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42120.html
關注我們
點擊藍字
*原文始發於年8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本澳吉祥物公仔?近年,一隻形象多變的“馬騮仔”十分活躍,經常身穿色彩繽紛的服飾在不同媒介和活動上出現,向大家展現開懷笑容,非常討喜。這隻“馬騮仔”由本地設計師李永漢一手創造和“湊大”,取名“飛力仔(Feliz)”。據介紹,“飛力仔”是一位導遊,肩負著推廣本澳旅遊的使命,致力為市民和遊客帶來歡樂,也陪伴大家共同發掘小城的獨特文化魅力。
李永漢以童心繪製可愛吉祥物“飛力仔”
參
加比賽累積經驗
有留意本地樂壇的讀者,相信對李永漢都不會陌生,他是澳門歌手,曾推出多首本地原創音樂作品。除了喜歡唱歌,李永漢也擅長設計,經常獲政府部門、商業機構及社團等邀請擔任設計及製作總監,負責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宣傳品,並在不同設計比賽中屢獲殊榮。
李永漢設計新郵品圖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科就讀於澳門理工學院的李永漢,在學期間已積極參與兼職設計工作,磨練技能。畢業後,他與幾位好友成立了娛樂製作公司及澳門無疆界青年協會,經常要負責公司和社團承接的不同項目宣傳品設計,工多藝熟,不斷進步。工餘期間,他積極進修,攻讀澳門城市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碩士課程,以及藝術行政、藝術項目管理等證書課程,努力裝備自己。
李永漢奪紀念封設計比賽冠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設計工作中找到自信的同時,李永漢也開始熱衷參與不同設計比賽。他曾榮獲由善明會及群聲曲藝會主辦、街總青少年粵劇培訓班協辦的“粵劇承傳與發展公民教育”粵劇吉祥物設計比賽冠軍、澳門聾人協會吉祥物設計比賽冠軍、澳門郵電局郵政儲金局一百週年紀念封設計比賽公開組冠軍等傑出殊榮。他說:“參與不同類型比賽能吸收經驗,有助提升設計能力。當然,並非每次參賽都能收穫最理想的結果,我經歷過很多次的失敗與挫折,但沒有選擇放棄,會從其他得獎者身上學習,爭取下次有更好成績。”
花
心思推原創品牌
年,李永漢設計了以猴子為造型的“飛力仔”,他原本打算用來參加一個吉祥物比賽,但在好友趙崇灝(地球)的建議下,最後決定“留為己用”。“飛力仔”最初以人偶公仔造型亮相,參與無疆界青年協會舉辦的“開心帶你遊澳門”活動,與導賞員合作講解世遺景點。沒想到“飛力仔”一出現,便深受家長和小朋友歡迎,眾人都爭著與這隻可愛的人偶公仔合照“打卡”。
“飛力仔”深受大人和小朋友喜愛(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設計一隻全新的吉祥物並不容易,李永漢坦言世上有很多不同款式的吉祥物,如何避免重複、哪種動物較易“入屋”、怎樣突出其獨特性等,都是創作者要仔細考慮的。至於為何以猴子作為吉祥物的造型?他表示,小時候十分喜歡到二龍喉公園看猴子,牠們天生好動,如果能變成卡通人物、充當澳門旅遊大使,應該會很有趣。“猴子的英文‘Monkey’的首個字母M、以及額頭部以M字額設計也和澳門(Macau)相呼應。而取名為Feliz(譯音‘飛力’),是取自Feliz在葡文中解作‘開心’的意思,希望旅客來到澳門可以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李永漢指出,設計工夫要不斷求變才好玩,因而會因應不同的活動主題替“飛力仔”換裝,“年是鼠年,我設計了以住在松山的松鼠為造型的吉祥物‘美美’(Linda)成為‘飛力仔’的好拍檔。”
