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某位四字演员考取国家话剧院编制的事件会发酵到这种程度,而这种本来是公众对演员考取编制程序的质疑,因为“中国新闻周刊”杨某某的一篇文章通过炮轰“小镇做题家”来为四字演员“辩护”,暂且不说这位演员考取编制的程序是否合法正当,“中国新闻周刊”这篇充满着居高临下的偏见的文章就已经值得我们深思。
(文章原文部分截图图源网络)
咱也不知道这位杨编辑如此傲慢的底气来自于哪里,处处展现着对勤勤恳恳的普通奋斗者的偏见和鄙夷,全文充满着一种既得利益者的冷血的孤傲,这篇发表在冠以“中国”头衔的媒体上的文章,真不知道杨大编辑内心里有没有一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令我们无比自豪的国名的理解,可能杨大编辑是在高高天空之上飘久了,太久没有脚踏实地地看看普普通通中国人民的生活了吧,咱也想提醒杨大编辑一下,飘得太高小心摔得越惨哩,通篇文章从对小镇做题家的不屑和对事件本身的偷换概念,一边脚踩着亿万普通中国人民的努力和奋斗,一边吹捧着极少数既得利益者的所谓功劳,咱也想问一下杨大编辑,恁也是既得利益群体?还是说恁只是他们的…hhh??
(这让我不禁想起来很久之前的一件事,我想杨编辑写到这里心中的privilege已经充分体现了吧)
啥子是“小镇做题家”,我粗浅地总结一下,小镇做题家其实就是当代占绝大多数普通人通过学习来希望改变人生的奋斗者们对自己的自嘲罢了,我们没有什么达官显贵的背景,没有什么呼风唤雨的特权,我们或许生活在十八线小城里,我们的童年可能只是河滩边的打水漂和一辆自行车逛遍小城的那个下午,我们的童年没有KFC星巴克,最好吃的可能是奶奶外婆亲手做的一碗鸡蛋面,父母勤勤恳恳地干着自己的事业,我们在学堂里吱吱呀呀地念着书,我们或许连课外辅导班都没有参加过,更别提清北复交的家教老师和琴棋书画的兴趣班了,我们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眺望着远方,用书本和笔堆积起对未来的畅想,我们相信读书改变命运,我们也相信我们的奋斗能让家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甚至让所有人都过上更好的生活。“小镇做题家”没惹你们任何人,也不会让你们任何人欺负!
习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提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广大的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无数“小镇做题家”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这些充满着偏见和鄙夷的论调,终将为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轰鸣声所掩盖,心气高傲的既得利益者们终将跌落神坛,而人民万岁!
木目评论——独立、理性、批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