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老故事”()
作者故地重游,惊叹新源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漫步在新源街头浮想联翩,感触良多,细致描写了在寻找过去生活工作过的痕迹中,耳闻目睹了新源县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对新源—第二故乡的良好祝愿。
--编者于洪波
年在新源全家合影
三个半小时班車行程颠簸终于到了新源县,一出站就被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人流搞的晕头转向,抬头远望拓宽平整的馬路四通八达,周边齐刷刷整排楼房延伸无边,不知東南西北,拉客司机大声吆喝;哈拉布拉,塔尔德,那拉提,阿拉图拜,阿勒玛拉,有去的吗?
客运站门前排列着各式短途小車、 車窜梭人群中。这是那条路呀?老伴不知所措的问我,不清楚,沉思片刻,哎!找到电影院能辨清方向,打问路人电影院怎么走?一直向上,噢!拖着拉杆箱向前走,没走几步看见了巩乃斯大酒店,蔚蓝色很高很漂亮,本想下榻看其价格不菲,就再向前走继续找电影院,哪是记忆里的老电影院呀!原址上新盖的影视娱乐文化中心大楼,一楼门面是超市,商店,变样喽。
找到电影院方向就清楚啦!东去是县委招待所,可是拦横杠挂着免進字样,看牌子标明是要建豪华大酒店!幸好旁边有几家小宾馆,老伴上楼查看是否干净,觉得还可以,就住进聚仙源小旅馆。洗漱己毕,上街吃饭,路边开设一家挨一家商铺经营妆品,鞋袜,服装,小超市,水果…。又去三河碑旁边的自由市场转转,顺街西行过马路进市场有点发懵,只见磁砖铺地,商店干净齐整,右边餐馆,左边干果糕点糖果,市场中间凉粉,面肺子米腸子,羊肉,活鱼,小杂货摊,蔬菜,没见有烤肉和烧烤食物,是无烟市场。想当年,这个自由市场虽说繁华,乱七八糟卖什么的都有,烟熏火燎脏乱差,吵闹喧哗,地面坑坑洼洼隨意摆摊设点,城管只收钱不治理。
走进一家餐馆要了拌面味道不错,吃饭中老伴提到年跟你来新源头顿饭吃的也是拌面,炒洋芋丝,炒菜的回族大师傅叫文迪,没有醬油,醋,一把盐白瓜々洋芋丝挺好吃,那时一条街上就一家食品公司的馆子,记得在大百货直对面拐弯处。
文化街房地产大厦
打电话给侄子要见他的父亲董其昌(己故董其明大哥),但老头手机关机,就去找侄子家。过两条街一路上看到新盖楼房冲天林立,数不清的超市商店门庭若市,十分繁华,手机商城更是顾客盈门,前呼后拥,商场出口提的,拿的,抱的盒装礼品,服饰,儿童玩具人群络绎不绝。街道上公交车、的士、摩托、 车来来往往车水马龙,这条街叫文化街,街道两边高大树木枝繁叶茂也有我们这辈人付出的辛苦!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自豪。
侄子来电说父亲遛弯没带手机,明日中午聚餐相见。老伴提议去他单位,看看以前我家住过的院子,看看县城变化。不错的主意,转悠中发现,这里是粮食局吧?这是卖面铺子,二层楼上的供销科,财务室,局长办公室呢?后面家属院呢?取代它的是新盖商城大厦,职工搬家住进多层商住楼,想见老同事连家门都找不见。
替代老电影院的文化中心
记得粮食局局长李同友,三八式老革命,山东人脾气直爱骂人,没文化大老粗,县委书记都让他三分。工作七载春秋,拉油,拉面供应居民生活,改革开放后取消了粮食定量供应的粮油本,粮食局也就不存在了。对面小百货,五金公司拆了盖了新楼作商场;银行,邮电局,工交局,老车队改成了沿街店铺;当年的公安局己不是当年的平房,在原址建了衙门式高台阶雄伟大楼;建筑队,大修厂,农机局,物资站,也沿街建起商铺经营各类日用商品,
昔日农机公司商店大门
