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子,吃完了怎么保证不会腹胀泛酸

不念过去

不畏将来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多多少少都会吃点粽子沾沾节气的气氛。各种大肉粽、蛋黄粽、豆沙粽、蜜枣粽.........美味到嘴边,绝不是吃一口就完事的。

每年都会有好多人因为过完端午节,出现腹胀、泛酸、积食、痞满等症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粽子吃太多,不消化引起的。

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有补血、健脾暖胃的作用,属于温和滋补品。

虽说是滋补品,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大快朵颐,对于胃出血和胃溃疡的患者来说,只能吃稀薄的糯米粥,它有利于胃病的缓解,但是绝不能吃糯米粽,否则就会更难消化,容易出现胃胀、腹痛的情况。老人、小孩同样也不能多吃糯米粽。

那要吃怎么办?忍不住怎么办?有办法!中医药讲究辩证理论,阴阳相克,粽子最好的拍档就是焦麦芽水、山楂茶。焦麦芽具有消积导滞的作用、山楂茶也有促进消化、解腻、预防肝火的作用。可以在吃完粽子来一碗焦麦芽加山楂水,当茶饮,消除糯米积滞,不要太爽哦。

焦麦芽水、山楂茶和粽子最般配,那是不是可以无节制的吃呢?NO

比如蛋黄粽,咸鸭蛋黄,味美香浓,还有清肺火、降阴火的功能,小儿吃咸鸭蛋黄油,能治小儿积食。但是脾胃虚寒、孕妇就不要吃了,吃多了,容易造成妊娠水肿。

再比如糖尿病患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这些糯米粽子也要少吃。最好浅尝则止。

说完粽子,再来说说粽子叶。粽子要保留清香,少不了粽子叶的功劳,而且粽子叶也有一定的药效作用。全国各地有不少于15种类的粽子叶用于包裹粽子。

01

1、箬竹叶

我们最常见的粽子叶是箬竹叶,这种叶子,分布与长江以南地区,自带珠香,而且叶子活性成分若叶多糖具有一定杀菌防腐功效。

02

2、芦苇叶

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芦苇叶是有史记载最早用于包粽的叶子,由于叶面较小,包出来的粽子通常是圆锥形。

03

3、粽叶芦

广东全省最普遍的粽叶之一;与其它竹叶极为相似,不过,这种叶子的花序成熟后可做扫帚。

04

4、柊叶

这种叶子柔韧性不及箬竹,但比芭蕉叶或荷叶结实,用它包出来的粽子通常超过1斤,肇庆、云浮、茂名、顺德等常用,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很普遍。

05

5、麻竹叶

分布于华南、缅甸,俗称甜竹、大绿竹,最高可达46米,直径更有30厘米;是闽粤常用粽叶之一。

06

6、荷叶

一般只用来包糯米鸡,不宜包成凸四面体,除了容量很大,荷叶香味也让人喜欢。

07

7、笋壳

毛竹,也叫楠竹、孟宗竹、江南竹,用笋壳包粽,常见于浙江、福建、湖南、四川、重庆、河南等地;洗净后,笋壳来年还可再用。

08

8、芭蕉叶

常见于华南、西南,另有杂交种香蕉也很常见;蕉叶易裂,故只适合包成方体,东莞麻涌粽、黄埔波罗粽等便以当地香蕉叶制成。

09

9、美人蕉叶

中国常见种类即为美人蕉,主要分布于两广地区;和芭蕉叶一样,易裂,常包成正方体。

10

10、槲树叶

用其叶包粽,本来仅流行于河南、山东部分地区,但由于这种粽叶带有独特的槲叶香味,近年逐渐流行各地,日本则早有利用。

11

11、一叶兰

主要生长于南方高山地区;叶片常具黄色斑点是其主要特征,台湾、云南最流行用其包粽,云南俗称粑粑叶,一叶兰也常作小区绿化植物。

12

12、玉米叶

中国主要产区是东北、华北以及西南山区;除了叶子,玉米皮即苞叶也可以包粽,特别是甜玉米更佳。

13

13、林投叶

广泛分布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叶缘有刺,使用前需先去除,露兜粽常见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等地。

14

14、砂仁叶

以阳春砂最为出名;砂仁的花开在地上才能结果,如果开在枝上是不会有果实的。既是姜科,其叶便带有姜科的独特味道,与砂仁同属的草果叶也可包粽。

15

15、甘蔗叶

目前约有36种,绝大多数种类可以包粽;固然,这种叶子包的粽都比较小。

15种粽子叶,瞬间觉得自己不是吃货了。不知道读者朋友吃过哪些粽子叶包裹的粽子,欢迎留下你的美食分享,带小丽开开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xz/88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