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功高震主的例子,开国的老功臣很多的都是没有善终。韩信就是其中一位。韩信在楚汉之争中的作用一直毋庸置疑,没有韩信,刘邦纵然有张良和萧何,依然无法取胜。所以,刘邦封其为“三齐王五不死”。“三齐王”的指的是“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五不死”指的是韩信可以“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王不死”,汉朝没有捆他的绳,汉朝没有杀他的刀。可他最后落得个被一众奴婢杀死的下场,甚至被诛三族。大家都说刘邦过河拆桥,韩信功高盖主是他被杀的缘由,其实也不亦然,刘邦或许有他的苦衷。
无可否认,韩信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历史上公认的就有十大功劳,暗度陈仓、定三秦、虏魏、破赵、平代、灭齐、雍水之役、十面埋伏等8件。其他如鸿门救主、汉中练兵、智计降燕、广武之战等各有不一。然而,韩信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他在政治斗争上几乎等同于白痴。楚汉相争时,他因为决策果断与刘邦在内的很多人有矛盾,随着他打天下的功劳越来越大,人也随着越来越傲慢起来,连刘邦都敢不敬,有几次气得刘邦咬牙又无可奈何;在刘邦统一天下后,他不知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既没有像张良那样懂得“明哲保身”,趁早主动辞官以免遭杀身之祸,也没有像萧何那样虚心接纳他人的意见,处处都小心谨慎,唯恐被抓住把柄陷入屠杀开国功臣的漩涡中,反而一如从前,耀其功劳显赫傲慢待人,犯了身为人臣者“功高盖主”的大忌。
刘邦是欣赏韩信的,数次在大臣面前夸他,可能巴不得韩信是自己的儿子,可惜不是。而且此时二人的年龄差可比父子,韩信年轻到让刘邦都害怕了,刘邦都花甲之年了,韩信才35岁,正值壮年。刘邦自知接班的儿子生性软弱,虽然现在他把韩信软禁起来了,但是韩信的才能与军中威信尚存,把这样的韩信留给儿子,就好比在其身边放了一颗不确定炸弹。倘若他有反心,无人可制衡,那么刘氏天下要落入韩信手中。
而此时的吕后需要借功臣之头立威,杀猴给鸡看。韩信就成了那只猴。吕后杀韩信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她采用了先斩后奏的方式杀了韩信并夷三族。并且刘邦默认了这样的方式。吕后和萧何密谋,将韩信骗到长乐宫中,韩信便被吊在长乐宫的钟中,被宫女用木头打死。可以说上不接天,下不着地。吕后通过杀韩信起到了震慑群臣的效果,树立了自己的威权。而刘邦也解决了心患。韩信虽然没有造反的实证,却有造反的实力,这不能不让刘邦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