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所有谣言,全都止于这里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近日,某电视台拍摄的一期纪念长征的节目,在网上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强烈不满乃至抵制。因为该电视台在这一纪念长城的节目中,居然请了一个不仅在海外走低俗路线的女星重走长征路,而且这个女星还曾经在海外造谣污蔑解放军!她身着红军军装,却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她浓妆淡抹的姿态怎么也让人无法与红军的艰苦卓绝联系起来,看起来实在令人作呕……

她就是白灵。一个当你在网上搜索这个名字时,出现的结果通常是一位与不雅的形容词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华裔女星。

也许你并不知道她是何许人也

可光看这装扮

就够欠揍了

而这样的低俗明星

竟然被请来和长征挂上了联系

实在是可笑和愤怒

不过,可笑的还不止这些。前段时间,冲锋号刊发了一篇名曰《答疑|用GPS实测长征全程没有二万五千里?》的稿件,主要就“长征大约只有公里?”这一谣言进行了深刻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今天,小编接着给大家梳理梳理那些关于长征的荒谬问题与理论:

红军战士用茅台酒洗脚

01

03

红军真的吃皮带吗?红军长征是大逃亡?

05

红军除了一针一线什么都拿

02

04

飞夺泸定桥不存在长征胜利因敌放水?

06

1红军战士真的用茅台酒洗脚?谣言:红军拿茅台酒洗脚尊重历史还原真相

红军战士有没有用茅台酒洗过脚?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理论依据

年《党的文献》杂志第一期发表题为《关于红军长征中一则史实的通信》的文章,对长期以来流传的关于红军战士在茅台酒厂的酿酒池洗脚的传闻加以驳斥,并希望通过与当年参加长征的张爱萍将军以及四川红楼梦酒厂厂长阳治国的通信来澄清这个谣传。

理由一,酿酒缸、酿酒池里的原料虽然是潮湿的,但那缸里、池里并没有酒,也极少积水。所以,人不可能到酿酒缸、酿酒池里去洗脏脚。至于酒窖里盛成品酒的酒坛、酒罐,那坛口、罐口很小,人也不可能把脚伸讲去洗。

理由二,由于当地气候特点且盛产白酒,“把烈酒倒来‘洗脚’是川南、黔北一带的常事。”

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茅台镇酒坊(资料照片来自新华社)

但这两点理由依旧没有让谣言停息、解除疑惑:

疑惑一:红军战士是用茅台酒洗脚还是仅仅把茅台酒当作烈酒用来擦脚疗伤?

疑惑二:如果红军战士真的用茅台酒洗脚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洗的,事先是否知道是茅台酒?

对于疑点,很多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将领在回忆录中给出了答案。

历史依据:治病疗伤

红军长征进入贵州以后,一直处于奔波状态,尤其是遵义会议后,红军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不停地实施战略转移,由于长途跋涉,加上激战连连,不少红军浑身是伤,即使没有受伤的同志,脚上也磨起了水泡,而长征途中又缺医少药,不少红军战士都是带伤前行。

茅台酒不仅芳香醉人,还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功效。红军战士到了茅台镇后,就用打土豪没收来的茅台酒疗伤、擦脚。

图为红军用茅台酒治疗伤口的雕塑

成仿吾将军回忆:“茅台镇是茅台酒的家乡……地主豪绅家都有很多大缸盛着茅台酒……我们有些人本来喜欢喝几杯,但军情紧急,不敢多饮,主要是弄来擦脚,恢复行路的疲劳,而茅台酒擦脚确有奇效,大家莫不称赞。”

陕北公学教职员工合影(后排右二为成仿吾)图片来自咸阳市档案信息网

耿飚将军回忆:“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的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

图为年11月19日,耿飚同志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接见古巴革命政府经济代表团。左二为耿飚同志。(图片来自东方图片东方网)

邓颖超后来回忆:“路经茅台,周总理告诉大家,我们不是来喝茅台酒,而是利用茅台酒疗伤(那时茅台酒最高度数有72度)。于是所有茅台酒都用来代替红药水、紫药水给士兵擦伤口……红军能顺利到达延安,茅台酒立了很大的功劳。”

年毛泽东与周恩来、任弼时在延安图片来自中华网

萧劲光将军回忆:“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台驻扎了三天,我和一些同志去参观了一家酒厂。有很大的酒池,还有一排排的酒桶。我们品尝了这种名酒,芳香甘甜,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有些同志还买了些,用水壶装着,留在路上擦脚解乏。”

萧劲光(站立者左四)等参观延安机关干部纺线

上述历史依据只是众多长征红军回忆录的一部分,但从这些回忆记载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红军战士的确用了茅台酒,而且主要是用来擦(搓)脚疗伤治病,舒筋活血、解除疲劳的。

