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3226.html陈独秀(年10月9日-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民族-汉族,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在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主要的阵地。《新青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其作用是任何别的报刊不能替代的。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主要的创始人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会的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陈独秀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二大、三大)、中央总书记(中共四大、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陈独秀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2/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抗日战争爆发后,于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重庆(原属四川)江津。年5月27日逝世。陈独秀的主要著作收入《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题西乡南洲游猎图》等。一,人物生平(一),求学经历及早期革命活动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安庆怀宁县。自幼丧父,随人称“白胡爹爹”的祖父(陈章旭,字太占)修习四书五经。年,考中秀才,次年在嗣父陈衍庶安排下与高晓岚完婚。年,应江南乡试落第。从此陈独秀放弃了"举人,进士,状元郎"之路,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年底第一次发表了论文《扬子江形势论略》。年,因有反清言论被“中西求是书院”开除。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后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年,参与成立东京青年会。年至年间,先后三次举办爱国演说会。年,陈独秀回国在安庆筹建安徽爱国会,因被清廷察觉,出走上海。7月,在上海协助章士钊主编《国民日日报》。年,回安徽创办《安徽俗话报》,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通俗宣传的报刊之一。年,在芜湖组织安徽第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革命组织岳王会。年,入东京正则英语学校,后转入早稻田大学。年,回国后,年冬去浙江陆军学堂任教。年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年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这个时期,陈独秀成为安徽地区民主革命的领军人物,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很有声望的革命前驱者。他虽然没有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但他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加者,这对他后来由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有着重要意义。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年,出狱后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他写文章用“独秀”笔名,来源于家乡的独秀山。年至年,先后五次东渡日本求学或避难,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二),领导“五四运动”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年9月1日改名为《新青年》,陈独秀在这份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提出6个原则: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6),科学的而非想像的。宣传倡导“德先生”(“民主”Democracy)和“赛先生”(“科学”Science),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系主任)。《新青年》编辑部随之移至北京,由一人主编改为同人刊物,并成立编委会。编委们聚会的地点常常是箭杆胡同9号陈独秀的寓所,这里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指挥部。北京大学也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阵地。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陈独秀以极大的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年3月,他明确表示:“二十世纪俄罗斯之共和,前途远大,其影响于人类之幸福与文明,将在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之上,未可以政相薄之。”年12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年4月,由于反动当局压迫,陈独秀被迫离开北大。他发表《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一文,认为18世纪法兰西的政治革命、20世纪俄罗斯的社会革命,都是“人类社会变动和进化的大关键”。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陈独秀指出:十月革命以后,“中国人也受了两个教训:一是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一是人民有直接行动的希望。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同年6月,他亲自在北京街头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捕入狱。消息迅速传遍全国,各界、各省函电交驰,要求释放陈独秀,在各方的压力下,同年9月获释。(三),创建共产党年2月,为躲避反动军阀政府的迫害,陈独秀从北京秘密迁移上海。在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李大钊同他商讨了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陈独秀到上海不久,就开始到工人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先到码头工人中了解罢工情况,到中华工业协会等劳动团体做调查。他还约请北京大学进步学生和革命青年深入工人中间,了解工人的状况。4月中旬,他联合七个工界团体筹备召开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并在筹备会上发表《劳工要旨》演讲。他受到工界团体的尊敬和拥戴,被推选为筹备会顾问。在他的指导下,上海各业多名工人于5月1日举行集会,提出“劳工万岁”等口号,通过《上海工人宣言》。此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启发工人的觉悟,组织真正的工会。陈独秀、李大钊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和组织工人过程中,积极开展建党工作。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该会同3月李大钊主持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一起,从上海、北京分别向各地辐射,先后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和海外一批受过五四运动影响的先进分子建立联系,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同年6月,陈独秀同李汉俊、俞秀松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党组织,起草了党的纲领草案十条,其中包括运用劳工专政、生产合作等手段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关于党的名称,陈独秀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主张定名为“共产党”,陈独秀表示同意。在陈独秀主持下,年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法租界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正式成立,取名“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其成员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骨干,陈独秀为书记。11月,陈独秀同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拟定《中国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历史由此掀开崭新一页。陈独秀时在广州,未出席中共一大。他向大会提出关于组织与政策的四点书面意见,要求在讨论党纲党章时予以注意。这四条意见,一是“培植党员”,二是“民权主义之指导”,三是“纪纲”,四是“慎重进行征服群众政权问题”。考虑到党员数量少及地方组织尚不健全,中共一大决定暂不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只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临时领导机构。在陈独秀缺席的情况下,大会选举他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共一大之后,陈独秀辞去广东省教育委员长一职,于9月回到上海主持中共中央的工作,10月被捕,经营救,两日后缴纳保证金获释。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二大。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当年8月,陈独秀第四次被捕,经营救缴纳罚金出狱。年6月12日,陈独秀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共三大,并再度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年9月,中共中央迁回上海。年1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四大,当选为总书记,年4月27日在武昌召开的中共五大,再度当选为总书记。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革命运动的开展、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对推进北伐和推动年至年的大革命运动、建立国共合作、领导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新老右派的斗争和批判戴季陶主义等,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指导作用。(四),离开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蒋介石发动4.12政变和汪精卫发动7.15事变,中共的革命力量遭到毁灭性打击。年7月12日,根据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随后在共产国际代表主持的“汉口八.七会议”上,缺席的陈独秀受到批判。此后,他一面继续发表一些文笔犀利的杂文,揭露鞭挞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一面反省大革命失败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