细辨单位旧址一点一点回忆,这好像是农机公司?二层小楼农机配件门市部怎么不见呀(此楼是伊宁市书记周毅设计)恍惚猜想这对吗?身后来一人道:这就是咱们单位农机公司,回头一看是刘文玉,老同事久别重逢格外亲,啊!老伴惊叹现在成了霓虹灯闪烁豪华洲际大酒店!问我家小院还在吗?刘文玉领进后院只见矗立着一幢幢的多层商品住宅楼。文玉就住楼上,他客气让进他家,裝修豪华的客厅, 沙发,茶几,艺术柜,背景墙,大型豪灯,木地板,平方米的三室二厅宽敞明亮,比我在珠海的住宅漂亮,真有些嫉妒眼红之感。
昔日农机公司原址盖了州际大酒店
刘文玉介绍说,当初单位破产职工半年未发工资,上访多次未能解决,后来公司经理与开发商联合征购了农机公司十几亩院地盖大酒店,商品楼,在职职工每人一套住宅房,刘文玉分得三套楼房,另发六十万补赏费,缴足养老金,发了工资很满意。从他家出来又走访老职工李师傅,已90岁的髦耋老人健康精神,分得两套楼房。他说这块地方是你家住过的院子也盖了楼。
想当年农机公司给每家分了八分地盖了一明两暗住房,建了小院,厨房,煤房,石头地挖深半米弃石,垫土施肥灌地种上果,杏,桃,梨,葡萄,地面种草莓,辣子,茄子,西红柿,豆角,南瓜,青菜,样样俱全小农院长着茂盛鲜嫩的蔬菜,金秋成熟的*元帅,红元帅,梨子,桃子,葡萄弥漫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丰收果实累累,两口之家(儿女在伊宁)吃不完送人没人要。家家有小院,滿地苹果,西红柿成了累赘,不能买卖,投机倒把罪名不轻。后来少种菜多种花,在西安买了名品月季,玖瑰,国旗红,*金杯,黑牡丹,点缀小院温馨别致。
昔日农机公司我家小院
回到宾馆思虑万千彻夜难眠。当年把青春奉献给了新源二十载,艰苦岁月挖南岸大渠,恰普河大渠苦战日夜,吃住在野外,工地爆破崩山伤人(大渠书记徐延祥年代)引进特克斯河、恰普河水浇灌农田,树木,年年植树造林,造桥铺路,创建电视台等,才有今日绿色城。
昔日农机公司大院
次日一大早买上礼品,打车看望故友王金增的妻子马安琴,她迎候在银行高层大楼门口,见拿礼品生气的说:买东西干吗,家里什么都不缺。二十年未谋面了,她精神好耳聪目明,住的新楼房,女儿王君在拖地打扫卫生,看看卧室,厨房,清洁漂亮,促膝相談回顧往事相聊甚欢。
王金增夫妻青年时代从天津来新源,被分配到遥远的经济马场山沟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生了大女儿寄老家父母抚养。王金增热爱文艺精通器乐,在苏崇安推荐下调县宣传队成了骨干,夫妻俩为人和善可亲深得大家爱戴。
侄子开车来接急忙告别。马安琴送至大门,看到银行大楼己扩展到水泥厂山边,真是开门见山呀!二十年前此处是坟地荒无人烟,县城发展之快使人惊叹不已。
与故友遗孀马安琴促膝相谈
见到大表哥董其昌八十一高龄精神好腿脚利落(我二姑七男二女其老大)耳不聋眼不化,更可喜见到重孙四世同堂,是太爷辈。吃饭时我问:大哥吃饭好吧?好!有没有三高?有!高血糖,一顿饭吃多少?薄皮包子十个,拌面要加面,忌口吗?不忌,什么都吃,不吃不行,难受,营养跟不上哦!还跳舞吗?跳,锻炼身体。董其昌一生坎坷,工作在县委民*局,文革中下放三区塔尔德乡种地,两儿两女四个孩子负担重,大哥持家一把好手,吃苦耐劳善良心眼好,性格坦荡耿直,精通哈维语言,平反后安排到水泥厂,退休后自营建材杂货店,创下家业由儿女继承。
与81岁的董其昌大表哥相聚
下午去看望广播局老同事会计張英,他落户新源县后走马灯式地调换单位;十月公社机耕队,宣传队,汽车队,大修厂,建筑队,粮食局,商业局,广播局,同事多,朋友多,亲戚多。在广播局筹建三台(转播,调频,电视)时,工作中与同事们结下了深情厚义,渴望见到老同事们。恰普河路的广播局大门已封闭,沿路都是商店,大门改设在后街文化路,原来广播站大院现盖起了办公大楼,职工楼。
