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土方法 http://m.39.net/pf/a_4322218.html第一书记风采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今年,我区各驻村(社区)第一书记聚焦总目标,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冲锋在第一线当指挥员、宣传员、帮扶员、战斗员,抓党建、促稳定、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真抓实干,坚决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天,“新疆访惠聚”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11期——第一书记风采,看看5位“领头雁”在村(社区)里如何聚民心、显担当。
服务跟着群众走记自治区水利厅驻策勒县博斯坦乡迈丹推孜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司马义·买买提依明
村级事务管理越来越规范,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村容村貌越来越美……“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能干的‘当家人’。”说起村里的变化,策勒县博斯坦乡迈丹推孜村村民们感慨地说。
“当家人”是自治区水利厅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司马义·买买提依明。自年驻村以来,他始终聚焦总目标,统筹驻村各支力量,紧盯“1+2+5”重点任务抓落实,用铁一样的担当让迈丹推孜村旧貌换了新颜。
坚定信仰强班子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村要发展,关键要有一个好班子。驻村伊始,司马义牵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建制度、抓落实、传帮带,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司马义指导村“两委”健全完善学习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党员、村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座谈交流学习收获,提升政策理论水平。他还组织党员、村干部到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到基层党建示范村参观考察,让村干部、党员接受红色教育、开拓思路。
针对村级事务管理不规范问题,司马义指导村“两委”做好“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落实,统筹工作队员、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确保责任到人,时限明确、落实到位,逐步规范村级事务决策执行程序。
村党支部战斗力强向心力就强。司马义指导村党支部做好发展党员、村级储备后备力量培养工作,设岗定责,手把手帮带,优化村干部结构,夯实村级事务管理基础。
“司马义书记非常重视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在他和工作队员的帮带下,村干部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心足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强了,村民的满意度越来越高。这些变化都是他的功劳。”村党支部书记麦提托合提·穆谢热甫说。
扛牢担当谋发展
迈丹推孜村是深度贫困村,增收渠道窄、内生动力不足是制约村民脱贫的主要因素。“扶志先行、就业铺路、产业托底、政策兜底”是司马义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的“金钥匙”。
司马义安排工作队员、村干部充分发挥农牧民夜校平台作用,专门开办“扶志扶智课堂”,邀请致富能人讲解科学种植、养殖知识,传授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实用技能,穿插脱贫小故事,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提升村民创业就业信心。目前,64名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创业就业,实现一户一人或一户多人就业目标。
发展壮大村级产业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脱贫“造血”功能。司马义和村“两委”商议决定,立足饲草较丰富的优势,确定了发展养殖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思路。他和村“两委”指导养殖大户成立合作社,将村民的只羊进行托管,抱团发展,按年分红返利,不但提高了养殖效益,还给村民提供了就地就业岗位。
资料图
“仅养殖一项我的收入就2万多元,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村民麦图拉依姆·库尔班尼亚孜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成立合作社后,他将自家的羊送去托管,自己在合作社就业,足不出村有了两份收入,每天都乐呵呵的。“好日子都是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都是司马义书记和工作队员、村干部的努力带来的。”
扑下身子办实事
“常登百姓门,常记百姓事,常解百姓难。”这是司马义给工作队员、村干部定下的硬任务。
