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野彩产季(-18),小编去了两趟亚马逊,主要目的是去几个产地实地考察鱼的品质,以及教会渔夫甄别有价值的鱼,提高其工作效率,避免浪费时间去收获一些必定会被淘汰的鱼。新朋友如果感兴趣,可以看看小编之前的这几篇。
初访伊娜奴(INANU)
特隆贝塔河收野彩(一)
特隆贝塔河收野彩(二)
特隆贝塔河收野彩(三)
虽然感觉上已经无限接近野彩的源头了,但小编心里还觉得有一丝空荡荡的。因为,小编只是在渔夫的木箱边进行了野彩的选别与收购,并没有真正参与野彩的捕捞。
所以,今年产季才开始,小编就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和渔夫们一起,趁着洪水刚开始退潮,进行了今年第一场捕捞。
约了傍晚5点出发,小编在旅馆旁边买了包苏打饼干,权当晚饭了。
早知道这么大的船,小编也带上自己的吊床了。
一路无话,欣赏着落日晚霞,耳边是柴油机的轰鸣
沿途岸边的沙滩,这也只有旱季能看到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熄火了。但渔夫们都没有挪窝,他们在等天色彻底变黑,那时下水,不会惊动鱼群。
等下就会坐上这艘小船,装上马达,继续往丛林深处走。
闪光灯拍到的小白点,是各种小飞虫。
饼干分给大家吃了,吃剩的饼干屑撒水面上,引来很多小鱼。
终于,天完全暗了下来,我们都坐上了小船,装上马达,突突突驶向树林深处。此时月亮取代了太阳,船上的东西都被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色,远处则是隐隐约约的树林和灌木丛的黑影。河面上吹来的风,凉爽了许多。
渔夫的潜水眼镜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看,居然是纯手工打造。上面写了各自的名字。
一边开船,船老大一边打着手电,寻找着合适的地点。
水位太深处,接近树冠,不适合捕捞,因为树杈太密太多,人钻不进去。水位太浅处,接近树干,那里没什么枝桠分叉,野彩也不会去那里栖息躲藏。
从发白的部位,可以很容易看出水下降了多少。
船老大找到一片他认为比较合适的小树丛,还离着有三十来米,就关了马达,任由小船慢慢飘过去。
第一件事是用洗涤液把面罩玻璃洗干净,残留一些滑溜溜的水膜,可以起到防雾的作用。
大家都下水了,分头潜下去,探寻这片树林里有没有躲藏着野彩。不用太轻手轻脚,扑通一声跳下去就行了。因为此时的野彩,如果选择躲在这丛树中,它是不会选择离开的,此时的水域一片漆黑,它认为最安全的,莫过这片树丛了。而开放的水域中,则有太多的未知数。这些,其实是在我后来自己潜水下去,看到了野彩后,才明白的道理。
不要以为眼睛能看到这么多,这都是闪光灯的功劳。关了闪光灯,以下的照片才真实反映坐在船上的小编用肉眼看到的场景。
过了大约十分钟,船老大爬上了船,其余人也都上来了。大家都没有发现野彩。换地方。
换了一处,大家又都重新下水。
过了十来分钟,没有鱼,爬上船,大家沉默不语,继续换地方。
第三处,终于有收获了!是一条很健壮的红彩。
野彩是群居的,有了第一条,必然有一群。大家都簇拥过来,包围了这棵树。不多时,接二连三地鱼儿上船了。
看体表的划伤,不是网的原因,而是它们玩命往树杈里躲造成的。
野彩的体力是惊人的,大家看水花就知道了。甚至有一条,已经进了盆子,居然又跳回了河里。
传统是一盆里装3条。满了后,第二盆里放上两勺盐,加上河水。渔夫说这样鱼上来后,鳍条会比较完整。如果不放盐,很快就会融鳍。
船老大冒上来换气时,说发现了一条好药(当地人念Royal,都这么念:好药)。然后继续潜了下去。过了会儿,果然,一条好药!