“飛力仔”與“美美”的不同造型大集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UTUMN
除了在設計上耗盡時間和精神外,李永漢發現,經營一個原創吉祥物品牌需要花費很多心思不斷進行宣傳和推廣。年初,他在社交平台上建立了“飛力仔”專頁;因應疫情發展,他推出一系列“飛力仔”抗疫貼圖,呼籲大家齊心抗疫,並以“飛力仔”的名義舉辦抗疫標語創作比賽、“童夢飛翔”六·一兒童節填色創作比賽及暑期兒童繪畫培訓班等活動,吸引不少小朋友及家長們參與。
李永漢、趙崇灝與“童夢飛翔”六·一兒童節填色創作比賽得獎者合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勇
敢嘗試成就夢想
過去一段時間,李永漢積極攜“飛力仔”參與不同展覽,拓展知名度。在科學館前地舉行“HUSH!!X文創市集”,便有“飛力仔”攤位,首次與品牌推出聯乘產品。李永漢介紹說:“目前推出的‘飛力仔’產品有充電寶、USB手指、證件套、毛巾等,都是以實用為主,由於資金所限,未能大批量製作。產品價錢比較貼地,加上以薄利多銷的形式銷售,所以不少家長都願意購買。”
“飛力仔”與HUSH!推出聯乘產品
設計師之路並不好走,李永漢坦言經常因設計“飛力仔”的事忙至通宵達旦。雖然每次付出都不一定有百分百收穫,但他不介意“蝕底”,並認為堅持嘗試,總會有所得著。“最大的滿足感是在街上看見小朋友使用自己設計的產品,還有家長錄下小朋友給我的回應,稱很喜歡‘飛力仔’,這都令我感到十分高興。”
當知道小朋友喜歡“飛力仔”,李永漢坦言十分高興。(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李永漢說:“‘飛力仔’受歡迎並非我一個人的功勞,我想藉此多謝很多人,例如地球負責做文書策劃,李曉慧負責做聲演,妹妹負責安排人偶公仔扮演,大家分工合作。經營這個原創吉祥物品牌時發現有很多不同學問,未來我還需要不斷學習。”他坦言,最大心願是想舉行以“飛力仔”為主題的嘉年華活動及與不同機構活動進行聯乘,擦出不同火花,務求為市民及遊客帶來歡樂。
李永漢表示,經營原創吉祥物品牌大有學問,未來需要不斷學習。(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HEEND
↓正向專題↓
●實戰攻擋,活學活用——專訪菲律賓魔杖教練黃天恩
●人人都可以是演講家——專訪“澳門我是演講家協會”創會會長黎俊文
●儒商創口罩廠惠市民——記澳門品牌口罩誕生
●古物藏珍,傳承文化——專訪古物收藏家蕭春源
●情繫甘苦,苦盡甘來──青年劇團辦展覽話劇歌頌情
●從逐夢者到築夢者——專訪澳門千葉足球隊長蘇振宇
●軟陶玩出千奇百趣——專訪全職手作人梁笑東
●以藝為志,發揮所長——專訪創新中學藝術科師生
●藝文薈萃,同行探索——專訪資深導賞員高婉芳
●揮劍擊出燦爛人生——專訪澳門培正劍擊隊師生
●由體育人到娛樂推手——專訪澳門星娛樂行政總裁老傑龍
●新思維拍電影——專訪FreeDream飛夢映画
●視形傳譯,藝術共融——專訪手藝工作室
●多元拓展,鼓勵創新——專訪鏡平美術科師生
●讓咖啡文化與國際接軌——專訪澳門咖啡與茶協會
●文化激盪,豐富自我——專訪UNESCO實習計劃人員金怡霖
●同享深度遊——胡玉沛以“探索號”為旅業“把脈”
●陪着你走——李嘉美以《共老》念親恩
●“疫境”下同心前行——專訪澳門演藝人協會
●由另類走向專業——專訪傑出司儀陸翬
●有“理”有“我”,抗疫同行——專訪澳門理工學院校友會
●搏擊運動,全民參與——專訪傑出教練蕭自康
●童真不改有心有愛——專訪大老鼠兒童戲劇團
●畫出我天地——專訪漫畫家陳文
●將澳門音樂推得更遠——專訪電台監製陳宇健
●吟詩作文慰平生——專訪醫生作家譚健鍬
●感受文化,探索自然——專訪UNESCO實習計劃人員林偉儀
●電音文化嗨起來——專訪“低窪電音”