局长王均田己过世,王局长江苏盐城人,虽说局长爱唠叨,但对工作不含糊,认真负责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为筹建县电视,转播,调频台去广播厅批项目要经费,日走夜访,死缠硬磨,弄的处、厅领导实在招架不了,本来这里是高山区转播台不应设在新源县,可硬是让王局长要到了,他常年住国防公办宾馆,每年跑多趟才能拿上经费,县城建台批地,磨的郭长发副书记头痛(主管宣传书记)三个电台占取了十月公社七大隊百亩良田,为今日广播事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王局长为新源县广播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如今新源街头夜色
張英说:县城这几年发展翻天覆地变化,农牧民,外地迁居人很多,大街上都是陌生面孔,很少见到熟人,过去退休职工都奔伊宁市、乌市、内地、国外,而现在转变观念,选择留在新源县安度晚年,这里气候宜人,冬暖夏凉,县城繁荣,物流畅通,休闲,旅游得天独厚。
辞别張英时己傍晚了,还想多见见熟人就去了广场,正值礼拜六各校进行学生文艺汇演,学生们身着校服队列整齐坐小凳观看节目,舞台上哈萨克小姑娘身着白色绣花纱裙,头戴兰边白花尖帽,帽 插白鹅毛花翎翩翩起舞,弹奏东不拉引吭高唱,歌颂共产*。看节目的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围观,广场周围有中老年跳维族舞的,跳街舞的,练太极的,还有孩童脚踩闪光滑板,旱冰鞋飞滑嬉戏……,人群中想碰见熟人的愿望未能遂愿。县城夜景霓虹灯流光溢彩,耀眼夺目,夜幕中人群挤挤擦擦,人声鼎沸,人来车往。行走腿困脚痛,也只走了个街市中心。
今日粮食局大楼
打算明天去插队落户的十月公社机耕队看望哈族同事。早上办退房手续拖着拉箱去客运站寄存,步行走到东仓库住过的地方也盖了新楼,仓库己不存在,路边哈萨克少妇开餐馆,早点有包子奶茶,火炉上座着个大白磁盆燒熬鲜奶,少妇不住手地用勺扬着牛奶在烤奶皮子,奶香四溢十分诱人。哈萨克族妇女过去跟丈夫草原放牧,昔日只在家操持家务从不涉及生意,而今学会开餐馆挣钱,这是时代的进步。
年在商业局开县城 的上海牌轿车
小学改建幼儿教育中心还在扩建中,沿老小学前行便是十月公社机耕队,对面是公社办公室,进街口东张西望,两边全是新盖的楼房商铺,没有了参天杨树土沟水渠,取代是水泥马路渠沟平坦干净,前行展现一座新建的第三中学,崭新大楼前操场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哎!这个中学原来没有吧?是,新盖的,老伴惊叹。面对多条巷道柏油马路,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机耕队,记起机耕队路边有条大渠,有桥,找到大渠不就找到机耕队了嘛,边走边看,估摸快到了,可就是没见大渠,位置不敢确定,看见有一座公安岗亭,问这是十月公社吗?年青公安答,是,机耕队知道吗?不知道!水渠怎么不见啦?改道了。开商店老板是四川人也说不晓得!旁边有个卖馕的哈族老人坐轮椅,我用手比划开拖拉机姿势,老人点头说“麻特罗(拖拉机)”,又找了个年青巴郎问那里是机耕队,巴郎也不知道。过去的十月公社现更名为别斯土别乡。
如今条条马路另有命名,四通八达,走进小巷道极易转向,站在机耕队路口心中回忆往事,眼眶不觉温润,老伴看着用彩钢板作屋顶的房子,不禁脱口说道:外面大下(下雨)屋里小下,外面不下,屋里滴溚。一句话勾起在机耕队工作时的生活情景;年12月份从农机校毕业带媳妇来新源报到,被分配十月公社机耕队,母亲操办花了贰佰元在办公室举行了简单婚礼,安家了仍公社食堂吃的苞谷糁熬洋芋块,白菜帮子萝卜片,饮水是有马粪味的渠水,住土打墙漏雨房子,走的泥泞土路。
