傻fufu的麻醉师这部分)。在上海生产时,麻醉剂用量过多,导致开宫口停滞,产程拉长,我开始发烧,不得不用催产素,结果麻药不知怎地又失效,最后的生产过程撕心裂肺的感觉至今难忘,虽是顺产,但轻度撕裂让我在床上休息了好多天才可以正常下地走路。所以我第一胎的麻药可以说是打了个寂寞。关于无痛的后遗症,我两胎无痛都没有什么后遗症。除了生这一胎时因为30个针眼造成了腰部肌肉损伤,用止疼片配合冰袋,三天就恢复了。对宝宝发育也没有任何影响。不管怎么样,我对于将要生产的妈妈的建议就是,如果选择了顺产,能够上无痛就一定要使用无痛。万一遇到好的麻醉师了呢,万一麻药剂量控制很好呢,打了麻药也没有什么损失。凡尔赛一下ZiBen主义国家的生娃福利。下面描述的服务都是保(mian)险(fei)报(fu)销(wu)。生产过程:当天全天可能就只有我一个产妇。当值的助产士和医生全部为我服务,一点的不顺心和疼痛都能被专业耐心地解决(再次刨去那位麻醉师)。全程享用私人产房,娃爹可以全程陪伴。可能第二次当爹,淡定的他把我当成了个医学模型,只知道他在旁边一边跟医生学了不少生产知识,一边还顺手上手操作剪个脐带。他说看我生产学到的知识比他上医学院实习时学到的还多。想起之前在国内生大宝时,20个产妇挤在待产室,一边忍受自己的疼痛一边还得忍受隔壁产妇嗷嗷叫。打麻醉要排队,等医生检查要排队,最后宫口开了进产房生孩子还要排队。在此感慨一下国内的准妈妈们还有医生护士的不容易。产后住院部分:待产包是根本不需要准备的,因为产房病房什么都配备。最后出院了,产妇和宝宝的一次性用品还可以免费顺走一些。在护士的提点下,我们塞满了一背包,足够整个月子使用。病房像酒店,包一日三餐,24小时客房服务,任何问题护士随叫随到。除了定期检查,还可以帮宝宝换尿布,给宝宝喂奶粉,帮下床困难的产妇妈妈上厕所。服务不一一列举,也许有点像国内的月子中心。即使是因为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没有亲戚朋友的陪伴和照顾,也完全没有问题。病房早餐。虽然是哺乳期,护士也给我拿了最爱的咖啡。
病床上贴心的小卡片,记录宝宝姓名和出生信息。二胎冠妈妈姓,由于爸爸独自照顾孕妇和产妇的功劳,也加个爸爸姓当中间名。
坐月子:月子期间还有助产士上门家访,主要是检查宝宝的成长和妈妈的恢复情况。自以为好歹养大一个娃了,应该很有经验,结果才发现自学的知识还是不及人家专业的。比如一直的母乳的姿势就不对,导致宝宝喝完奶胀气。比如从月子期间就要开始培养自主入睡的习惯,适当使用一些神器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天使宝宝的养成,助产士帮了很大的忙。总的来说,整个怀孕生孩子的过程都享受到了很专业的服务。由于瑞士要求全民强制医保,孕期和生产所有的费用保险都可以涵盖。因此,无论什么样家庭条件的产妇,都可以很舒心且很有尊严地生孩子,这一点倒有点像GongChan主义。我听说国内也有服务完善的生产机构,只不过需要不菲的费用,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可以享受。比起过去,我们这一代的母亲已经免去了很多生娃的苦。在此,我衷心向我们的妈妈致敬。最后,我也希望每一个妈妈都能享受生娃和育娃的过程。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