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的好医院 http://www.ytysbz.com/
绵绵用力做强扶贫产业久久为功促进群众增收
——镇巴县产业脱贫工作综述
镇巴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级深度贫困县,全县有贫困村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0个,建档立卡在册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为20.3%。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县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牢牢将4万余名贫困群众牢牢嵌入产业链中,实现了产业扶贫稳步推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产业扶贫推进会财政资金持续投入,金融扶持锦上添花。
产业发展,资金是关键,该县严格执行中、省、市相关规定,财政涉农资金应统尽统,产业投入稳步增加。年以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达到12.49亿元,其中用于产业脱贫资金超过8亿元,占比达到64%,主要支持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到户奖补、壮大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培育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建立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个,累计发展协会会员人,其中贫困户会员人,资金总规模万元,其中财政注入资金万元,累计发放借款.5万元,其中贫困户借款万元。支持产业发展的小额信贷累计投放户数户,投放金额超过3.33亿元。
兴隆镇大桥梁茶业生产基地“4+X”扶贫产业不断壮大,贫困村特色产业实现全覆盖。
茶叶、畜牧、魔芋、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和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培育贫困村、贫困户中长效增收产业,个贫困村实现特色产业全覆盖,全县产业扶持贫困户1.1万户,其中有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实现中长线产业全覆盖。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年产茶吨,产值达5.9亿元;畜牧方面猪、牛、羊等基础畜牧业稳定发展,肉兔、林下养鸡、生态养殖异军突起,镇巴县腊肉产业园区项目稳步推进;中药材保有面积15万亩以上,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3座,中药材产业园即将动工;魔芋稳定在10万亩左右,种芋繁育技术取得新突破,魔芋精粉供不应求;桑园达到3.5万亩,年饲养春夏蚕张左右,新建工厂化设施养蚕场16座;食用菌袋料栽培万袋、段木13万架,天麻、猪苓栽培60万窝;以李子、猕猴桃为主的小杂果总面积3.25万亩;完成规范化种植订单辣椒、花椒亩,高山蔬菜亩,全县蔬菜种植7万亩。
赤南镇标准化蚕室大力培育经营主体,建立经营主体带贫长效机制。
围绕主导产业建设20个扶贫产业示范园,培育省市龙头企业11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余家,涌现出鲁家坝中药材加研学示范园、黎坝田园综合体、小洋带贫明星“刘天麻”、赤南红娃李子、仁村明全青花椒、兴隆利民魔芋、杨家河勤兴肉牛、长岭国耀农牧、泾洋云谷食用菌、怡溪春茶业等产业脱贫名片。先后组织人员河南兰考、广西河池等地参观学习,借鉴产业资金使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蚕桑及茶叶产业发展先进经验。总结推广中蜂、食用菌三统一分和十天养蚕法等优秀产业扶贫模式、范例,在“大产业、大扶贫”格局中既发展壮大了产业,又带动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三百多家带贫主体有效示范带动产业扶持贫困群众进入参与到特色种养、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等各个环节,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和带贫益贫机制,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生产、反租倒包、合作经营、入园务工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分红狠抓农产品品牌建设,产销对接成绩斐然。
围绕打造“陕西高山有机茶第一县”目标,立足优势资源,抢抓机遇,优化投入,采取扩基地、强加工、树品牌,重市场,先后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多支茶叶获得国际金奖。镇巴腊肉、黑木耳、香菇、树花菜、大黄、花魔芋、天麻相继获得地标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21个,正式启用镇巴农特产品公共品牌“源味镇巴”。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杨凌农高会、丝博会、西洽会以及西安、杭州、上海茶博会,大力宣传推介镇巴茶叶、竹酒、腊肉、树花菜、土蜂蜜、竹笋、黑木耳、香菇、山野菜、苗绣等农特产品。“苏陕协作镇巴农特产品通州直销店”正式营业,积极对接苏陕、西汉及工会系统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助力节日“大礼包”走出深山对接大市场。
苏陕协作镇巴特色农产品产业对接活动农村产改工作基本完成,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全县个行政村(社区)已全部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并按照深度贫困村、一般贫困村、非贫困村不同标准完成注资近万元,各村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通过采取自主经营、合作经营、资产租赁、入股分红等模式,开展了投资经营活动,提高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杨家河镇三湾村坚持党支部引领,依托康裕茶叶公司,采取入股分红、带资入企、土地流转、成立服务队等模式发展集体经济;碾子镇三官村结合村情民意,将农户承包土地流转到集体经济合作社,发展荷塘观光园、青脆李等产业;仁村镇整合集体经济资金投资固定资产建设青花椒加工厂,巴庙镇13个村集体资金全部投资白龙洞水电公司固定比例分红。(来源:产业脱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