当时,国民党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污蔑红军在茅台酒的酿酒池里洗脚。这类造谣污蔑令人可气又可笑,有识之士也对这类污蔑不屑一顾。年,时任国民参议员的黄炎培针对此传言,在一幅画有茅台酒的画作上题诗:

喧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里洗脚来。

是真是假吾不管,天寒且饮三两杯。

周恩来听说此事,立即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指示工作人员去买下这幅画。年黄炎培应邀来到延安,发现这幅画挂在毛泽东的会客室里,明白共产党人真是拿他当朋友的,也就直言贡献了论执政党的“周期律”。

毛泽东、周恩来、黄炎培、陈毅四人还联诗一首:

赤水河畔清泉水,琼浆玉液酒之最。天涯此时共举杯,惟有茅台喜相随。

后来陈毅还说:“读任之先生《茅台》一诗时十分感动,在那个艰难年代能为共产党人说话的,空谷足音,能有几人?”

红军过茅台群雕

现实依据:关心群众,与民同享

现在贵州省档案馆里,还保留着当时一份由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副主任李富春签署、张贴在成义酒厂门口的《保护茅台酒通令》。

至今,这份布告的复印件还在遵义的多个纪念馆里展出。

图片翻拍自遵义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来源:辽宁日报

布告全文如下:《关于保护茅台酒的通知》民族工商业应该鼓励发展,属于我军保护范围。私营企业酿制的茅台老酒,酒好质佳,一举夺得国际巴拿马金奖,为国人争光。我军只能在酒厂公买公卖,对酒灶、酒窖、酒坛、酒甑、酒瓶等一切设备,均应加以保护,不得损坏。望我军将士切切遵照。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李富春

红军到了茅台镇后,非常关心群众,在没收了土豪劣绅的茅台酒后,分享给贫困群众,与民同享,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

长征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治委员的杨成武在年写的《忆长征》一书中写道:“……此后,我们又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攻打遵义之西的鲁班场守敌,打了一夜,未彻底解决,又奉命转移到茅台镇。著名的茅台酒就产在这里。土豪家里坛坛罐罐都盛满茅台酒。我们把从土豪家里没收来的财物、粮食和茅台酒除部队留了一些外,全部分给群众。”

贫困群众得到红军打富济贫的帮助后,从内心逐步认可了这支人民的军队。

由此可见,所谓“红军曾用茅台酒洗脚”一事实属夸大之辞、捕风捉影。

红军在茅台镇的时间虽短,却将伟大的长征精神播撒在中国酒都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茅台陈列馆的正式落成,是对光辉历史的铭记,也是对长征精神的传承,更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茅台酒为红军治病疗伤的久远记忆以及红军关心群众,与民同享的千古佳话会随着茅台酒一样飘香至今、回味悠长。

2红军真的是“除了一针一线,什么都拿”?谣言:红军除了一针一线,其余的都拿!尊重历史还原真相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真的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理论依据

★严明纪律规定在先

长征开始前,党和红军就已经意识到长征中要赢得沿途群众的支持帮助,就必须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年10月9日,红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巩固部队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指出要“保证部队与群众的正确关系,加强地方工作与资材的收集,坚决与脱离群众、破坏纪律的现象斗争”。

★长征开始后,红军制定一系列纪律规定

年11月7日,《红星》报刊出《创造争取群众工作的模范连队》的文章,向各部队提出“不乱打土豪,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归公”、“损坏了群众东西要赔偿,借群众东西要送还”、“不强买东西,买东西要给钱”等7项号召。

12月下旬,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等发现有些部队存在违犯群众纪律的现象后,责令“加强纪律检查队、收容队工作,在宿营地分段检查纪律,开展斗争,立即克服一切侵害群众、脱离群众行为”。

年1月,总政治部发出布告,指出:“红军是有严格的纪律性的军队,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

过草地前,红军粮食供应十分紧张,为保证最低限度的粮食需要,中革军委和总政治部除要求部队节约用粮外,对向群众收集、购买粮食下达了许多政策性很强的通知和规定,《关于收集粮食事的通知》、《关于粮食问题的训令》、《关于在松潘筹借粮食的规定和办法》,反复强调在粮食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更要严格执行纪律,“绝对禁止强买粮食,私人买粮食,买粮食不给钱,群众不在家不给钱”“现钱缺乏时,应以茶叶等物付价”。

