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秋去冬来。
这一日城中的百花开的正盛。花上蝴蝶飞舞,经过几年的太平生活,阳翟县文有县令明断一方,武有郭靖守护一隅,震慑宵小,正是政治清明的时节。颇有几分百废待兴的景象。
可是身在国都的洛阳,确实一片肃杀、冷峻的景象。
“起奏陛下,眼下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况且陛下圣明在上,广施仁政,当年被捕入狱的党人也多有悔改,其人也多是贤良英才、名儒志士,素有野望,忘陛下能够赦免他们,也能使士人得以安心,万民得以归顺…”曹鸾请求道。
“胡说八道。”见到灵帝有些意动,在一旁的宦官张让赶紧说道,打断了曹鸾的说话。
“当年党人谋反属于大不赦之罪,你堂堂一个太守竟然还为其求情,可懂得律法威严。而陛下圣名在外、善施仁政,自然就万民归心,海内升平,何须几个逆贼安抚民心,何况陛下仁善,就要释放谋逆之人吗?”
“陛下,我看这曹鸾是想挟陛下美名,释放谋逆党人。然后招拢众人再次谋反。听曹太守这口气,怕是还有不少人心里向着党人,玩玩不可再冒风险,重演当年窦武作乱刘悝一事。”
“而且小人听说张俭逃忘塞外,若是心中没鬼,怎么会多年不曾回乡。前些时日听说张俭正在塞外联络匈奴,意图攻打内地。”说完后,张让又冲着曹鸾说道:
“当年张俭能在重重包围之下逃忘塞外,我看就有曹太守的功劳,快说是否有其他人从旁协助,将同谋从实招来。”张让呵斥道。
只见灵帝的脸色越发阴冷,一拍龙岸,大怒说道:“来人,将这祸乱朝纲的贼子拿下,将永昌太守曹鸾革职为民,押入大牢。一家上下满门抄斩,拷问其还有没有其他党羽”
“老臣绝无此意啊,陛下。臣冤枉啊。”曹鸾大声嘶吼着。
只见满朝文武随满眼忧伤,却浑身发抖,不敢有一人为其喊冤。
牢狱中的曹鸾又气又痛,不觉悲从中来,再加上连日以来的严刑拷打,最终忧愤而死。又一位英魂死于党锢之祸。
之后张让、曹节、王甫等一众宦官又百般诬陷,劝谏灵帝再次抓捕党人。
灵帝于是诏令,凡是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罢免,禁锢终身,并牵连五族。阉党趁机铲除异己,从中获利,故意将范围扩大波及无数无辜者。
而在千里之外的颍川确是另一番景象。
此时正值炎夏,一场暴雨过后。
午饭以后。花瓣上沾染着雨露,墙角上还在滴答滴答的下着水滴。经过雨水的冲刷,吸取了夏日的燥热。
“池塘得水满了,雨也停了,小姐姐好不好咱们去洗澡澡…”
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站在溪流中,卷着裤腿,哼哼着小曲儿。仔细的盯着小溪中的一条鲤鱼,只见这条鲤鱼正在慢慢的靠近。
只见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耀眼的太阳,下面是潺潺的溪流,旁边是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地。其间一个六七岁的少年,项带圆圈(手动划掉),手捏一根削尖的木棍,像那条鱼尽力的刺去。
那条鱼却将身一扭,想要从他胯下逃走,但是真好撞到木尖上,被刺了个透心凉。
没有猹的反应速度,确偏要干猹想干的事,真是自不量力。少年嘴里嘟囔着。
“MMP,老子好好在这游泳呢,被你吃还有被你嫌弃。”想完这些,鲤鱼白眼一翻,卒。
这个少年便是郭嘉,此时已经七岁了。只见旁边的竹篓里还放着几条鱼。
“少爷好厉害啊,竟然能一插就插中。”岸上一个十来岁的书童说道。
因为郭嘉已经到了读书识字的年纪,于是郭靖便从人贩子手中买了个书童回来,陪郭嘉读书。
本想挑个看起来机灵一些的,但是见到了这个墙角瑟瑟发抖的少年,于是便将他买了下来,并请大夫治好的他的病。给他赐名为张平。
“今天不错,赶紧生火,将这条鱼烤着吃了。”
只见张平熟练地点起来了一团篝火,显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
正在烤鱼的时候。拿着偷偷提纯出来的食盐往烤鱼的身子上撒抹均匀。
这个时代的食盐又苦又涩,郭嘉实在是吃不下,于是就学着以前看到的粗盐提纯的方法,将食盐粗略的提纯了一下,祛除苦涩。
他也清楚粗盐提纯的方法如果被人知道会发生什么,少不得被军队征召抓壮丁。所以每次只提纯一些,只够吃几次的。这样即使被人知道举报了也容易销赃。
况且他的父亲就是县中的镇守的将军,双重保险之下才让他提炼一些食盐。
正在想着的时候。
郭嘉见张平满脸沉思,似乎有什么话要说。
于是便说:“怎么,被少爷我这插鱼神技震慑到了?”
