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山居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誰最中國」

不可一世的人,偶尔表达谦虚的方式,也是清新脱俗的。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天下的文学之才,共有一石(十斗),其中,曹植占了八斗,我有一斗,你们其他人只能分剩下的一斗。”谢灵运对曹植是非常景仰的。世人对谢灵运的夸口,倒是也没有太大的异议。《诗品》为一百二十余人物评级,“上品”之中,南朝仅谢灵运一人。现在的人,都知道“才高八斗”。至于谢灵运的那一斗,却可能遗忘了。不过,谢灵运开辟的山水诗道路,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连我们今天游山逛水的趣味,也未尝没有谢灵运的指引。狂傲的谢灵运,一生没少折腾。好在,他把那不世出的一斗才华,尽情地挥洒在了山水间,他的赤诚与可爱,也因之鲜活。谢灵运是出类拔萃的人,也是有吹牛资本的人。谢灵运出生于名门望族。“旧时王谢堂前燕”,“王”是王导、王羲之的家族,“谢”是谢灵运的家族。谢灵运的祖父谢玄,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曾率领东晋军队打赢了“淝水之战”。谢玄有个儿子,名叫谢瑍,生性愚笨。后来谢瑍的儿子灵运,却是天资聪颖。谢玄很喜欢灵运。谢玄觉得,谢瑍什么都不如他,只有生儿子这件事比自己强。小谢年少好学,《宋书》记他:“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幼年时,小谢曾随族曾祖父谢安在会稽东山隐居。或许从那时起,山山水水就已经种在了他的心里。谢灵运一辈子都爱爬山。他发明了一种登山鞋,鞋底安着两个可拆卸的木齿,上山卸前齿,下山卸后齿,方便走山路,人称“谢公屐”。李白写诗“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可见这款鞋引领时尚之深远。仗着家大业大,天性纵恣的小谢,有时未免显得游手好闲。有一次爬山,他带着数百名随从,从始宁南山开始,一路伐木开道,直至临海。临海太守大为惊骇,以为山贼来了,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谢灵运来爬山了。谢灵运在十八岁时袭封康乐公,二十岁步入仕途,但因生逢乱世,难免历经颠簸。谢安、谢玄,都是有才干、识大局的治国能臣。与长辈相比,“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为人处世不太适合当官。皇帝喜欢小谢,但只限于他的文采,常给他些文书类的闲差,没有什么实权。小谢以名辈自居,心高气傲,自认应该参与军国大政,常常愤愤不平。永初三年(年),宋武帝刘裕驾崩,诸皇子势力陷入争斗。谢灵运遭权臣徐羡之的排挤,被贬出京城,到永嘉郡任太守。对灵运而言,这也算因祸得福,因为他又可以到处爬山了。“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一年之后,谢灵运索性称病辞官,来到始宁县(浙江上虞南部和嵊州北部)隐居。在始宁,谢灵运终于在山水间,尽情释放着自己的生命。我们今天看一座城市,如果周边没有山,就少了太多趣味。城市里有园林固然好,但是仍挡不住人们对真山真水的向往。谢灵运的时代,还没有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文人园林,更遑论那些系统的造园技法。但是谢灵运已经开始在始宁的山里,做着园林的实践。始宁,是谢家故宅所在地,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灵运的父、祖都在那里住过。回到始宁之后,小谢开始着手大力整治,经营这座大型别业。始宁山居,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居是谢家老宅,是庄园主体部分,北居是小谢重新经营的地方。无论新居,还是旧宅,都依托于自然条件,建筑布局与山水风景相配合,既注重自然景观,也兼顾农业经济劳作,呈现出一幅大自然与人居相和谐的生态平衡景象。虽然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造园理论,在那时还无从谈起,但是,在最热爱的地方,也有最深的领悟,很多后世的经典造园手法,在谢灵运手中已经应用自如。谢灵运在《山居赋》里介绍了始宁山居的经营情况,并表现了他的园林观念和造园手法:“罗曾崖于户里,列镜澜于窗前”,把崇山峻岭收罗到户牖之内,将山泉湖水陈列在窗前;“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敞开南边的门,与远方的山岭相对,打开东边的窗,观望近处的田野,皆为框景。“因丹霞以赪楣,附碧云以翠椽”,让绚丽的彩霞与红色的门楣相映,把飘逸的云朵衬在翠绿的椽梁上,为借景。谢灵运也多次提及修筑亭阁、掘池、辟路的情形:“翦榛开径,寻石觅崖”,“葺骈梁于岩麓,栖孤栋于江源”……他还善于改造利用天然地形,通过“众流溉灌以环近,诸堤拥抑以接远”这类手段,使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保持谐调。此外,谢灵运关心的不仅仅是人、山水和建筑,草木竹等植物、鱼鸟兽等动物,也被他开创性地纳入了风景体系,得到他的悉心照顾。谢灵运说:“夫衣食,人生之所资;山水,性分之所适。”始宁的大型庄园,正好既可以满足他豪华奢侈的贵族生活,也适应他喜好山水的性情。在我们眼里,小谢的山居,似乎显得很原始。它不是后世的“城市山林”,在城里围起几堵墙,过着自己的小天地;而是亲身投入山林的怀抱,消弭了人居与自然的界限,有着连接天地的贯通感。如此,令今天的我们更多了许多向往。可惜,山居生活,终究不能持久。元嘉三年(年),宋文帝权力巩固,诛杀徐羡之等权臣,再召谢灵运入京,任秘书监。朝廷令他编写《晋书》,他消极怠工,到头来也没写成。后来,小谢又想他的山居了,再次称病请辞,回到了始宁。元嘉八年,因受会稽太守的诬告,小谢亲自赴京申辩,文帝知其清白,但不想放他回去,就封他为临川内史。他在临川依然放纵如故,有部门想捉拿,他竟然举兵抵抗。文帝爱惜灵运的才华,又念及谢玄的功劳,免其一死,流放广州。再后来,谢灵运又被诬陷参与农民谋反活动,稀里糊涂地,终于被处死,时年四十九。谢灵运是政治上的失败者,终生不识时务,无从施展抱负。不管他自认为多么有治国才能,他也应该承认,能让自己感受到身心愉悦、带来精神慰藉的,只有自然的山和水。始宁山居,既是谢灵运的物质财富,也是精神家园。他放纵遨游于山水之间,泻情为山水诗,开拓了诗歌的格调与境界。可惜,他从未真正参透安身立命之理,始终犹疑于出仕入仕之间,无法超脱于物外,诗中的名理也常常显得言不由衷。始宁山居,也没能成为他的真正归宿。士大夫的终极矛盾,在谢灵运这里没能得到解决,在后来的近两千年,还会纠结着更多的人。谢灵运像一个超越了时代的人。不管后世造了多少园林,若提起“诗意的栖居”,我总会想起谢灵运。一如文人崇拜着魏晋的风度,如果中国园林有一个原始范本,那应该在谢灵运的山居里。为我们永久提供指引的,不只是形式,而在于精神。我们依然向往着山居,在那里融于天地万物,体悟生命的真性情。在名山大川间,在莫干山的民宿里,在每个周末的城郊爬山之行中……看向广袤的山,似乎仍在呼吸着与小谢一样的空气,想起他种种的不羁与可爱,会心一笑。谢灵运临死前,最想回到的,一定是始宁的山居吧。我们今天也会带着对山水的一往情深,遥想始宁的山居,那里有园林艺术的前世,还有谢灵运的那“一斗”才华。谢灵运,你真是谦虚了呢。

编辑丨丘畔

图片|华楠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图片进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5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