“开春就赚了多元,这都要感谢司马义书记。”村民赛迪艾米尔·沙吾提的妻子患病多年,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了很多债,让赛迪艾米尔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司马义和村“两委”研究,针对赛迪艾米尔有铁器木器加工及建筑技术的特长,给他联系房屋装修的活,让他享受惠民政策,购买了小货车跑运输,收入大幅增长,已顺利脱贫。
资料图
村里孤寡、独居老人多,一些村民在外地务工,每年的冬播夏收是他们最头痛的事。司马义统筹工作队员、党员、村干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及时给无劳动力家庭提供帮助。阿依苏力坦汗老人儿女不在身边,村里开展庭院改造,司马义带领志愿者服务队来到老人家里,新修了院墙,安装了大门,硬化了地面。老人感动得握住司马义的手说:“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
为及时帮助村民解决急事难事,司马义和村“两委”商议决定利用群众工作站,坚持“服务跟着群众走”的原则,安排专人给村民提供各种帮助。目前,群众工作站已帮助村民解决急事难事余件,办实事好事近件。
“为民谋福没有终点,群众满意才是关键。”司马义是这样说的也始终是这样做的。
一年好“景”“新”风满途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新疆大学、叶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驻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其村第一书记景新军
他待人热情,为人谦和;他思路清晰,满腔热忱;他嘘寒问暖,为民俯身。他就是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机关、新疆大学、叶城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驻叶城县依提木孔乡托万库其村第一书记景新军。
自年驻村以来,景新军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统筹各支力量紧紧围绕“1+2+5”重点任务,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称赞。
开好方子队伍强起来
“能力上培优补差,素质上补钙壮骨,作风上正风肃纪,着力打造‘领头羊’队伍。”景新军针对村干部能力素质较弱、工作方法单一、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精准把脉,对症下药。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景新军与村“两委”研究,从村级储备后备力量中选拔6人充实进村“两委”班子。坚持因材施教,推荐村干部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同时,根据任务分工和能力专长,工作队员和村干部结成“1+1”帮带对子,在工作中教授方法、分享经验、共同进步,并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纳入考核指标,村干部工作能力有了质的提高。
“通过这样的帮带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对我今后独立完成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村妇联主席热依拉·巴拉提说。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景新军还根据村情实际,设置政策宣传、村务监督、社会事务等32个先锋服务岗位,引导58名无职党员主动认领,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累计次,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
找准路子腰包鼓起来
“我们村传统耕作模式效益低,必须要调整种植结构,在壮大特色产业上做文章。”党员大会上,景新军提出种植反季节蔬菜,走差异化销售的增收路子。
年,景新军了解到反季节蔬菜种植是当下蔬菜种植的一种流行趋势,市场需求量大。他与村“两委”商议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62.5万元建立起64个大拱棚,42个小拱棚,种植蒜苗、西红柿、辣椒、豇豆等早熟、耐旱、抗病性强的蔬菜,错时销售提高村民收入。
资料图
为提高村民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景新军和村“两委”组织农技专家送技入户,手把手教村民整地施肥、疏密嫁接、防病增产等。为了拓宽蔬菜销路,他与村“两委”牵头组织村民成立了蔬菜合作社,并发挥派出单位优势与叶城县果有缘合作社签订长期销售协议,对村民种植的蔬菜进行集中收购和销售。仅去年,户均增收达元以上。
“自从加入了蔬菜合作社,我不再为销路发愁了,年我家种植的5亩蔬菜大棚,通过合作社销售年增收1.2万元。”村民肉孜麦提·木沙高兴地说。
村里富余劳动力较多,为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景新军多方协调申请万元项目资金,新建15间商铺打造就业创业街,帮助70余人就业。他还发挥派出单位后盾作用,帮名村民联系县工业园区、昌吉市、重庆市等疆内外电子、纺织厂以及餐饮店务工。截至目前,全村人均月收入达余元,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就业目标。
俯下身子民心暖起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冷暖最要紧。”这是景新军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为了及时倾听民声民意,景新军通过设置意见箱,公布民情电话,每周三下午设定“第一书记接待日”,畅通村民诉求反映渠道。驻村以来,他累计帮助村民解决就医就学、农业生产等问题余件。
“多亏了景书记的帮助,我才能成功讨回元的劳务费。”年,村民阿不力克木·吐拉买提在县城一家工地务工,工期结束回家后,劳务费一直未结清。景新军听说后,上门了解实情,安排工作队员、村干部陪同前往县城工地对接,当面算清工期并要回了劳务工资。