“可是少爷,我看你明明插得是鱼的前面一点,怎么能插中鱼的身子呢。”
“这你还不知道,当然是鱼向前游,所以就插鱼的前面了。”这时从马车上下来一个十三四岁肥胖的青年。
“不管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国家,只要能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往哪个方向前进,便能在前提早拦截,或布置陷阱,给他致命一击。”肥胖少年继续炫耀道。
微微扬起头,一副高傲的样子,好像在说,开来膜拜我吧,你们这些乡下孩子。
“可是我家少爷捕鱼的时候,如果鱼背着他前进,少爷插得是鱼尾位置。为何也能插中鱼的身子?按照你的意思,应该也插鱼头才对啊?”张平不解的问道。
只见肥胖少年脸憋得通红,不知怎么回答。
见此郭嘉哈哈大笑起来,说道:
“不行了吧,不知道原因了吧!”
“难道你知道原理?别告诉我是蒙的。”肥胖少年悻悻说道。
“那就让本少爷来告诉你吧。”
“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当人的视线射入水下时,他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一个偏斜的角度,所以看到的鱼,不是在你看到的位置,而是一个虚影。所以我要向下向前扎一些。”
“那你为何向前扎而不是向后扎呢?”肥胖少年继续追问道。
“来,拿着这根树枝,斜插到水里,看看水下的树枝什么样。”说着,郭嘉扔了一根树枝给肥胖少年。
肥胖少年快速的跑道河边,将树枝插到水中,只见水中的树枝明显向后一些,发生错位,好像从中折断一般。
肥胖少年惊喜的说道:“世间还有如此神奇之事。书中常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原来竟是这个意思。”
“沈厚,沈厚。快把纸笔取来。”肥胖少年继续说着。
一个魁梧壮汉声音低沉的说着:“少爷,您忘了,今天您说出来游玩,所以就不用带纸笔了。”
肥胖少年顿时懊恼不已,突然低头看到自己身上的的丝绸蝉衣。
走到郭嘉面前,施了一礼说道:“可否借木炭一用?”
郭嘉见他走来便知道他想要做什么,于是说道,“这些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知识。况且回到家后在记也是一样的。何必在浪费一件贵重的衣服。”
肥胖少年眼神急切,赶紧说:“在下性情愚钝,怕回到家后就忘记了,所以平时偶有所思,便记在纸上,一遍日后查阅,可惜今日竟然没带纸笔。如果不赶紧记下来,回到家怕是又忘记了。”
“既然这样,那好吧!”说完将一节正在烧着的树枝从火堆里抽出来,将火灭了后递给了肥胖少年。
这时他的护卫也明白了怎么回事,上前阻止道:“少爷,这可是夫人亲手为你缝制的,还是用我的衣服吧!”
“沈厚不要阻拦了,这也是给自己长个记性,提醒自己要随时带着纸笔,不可轻易懈怠。”肥胖少年沉声说。
护卫还想阻拦,结果肥胖少年一瞪眼,沈厚只好沉默,不在言语。
于是脱下自己的蝉衣拿着树枝在衣服上面,将今天发生的事写了起来。
写完之后,鱼也正好烤熟。
香气渐渐飘到小胖子的鼻子当中。
“好香啊。”小胖子叹了一句。
“怎么着?想吃啊。”(叫爸爸,郭嘉心中捧腹,但是没有说出来。没看到旁边的魁梧大汉吗?自己可不想没事找事。)
郭嘉见肥胖少年从刚才的心情中平复过来,调侃道。
“在下颖阴荀彧,来此探亲。不知小兄弟是何人?”
精卫衔微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