年去北京接面包车与广播局同事合影,
车内倒数第三是会计张英
十月公社邻近县城。当年在“农业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指示下投入资金购置农机,建立一支机耕隊,由哈,维,汉,回,锡,俄罗斯族等多民族人员组成,队长巴克巴依,指导员马志泽,书记卡拉克巴依,技术员李富贵(艾力克三德)俄罗斯,会计马文孝,出纳卓拉,保管员吾拉兹阿里,拖拉机手铁罗汗,沙吾鲁克,居马德,吾拉滋别克,乌斯满江,扎乃,居马汗,沙吾兹别克等,这都是各大队调配来的青年哈萨克族 精干小伙,每日骑马上班(家在大隊),复员*人唐发贵,梁留材,彭正发,石德新,陕西农机校中专毕业生陈克森,新疆毕业生赫玉文,刘秀英,刘建国,木匠赵书亭,赵庚云,汽车司机抗美援朝复员*人韩尚景,汉族拖拉机手夏连明,李家敬,李如林,何茂雄,修理间依不拉,于树建,机耕队是全县技术力量最强作业团队,由于成绩卓越,农业厅奖励一辆崭新兰色嗄斯-51汽车,全县头一份殊荣,机耕队有五台东方红一54一台推土机,五铧犁,播种机,康拜因,担负着全公社八个大隊一个农场耕播秋收任务,广袤千里,一望无际,春耕任务十分繁重。
哈族兄弟与汉族职工同甘共苦,吃住田间地头抢时间完成作业任务(季节不饶人),秋收时更繁忙机器少土地多日夜抢收,机器超负荷工作损坏,修理工日夜加班。公社书记马成云文革下放劳动,参加机械修理,哈族话说的很棒,平易近人充当翻译,机器配件奇缺四处求援。队里的哈萨克青年朴实,勤劳,不怕苦,不怕累,爱学习,尊重有知识的农机技术人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汉族职工也学习哈语,奥旦(县城)加克斯(好)阿克夏(钱)等…,学骑马,哈族兄弟好客请大家去家里热情招待,浓郁奶茶,奶疙瘩,马奶子,馕尽其所有,在劳动中我们结下了深情厚谊。
年儿子生于十月公社机耕队土房内
阔别二十年新源旧貌换新颜,风光秀美,城镇扩建东到山边水泥厂,南到十月公社二大队,西到十二团,北到十月农场八大队,开发区设在五,六大队!城镇整改后县委、县*府搬迁开发区。巩乃斯是伊犁地区旅游中枢;东边有那拉提,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南边是巩留核桃沟,库尔德宁,特克斯的喀拉峻,昭苏的夏塔,西边为果子沟,赛里木湖,北边是唐布拉,乔尔玛。随着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开通,形式多样自驾,团队旅游成为热线。
年新源宣传队合影
新源县快速发展城建规模己具大城市雏形。保护环境,有待开发旅游资源将会迅速实现,巩乃斯交通发达,现在是路路通村村通,家家户户有汽车、牧区姑娘小伙人人有摩托, 車其数量也是伊犁地区县城之最,交通便利发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巩乃斯发展将会引進大量人才创业,开发资源落根草原,那拉提绿草如茵,沃野千里大草原支撑经济大飞跃,牧民将会更加富裕,各民族团结和睦为边陲稳定做出贡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的第二故乡新源县将成为一颗璀灿的西域风情明珠,努力吧!巨变的新源县!
刘建国写于伊宁
作者简介
刘建国,年出生绥定县,祖籍天津杨柳青。年考进四中丙班,年毕业考入乌市工交学校,年考进新疆天龙农机学校。年毕业分配新源县十月公社机耕队,调县文艺宣传队。年调县广播局,年调伊犁任广播厅北疆影像技术分公司任副经理,年任伊宁市广抪局器材公司经理,年退休。
责任编辑:于洪波
编审排版:于洪波
题字治印:郭钧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