景新军还建立“积分兑奖”制度,量化兑奖清单,采购牙膏、毛巾、香皂等奖品。对为村集体发展建言献策、热心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助人的村民赋予“奖励分”,依据积分兑换相应的奖品。
资料图
阿丽亚·吾买尔是村里的草根宣讲员,每次宣讲大会上她都会借助身边的鲜活事例用“苞谷馕”式的语言给村民讲述党的好政策,不仅深得群众喜爱,还通过“积分兑换”赢得了32份精美奖品。
修缮乡村道路涵洞90余处、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硬化道路9.22公里、配齐村民活动中心桌椅、音响共计余套……景新军始终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用涓涓细流温暖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心里装着群众,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才会把我们记在心里。”景新军将为群众谋福、提高幸福指数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一路前行。
“被村民信任,是我最大的心愿”记昌吉市发展改革委驻六工镇下六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慧媛
年轻又有冲劲,稳重不失活力,能扛事能干事像个女汉子,这是昌吉市发展改革委驻六工镇下六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慧媛给人的第一印象。自年驻村以来,她统筹驻村各支力量落实“1+2+5”重点任务,互帮互学强队伍、共商共议促增收、同心同治美环境,带领村民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用心帮带亮起党员服务牌
“熟悉工作不难,重要的是如何快速打开新局面。”驻村伊始,为摸清村情民意,陈慧媛以“村民说事日”为开端,邀请村干部、村民代表指问题,提建议,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民。
资料图
针对村民反映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作风有待提升等问题,陈慧媛从机制和制度建设入手,指导村“两委”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带领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理思路、教方法、传经验,帮助提升村干部素质能力。在畅通民意渠道的基础上,她还推动党员干部持续开展“双联双亮双述一服务”活动,加强党组织到党员、党员到群众的联系,引导党员向群众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群众和加强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群众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服务。一年来,陈慧媛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我为群众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90余次。特别是疫情期间,全村79名党员主动请缨,为村民当好“守门员”“测温员”“代购员”,把服务送到了群众心坎里。在党员亮牌模范带头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年有12名青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9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陈书记虽然是80后,但开展工作游刃有余!在她的帮带下,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能力明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群众对我们的工作更加认可了!”村党支部书记徐勇说。
谋划销路立起增收致富牌
下六工村是传统农业种植村,由于预判市场行情能力弱,村民种植盲目跟风,导致经济效益一直徘徊不前。打通供求壁垒,激活农业种植的“一池春水”是陈慧媛破题方向。
“不如发展订单农业,让农民吃下‘定心丸’。”经过调研,陈慧媛和村“两委”发现本地光热水土条件独特,种植的葡萄能酿造出高品质红酒。于是陈慧媛和村“两委”多方协调,与一家公司签订40亩酿酒葡萄收购订单,村民陈玉来带头试种。她还联系农技专家全程指导科学种植。葡萄收购后,企业以此酿造的红酒在全州红酒品鉴会上一炮走红,陈玉来净赚了12万元。
资料图
丰厚的回报让许多村民动了心,通过工作队协调,40余户村民与酿酒企业签订了订单。除此之外,陈慧媛还因地制宜,将“订单农业”拓展至各大制种企业,以“企业+村民”“企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持续深化合作,农户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实现了稳定增收。
“多亏陈书记的好方法,我们现在靶向种植,不愁销路,收成也比以往高得多!”村民王建设高兴地说。如今,在陈慧媛和村“两委”的推动下,全村酿酒葡萄、制种经济作物农户签订订单面积达0亩以上,村民预计年均增收3万多元。品质口碑俱佳的葡萄、种子吸引酒庄和制种公司在附近建立起生产基地,带动余名村民就业。
环境整治竖起美丽村庄牌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曾是村里巷道的生动写照,坑洼颠簸的道路让客商车辆望而生畏,出行受限影响了生产生活,村民脚底的泥泞在陈慧媛心里溅起波澜。