小编在船上帮他们打着零工,加盐,加水。鱼的抓捕速度不是很快,慢的时候十几分钟也没有一条鱼。没事就研究下盆子里的野彩。小编发现这个水域的水虎应该是比较少的,绝大部分鱼的鱼鳍和奶圈都十分规整。
这个调皮的渔夫冒头上来,对我喊了声雅蜜雅蜜。果然,是条好吃的东西。
有个渔夫抓到个小乌龟递给我,比划着说可以长到脸盆大。玩了会儿把它放了。
大家继续劳作着。
小编既然跟他们来,就是来圆野彩夜捕这个梦的。没想到,下水后,完全颠覆了小编之前的想象。
这时,已经接近11点,不知不觉4个小时过去了,带去的10个盆子已快满。有两位渔夫上船休息,趁这个机会,我要求下水试试看抓鱼。渔夫递给我他的潜水面罩,没想到这个纯手工造的还真不错,橡胶很软,与皮肤贴得很紧,丝毫不漏水。
此时的水温也很舒服,上下层基本一致。没有正午时那种表层烫,底层凉的不舒服的感觉。左手拿着个手电筒,游起来不是很给力。突然意识到渔夫没给我捞网,心想小看我么。算了,先熟悉下环境吧。我试着脚往下踩,踩不到底。闷头往下潜,水中悬浮物很多,手电筒照出去,最多能看清手电筒之前的三四十公分的地方。越往下越心慌,这黑咕隆咚的,会不会上去被卡住啊。心情和白天玩水完全不同。
第一次下潜,居然水底都没碰到。失败。
第二次尝试下潜,成功了,水其实不是很深,第一次是被我自己吓唬自己,半途而返了。最多也就三米深,水底是一片黄褐色,但不是沙子,被一层腐殖质覆盖,手用力抓一把,腐殖质的下面是河沙。
接下来,我尝试着靠近灌木丛下潜,树枝很硬,划着胳膊有点疼。后来,我摸到了一些门道,找到个节约体力的办法,手拽着树枝往下潜,轻松很多。但哪里有野彩啊,影子也见不到一个。上来换气也比较吃力,因为手里是个手电筒,只是脚踩水,少了一个手的帮忙,外加有点紧张,嗨,还好没给我捞网,否则更累了。我现在已降低要求,能看到一条野彩,我就满足了,至于捕捞?下次吧。
虽然水面有树枝,但都是很软的枝条,完全撑不起自己的重量,所以没法偷懒,换气踩水累,下潜憋气更累,没过几分钟,我就游到船边,扒着船舷喘气去了。
船老大还是很厚道,看我的狼狈相,招呼我到他那里去,说他发现了一条鱼。他让我拽着他的手腕一起下潜,顺着他手电筒的灯光,他指着某个地方,我一直看到气不够了,也啥都没看见。上去换了好几口气,他又拨开树枝,带我潜下去。这次我集中注意,透过浑浊的河水,用我的手电筒,对着他指的方向,尽力伸直胳膊,照在同一个地方。
我终于看到了野彩!
顺着树枝的走向,在几根树枝的交错的地方,在很深的深处,卡着一条野彩,它撑起了它的上下鳍,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在那里。要抓到它,必须胳膊使劲往里伸,用力把它掏出来。对,掏出来。船老大就是这么干的。鱼身上这么多划伤,也是这么来的。
这让我想起BBC的一部纪录片,好像是蓝色星球,讲珊瑚礁的。到了晚上,各类性情温和的热带鱼都躲在珊瑚礁的深处,鲨鱼来了,它们一动也不敢动,直到鲨鱼把它们掏出来的最后一秒,才尝试逃走,但那时已经晚了。这就是它们的本能,是正确的。如果它们很早就逃出来,那一定被鲨鱼群猎杀了,唯有躲着,才有可能活命。
野彩的天性也和珊瑚礁的那些热带鱼一样。野彩的嘴巴这么小,决定了它们是弱势群体。既然选择了这棵树作为藏身之处,晚上渔夫去抓它们,它们是绝对不敢离开这棵树的,它们怕被大鱼一口吞了。我曾天真地以为,夜捕野彩的时候,会看到它们游来游去,然后选一条好看的去抓。真实的夜捕,原来是在树枝深处掏野彩,有点像掏鸟窝似的感觉。
看到了夜捕野彩的全过程,我觉得我该上船休息下了。爬上船,我对他们说:木伊度-刚撒度(muitocansado,就是葡萄牙语很累的意思)。他们都笑翻了。从那时之后,他们就叫我木伊度-刚撒度。
又过了会儿,10盆满了,还多了2条,一共32条。我困死了。终于开船了,冷啊,湿衣服贴在身上,风吹着。他们似乎都没事,身体真好。到了大船,换了空盆子,问我还去吗?我回答:木伊度-刚撒度。
他们又出发了,我留在大船上,一个人,躺在吊床上,穿着湿衣服,没有风,不冷,倒头就睡着了。
等到再醒来时,是被小船的马达声吵醒的,2点了。他们又抓了19条鱼。当晚收获51条鱼。
5个渔夫,7小时,51条鱼。
开船前,还要把所有盆子的水换一遍,因为刚抓上来的鱼会分泌大量粘液,同时排便,这样的水,是不能过夜的。
渔夫们劳作完毕,出发了。我睡了一觉倒是很精神,衣服也干了,一路翻看相机里的照片。船上除了开船的,其他人都躺地上睡着了。
到旅馆,快四点了。洗个澡,睡觉,心里的那一点空隙被填满了,睡的很踏实。
下次吧,一定亲手抓几条。这次,实在是,木伊度-刚撒度。
如果喜欢我们