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临床答辩第二节肺痨

第二节肺痨

(一)概述

干:药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其传染特点,现代医学的肺结核基本与之相同。

(二)病因病机

1.病因

一方面,感染“痨虫”;另一方面,由于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或营养不良导致正气虚弱,难抵“痨虫”侵袭。

2.病机

从“痨虫”侵犯的病变部位而言,主要在肺。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密切,同时也可涉及心肝。肺痨的基本病机为虚体虫侵,阴虚火旺。“痨虫”侵肺,耗伤肺阴、脾气,以致气阴两虚,晚期阴损及阳,阴阳交亏。肺痨的病理因素主要是“痨虫”。肺痨病理性质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证主要在于阴虚,继则肺肾同病,兼及心肝,而致阴虚火旺,或因肺脾同病,导致气阴两伤,后期肺、脾、肾三脏俱亏,阴损及阳,表现为阴阳两虚。此外,还可因气不布津及肺虚不能助心治节血脉之运行而生痰浊、瘀血等标实之候。

(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诊断要点

(1)有与肺痨病人的密切接触史

(2)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

(3)初期病人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2.病证鉴别

(1)肺痨与虚劳:肺痨与虚劳均为慢性虚弱性疾患。但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2)肺痨与肺痿:肺痨与肺痿均为病位在肺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亦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在临床上肺痿是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而肺痨是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为特征。

(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肺痨应首辨病变之脏器;次辨虚损之性质;三辨夹火、夹痰、夹瘀之不同。

(1)辨病变之脏器:本病常见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症状,病变主要脏器为肺;若兼有乏力,纳少,腹胀便溏,则病及于脾;如有腰膝酸软,五更泄泻,男子遗精,女子经闭,则病损至肾;或见心烦易怒,失眠心悸,则病及心肝。

(2)辨虚损之性质:肺痨临床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消瘦、舌红脉细为主症故以阴虚为主;病变日久,出现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自汗畏风,舌质转淡,则属气阴两虚;若病情进展,兼有喘息少气,咯血暗淡,形寒肢冷,脉虚大无力,则为气虚及阳,阴阳两虚。

(3)辨夹火、夹痰、夹瘀:本病如发热明显,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心烦口渴,属于夹火之证;痰*量多为兼夹痰热;痰白清稀或起泡沫为湿痰、寒痰;若见唇紫舌黯,则为夹瘀。

2.治疗原则弹

治疗当以补虚培元和抗痨杀虫为原则,尤需重视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调补脏器重点在肺,并应注意脏腑整体关系,同时补益脾肾。治疗大法应根据“主乎阴虚”的病理特点,以滋阴为主,火旺的兼以降火,如合并气虚、阳虚见证者,则当同时兼顾。杀虫主要是针对病因治疗。

3.证治分类

临床上将分为肺阴亏损、虚火灼肺、气阴耗伤、阴阳虚损等证候,反映了肺痨阴虚为本,阴虚失润,阴虚火旺,日久耗气,阴损及阳的演变规律。

(1)肺阴亏损证血: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咳少量黏痰,或痰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皮肤干灼,口干咽燥。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苔薄白,舌边尖红,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

代表方:月华丸加减。

常用药:北沙参、麦冬、天冬、玉竹、百合、白及、百部。

(2)虚火灼肺证

主症:呛咳气急,痰少质黏,或吐痰*稠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涎,午后潮热,骨蒸颧红,五心烦热,盗汗量多,口渴心烦,失眠,性情急躁易怒,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干而红,苔薄*而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常用药: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百部、白及、生地、五味子、玄参、阿胶、龟板、冬虫夏草。

(3)气阴耗伤证

主症: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与盗汗可并见,纳少神疲,便溏,面白颧红。近期曾有与肺痨病人接触史。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参、*芪、白术、甘草、山药、北沙参、麦冬、地*、阿胶、五味子、冬虫夏草、白及、百合、紫菀、冬花、苏子。

(4)阴阳虚损证

主症:肺痨病日久,咳逆喘息,少气,咳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药:人参、*芪、白术、山药、麦冬、生地、五味子、阿胶、当归、枸杞、山萸肉、龟板、鹿角胶、紫河车。

4.常见证治疗加减变化

肺阴亏损证,咳嗽频而痰少质黏者,可合川贝母、甜杏仁以润肺化痰止咳,并可配合琼玉膏以滋阴润肺;痰中带血丝较多者,加蛤粉炒阿胶、仙鹤草、白茅根(花)等以润肺和络止血;若低热不退者,可配银柴胡、青蒿、胡*连、地骨皮、功劳叶、葎草等以清热除蒸。

虚火灼肺证,骨蒸劳热,再加秦艽、白薇、鳖甲等清热除蒸;痰热蕴肺,咳嗽痰黏色*,酌加桑皮、花粉、知母、海蛤粉以清热化痰;咯血较著者,加丹皮、黑山栀、紫珠草、醋制大*等,或配合十灰丸以凉血止血。

气阴耗伤证,夹有湿痰者,可加姜半夏、橘红、茯苓等燥湿化痰;咯血量多者,可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牡、参三七等,配合补气药,共奏补气摄血之功;若见劳热、自汗、恶风者,可宗甘温除热之意,取桂枝、白芍、红枣,配合*参、*芪、炙甘草等和营气而固卫表。本证治疗宜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忌用地*、阿胶、麦冬等滋腻药。进而言之,即使肺阴亏损之证,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兼伍甘淡实脾之药,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碍脾。但用药不宜香燥,以免耗气、劫液、动血。

阴阳虚损证,肾虚气逆喘息者,配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心慌者,加紫石英、丹参、远志镇心安神;五更泄泻,配煨肉蔻、补骨脂补火暖土,并去地*、阿胶等滋腻碍脾药物。

(五)转归及预后

一般而言,凡正气较强,病情轻浅,为时短暂,早期治疗者,可获康复。若正气虚弱,治疗不及时,迁延日久,每多演变恶化,全身虚弱症状明显。出现大骨枯槁,大肉尽脱,肌肤甲错,兼有多种合并症。如喉疮声哑,咯血浅红色,似肉似肺;久泻不能自制,腹部冷痛,或有结块;猝然胸痛,喘息胸高,不能平卧;喘息短气,口如鱼口,面浮足肿,面色青晦;内热不退,或时寒时热,汗出如水;脉小数疾者,俱属难治的恶候。此外,少数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出现剧烈咳嗽,喘促倚息,咳吐大量鲜血,寒热如疟等严重症状,俗称“急痨”“百日痨”,预后较差。

赞赏

长按







































医疗白癜风
济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zy/17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