历史依据:严守纪律,秋毫无犯

★长征真实故事一:红军海坝赔草房

年2月3日,一支红军来到海坝(今四川叙永县落卜镇海坝村),当晚红军战士全部露宿屋檐下,没有一人进入民房。晚上,一个红军战士打着火把去挑水,从胡家房前经过时,一阵大风把火苗吹到了胡家草房上,草房很快被烧光。几位红军首长询问火灾情况后,将胡家人安顿到邻居家暂住,并送去棉被、衣服和大米。一位红军首长代表部队向胡家人道歉,并拿出50块银元作赔偿,还组织红军战士连夜修复了房子。

红军宣传标语图片来自:四川省纪委

★长征真实故事二:香炉里的银元

年3月,红军来到太平渡。乡绅张策勋听信反动宣传,跑到贵州亲戚家躲避。红军走后,他回到家,听说红军在他家住过,便在屋里屋外仔细检查,发现一切如旧,只是楼上多斤黄谷没有了。年底,张策勋在神台上的香炉里发现一张纸条和几块银元。上面写道“老乡,吃了你家多斤黄谷,主人不在家,我们照价付钱,请原谅。红军留条。”张策勋一见惊呆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来,他逢人便讲红军好,说:“这样的军队真是打起灯笼也难找!”

红军给群众写的买猪收条(资料照片来自:新华社)

★长征真实故事三:老乡的橘子,一个也不能吃

红军大部队来到营盘山时,只见漫山遍野挂满了一树树熟透的橘子,果香诱人。由于渡过赤水后要和敌人抢时间、争速度,战士们又饥又渴,见到遍山红橘,自然口舌生津。不少熟透的橘子掉在地上,有的战士顺手拾起,旁边立刻有人提醒:“同志,注意群众纪律。”红军战士路过此地,无一人摘食。

一位看守果园的老大爷看到部队纪律严明,非常感动,便摘下橘子请战士们吃,却被婉言谢绝:“我们是红军,有群众纪律,不能随便吃你们的东西。”

傅钟将军题词图片来自:四川省纪委

★长征真实故事四:百姓田头立下“收麦牌”

年8月,红一方面军到达松潘地区毛儿盖。这里属于藏区,时值青稞成熟季节,但老百姓都逃离了。红军就自己动手把青稞收了。

为遵守群众纪律,总政治部专门规定,每个部队收了哪块地,必须在田头立一块“收麦牌”,木牌上写着收粮食的数量,等群众回来后可以拿着木牌向任何一支红军部队要粮款。

红军官兵助民夏收(资料照片来自:新华社)

年藏历新年前,毛儿盖克藏村村民仁青卓玛在清理房屋时发现一块写有汉字的木板。后经确认,这块木板正是当年红军留下的“割麦证”。

已知国内现今保存最完整的红军木板借条“割麦证”图片来自阿坝新闻网

70多年过去,木板上的文字依稀可辨:“我们在这块田内割了青稞一千斤,我们自己吃了。这块木板可以作为我们购买你们这些青稞的凭证,请你们归来以后,拿住这块木板,向任何红军部队或苏维埃政府,都可兑取与我们吃你们青稞价值相等的银子、茶叶或你们所需的物品。在你们还未曾兑得这些东西之前,需要好好保存这块木牌子”,前敌总政治部

如今,这块见证红军长征路上严守群众纪律的木板,被松潘红军纪念馆永久收藏,向前来参观的人们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革命岁月。

图片来自阿坝州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这些只是红军“秋毫无犯得民心”众多历史故事的一部分。人们传颂的不单单是故事,更是一份深情厚谊。

红军部队长途跋涉、连续作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到之处仍自觉地将纪律视为“铁规”,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

现实依据:红军纪律比铁硬

生活在彭阳县青石嘴村的一些老人,至今还记着这样一个故事:年10月7日,一支红军队伍打完仗后进村休息。村里有个叫马云龙的小孩把一名红军小战士迎进家,拿出半个荞麦馍硬塞到他手里。

小战士打了一天仗,饿极了,就啃了一口,碰巧被连长看见,问他付钱没有,小战士说,我错了,这就去找钱。连长看着又累又饿的小战士,心里虽然很难过,但还是批评他说,不付钱就吃老乡东西,按纪律要给你处分。

村里一些老人闻讯纷纷跑来求情,有的甚至给连长下跪。连长连忙扶起村民,把小战士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铜板,让他交给了马云龙。

70年过去了,村里的老人讲起这段往事,眼里还闪着泪花。他们说,红军离开时,村民十里相送。乡亲们相信,这样好的军队,一定会取得胜利。

红军部队长途跋涉、连续作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所到之处仍自觉地将纪律视为“铁规”,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至今,红军遵纪爱民的故事仍在川南一带广为传诵。

红军在长征中,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使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

3长征路上红军真的吃皮带?

