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您个人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答:我的教育理想并不特别,几乎人人都应该这样想,也是人人都想得到的。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该在什么时候就在什么时候教。所以我认为教育有三大原则,所谓原则,“原”就是根源,“则”就是规律,最基本的规律叫做原则。教育有三个最基本的规律,你按照这个基本的规律而行,不见得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功效,因为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所以不一定有百分之百的成就。但是如果不按照规则而行,甚至违反了最基本的规则,那么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失败。所以,教育一定要按照规则,当然所有事情都要按照规则,教育更要按照规则,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酝酿的工程。有些事情的成效很容易看到,让人很容易按照成效来修正做法,来反省他的规则,但是教育的成效是在几十年之后,甚至几百年之后,所谓教育是百年大计,所以对规则的把握更应该谨慎,但是因为他是如此长远的工程,所以对于教育规则的把握往往被人忽略。(有八十多年了),恐怕不止,自从有人类以来,很少有人把握到教育规则的。(但近八十年来尤其严重),是尤其严重而已。
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我认为第一,教育的时机要把握,第二,教育的内容要把握,第三,教育的方法要把握。这本来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却忽略了,你一忽略,教育就或许费力很多,收获很少,或者是败坏人性,孟子所说,不仅是缘木求鱼,而且还会带来害处。
所谓教育的时机要把握,就是在一个特定时期内要完成那些必要的教育,是有相当固定性的,这在教育上叫教育的关键期,你错过关键期,一生后悔。如果后悔能改善,还没有关系,如果后悔而来不及呢?那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教育的时机是教育的第一大关键。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教育体制,几乎不了解教育的时机,而且教育改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最重要的一块。所以,如果不客气的说,我从老早以前就说,这种教育改革一定是失败的,因为连这么重要的原则都没有把握,他怎么可能成功呢?
至于教育的内容,也是越恰当越好,该教他深度内容的时候就教深度的内容,该教他浅度内容的时候就教他浅度内容。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就是记忆力和理解力,这两大能力和两大时机相配合。十三岁之前,理解力比较弱,记忆力比较强;十三岁之后,相反。我们可以方便地说,十三岁之前是吸收的、酝酿的年龄,十三岁之后是理解的、表现的年龄。该吸收的时候给他吸收,该理解的时候引导他理解,这不是很顺理成章吗?
面对强大的吸收能力,我们给他吸收什么东西才对人生有重大意义?当然是吸收重要的、有深度的教材,所以越早的时候教越深的教材,这就是把教育的内容来配合教育的时机了。对照我们现在体制教育,就是从西方学习来的教育,我们特别注重人类有理解的能力,忽视了人类也有吸收的能力,因为人类的理解能力是慢慢成熟的,于是我们给孩子的教材,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浅到深,由易到难。于是孩子生命中就没有高度价值的内涵,也就丧失了一生酝酿的机会。现在体制教育下出来的国民,最重大的缺陷,就是生命没有深度,没有内涵,也就是大家所诟病的“素质低落“。
至于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人会问,这么小的孩子,理解力又不很好,一下给他很深刻的教材,怎么教呢?其实教学的方法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用最自然的、合乎人性的方法——他能够吸收就给他吸收,他不需要了解就不给他了解。什么叫吸收,就是让他多接触、多输入,其实就是多背诵,作为一生的储藏,就是先给他一座宝藏,将来任凭他去开发一生。我们现在都教育就是没有给他一生才华智慧的基础,所以长大后智慧短浅,才华有限。
连云港敦石书院:
敦石二字缘起连云港两所百年学府:敦善书院(现板浦中学)、石室书院(现海州中学),意在百年文化之传承!
学堂设有日托班、周末公益读经班,并每年举办冬夏令营,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小朋友都能接受到经典的浸润和滋养。
敦石书院代理“爱读经”专业读经教材,以服务更多读经家庭。
欢迎加入国学、公益、亲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