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禅茶天地宽

品一杯禅茶天地宽

《六祖坛经》:“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禅茶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最早的禅茶是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主要用于供佛、待客、自饮。

禅茶讲究将正气融入感恩中,将“清气”融入包容中,将“和气”融入分享中,将“雅气”融入结缘中,其精神概括为“正、清、和、雅”。

我与禅茶结缘,始于与婴僧师父的结识并有缘受他指点,开始制作禅茶。禅,修的是心,是静,静到虚无,最终形成智慧。在这种静的状态下,禅是内心,茶是外延。茶是圣洁的。制作禅茶,制茶人的心必须是静而没有杂念的,一心事茶,茶人合一,才能做出上等的好茶。

制作禅茶有很多讲究,首先,茶叶的原产地必须是没有污染的深山,茶叶必须是原生态的茶叶,周围植被丰茂,茶园四周水源干净清洁。我们在茶山上24时小时播放《大悲咒》,让茶叶从萌芽到采摘,都在安静祥和的环境中成长。采摘时,采摘工人必须先净手,不能让手的异味掺杂其中;不能留指甲,摘茶叶时不能用指甲掐;采茶时不能涂抹护手霜和其他化妆品;不能戴塑料手套。(对采摘工人的要求是不是特别高?)采摘的标准是一芽一叶,因为一芽一叶的茶叶就像是孩子在母亲的怀抱中一样,是味性 的。茶叶采摘下来后放在没有异味的通风的竹筐里。茶叶的吸腐能力特别强,装茶叶的筐特别要注意,不能有异味。

采摘时要看天气,采茶最忌讳的是雨天。茶叶非常爱喝水,雨天茶树的馨香含量只有0.1,大量喝水馨香就没了。下雨天采的茶青,份量重,但是都是水,一缩水后就干了,这样的茶青味道不好。

人身体是酸性的,吃的很多食物也是碳水化合物,也是酸性的,而茶是植物碱,经常喝茶,刚好可以与身体的食物综合。茶碱可以刮油脂,茶碱对身体血液的油脂,三高,都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天气炎热,要趁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或刚刚升起时去采摘,因为天气太热,茶芽易苦涩,就制作不出我们想要的口感。

茶叶采摘回来后,要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萎凋,萎凋时我们用大悲水滴洒茶叶,让大悲水与茶叶一起吸收、渗透其中,等到茶叶抓起来,叶、芽、杆都软了,用力捻,不沾手了,就可以开始揉捻了。

揉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揉的过程,人与茶 次完全融合,把茶抓在手心,整个人身心放松,看似用力,实则是顺着茶轻揉,揉而不破,慢慢地把茶揉成一团。揉茶要把握合适的度,揉过了茶叶的青味会出来,没揉到位,茶的香味出不来。揉好后,把茶叶放在一堆,进行发酵,直到茶叶出来香味了,茶叶的香、润、柔激发出来了,就可以下锅炒制了。

炒茶时,锅温很重要。慢工出细活,炒茶时翻炒的速度要看茶叶的温度变化来随时改变。人工炒茶 的优势是:人有感知,能看到茶叶的颜色变化,闻到茶的香味,感知温度,比机器制茶更加灵活,可以随时改变锅温和翻炒的手法和速度,使茶保留原有的香味。制作一锅好茶,需要“三心二意”------“诚心、耐心、细心”;“情意、心意”。炒茶凭的是手感,茶叶的好坏,全在制茶人翻炒的速度与锅温的控制。制茶人要不急不躁,全身心投入,与茶融为一体,才能制作出一杯上等的好茶。制茶的过程,是一个人的心路成长过程,由原来的浮燥到 的沉稳,香飘四野而不骄横,芽芽甘爽而共放馨香。一杯好茶,不是一颗茶芽的功劳,而是集体共同发挥的作用!

“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

泡茶,水很重要,什么水 呢?茶叶生长地的水,最交融,茶汤会很润,有厚度。其次是高山上自然降解的水,水分子小,易于吸收与排放。人身体对物质的吸收程度不同,水分子小泡茶的茶汤更容易让人体吸收。

泡茶的水温,直接影响到茶叶的口感,太烫、太凉的水都不能泡出茶叶该有的口感, 的水温是70-80度之间,10秒左右出汤;或者倒点凉水,没过茶叶,先醒茶一分钟左右,然后用90-95度开水冲泡,20秒左右出汤,第二泡开始,5-8秒出汤,如此泡制的茶叶,口感是最棒的。好的茶叶耐冲泡,冲了7.8泡还有茶叶的香味,差的茶叶到第三泡就淡如白开水了。

做茶,是为了生活;写茶,是因为对文字有兴趣;传播茶文化,是茶人的使命。我想,农民写出来的经历、感悟,最能体现新时代农人的心声,不矫揉不造作,就像山上侃侃流淌的清泉,看似平淡,实则最甘爽。

茶有千种,品茶的人亦是“萝卜青菜,各人各爱”。禅茶,已悄然走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寺庙的 茶。心宽,路宽,品一杯禅茶,天地宽。

FROM王云END







































白癜风植皮多少钱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nglaomua.com/gmly/3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