谣言一:皮带那么硬,红军怎么可能吃下去?

谣言二:红军长征无需吃皮带、伙食其实不错

尊重历史还原真相

驳斥谣言一:皮带是否能吃?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现实依据

★实验一:

大连海洋大学微博协会曾发微博:皮带者行可提裤,饥可饱腹!

传统皮革制作中,动物皮肤一般经过极端的化学处理,包括碱性溶液脱毛、酸性溶液使胶原蛋白变性,还会用到单宁(tannin或tannicacid),和胶原蛋白结合防止胶原蛋白水解。

虽然经过了这一系列化学反应,但本质上和你吃过的猪皮区别不是很大。

某种意义上说,皮革就是腌制过的动物皮。脂肪含量几乎为“0”,而胶原蛋白含量极高。在极端条件下,皮革可以作为重要的食物来源。

★实验二:一位受过高等教育,获得博士学位的网友亲自升火操刀,烹调牛皮皮带。

因为胶原蛋白溶于盐水。经过高压锅浓盐水熬制,皮带中的胶原蛋白可以变性水解溶于盐水。由于胶原蛋白纤维是提供皮带强度的重要结构,胶原蛋白溶解后,剩余的皮带口感会极大地提高。

方案如下:

1.皮带切丝备用。

2.煮开水一锅,加入大量食盐和小苏打。

3.皮带下锅焯水(出去单宁和可溶性杂质)。

4.准备一锅新的盐苏打水,重复3-4若干次。

5.准备一锅不含小苏打的盐水,最后焯水一次。

6.捞起皮带,沥干备用。

7.高压锅内浓盐水煮开,视口味加入食醋或者柠檬或者盐酸,葱姜蒜花椒八角大料酱油料酒按口味添加。

8.下入事先焯水过的皮带,煮若干小时。

9.起锅,收汁。

此时锅内汤汁应该溶解了大量的明胶,冷却后会变得黏稠;皮带也会变得软糯可嚼。可以直接拌饭吃,也可以冷藏后制成水晶皮冻。

★实验三:还有一位网友亲自操刀做了一道非常昂贵的“爆炒香干牛皮”。牛皮原料采用iPad2真皮皮套,外加豆腐干以及各种辅助材料爆炒而成。

据他说,那道菜看起来真是色香味俱全!上桌后还冒着腾腾热气。但谁能知道,摆在面前的美味,竟然会是曾经保护过ipad2的皮套。

↑先用清水泡牛皮,大概20来分钟吧,同时要消毒↑各种清洁材料都要上场↑污垢已去得差不多了,出来的水发黄......好恐怖!↑切出来一根一根的牛皮条,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模像样?↑放到锅里水多煮几遍,直至没有脏水。生姜是必备的,用来去味道。↑将煮干净的牛皮先下锅,用油炸一会,然后再生姜大蒜加在一起,加大火力,爆炒!↑再加上香干,青、红辣椒是增加色香味的很好的辅料。口味重的可以多放一点。

事实胜于雄辩。网友们的亲身实验证明一个事实:看似很硬的皮制品,确实是可以吃的。

红军吃的皮带不是现在经过工业化加工制成的皮带,而是当年农牧民经过简单初加工的皮制品,以及原本就是准备在路上充饥的皮带。

理论依据

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业十分落后,在牧区和农村所使用的皮带大多是没有经过工业化加工,即没有硝皮和缩革等工序,仅经过简单的初加工就使用的皮带。这样的皮带在迫不得已时可以煮了吃。

驳斥谣言二:长征伙食不错、无需吃皮带?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历史依据

图为年7月红二、四方面军经过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提供)

图片由《解放军画报》资料室提供

在环境偏远贫瘠、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加上国民党军的封锁,红军无法筹到足够粮食,只能筹到什么就带什么。比如,筹到牛羊宰杀后,不能有一点浪费,除了把牛肉晒成干带上,还把牛皮剪成皮带状晒干后系在腰间,成为特殊的皮带,等粮食吃光了就拿出来吃。吃的方法也很简单,用水把皮带泡软后,放在锅里煮,有盐巴就放点,不管烂与不烂,能充饥就行。

现实依据

★长征真实故事一:吃“煮牛肉”

任弼时与贺龙等人率部长征过草地时,许多战士因为饥饿昏倒。在找不到任何食物替代品的情况下,任弼时和警卫员将皮带切成若干段,放到锅里煮,每次每人只能分得3小块。虽然味道难闻、难以下咽,但他们却风趣地称为吃“煮牛肉”。

任弼时长征过草地时吃剩的皮带(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pz/5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