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3562.html
端午节的标志是艾草和粽子,重阳节的标志是茱萸和菊花。中国民间风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
重阳节插茱萸和饮菊花酒,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都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端午节和重阳节,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茱萸艾叶菊花酒雄黄酒都有祛病杀毒的功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曹植佩茱萸,中国岁时风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古时称"茱萸囊")。茱萸分木茱萸和草茱萸。
木茱萸又有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药。
吴茱萸,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芸香科植物,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灌木或小乔木,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花期6~8月,果期9~10月。生于温暖地带山地、路旁或疏林下。产区分布于浙江、陕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福建、江西。
春秋战国时代,吴茱萸原生长在吴国,称为吴萸。有一年,吴国将吴萸作为贡品进献给楚国,楚王见了大为不悦,不听吴臣解释,将其赶了出去。幸亏楚国有位精通医道的朱大夫追去留下了吴萸,并种在自家的院子里。
一日,楚王受寒而旧病复发,胃疼难忍,诸药无效。此时,朱大夫将吴萸煎汤治好了楚王的病。当楚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前往吴国道歉,并号召楚国广为种植吴萸。为了让人们永远记住朱大夫的功劳,楚王把吴萸更名为吴茱萸。
山茱萸,别名:肉萸、枣皮、药枣、山萸肉等,山茱萸科,灯台树属。核果椭圆形,成熟时红色。花期5-6月,果期8-10月。分布:浙江、安徽有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或较湿润的山坡。
山茱萸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以去核后的果肉入药。
陕西佛坪县,位于秦岭南坡腹地,汉中地区东北部,境内多山,林木葱茏,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疏松肥沃,是山茱萸的最佳生长区,自古就是山茱萸的著名产地。
食茱萸,别名:红刺楤、红刺葱、大叶刺葱、仁刺葱、刺江某、江某、越椒、毛越椒、鸟不踏等。枝干分布瘤乳状尖刺,连鸟儿也不敢在上面栖息,因此有"鸟不踏"之称。食茱萸叶片密布透明油腺,有芳香味,幼叶常呈红色,故名红刺楤。很多凤蝶幼虫也喜爱吃食茱萸的叶子,为诱蝶植物。食茱萸春季开花,圆锥花序,花小,黄白色。食茱萸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开花时常吸引许多蝴蝶、蜂类、甲虫等昆虫来前来吸食花蜜,形成"蝴蝶树"的奇特景观。
果实于秋季成熟,为蓇葖果,球形,直径0.5-0.6厘米。味道辛,苦,温,有小毒。自古以来食茱萸就是药食兼用的本草,在辣椒传入中国前,是川菜辣味香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四川古人称其为"艾子。
至明代中叶时,食茱萸已成为四川食物中广泛使用的调味品。在中国千年历史里,茱萸也曾扮演十分重要的辛香角色,是六味中"辣"的主要来源,但因茱萸多为野生,采摘不易,而且处理工序较为复杂,在明中代辣椒从美洲传入中国(被当为观赏性植物),并在明后期用为调味品后,茱萸才逐渐退出厨房……如今,食茱萸主要分布在台湾地区。
草茱萸,多年生草本植物,爬生,直立茎纤细,少分枝,淡绿色,无毛,基部有两对卿衫交互对生的鳞片,长2-3毫米。花期8月,红色核果。产于吉林省长白山针叶林下。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古人诗词里面讲的茱萸,主要是山茱萸,雅号"辟邪翁",重阳这一天,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红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是古来常用作防疫的中国民间药,并可除虫防蛀。
茱萸和菊花都是重阳节的特色,茱萸辟邪祛病,菊花延年益寿。然而随着医学的进步,很多流行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传统中药材茱萸就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只有赏心悦目的菊花还在占据人们眼球。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