●手語搭建共融橋樑——記澳門聾人協會手語視像翻譯服務
●繪出“魔妝”大道——專訪彩妝藝術家徐婕
●放眼世界,樂於探索——專訪UNESCO實習計劃人員黃梓然
●向濫藥說不!——禁毒大使“哈樂”成長記
●未知死,焉知生——記街總“樂在晚霞”服務計劃
●滿腔熱誠,內外兼具——專訪博彩從業員吳莉莉
●勤勉好學,發展潛能——專訪博彩從業員李錦麟
●勇於探索,無懼挑戰——專訪人力資源高級經理黃凱汶
●用心服務,弘揚美食之都——專訪餐飲經理馮均源
●持之以恆,樂觀自強——專訪博彩從業員林碧玲
●持續進修,力爭上游——專訪博彩從業員楊永禧
●愛運動,重養生——專訪博彩從業員黃惠珍
●提升服務,成功轉型——專訪博彩從業員徐健永
●放眼國際,跨越金融界木人巷——專訪荷寶執行董事繆子美
●勤奮,刻苦,博學——專訪劍橋大學博士林微微
●澳門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專訪培正設計與科技科
●克盡己任,不辱使命——專訪鏡平學校升旗隊隊員
●自己垃圾自己負責——專訪“澳門不是垃圾站”資源回收計劃
●守護小城的“蟻俠”——專訪昆蟲生態學者梁志文
●扶貧助學,搭建橋樑——記菁英會辦渝學生訪澳交流團
●電子教學助幼童英文起飛——專訪培正傑出老師鍾慧玲
●讓白色巨塔不再冰冷——專訪小紅點小丑友伴計劃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專訪培正中華文化館館長鍾春暉
●不屈不撓藍血人——專訪慈幼籃球隊教練團
●人人平等,共享發展——扶康會舉辦康復國際亞太區會議後記
●讓學生擁有自己成長的賽道——專訪鏡平田徑隊師生
●呼吸間的生活哲學——瑜伽導師戴詠如(Yuci)
●結伴成長,延續愛心——專訪鮑青網義工團隊
●紅藍兒女動起來!——專訪培正體育科師生
●以STEM啟發未來科學家——專訪藍點科普教育創辦人吳以航
●建構舞台的奇幻世界——專訪劇場設計師林嘉碧
●同心協力,構建融和──記扶康會籌備康復國際亞太區會議
●潛能盡顯,活出真我——專訪傑出司儀周啓陽
●以繪本發掘“青洲山寶藏”——專訪藝術家方惠萍
●棋藝啟迪智慧,豐盛人生──專訪澳門五子棋協會
●《燈塔》下的小城風貌——專訪本地動畫導演李沛榮
●觀景窗裡的溫柔世界——專訪攝影師劉鳳愷(Don)
●以科研引領世界——專訪機械學習工程師陳逸翀
●奮發向上,融國家發展大局──馮家輝異鄉追夢人
●學海無涯勤為岸——專訪國家職業資格認證育嬰員李青峰
●毋懼艱辛,終成大器──專訪酒店餐飲部總廚古志華
●北美攝影夢——專訪攝影師官宏滔
●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專訪澳門首位土生土長IEEE會士麥沛然
●積極進取,銳意創新——專訪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葉匯
●開拓藝術視野,陶冶心性——專訪獨立製作人陳詩琪
●闖蕩秘魯,開闊眼界——專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實習計劃人員林嘉雯、黃君怡
●澳科創揚威國際,弘創新創業精神——專訪項目負責人雷震
●《芝麻高高》敢想敢飛──夢想計劃協會十周年推原創歌舞劇
●萬聖節,玩不停──社區志願服務協會促親子同樂
●敬業向上,好學不倦──專訪國家職業資格高級技師蔡添明
●越唱越強的“愛麗絲”──專訪歌手曾詠欣
●蘇家樂──演員之路戲劇是一種修煉
●傷健共融,創新活力──專訪扶康會總幹事周惠儀
●創新創意,敢想敢拼──專訪IT工程師江朝暉
●一股傻勁走電影路──專訪導演黃婷婷
更多精彩內容,
記得緊貼
“正能量协进会MPEA+”公眾號!
MPEA所有文章的原創內容歡迎轉載,
但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