要想富,先修路,陈慧媛把“畅通工程”作为头等大事。争取派驻单位支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加快实施进度……年秋天,村组道路全部拓宽硬化。“现在道路平坦攒劲得很,不但出行方便,签了订单的企业也能直接来村里拉货!”村民杨新花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陈慧媛统筹规划,从村容村貌提升和庭院改造入手,发动工作队员、村干部、党员群众粉刷砌墙、栽种绿植、铺设污水管网,引导户村民完成旱厕改造……从前的下六工村逐渐撕去“村旧路土”的标签,换上了道路平坦、屋舍俨然、红花绿树的新装,庭院里的葡萄架上新枝嫩绿,平整的文化墙上胖娃憨笑,太阳能路灯竖立道路两旁,孩子们在美丽的小村里嬉笑打闹。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是第一书记,更是一名党员,让乡亲们日子过得更好是我的使命和担当,只有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对得起组织和群众的信任!”陈慧媛这样说道。
“来了,就要干实事!”记焉耆县农业农村局驻五号渠乡头号渠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小军
“既然来了,就要沉下心来,多为村里干些实事!办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分清轻重缓急,就不愁在头号渠村干不出名堂!”这个铿锵有力的声音来自焉耆县农业农村局驻五号渠乡头号渠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小军。
驻村以来,陈小军带领驻村各支力量,聚焦总目标,紧紧围绕“1+2+5”重点任务,强班子带队伍、抓机遇促增收、求振兴谋发展,用责任诠释初心,用行动践行诺言。
好机制让队伍强起来
农村要发展,必须有个好班子。陈小军针对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弱、干部执行力不强,工作能力不强等短板,决定先从村“两委”班子建设抓起。
“首先我们要把制度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陈小军组织工作队进行前期摸底,掌握村党组织和党员的情况,以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为抓手,实行“一会制”和“召集人制”,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各项工作的召集人,一次会议解决多个问题。工作队员与村“两委”一帮一结对子,帮助指导村“两委”明确分工,理清思路,落实责任,规范组织生活,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陈小军对村党支部进行改选,配齐配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健全组织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用制度管事、管人,村务、财务、村里的重大事项集体研究、群策群力,全体党员的参政议事能力和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四议两公开”得以落实。
经过整顿,头号渠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了,群众对党组织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逐步提升,村里的各项活动党员带头冲在一线。
“陈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有措施、有目标,村干部的思路清晰了、能力提升了、群众满意了,村‘两委’班子的组织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村党支部书记赵岩龙说。
好点子让村民富起来
头号渠村是一个与县城一河之隔的城郊村,人均耕地2.4亩。以前,村里部分土地进行了土地流转试点,效果不明显,村民守着土地挣不了钱,离开土地又要撂荒,外出打工受到牵制,增收缓慢。
面对这一现状,陈小军带着工作队和村“两委”挨家挨户做工作,算经济账,鼓励村民流转土地。他指导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及时解答村民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资料图
陈小军根据摸底情况,逐户逐人分析土地流转政策,帮助制定发展生产规划,提供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和培训,建立村级土地数据库,实现土地流转有组织、有人管、有人经营。年,全村亩耕地全部流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名村民,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组织下外出务工,村民人均增收元。
“陈书记点子多、有魄力!将土地流转出去后,我家年收入7万多元。”说起陈小军,村民靳玉龙竖起大拇指。
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陈小军在为村民谋增收的同时,不忘为土地承包商解决各种困难。承包商将心比心,积极给陈小军建言献策,购买操作简单效率高的育苗移栽机、引进产量可观易管理的灯笼椒助农增收,村子和承包商呈现出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好措施让村颜靓起来
刚到这个村里,村道上满是垃圾,村民房前屋后杂物乱堆乱放,“脏乱差”是头号渠村留给陈小军的第一印象。
为了改善村容村貌,陈小军通过入户走访、健康讲座、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对环境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依托大喇叭、村民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